警察甲临时急需用钱,便找个体户乙借钱。乙同意借钱,但条件是要有物品质押。甲将公务用枪交给乙质押,乙借给甲5万元现金,借期1个月。1个月后,甲无力偿还借款,乙便向公安机关报案。关于甲、乙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甲、乙均无罪B、甲触犯非法出借枪支罪、乙无罪C、甲无罪、乙触犯非法持有枪支罪D、甲触犯非法出借枪支罪、乙触犯非法持有枪支罪

题目

警察甲临时急需用钱,便找个体户乙借钱。乙同意借钱,但条件是要有物品质押。甲将公务用枪交给乙质押,乙借给甲5万元现金,借期1个月。1个月后,甲无力偿还借款,乙便向公安机关报案。关于甲、乙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甲、乙均无罪
  • B、甲触犯非法出借枪支罪、乙无罪
  • C、甲无罪、乙触犯非法持有枪支罪
  • D、甲触犯非法出借枪支罪、乙触犯非法持有枪支罪

相似考题
更多“警察甲临时急需用钱,便找个体户乙借钱。乙同意借钱,但条件是要有物”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向乙借钱并将自己的笔记本质押给乙。乙又将电脑出租给丙,丙玩电脑时不慎将电脑摔在地上,笔记本摔坏。问谁应向甲承担赔偿责任()

    A.乙

    B.丙

    C.乙和丙

    D.乙赔偿后,可向丙追偿


    参考答案:A

  • 第2题:

    2006年6月5日,甲借给乙10000元,双方未约定还款期限。2007年7月1日因甲急需用钱,就要求乙于l个月内还款。但乙一直未还款,因甲从别处借钱解决了自己的急需,也未再向乙催要。2009 年10月4日甲重新向乙索要借款,乙提出暂时还款困难,于是双方达成还款协议,其中约定乙于l个月内还款I0000元,甲放弃对利息的要求。1个月后乙仍未还款,甲向法院起诉,要求乙还款,而乙在答辩中称,甲要求还款请求已过诉讼时效,其权利不应受法律保护。

    分析本案中的诉讼时效,法院是否满足甲的请求?


    正确答案:

  • 第3题:

    甲向乙借钱,甲对乙拥有的是一种期待权。


    参考答案:错

  • 第4题:

    甲因盖房急需用钱,2月4日向邻居乙提出借钱,并承诺支付一定利息。2月5日乙答复同意,2月6日双方立下字据,2月7日乙将钱交给甲。此借款合同生效日为( )。

    A.2月4日

    B.2月5日

    C.2月6日

    D.2月7日


    正确答案:D
    本题考核点是借款合同的生效。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为实践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

  • 第5题:

    甲向乙借钱,并告诉乙是去南方购买一批走私品,回内地待销完后,分给乙一笔钱。乙便把钱借给甲。对乙,应以( )处罚。

    A.走私罪

    B.受贿罪

    C.行贿罪

    D.走私罪共犯


    正确答案:A
    解析:乙明知甲去收购走私品,仍为其提供资金,具备了走私的事前通谋。《刑法》第156条规定,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资金的,以走私罪的共犯论处。但定罪时罪名仍是走私罪,“走私罪共犯”不是独立的罪名。

  • 第6题:

    甲向乙借钱并将自己的笔记本质押给乙。乙又将电脑出租给丙,丙玩电脑时不慎将电脑摔在地上,笔记本摔坏。问谁应向甲承担赔偿责任()

    • A、乙
    • B、丙
    • C、乙和丙
    • D、乙赔偿后,可向丙追偿

    正确答案:A

  • 第7题:

    17岁的高中生甲向30岁的邻居乙借钱1000元购买自行车,在购买时不慎将钱丢失。乙要求甲还钱,甲不得已将事情告诉父母。甲的父母一方面对儿子进行批评教育,另一方面认为乙不应该借钱给其未成年的孩子,而且钱已丢失,因而拒绝还钱。甲的父母是否有法定义务向乙偿还1000元钱?为什么?


    正确答案: 甲的父母有法定义务向乙偿还1000元钱。
    理由:
    在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可以独立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甲为17岁的高中生,其可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但其无生活来源,其父母有义务为其偿还。

  • 第8题:

    警察王某要为自己的儿子上学筹一笔钱,便找村民张某借钱。张某同意借钱,但条件是要有物品质押。王某将公务用枪交给张某质押。张某借给王某3万元现金,借期6个月。6个月后,王某无力偿还借款,张某持枪逼债,被公安机关发现。王某的行为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张某的行为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甲向乙借钱,乙说,太阳从西边出来,我就借钱与你。则()。

    • A、所附条件无效,行为有效
    • B、所附条件有效,行为无效
    • C、所附条件有效,行为有效
    • D、所附条件无效,行为无效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借款合同有效的是:()
    A

    甲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以高利转贷于乙,乙因借钱投资心切,未问资金来源便匆忙于甲订立借款合同。

    B

    甲向单位职工集资取得资金并转贷给乙,乙希望通过该资金的运作给该单位职工以及甲乙二人带来利益

    C

    甲向乙借款欲购买凶杀人,但未告诉乙借款的目的,乙猜测出甲额借钱目的,但碍于和甲的密切关系而勉强借款

    D

    甲向乙索要好处费,但乙要求待事情办妥之后支付,为留一凭证,乙与不知情的甲妻订立了借款合同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甲向乙借钱,甲对乙拥有的是一种期待权。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赵某因亲属患病急需用钱,遂向王某借钱,乇某趁机索要高额利息,即赵某到期连本带利共还其所借钱的二倍,赵某无奈同意。此借贷合同属于( )的民事行为。
    A

    受胁迫

    B

    显失公平

    C

    乘人之危

    D

    部分胁迫、部分乘人之危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甲向乙借钱,乙说,等到太平洋的水枯了,我就借钱给你。则( )

    A.所附条件有效,行为无效

    B.所附条件有效,行为有效

    C.所附条件无效,行为有效

    D.所附条件无效,行为无效


    正确答案:D
    「考点」附条件的民事行为
    「解析」附条件的民事行为要求所附条件具有不确定性,而本题中的"太平洋的水枯了"显然属于不能成就的条件,因此所附条件无效。同时由于该条件的成就是民事行为生效的条件,因此说明当事人不打算发生民事法律关系,因此所为的民事行为无效。

  • 第14题:

    甲和乙经登记结婚后,乙欲撤销该婚姻,其理由成立的是

    A、甲在婚前声称自己有别墅、跑车若干,婚后发现均为诈欺行为。

    B、在甲的爷爷弥留之际,为完成爷爷的心愿,甲雇乙与其登记结婚,但名为结婚,实际并没有履行婚姻义务,但甲爷爷逐渐康复,乙无奈欲撤销婚姻。

    C、甲趁乙父病危,急需用钱之际,以许诺给其父看病为条件,使乙迫于无奈与其结婚。

    D、甲掌握乙父受贿的事实,并以此暗示乙:随时可能将这些张扬出去,但成为一家人就不会这样了。乙迫于无奈与甲结婚。

     


    本题答案D。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 第15题:

    甲因农业生产而急需用钱,但又求借无门。某乙趁机表示愿借给甲3000元,但半年后须加倍偿还,否则以甲的两头耕牛代偿。甲表示同意。甲、乙之间的行为( )。

    A.因乙欺诈而可撤销

    B.因乙欺诈而无效

    C.因乙乘人之危而无效

    D.因乙乘人之危而可撤销


    正确答案:D
    D。解析:《合同法》第54条: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 第16题:

    甲因农业生产而急需用钱,但又求借无门.某乙趁机表示愿借给甲3000元,但半年后须加倍偿还,否则以甲的两头耕牛代偿.甲表示同意.甲乙之间的行为【】

    A.因乙欺诈而可撤销

    B.因乙欺诈而无效

    C.因乙可先向丙要求返还电视机,后可向乙追偿

    D.乙可向丙要求返还电视机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甲借钱给乙,乙为此将其电动车出质于甲后甲向丙借款,未经乙同意将电动车出质于丙,在丙占有期间该车因不可抗力灭失。根据物权法规定,乙的损失应由( )。

    A.甲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B.乙自己承担
    C.丙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D.甲和丙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答案:A
    解析:

  • 第18题:

    警察甲临时急需用钱,便找个体户乙借钱。乙同意借钱,但条件是要有物品质押。甲将公务用枪交给乙质押,乙借给甲5万元现金,借期1个月。1个月后,甲无力偿还借款,乙便向公安机关报案。关于甲、乙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均不构成犯罪
    • B、甲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乙不构成犯罪
    • C、甲不构成犯罪,乙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 D、甲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乙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警察王某要为自己的儿子上学筹一笔钱,便找村民张某借钱。张某同意借钱,但条件是要有物品质押。王某将公务用枪交给张某质押。张某借给王某3万元现金,借期6个月。6个月后,王某无力偿还借款,张某持枪逼债,被公安机关发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张某不构成犯罪;
    • B、张某的行为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 C、王某的行为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
    • D、王某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B,C

  • 第20题:

    甲搭乘乙的摩托车同到一发廊理发,甲与发廊中的卖淫女搭识并达成卖淫嫖娼的意向,但甲没有带钱,乙明知甲欲嫖娼,仍借钱给甲,后甲在嫖娼过程中被当场抓获。甲、乙二人构成嫖娼的违法行为,对乙的摩托车应当予以扣押。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1题:

    下列借款合同有效的是:()

    • A、甲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以高利转贷于乙,乙因借钱投资心切,未问资金来源便匆忙于甲订立借款合同。
    • B、甲向单位职工集资取得资金并转贷给乙,乙希望通过该资金的运作给该单位职工以及甲乙二人带来利益
    • C、甲向乙借款欲购买凶杀人,但未告诉乙借款的目的,乙猜测出甲额借钱目的,但碍于和甲的密切关系而勉强借款
    • D、甲向乙索要好处费,但乙要求待事情办妥之后支付,为留一凭证,乙与不知情的甲妻订立了借款合同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单选题
    甲向乙借钱,乙说,太阳从西边出来,我就借钱与你。则()。
    A

    所附条件无效,行为有效

    B

    所附条件有效,行为无效

    C

    所附条件有效,行为有效

    D

    所附条件无效,行为无效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甲因农业生产而急需用钱,但又求借无门。某乙趁机表示愿借给甲3000元,但半年后须加倍偿还,否则以甲的两头耕牛代偿。甲表示同意。甲乙之间的行为(  )。
    A

    因乙欺诈而可撤销

    B

    因乙欺诈而无效

    C

    因乙乘人之危而无效

    D

    因乙乘人之危而可撤销


    正确答案: C
    解析:
    因处于危难境地引起的意思表示不真实。即因危难处境被他人不当利用,不得已做出的严重不利于自己的意思表示。利用他人危难以达到自己目的、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被称为乘人之危。《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