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此种举动亦可说是我法二执,但各宗之祖师及有真学之大德,亦有防范后学功不专一,故意摈斥他宗,以为方便者,则不可以二执例之矣。
更多“佛教十宗,各立门户,互相鄙薄是否为法执?我执?”相关问题
  • 第1题:

    鄙薄bǐ bó


    正确答案: ①轻视;看不起②<书>浅略微薄(多用谦辞)

  • 第2题:

    学佛的好处,就是往生极乐世界吗?我是想求真理,才看了几本佛经,半懂不懂,又看佛教杂志,虽然看懂的多,里头却有对各宗教互相攻击的文章,更有佛教出家人与在家人互相打架,我心里却有怀疑。请你先生给我一个圆满答覆,方可信佛。


    正确答案: 此问共分三段,
    一、学佛是否为生极乐?此不一定,佛法无边,各随其愿。有人天小果,有二乘罗汉,有大乘菩萨,有自力明心见性成佛之法,有带业往生极乐之门,随众生根器自择,决不按牛硬去吃草。
    二、看经半不懂,看杂志见有互相攻击之不景象。
    三、要一圆满答覆,方肯信佛,古德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又说‘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实以彻底离苦得乐,只此一法,当面错过,又千劫万生沉沦矣。业轻障浅者,闻之自易解而易信,业障深者,闻之不悟而不信,皆关个人之祸福机缘,区区愚痴,决无与先生圆满答覆之能力。昔佛在世,大智大辩,城东老母,誓不见佛,乃自绝于佛,非佛绝彼也。又世贤孟子云,‘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两语亦请细玩其味。

  • 第3题:

    成佛是否要打破我法二执,什么宗即不我见,自身即佛呢?


    正确答案:成佛须三惑俱断,八识转智,岂只打破我法二执,甚乎小视佛矣。不著我见,为通途之修,不分任何宗派,一律须破。至自身即佛一句,以理论之,众生皆有佛性,尽是未来诸佛,以事言之,必如世尊八相成道,方谓自身即佛。

  • 第4题:

    我祖父的三弟,专门择日,堪舆为业,生活颇佳,名传新竹县,很多人喊我研究,继续此业,祈师实在指示,佛教徒是否可习此业?择日,堪舆是否迷信,或外道?会违背佛法吗?我家生活困难,欲研究,兼业维持生活,如果是迷信,我就不学此业,祈实在指示明白。


    正确答案:堪舆星相等事,出家之比丘,俱在禁例;在家学人,未受菩萨大戒,为生活计,不妨通融。所谓迷信者,是沉迷其中,深信而不能自拔,听凭支配而已。佛家主张,万法心造,万法心转,自造因果,不受其他支配,故不沉迷。居士倘有他业,而不习此固佳,如必习之,遇事劝以深信因果,可转定数,亦尘劳中之方便也。

  • 第5题:

    我执法执,此二执在佛学书籍常常看到。意义如何?


    正确答案:人身四大假合,并非主体,坚固执著此身是我本体,名曰‘我执’。诸法因缘生,或因用而假设,固执为实,名曰法执。兹恐初机生有误会,单将‘法执’设喻解之。身有病须药医之,心有蔽须法除之。若病愈再药,药即成病;蔽除再法,法即为蔽。但我辈初机,心蔽正厚,亦正需法之时,切不可借口‘法执’,无惭无愧,懈怠放逸也。

  • 第6题:

    单选题
    佛教四大天王中,执伞司雨的天王是(    )
    A

    广目天王

    B

    增长天王

    C

    持国天王

    D

    多闻天王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7题:

    名词解释题
    二我执

    正确答案: 人我执和法我执。与二我见同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我祖父的三弟,专门择日,堪舆为业,生活颇佳,名传新竹县,很多人喊我研究,继续此业,祈师实在指示,佛教徒是否可习此业?择日,堪舆是否迷信,或外道?会违背佛法吗?我家生活困难,欲研究,兼业维持生活,如果是迷信,我就不学此业,祈实在指示明白。

    正确答案: 堪舆星相等事,出家之比丘,俱在禁例;在家学人,未受菩萨大戒,为生活计,不妨通融。所谓迷信者,是沉迷其中,深信而不能自拔,听凭支配而已。佛家主张,万法心造,万法心转,自造因果,不受其他支配,故不沉迷。居士倘有他业,而不习此固佳,如必习之,遇事劝以深信因果,可转定数,亦尘劳中之方便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佛教唯识学派的“三性”指的是(  )。
    A

    “依他起自性”

    B

    “遍计执自性”

    C

    “胜义无性”

    D

    “相无性”

    E

    “圆成实自性”


    正确答案: C,B
    解析:
    “三性”,又称“三自性”,指“依他起自性”“遍计执自性”“圆成实自性”。“遍计执性”,是指人们用名言概念普遍地计较、执着客观世界为实,被认为是谬误。“依他起自性”,是指依他众缘而得起的一切现象的自性。“圆成实自性”,是指一切现象既无“人我”,又无“法我”,从而显示出真假实性,取得所谓最真实最圆满的认识。

  • 第10题:

    问答题
    菩提心的违品是我执,二者就像光明和黑暗一样,那么有我执的凡夫相续中是否具有菩提心?

    正确答案: 有。凡夫人在刚开始发心的时候,没有自我希求菩提的心是不可能的,但就算有一点“我”,这与菩提心也不相违,为了利益众生,现在“我”一定要尽快获得佛果。噶当派经常有这样的比喻:好多人陷在泥坑当中,有一个人特别想救旁边的人,但他自己还沉在泥坑里面,救他们没有能力,所以他全力以赴想要解脱出来,目的是什么?不是自己想解脱,而是为了救身边这些人。所以,他想尽一切办法先让自己出来,然后再救他们,到了那个时候,才具足了利他的力量,否则根本没能力救别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老师说,破法我执,难于破人我执,其意与学者所问之意相同,敢再请问,破人我执何故较易,破法我执何为甚难,其理由何在?

    正确答案: 我喻病,如知病戕生,则思去之,以为有害也,故破较易。法喻药,认药医病,而思求之,以为有益也,故破较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我执法执,此二执在佛学书籍常常看到。意义如何?

    正确答案: 人身四大假合,并非主体,坚固执著此身是我本体,名曰‘我执’。诸法因缘生,或因用而假设,固执为实,名曰法执。兹恐初机生有误会,单将‘法执’设喻解之。身有病须药医之,心有蔽须法除之。若病愈再药,药即成病;蔽除再法,法即为蔽。但我辈初机,心蔽正厚,亦正需法之时,切不可借口‘法执’,无惭无愧,懈怠放逸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二我执


    正确答案:人我执和法我执。与二我见同义。

  • 第14题:

    佛教什么年号时代传来我民国?


    正确答案:佛教之来中国,始于西周穆王再见于秦穆公时,然此皆是野乘。考魏书释老志记载:‘汉武元狩中,匈奴昆邪王来降,有金人,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此亦仅有佛像。哀帝时,‘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后汉明帝梦金人顶有白光,傅毅以佛对,帝遣蔡愔及秦景宪等,使天竺,得经四十二章,及释迦之像,后人多以此为佛教入中国之始。

  • 第15题:

    三界的众生那么多,每个众生的习气爱好都不同,而我只有一个,应该如何将他们全部执为我所呢?


    正确答案: 将众多有情等同自身去爱护,完全是可以做到的,因为我与我所的范围可以扩大或缩小。
    比如我们凡夫执爱的身体,是由双手、双脚、头、眼睛、肩膀、内脏等不同部分组成,头又可分为鼻子、眼睛等,所谓的一个身体,不过是一种假立的概念,但在凡夫的心目中,因将这些同等地执著为身体,所以能对它们平等爱护。
    同样,三界的众生虽然很多,每个众生的性格、爱好、根基等各不相同,但如果平等地执取爱护,认为他们都是“我”的部分,这跟执著身体的不同部分没有什么差别。
    实际上,我和众生也是分别念假立的,并没有本质上的自和他。既然可以执著本不是我的五蕴为我,那为什么不可以将众生执为我所呢?

  • 第16题:

    信佛教对于职业有没有抵触?军人是否可作佛教徒?


    正确答案:职业收入,为养色身。研究佛法,为开智慧,假无智慧,职业也作不到好处。军人学佛,能增长大无畏之精神,能彻底保国卫民救护众生,降伏魔外。

  • 第17题:

    佛教二王尊以金刚力士像置于山门殿空门内两侧,左尊开口、执杵,右尊合口、提棒。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问答题
    成佛是否要打破我法二执,什么宗即不我见,自身即佛呢?

    正确答案: 成佛须三惑俱断,八识转智,岂只打破我法二执,甚乎小视佛矣。不著我见,为通途之修,不分任何宗派,一律须破。至自身即佛一句,以理论之,众生皆有佛性,尽是未来诸佛,以事言之,必如世尊八相成道,方谓自身即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学佛的好处,就是往生极乐世界吗?我是想求真理,才看了几本佛经,半懂不懂,又看佛教杂志,虽然看懂的多,里头却有对各宗教互相攻击的文章,更有佛教出家人与在家人互相打架,我心里却有怀疑。请你先生给我一个圆满答覆,方可信佛。

    正确答案: 此问共分三段,
    一、学佛是否为生极乐?此不一定,佛法无边,各随其愿。有人天小果,有二乘罗汉,有大乘菩萨,有自力明心见性成佛之法,有带业往生极乐之门,随众生根器自择,决不按牛硬去吃草。
    二、看经半不懂,看杂志见有互相攻击之不景象。
    三、要一圆满答覆,方肯信佛,古德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又说‘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实以彻底离苦得乐,只此一法,当面错过,又千劫万生沉沦矣。业轻障浅者,闻之自易解而易信,业障深者,闻之不悟而不信,皆关个人之祸福机缘,区区愚痴,决无与先生圆满答覆之能力。昔佛在世,大智大辩,城东老母,誓不见佛,乃自绝于佛,非佛绝彼也。又世贤孟子云,‘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两语亦请细玩其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佛教十宗,各立门户,互相鄙薄是否为法执?我执?

    正确答案: 此种举动亦可说是我法二执,但各宗之祖师及有真学之大德,亦有防范后学功不专一,故意摈斥他宗,以为方便者,则不可以二执例之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名词解释题
    鄙薄bǐ bó

    正确答案: ①轻视;看不起②<书>浅略微薄(多用谦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在"弱龄谫陋,轻议古人"中,"谫"之义为()
    A

    浅薄

    B

    简单

    C

    低俗

    D

    鄙薄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佛教什么年号时代传来我民国?

    正确答案: 佛教之来中国,始于西周穆王再见于秦穆公时,然此皆是野乘。考魏书释老志记载:‘汉武元狩中,匈奴昆邪王来降,有金人,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此亦仅有佛像。哀帝时,‘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后汉明帝梦金人顶有白光,傅毅以佛对,帝遣蔡愔及秦景宪等,使天竺,得经四十二章,及释迦之像,后人多以此为佛教入中国之始。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