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什么是不欲临苦?请引用《窍诀宝藏论》的教证详加说明。了知这个道理后,你应当如何发愿?”相关问题
  • 第1题:

    有了坚定的行菩提心后,纵然睡眠、放逸,功德也会不断增上,你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请以教证、理证成立。


    正确答案: 合理。
    1)教证:《妙臂请问经》云:“设若我为利乐无边众生而披上盔甲,则利乐一切有情之所缘无边,善根亦无边故,即使放逸或睡眠,然于昼夜心之每刹那,善根亦增长、强盛、圆满。”
    2)理证:有了坚定的行菩提心后,纵然睡眠、放逸,功德也不断增上,这种说法从表面上看来似乎会有怀疑,怎么睡眠也在增上功德?其实以一个比喻就可以证明它的合理性。
    比如坐上了火车卧铺,即便你在睡眠当中,也会自然而然从此地到达彼地。同样的道理,如果乘上了行菩提心的列车,纵然你睡眠或放逸,功德也会不断增长,迅速从轮回的此地到达解脱的彼地。相反,如果没有乘上这班列车,那么你走了多少步,就算多少步,想到解脱的彼岸可能要花很长时间。

  • 第2题:

    佛菩萨只是以人的形象度化众生吗?若不是的话,还有什么是佛菩萨?知道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应当如何发愿?


    正确答案: 佛菩萨并不是只以人的形象度化众生,凡是能够利益众生的一切事物,不管是现在的、过去的、未来的有情物或无情物,均是佛菩萨的化现。
    我们也应像佛菩萨那样发愿:生生世世乃至一切众生获得涅槃之前,只要对众生有利益、有帮助,愿我变成任何事物。

  • 第3题:

    我们应当怎么样对道友观清净心?这是基于什么理论?请引用教证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应视道友为佛菩萨。
    闻法道友表面上虽有贪嗔痴等各种过失,但每一个人无不具足如来藏。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云:“一切诸众生,皆具如来藏。”弥勒菩萨通过三个理证成成立“故说诸众生,具有如来世藏”。同时,他们获得了珍宝人身,又幸运地遇到了具法相的善知识,承蒙善知识以方便摄受,拥有听受佛法的机缘,可以说这些人都是未来佛。未来佛和现在佛本体上也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是时间尽早而已。
    《喜金刚·二观察续》亦云:“众生本为佛,然为客尘遮,垢净现真佛。”众生本是相好圆满的佛陀,然而犹如天空被乌云遮盖一样,众生的佛性被无明烦恼障蔽了,所以在轮回中显得愚笨、迷茫、有烦恼,实际上若能认识到心的本来面目,马上就可以现前佛的一切功德。因此,我们不要将道友看成是坏人,理当互相观清净心。

  • 第4题:

    佛陀既然是一切遍知,那为什么没有详细描述我们所在的这个地球,也没有预言飞机、电脑的诞生?明白这个道理,对你有哪些帮助?


    正确答案: 从生死轮回中解脱是最重要的,佛陀之所以在经中没有着重宣说物质世界,原因也在于此。关于这一点,《法王经》中有个很好的比喻:一个人身中毒箭、剧痛无比时,若及时把箭拔出,疼痛会很快消失;但若不把箭拔出来,只是一味追究箭杆出自何山的竹子,箭尾出自什么鸟的羽毛,箭是谁射来的...这样一一观察下来,人早就活不成了。同样,我们在短暂的人生中,了脱生死最为重要,如果把这个弃之不顾,而去详细研究宏观世界、微观世界,那穷尽一生也不够用。所以,阿底峡尊者说:“生命有限知无涯,寿量几许亦难晓,当依所欲取精要,犹如鹅王取水乳。”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中,我们应当像天鹅从交融的水乳中及取乳汁一样,取受对自己最有用的知识。那么,最有用的知识是什么呢?并非是器世界形形色色的显现,而是苦集灭道的道理。
    当然,对于世间的种种学问,一点不了解也不行,毕竟我们活在这个世间,弘扬佛法也离不开世间,所以还是要大概懂一些。但最关键的是,务必要想方设法获得解脱,否则,将短暂的人生都耗在无意义的知识上,临死时对解脱没有做好准备,那其他知识懂得再多,也用不上。

  • 第5题:

    今生能够遇到密法,为何说这种福报不可思议?请引用教证说明,与密法结上善缘的功德。你对密法的信心如何?


    正确答案: 密咒金刚乘的佛法,只是偶尔出现于世,我们现在遇到了,的确福报非浅。我们知道,光明劫中虽然佛法兴盛,但传密法的现象并不多见,即生中能遇到像《大圆满前行》这样的密法,真的非常稀有难得。正如邬金莲花生大士所说:“往昔初劫普严劫时,先生王佛的圣教中已广弘密法,现在释迦牟尼佛的圣教中也有密法出现,再过千万劫以后,到了华严劫时,与现在的我的姿态一致的文殊师利佛出世,他将广泛弘扬密法。因为只有这三劫的众生才堪为密法合格法器,其他任何时候都不会出现密法,因为众生不能作为密法法器。”今生能够遇到密法,此福报是何等的不可思议。
    《普作续》的讲义中引用《宝积续》的教证说:如果把密法带在身上,则此人与金刚持如来的化身无别;如果尽量念密法的咒语、经文,就能现前它的真正意义;如果书写续部或密法的道理,那他有享用如来言教的善缘。密法的见修行果极为深奥,即使你不能彻底通达,但只要有起信心,对密法的法本和仪轨,始终以恭敬心来接受,这种功德也不可思议。如《了义集续》云:“于此生信而受持,一切诸佛皆加持,获得无尽福德藏,今生成就来世果。”意思是说,倘若对密法起信心而受持,所有佛陀都会对你赐予加持,如此可获得无尽的福德宝藏,即生也能成就来世之果。比如,原本你再过百千万劫才能解脱,但依靠密法的加持力,提前便可现前圣果。还有《虚空广界续》中言:“何人若对了义的密法生信,通达符合教理之义,即使微法许也没有修,但所得果位就是佛果。”所以,有些人比较懒惰的话,只要听到密法教义、得到密法灌顶,其功德也是无法衡量。生起了无与伦比的信心,上师加持!

  • 第6题:

    有钱人的身上会发生无常吗?这对你有哪些启示?请引用教证、公案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从有钱人身上,我们轻易即可观察到无常。以前亚洲女首富叫龚如心,她与丈夫白手起家,共同建立一个地产王国。后来她丈夫不幸死了,为争夺巨额遗产,她和公公打了九年的官司,并最终获胜。1997年7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世界超级富豪榜中,龚如心以70亿美元个资产,名列世界华人女首富,比英女王还要富有7倍。据香港市场人士估计,龚如心的身份可能超过400亿港元,稳居亚洲女富豪榜第一位。但没有想到,争取到遗产一年半后,她就因患癌症而离世了。江苏有个富翁叫包存林,几年前公司产值已达6至8亿人民币,然而2008年11月他突然身亡。关于他的死因,有人说是自杀,有人则说不是。但不管怎样,他辛辛苦苦地积累了一辈子,死后全部都留在人间,可见财富并不值得追求。
    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中云:“众生财富如闪电,身如浮泡无常性。”在《君规教言论》中也说:“身体犹如水中泡,财富宛若秋云飘。”憨山大师在《醒世歌》中说得好:“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 第7题:

    问答题
    修行时如何才能做到松紧适度?请引用公案、教证加以说明。这与世间的做法是否相违?对此你有哪些体会?

    正确答案: 《前行》中有个有关昼辛吉尊者的公案:从前,阿难尊者教诫昼辛吉修法时,昼辛吉有时紧张过度,有时异常松懈,而未能生起任何修法的境界。于是他便前去请教世尊。世尊问:“昼辛吉,你在家时擅长弹琵琶吗?”他回答:“极为擅长。”世尊又接着问:“那你弹奏时所出的妙音,是在琴弦极度绷紧时发出,还是在琴弦十分松弛时发出呢?”昼辛吉呈白道:“这两种情况都不是。只有琴弦松紧适度时,才能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
    世尊教诲说:“那么,你修心也与之相同。”
    这与世间的做法也不相违。世人也提倡有松有紧、劳逸结合,如《礼记》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张,指拉紧弓弦;弛,指放松弓弦。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良方。
    做任何事都要有一种窍诀。比如企业管理或寺院管理,管理人员如果太严格,什么都按照规矩办事,条条框框理得非常清楚,那可能太紧了,大家都呆不住,全部跑光;如果太松了,什么规矩都没有,整个组织无头无尾,谁也不愿意呆在那里。所以,无论是修行还是作管理人员时应该掌握分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在发愿的时候,最关键不能忘记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发愿的?

    正确答案: 发愿的时候,前提应该是“为了众生”,然后再说出自己的心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在闻思《入行论》的过程中,如果有人劝你不要学这些,而应该实修或者如何如何,这种行为为什么叫做魔业?请以教证、理证分析。

    正确答案: 1)教证:《华严经》中说:“凡坏菩提心,造它善法者,亦为魔事业。”
    2)理证:《入行论》全文均是围绕“菩提心”而宣说,若对此不加重视,反去另觅蹊径,显然是心已被魔加持。因为脱离菩提心的所作所为,皆与大乘背道而驰,或者说只是一种形象上的善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佛菩萨只是以人的形象度化众生吗?若不是的话,还有什么是佛菩萨?知道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应当如何发愿?

    正确答案: 佛菩萨并不是只以人的形象度化众生,凡是能够利益众生的一切事物,不管是现在的、过去的、未来的有情物或无情物,均是佛菩萨的化现。
    我们也应像佛菩萨那样发愿:生生世世乃至一切众生获得涅槃之前,只要对众生有利益、有帮助,愿我变成任何事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具备正念有什么功德?请引用教证进行说明。

    正确答案: 《宝髻经》中说:“正念能阻止一切烦恼,正念能制止一切魔业,正念可使我们不入歧途和恶道,正念犹如一扇门,能隔绝心和心所的所有烦恼不让其进来。”佛陀在《华严经》中也说:“又若燃法灯,正念坚固器,慈爱无垢光,净除三毒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有钱人的身上会发生无常吗?这对你有哪些启示?请引用教证、公案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从有钱人身上,我们轻易即可观察到无常。以前亚洲女首富叫龚如心,她与丈夫白手起家,共同建立一个地产王国。后来她丈夫不幸死了,为争夺巨额遗产,她和公公打了九年的官司,并最终获胜。1997年7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世界超级富豪榜中,龚如心以70亿美元个资产,名列世界华人女首富,比英女王还要富有7倍。据香港市场人士估计,龚如心的身份可能超过400亿港元,稳居亚洲女富豪榜第一位。但没有想到,争取到遗产一年半后,她就因患癌症而离世了。江苏有个富翁叫包存林,几年前公司产值已达6至8亿人民币,然而2008年11月他突然身亡。关于他的死因,有人说是自杀,有人则说不是。但不管怎样,他辛辛苦苦地积累了一辈子,死后全部都留在人间,可见财富并不值得追求。
    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中云:“众生财富如闪电,身如浮泡无常性。”在《君规教言论》中也说:“身体犹如水中泡,财富宛若秋云飘。”憨山大师在《醒世歌》中说得好:“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请引用教证说明:皈依的利益非常大。


    正确答案: 《日藏经》云:“有情谁人皈依佛,俱胝魔众不能害。”《无垢经》云:“皈依之福德,若其具色相,遍满虚空界,彼将胜虚空。”

  • 第14题:

    怎么样缘一切有情生起大悲?请以窍诀的方式阐明。你这样观想之后,自相续有哪些改变?


    正确答案:我们要这样思维:身处在六道轮回中的众生,无始以来没有一个未曾做过自己的父母。做父母时,他们都是无微不至地呵护我、恩宠我,最好的食物先给我,最好的衣服先给我穿,十分慈爱地抚育我成长。但他们虽然拼命地追求各种快乐,却不知奉行快乐之因——十种善业,虽然不愿意遭受任何痛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因——十不善业,为此在轮回之中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我们现在拥有人身的时候,应该把握好自己的方向。同时那些迷茫的老母有情生起大悲心,这是发菩提心的第一个条件。通过如是观想,确实有对老母有情拔苦予乐的强烈愿望。

  • 第15题:

    关于苦乐的无常不定,你自己有哪些体会?懂得这个道理后,你打算如何帮助周围的人?


    正确答案: 有些人上半生富裕快乐,是有地位、有财富的大领导,下半生却穷困潦倒,沦落为无依无靠的乞丐;也有些人上半生痛苦不堪,“文革”成为批斗对象,而得到平反之后,下半生幸福美满„„所以,暂时的快乐不一定永恒,痛苦很可能马上降临;暂时的痛苦也不一定长久,快乐也许会紧跟其后。世间一切苦乐都是不定的。
    对于有缘者,可以宣说这些道理,不管是什么身份,务必通过修行获得一些境界,这样对自他都来带来利益。

  • 第16题:

    在闻法和修行时,应当如何断除三世分别念?如果实在无法断除,如何才能转为道用?请引用无著菩萨的教证进行说明。你今后会怎么做?


    正确答案: 关于如何断除分别念,无著菩萨给我们一些很好的窍诀:
    一、断除分别过去。尊者说:“昔日感受如波纹,已尽无迹切莫追忆之,若念当思盛衰与离合,法外何有可依嘛尼瓦?”往昔的一切感受,苦也好、乐也好,就像水中的波纹,已经消失无迹、无踪无影了,没有必要再去回忆。如果你非要追忆过去,就应该思维盛衰与离合。所以,修法的时候,没有必要一直耽著过去。过去的事情最好谈也不要谈,因为谈了也没有用。如果非要谈,则应与无常观结合起来,这对修法有一定的意义,此时你会感受到,除了佛法,整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信得过的。
    二、断除分别未来。尊者说“未来生计如旱地撒网,舍弃无法实现之希冀,若念当思死期无定准,何有行非法空嘛尼瓦?”对未来的百般筹划打算,就像在旱地上撒网想捕鱼一样,是不现实的黄粱美梦。如果你非要忆念未来,则应思维死期不定。每个众生必定会死,但死亡往往不期而至,因此一想到无常,你便有种强烈的紧迫感,进而精进地积资净障,没有空闲行持非法,不会随随便便散乱放逸。
    三、断除分别现在。尊者说:“暂时琐事如梦中生计,精勤无义是故当舍弃,如法食亦以无贪印持,所作所作无义嘛尼瓦!”对于现在的事情也不能太执著,要把它看作如梦如幻、现而不实,任自己如何精勤,也不会有多大意义,从而应当舍弃一切贪执。如果你非要想现在不可,那么无论做任何事情,吃饭、走路、说话、睡觉,都不要特别去执著,否则就会产生烦恼。若能以无贪、无执著、空性、如幻如梦的见解印持,就会知道世俗中的所作所为皆无实义,唯一行持佛法才有意义,此外对来世不利的非法恶业更要抛弃。
    我们今后所要做的,就如尊者说:“后得调伏三毒(三世)分别念,一切念境未现法身前,非思不可之时当忆念,莫纵妄念散乱嘛尼瓦!”后得(出定)时一定要调伏三世分别念。平时听法或者修行,不要忆念过去的种种,想这些也没有什么用;不要随念现在,以种种分别念扰乱自己;不要妄想未来,应舍弃一切虚幻的梦想。你得地以后,一切分别念和外境全是法身的游舞显现,但没有达到如此境界之前,最好不要想过去、现在、未来。若是非想不可,就要依靠正知正念将这些念头转为道用,对治方法始终不可缺少,不要随妄念而奔驰,否则,听法和修法肯定无法成功。

  • 第17题:

    无常、悲心、空性这三种境界,应当如何次第生起?请引用教证进行分析。明白此理对你有哪些帮助?


    正确答案: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那利益有情也不是难事。倘若在此基础上,再多多修行诸法实相空性,而且在相续中已经生起,到那时清净迷乱也不会有困难。”
    意思是说,我们修行分为几个步骤,第一步:若再三思维死亡无常,真正生起无有改造的无常观,则断除罪业、行持善法没有丝毫困难。
    第二步:在修无常的基础上,若常常观修众生沉溺在轮回中,非常可怜,从而生起无伪的慈悲心,那么利益有情也不会困难。
    第三步:在修悲心的基础上,若再不断修持诸法实相,抉择一切都是空性、无我,那很容易斩断对万事万物的迷乱执著,生起密法中本来清净的殊胜境界。
    观修无常、悲心、空性这三者,一定要有次第,否则,先受密法灌顶而修空性,然后再观悲心、修无常,这样的次第不对了。所以必须要从无常开始修起。

  • 第18题:

    八无暇是否仅仅为藏传佛教的说法?为什么?请引用佛经的教证,详细说明何为八无暇。


    正确答案: 八无暇并不是藏传佛教的一种特法,其实汉传佛教中也有明确说明:在《中阿含经》中,八无暇又叫做八难、八非时;义净法师翻译的《佛说八无暇有暇经》中,对八种无暇也有简短宣说。所谓的八无暇,如云:“地狱饿鬼及旁生,边鄙地及长寿天,邪见不见佛出世,喑哑此等八暇。”
    一、地狱:如果转生于地狱,日日夜夜连续感受寒地狱的寒冻之苦、热地狱的燃烧之苦,以及孤独地狱、近边地狱的各自痛苦,则根本没有修法的机会。佛经(《佛说八无暇有暇经》)中也说:“铜柱铁山众苦逼,煻煨粪屎刺刀林,于地狱中受斯苦,此处岂能闻正法?”
    二、饿鬼:如果投生为饿鬼,不管是隐住饿鬼还是空游饿鬼,都会终日感受饥渴的厄难,也不会有机会修法。佛经中说:“饥渴针咽苦逼身,雨注河流成猛火,于饿鬼中受斯苦,此处岂能闻正法?”
    三、旁生:如果转生为旁生,不论是海里的鱼虾,还是陆地上的牛马,都会遭受被人役使或相互残害的痛苦,也没有修法时机。佛经中云:“更互恒怀怖害心,常欲展转相食啖,于旁生中受斯苦,此处岂能闻正法?”
    四、长寿天:长寿天有不同的解释方法,有些说是无色界天,有些说是欲界诸天,有些说是色界第四禅的附近。不管怎么样,如若转生到长寿天,则将于多劫中一直安住在无想的状态中虚度光阴,也同样不具备修法的时机。长寿天的天人,就这样多劫不起一个念头,最后生起邪见而堕入恶趣,故绝对没有修行机会。佛经中也说:“若在天中有顶处,由先福力生于彼,长寿觉慧不分明,此处岂能闻正法?”
    五、边地:假设转生在佛教不兴盛的边地言,那里无有教法、证法,也没有佛教的四众弟子,因而不会有修法的机会。佛经中说:“生在边方鄙恶处,耳不曾闻说法声,无识恒居蔑戾车,此处岂能闻正法?”
    六、持邪见者:若投生为外道或成为随同他们持邪见者,就会因为自相续被邪见染污,而没有修法的良机。佛经中云:“若人不信于三宝,说无因果无尊亲,如是邪见坏其心,此人岂能闻正法?”
    七、佛不出世:若出生在佛不出世的暗劫,不要说修持正法,连三宝的名号也听不到,不晓善恶取舍,也就不会有修法的机会。佛经中说:“诸佛大师不出现,亦无妙法流世间,若人生居暗世中,此时岂能闻正法?”
    八、喑哑:如果投生为心不堪能、诸根不具的喑哑之人,则心相续无法以佛法来调柔,由此导致无有机会修法。佛经中也说:“由彼先身造恶业,聋盲喑哑缺诸根,痴钝即是人身牛,此人岂能闻正法?”

  • 第19题:

    问答题
    在闻法和修行时,应当如何断除三世分别念?如果实在无法断除,如何才能转为道用?请引用无著菩萨的教证进行说明。你今后会怎么做?

    正确答案: 关于如何断除分别念,无著菩萨给我们一些很好的窍诀:
    一、断除分别过去。尊者说:“昔日感受如波纹,已尽无迹切莫追忆之,若念当思盛衰与离合,法外何有可依嘛尼瓦?”往昔的一切感受,苦也好、乐也好,就像水中的波纹,已经消失无迹、无踪无影了,没有必要再去回忆。如果你非要追忆过去,就应该思维盛衰与离合。所以,修法的时候,没有必要一直耽著过去。过去的事情最好谈也不要谈,因为谈了也没有用。如果非要谈,则应与无常观结合起来,这对修法有一定的意义,此时你会感受到,除了佛法,整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信得过的。
    二、断除分别未来。尊者说“未来生计如旱地撒网,舍弃无法实现之希冀,若念当思死期无定准,何有行非法空嘛尼瓦?”对未来的百般筹划打算,就像在旱地上撒网想捕鱼一样,是不现实的黄粱美梦。如果你非要忆念未来,则应思维死期不定。每个众生必定会死,但死亡往往不期而至,因此一想到无常,你便有种强烈的紧迫感,进而精进地积资净障,没有空闲行持非法,不会随随便便散乱放逸。
    三、断除分别现在。尊者说:“暂时琐事如梦中生计,精勤无义是故当舍弃,如法食亦以无贪印持,所作所作无义嘛尼瓦!”对于现在的事情也不能太执著,要把它看作如梦如幻、现而不实,任自己如何精勤,也不会有多大意义,从而应当舍弃一切贪执。如果你非要想现在不可,那么无论做任何事情,吃饭、走路、说话、睡觉,都不要特别去执著,否则就会产生烦恼。若能以无贪、无执著、空性、如幻如梦的见解印持,就会知道世俗中的所作所为皆无实义,唯一行持佛法才有意义,此外对来世不利的非法恶业更要抛弃。
    我们今后所要做的,就如尊者说:“后得调伏三毒(三世)分别念,一切念境未现法身前,非思不可之时当忆念,莫纵妄念散乱嘛尼瓦!”后得(出定)时一定要调伏三世分别念。平时听法或者修行,不要忆念过去的种种,想这些也没有什么用;不要随念现在,以种种分别念扰乱自己;不要妄想未来,应舍弃一切虚幻的梦想。你得地以后,一切分别念和外境全是法身的游舞显现,但没有达到如此境界之前,最好不要想过去、现在、未来。若是非想不可,就要依靠正知正念将这些念头转为道用,对治方法始终不可缺少,不要随妄念而奔驰,否则,听法和修法肯定无法成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无常、悲心、空性这三种境界,应当如何次第生起?请引用教证进行分析。明白此理对你有哪些帮助?

    正确答案: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那利益有情也不是难事。倘若在此基础上,再多多修行诸法实相空性,而且在相续中已经生起,到那时清净迷乱也不会有困难。”
    意思是说,我们修行分为几个步骤,第一步:若再三思维死亡无常,真正生起无有改造的无常观,则断除罪业、行持善法没有丝毫困难。
    第二步:在修无常的基础上,若常常观修众生沉溺在轮回中,非常可怜,从而生起无伪的慈悲心,那么利益有情也不会困难。
    第三步:在修悲心的基础上,若再不断修持诸法实相,抉择一切都是空性、无我,那很容易斩断对万事万物的迷乱执著,生起密法中本来清净的殊胜境界。
    观修无常、悲心、空性这三者,一定要有次第,否则,先受密法灌顶而修空性,然后再观悲心、修无常,这样的次第不对了。所以必须要从无常开始修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什么是不欲临苦?请引用《窍诀宝藏论》的教证详加说明。了知这个道理后,你应当如何发愿?

    正确答案: (一)定义:在现实生活中,希望自己受苦受难的人,这个世界上一个也没有。然而,即便不愿意受苦,痛苦也会自然而然降临,这就是不欲临苦。
    (二)教证:《窍诀宝藏论》中云:“家人亲友虽欲恒不离,相依相伴然却定别离。”亲朋好友相依相伴、难分难舍,希望能天长地久永不分离,但在无常的袭击下,到了一定时候,也会死的死、散的散,只有随业力各奔东西,最后留下来的,徒有思念而已。
    “美妙住宅虽欲恒不离,长久居住然却定离去。”对修行人而言,最执著的寺院、茅棚或学院,自己希望恒时不离开,永远都住在这里,但也是不现实的。无论是由于共业还是别业,因缘散了的话,不要说永远,就算呆一刹那的机会也没有。世间人也是一样,买了一幢房子,就认为永远是自己的,这也不一定,无常一旦到来,即使你再不想离开,也不得不接受无情的事实。
    “幸福受用虽欲恒不离,长久享受然却定舍弃。”幸福的生活、丰足的受用,虽想永远拥有,稍许也不愿离开,但无常来临之际,这些也必定要舍弃。
    “暇满人身虽欲恒不离,长久留世然却定死亡。”有了暇满人身,就有了修行的机会,尽管我们很想长久留住,可是人生短暂、无常迅速,真正能闻思修的时间也不过几年。
    “贤善上师虽欲恒不离,听受正法然却定别离。”对慈悲贤善、唯有利他心的具相上师,很多弟子都想永远不离开,但这也是不可能的。有时候上师会圆寂,有时候是弟子圆寂,有时候师徒虽都未圆寂,但也会以各种因缘而分开。
    “善良道友虽欲恒不离,和睦相处然却定分离。”具有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的善良道友十分难得,虽然希望永远不要分离,与他在菩提道中恒时相伴、和睦相处,但这也是做不到的。
    (三)发愿:最后,无垢光尊者说:“今起该披精进之铠甲,诣至无离大乐之宝洲。于诸生深厌离道友前,无有正法乞人我劝勉。”了知这些无常的道理后,我们要立下坚定誓言:从现在开始,应披上精进的铠甲修持正法,以趋至永不分离的大乐宝洲——佛果。无垢光尊者还谦虚地说:“于轮回深生厌离的诸道友面前,我虽是没有修成正法的乞丐,但也真诚地以此教言进行劝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我们应当怎么样对道友观清净心?这是基于什么理论?请引用教证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应视道友为佛菩萨。
    闻法道友表面上虽有贪嗔痴等各种过失,但每一个人无不具足如来藏。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云:“一切诸众生,皆具如来藏。”弥勒菩萨通过三个理证成成立“故说诸众生,具有如来世藏”。同时,他们获得了珍宝人身,又幸运地遇到了具法相的善知识,承蒙善知识以方便摄受,拥有听受佛法的机缘,可以说这些人都是未来佛。未来佛和现在佛本体上也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是时间尽早而已。
    《喜金刚·二观察续》亦云:“众生本为佛,然为客尘遮,垢净现真佛。”众生本是相好圆满的佛陀,然而犹如天空被乌云遮盖一样,众生的佛性被无明烦恼障蔽了,所以在轮回中显得愚笨、迷茫、有烦恼,实际上若能认识到心的本来面目,马上就可以现前佛的一切功德。因此,我们不要将道友看成是坏人,理当互相观清净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今生能够遇到密法,为何说这种福报不可思议?请引用教证说明,与密法结上善缘的功德。你对密法的信心如何?

    正确答案: 密咒金刚乘的佛法,只是偶尔出现于世,我们现在遇到了,的确福报非浅。我们知道,光明劫中虽然佛法兴盛,但传密法的现象并不多见,即生中能遇到像《大圆满前行》这样的密法,真的非常稀有难得。正如邬金莲花生大士所说:“往昔初劫普严劫时,先生王佛的圣教中已广弘密法,现在释迦牟尼佛的圣教中也有密法出现,再过千万劫以后,到了华严劫时,与现在的我的姿态一致的文殊师利佛出世,他将广泛弘扬密法。因为只有这三劫的众生才堪为密法合格法器,其他任何时候都不会出现密法,因为众生不能作为密法法器。”今生能够遇到密法,此福报是何等的不可思议。
    《普作续》的讲义中引用《宝积续》的教证说:如果把密法带在身上,则此人与金刚持如来的化身无别;如果尽量念密法的咒语、经文,就能现前它的真正意义;如果书写续部或密法的道理,那他有享用如来言教的善缘。密法的见修行果极为深奥,即使你不能彻底通达,但只要有起信心,对密法的法本和仪轨,始终以恭敬心来接受,这种功德也不可思议。如《了义集续》云:“于此生信而受持,一切诸佛皆加持,获得无尽福德藏,今生成就来世果。”意思是说,倘若对密法起信心而受持,所有佛陀都会对你赐予加持,如此可获得无尽的福德宝藏,即生也能成就来世之果。比如,原本你再过百千万劫才能解脱,但依靠密法的加持力,提前便可现前圣果。还有《虚空广界续》中言:“何人若对了义的密法生信,通达符合教理之义,即使微法许也没有修,但所得果位就是佛果。”所以,有些人比较懒惰的话,只要听到密法教义、得到密法灌顶,其功德也是无法衡量。生起了无与伦比的信心,上师加持!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