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在学法途中,闻、思、修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相关问题
  • 第1题:

    空海师父为何强调具备闻思基础后,再修四念处呢?


    正确答案: 如果具足闻思基础,有正知正见,又有因缘实修四念处,佛陀向你保证不必七年,甚至不必七个月,经七天七夜的专修四念处,就可以证到三果或四果。佛陀绝不开空头支票,也不是天方夜潭。如果没有正法的闻思基础,没有建立正知正见,容易以欲贪为先导而修四念处,如此就越修越厉害,我慢会越修越大。这与佛陀所讲的,断结、断慢的解脱道是背道而驰。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起正知正见,具足闻思基础,然后你在修四念处,要迈向证果,初果、二果这样上来,那是不待时节因缘,那是随时都有可能的。但你必须证到初果以上,真正用生命在找法、在修行。

  • 第2题:

    如果欠缺法义的闻思基础,而急着修四念处,会有什么样的弊病?


    正确答案: 1.只懂一些名相,只学一些皮毛;
    2.略有心得体会之后,就背着一把宝剑,到处找人较量,挑别人的毛病,把别人比下去以显示我的厉害。

  • 第3题:

    空海师父讲修出入息念时,为什么再次强调闻思的重要性呢?


    正确答案: 是因为闻思对修行来讲实在太重要了。
    一是为什么佛陀讲:要先知法住智、后知涅槃智?一定要掌握住,体会、体证到现象界的生灭现象,才能体证到涅槃寂静,这绝对不是以头脑去预设,都是可以实际去修正到的。
    二是当你有了正确的闻思修之后,只要经过几次的禅修训练是可以见法的,所谓的见法、断结、证果都是可以做到的。
    三是只要正确的闻思,就会有正确的修行,就能够掌握到止观双运,处处都可以见法。
    四是每次闻法,然后在历缘对境时,在工作、日常生活中、在家庭中,随时把法应用上来,那你每一天都在修,甚至是每一刹那都在修啊!

  • 第4题:

    在物体三个投影图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正确答案:长对正、宽相等、高齐平。

  • 第5题:

    闻思修证的核心是什么?


    正确答案: 善根、福德、因缘具足,有出离心、有解脱的决心,听闻、体证三法印、四圣谛,这就是核心。

  • 第6题:

    问答题
    在闻法时,什么叫做法器之三过?此三过如何依次障碍闻、思、修?你平时具有哪些?今后打算怎么做?

    正确答案: 一是耳不注如覆器之过;二是意不持如漏器之过;三是杂烦恼如毒器之过。第一种过失(耳不注如覆器之过),障碍闻慧,耳朵若没有好好专注,佛法不可能听进去;
    第二种过失(意不持如漏器之过),障碍思慧,如果一点都没有记住,已经全部漏光了,则无法如实地思维法义;
    第三种过失杂烦恼如毒器之过,闻法时,如果动机不良,心存贪图名誉、谋求地位、治愈疾病等过患;或者掺杂着贪嗔痴等妄念,佛法不但对自心无利,反而会变成非法,如同向有毒的碗中注入甘露一样,障碍修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在闻思修的过程中,对难法和易法应该分别持何种态度?什么样的现象是需要避免的?

    正确答案: 对于难法,一定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学习。有些词义一时搞不懂,那今后继续,比如通过查阅很多经论,咨询很多上师,锲而不舍地直到把这个问题搞懂为止。
    同时,当遇到意义简单、词句鲜少之处,比如《佛子行》、《前行》,也不要认为法义浅显而轻视,必须牢记不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下面哪一项是统计的用途:()。
    A

    确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有关系、是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B

    确定三个变量之间是否有关系、是什么样的评价关系

    C

    确定四个变量之间是否有关系、是什么样的解释关系

    D

    确定无数个变量之间是否有关系、是什么样的评价关系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如何珍惜这门解脱法,下功夫闻思修证呢?

    正确答案: 真正能够对原始佛法这一种纯朴、朴实的解脱法有兴趣、有切入的人,大部分是很愿意脚踏实地、求真求证的人,还有就是过去已经找过很多法门,吃过很多苦头,碰过很多钉子,历尽沧桑,绕过很多弯弯曲曲的路,吃尽了苦头的,这样能遇上这门解脱法的人。就会很珍惜,他才会下功夫去闻思修整。当然过去的不平常的寻觅路程,都是你的助缘,我们也应感恩过去种种因缘,如果没有经历过那些,也很难珍惜当下的因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闻思的内容和修证的内容是一样的吗?

    正确答案: 核心内容是一样的,都是三法印、四圣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在学法途中,闻、思、修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正确答案: 龙树在《致国王书》中说:“合理的闻思,使驱入正修。”学佛是一种改变思想认识,改造心理本性,提高品德素质,开发真、善、智慧的一个自我完善的系统工程。
    学佛不能单靠盲目的信仰和热情,要靠闻、思、修的智慧和相应的实修行为。学佛的修炼实践要依靠复杂高深的知识素质,这种知识不是来自神灵的启示,也不是来自不学无术的盲修瞎练,而是来自合乎规律的闻思途径。
    闻指读书学习,思指反复认识思考。通过合理的闻思修可以生出闻得慧、思得慧和修得慧等三种智慧。
    这三种智慧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即修得慧生于思得慧,思得慧生于闻得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正确的闻得慧和思得慧,也将不会有正确的修得慧。
    因此,对真正学佛的人来说,在闻思修三个环节中缺乏任何一个环节,都实现不了解脱成佛的愿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师父提示的闻思修三个阶段的打算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一是第一阶段是继续上一些课,讲解一些重点内容,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的解析。
    二是要进入实修实证方面,就是要对大家进行实际的操作与练习,让大家熟悉与掌握禅修方面的知识与技巧,能很熟练的进入禅修,并学会止观双运。
    三是让大家进行心得分享与互动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闻、思与修、证的关系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闻思的核心内容,就是修证的核心内容。打好基础,禅修时事半功倍。通过禅修,又能增进闻思,深解法义。

  • 第14题:

    每次的闻思修,是否有昨是今非与脱胎换骨的感觉呢?


    正确答案: 真正的修行,是随时回来反观照见,让我们的知见从原来的框框里,不断地跳脱,不断的升华,让我们的知见,让我们的视野,超脱过去的习惯框框,逐渐来到跟解脱者,佛陀相同的胸襟、视野,相同的世界。所以,修行不是去跟别人比,而是跟自己比,看自己有没有不断的成长与进步。修行就是如实听闻之后,回来反观自己,能否看到每一次的闻、思、修、让自己有不断的脱胎换骨,看到昨是今非?如果闻思一段时间,还没有看到过去的知见不正确,没有脱胎换骨的感觉,表示你很多方面还是停留在过去的知见里面,这就需要检讨。

  • 第15题:

    在闻法时,什么叫做法器之三过?此三过如何依次障碍闻、思、修?你平时具有哪些?今后打算怎么做?


    正确答案: 一是耳不注如覆器之过;二是意不持如漏器之过;三是杂烦恼如毒器之过。第一种过失(耳不注如覆器之过),障碍闻慧,耳朵若没有好好专注,佛法不可能听进去;
    第二种过失(意不持如漏器之过),障碍思慧,如果一点都没有记住,已经全部漏光了,则无法如实地思维法义;
    第三种过失杂烦恼如毒器之过,闻法时,如果动机不良,心存贪图名誉、谋求地位、治愈疾病等过患;或者掺杂着贪嗔痴等妄念,佛法不但对自心无利,反而会变成非法,如同向有毒的碗中注入甘露一样,障碍修慧。

  • 第16题:

    如何珍惜这门解脱法,下功夫闻思修证呢?


    正确答案: 真正能够对原始佛法这一种纯朴、朴实的解脱法有兴趣、有切入的人,大部分是很愿意脚踏实地、求真求证的人,还有就是过去已经找过很多法门,吃过很多苦头,碰过很多钉子,历尽沧桑,绕过很多弯弯曲曲的路,吃尽了苦头的,这样能遇上这门解脱法的人。就会很珍惜,他才会下功夫去闻思修整。当然过去的不平常的寻觅路程,都是你的助缘,我们也应感恩过去种种因缘,如果没有经历过那些,也很难珍惜当下的因缘。

  • 第17题:

    师父提示的闻思修三个阶段的打算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一是第一阶段是继续上一些课,讲解一些重点内容,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的解析。
    二是要进入实修实证方面,就是要对大家进行实际的操作与练习,让大家熟悉与掌握禅修方面的知识与技巧,能很熟练的进入禅修,并学会止观双运。
    三是让大家进行心得分享与互动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 第18题:

    问答题
    如果欠缺法义的闻思基础,而急着修四念处,会有什么样的弊病?

    正确答案: 1.只懂一些名相,只学一些皮毛;
    2.略有心得体会之后,就背着一把宝剑,到处找人较量,挑别人的毛病,把别人比下去以显示我的厉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空海师父讲修出入息念时,为什么再次强调闻思的重要性呢?

    正确答案: 是因为闻思对修行来讲实在太重要了。
    一是为什么佛陀讲:要先知法住智、后知涅槃智?一定要掌握住,体会、体证到现象界的生灭现象,才能体证到涅槃寂静,这绝对不是以头脑去预设,都是可以实际去修正到的。
    二是当你有了正确的闻思修之后,只要经过几次的禅修训练是可以见法的,所谓的见法、断结、证果都是可以做到的。
    三是只要正确的闻思,就会有正确的修行,就能够掌握到止观双运,处处都可以见法。
    四是每次闻法,然后在历缘对境时,在工作、日常生活中、在家庭中,随时把法应用上来,那你每一天都在修,甚至是每一刹那都在修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闻、思与修、证的关系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闻思的核心内容,就是修证的核心内容。打好基础,禅修时事半功倍。通过禅修,又能增进闻思,深解法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闻思修证的核心是什么?

    正确答案: 善根、福德、因缘具足,有出离心、有解脱的决心,听闻、体证三法印、四圣谛,这就是核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空海师父为何强调具备闻思基础后,再修四念处呢?

    正确答案: 如果具足闻思基础,有正知正见,又有因缘实修四念处,佛陀向你保证不必七年,甚至不必七个月,经七天七夜的专修四念处,就可以证到三果或四果。佛陀绝不开空头支票,也不是天方夜潭。如果没有正法的闻思基础,没有建立正知正见,容易以欲贪为先导而修四念处,如此就越修越厉害,我慢会越修越大。这与佛陀所讲的,断结、断慢的解脱道是背道而驰。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起正知正见,具足闻思基础,然后你在修四念处,要迈向证果,初果、二果这样上来,那是不待时节因缘,那是随时都有可能的。但你必须证到初果以上,真正用生命在找法、在修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每次的闻思修,是否有昨是今非与脱胎换骨的感觉呢?

    正确答案: 真正的修行,是随时回来反观照见,让我们的知见从原来的框框里,不断地跳脱,不断的升华,让我们的知见,让我们的视野,超脱过去的习惯框框,逐渐来到跟解脱者,佛陀相同的胸襟、视野,相同的世界。所以,修行不是去跟别人比,而是跟自己比,看自己有没有不断的成长与进步。修行就是如实听闻之后,回来反观自己,能否看到每一次的闻、思、修、让自己有不断的脱胎换骨,看到昨是今非?如果闻思一段时间,还没有看到过去的知见不正确,没有脱胎换骨的感觉,表示你很多方面还是停留在过去的知见里面,这就需要检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