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太太念佛数十年,最近念佛时看到很多畜类,她害怕落畜生道,我初学念佛时也曾看到。这是哪一识现的,怎么有些同修没有这种现象?

题目

有位老太太念佛数十年,最近念佛时看到很多畜类,她害怕落畜生道,我初学念佛时也曾看到。这是哪一识现的,怎么有些同修没有这种现象?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第八识藏有种子,偶起现行,第六识恒常转易,妄念不止,故有此相。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果能放下万缘,都摄六根,此相自然不见,应知妄相当于妄念,若得一心安有妄相。
更多“有位老太太念佛数十年,最近念佛时看到很多畜类,她害怕落畜生道,我”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居士误信一贯道是佛教,并经重誓‘如违一贯,愿遭雷毙’后经佛徒解释以后,虔诚念佛、拜佛、诵经,亦能遭此厄运乎?又只皈依,而不能或不念佛、拜佛、诵经者又如何呢?


    正确答案:彼发誓时,监誓为谁?司雷殛者,又系何人?兹举一事反问,乡间小儿夜啼,其母诳曰,黑夜哭毛猴出,儿惧禁声,此正似之矣。今某舍伪趋真,改邪归正,犹虑儿戏誓言,几等于初发誓入窃盗之群,以后析节读书,身为将相矣,而尚凛惧于盗誓欤?昔日所为,方之窃盗,今皈三宝,比拟将相也。

  • 第2题:

    念佛菩萨心咒和圣号有什么异同?


    正确答案: 基本一样,但心咒最好要得到传承,这样会有传承的加持力。
    在密法中,有些咒语必须要灌顶才能念诵的,比如无上密中大威德、空行母等;有些没有灌顶也可以念,主要是下三部的,比如六字真言等。但即使下三部,最好也要得到灌顶传承。

  • 第3题:

    从前由寺院送学者‘在家念佛方法’一张,与歧路指归之第三十七页至三十八页之在家念佛方法符合,但是此样由心念佛号之外还要学禅定否?倘在家念佛,守‘杀、盗、淫、贪、嗔、疾’之外,还要守何戒?


    正确答案:念佛属于净宗,果能信愿行三者具足,决定有所成就,不必再去学禅,盖禅不遇明师,暗中摸索,费力无功,倘持至一心不乱,便是禅定。自戒三身业,三意业固有功德,总不如求戒师正受为合法,且对戒相得真解也。

  • 第4题:

    佛教徒念佛时手中所持的佛珠有()颗。


    正确答案:108

  • 第5题:

    讲法、放生、念佛时怎样圆满六度?请一一说明。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正确答案: 按照阿琼堪布的观点,不但闻法者应具足六度,传法者也同样如此:不怀求得名闻利养的奢望而讲经说法,即是布施度;对他众没有冷嘲热讽、不悄一顾等行为,即是持戒度;自己能接受甚深法义,闻法者屡屡询问也不嗔不恼,即是安忍度;日日夜夜讲经说法,不厌其烦,即是精进度;心专注法词句和意义,即是静虑度;通过三轮体空、如梦如幻的境界摄持讲法,令弟子闻思有所长进,即是智慧度。
    放生具足六度,例如,放生本来是无畏布施,同时还具足财布施,这是布施度;从小乘来讲,不害众生就是持戒,从大乘来讲,直接间接利益众生就是持戒,在放生过程中,即不害众生也利益了众生,这是持戒度;放生时忍耐严寒酷暑、艰难困苦,以及他人的谣言或攻击,这是安忍度;不管再怎么辛苦、再怎么劳累,每年春夏秋冬不间断地放生,这是精进度;放生过程中,没有什么其他目的,只是一心一意想让众生离苦得乐,这是静虑度;通过念咒语、念经文加持所放众生,为其播下解脱种子,或者以三轮体空的方式来摄持放生,这是智慧度。
    汉地藕益大师讲过:念佛时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念佛时不起贪嗔痴,即大持戒;念佛时不持怀是非人我,即大安忍;念佛时不间断、不夹杂,即大精进;念佛时不随妄想驰逐,即大禅定;念佛时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如此称之为真念佛。
    无论做什么善事,都应当具足六度波罗蜜多。

  • 第6题:

    多选题
    (  )弘扬南山戒律,创设“南山律学院”,并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的主张。
    A

    鉴真

    B

    玄奘

    C

    梁武帝

    D

    弘一


    正确答案: B,A
    解析:
    弘一(1880~1942年),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美术家、音乐家、高僧。俗姓李,字叔同,生于天津。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次年在灵隐寺受具足戒。他弘扬南山戒律,创设“南山律学院”,并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的主张。

  • 第7题:

    问答题
    念佛菩萨心咒和圣号有什么异同?

    正确答案: 基本一样,但心咒最好要得到传承,这样会有传承的加持力。
    在密法中,有些咒语必须要灌顶才能念诵的,比如无上密中大威德、空行母等;有些没有灌顶也可以念,主要是下三部的,比如六字真言等。但即使下三部,最好也要得到灌顶传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从前由寺院送学者‘在家念佛方法’一张,与歧路指归之第三十七页至三十八页之在家念佛方法符合,但是此样由心念佛号之外还要学禅定否?倘在家念佛,守‘杀、盗、淫、贪、嗔、疾’之外,还要守何戒?

    正确答案: 念佛属于净宗,果能信愿行三者具足,决定有所成就,不必再去学禅,盖禅不遇明师,暗中摸索,费力无功,倘持至一心不乱,便是禅定。自戒三身业,三意业固有功德,总不如求戒师正受为合法,且对戒相得真解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当看见捱杀畜生时,说可诚心替他念佛或念咒?准提咒是否就是往生咒?

    正确答案: 念佛与念咒,与被杀众生回向,均有功德。既云诚心,即有感应。准提咒与往生咒,乃是两种法门,并非一咒有二名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念佛必须要吃素吗?

    正确答案: 佛教是以慈悲为本,禁止杀生的宗教,从道理和禁戒的角度上说,不应该吃众生的肉,应该吃素。不但修显宗的人应该吃素,修下三部密,特别是修观音、度母法的,按续部禁戒藏传佛教也要求吃素。有人也许会说,藏传佛教为什么不禁止吃肉?这有以下几个原因:
    (1)藏族大部分聚集居住在海拔3000米以上气候寒冷的青藏和康藏高原上,为了生存需要食物中有足够的热量。
    (2)藏族在历史上是一个以“乳酪为饮,畜肉为粮”的从事畜牧业的民族,长期以来以畜肉和乳酪为主要食品。这种特殊环境和畜牧业生产决定了藏族的饮食结构。人首先需要生存,然后才能谈到信仰。所以在藏传佛教中要求吃素是很难办到的。
    (3)佛律中并没有完全禁止吃肉,而允许吃“三净肉”,“三净”就是眼净、耳净、心净。“眼净”是没有亲眼看到杀牲的情景;“耳净”是没有听到宰杀的情况;“心净”是心中没有杀牲吃肉的念头,也没有为专供自己食用而要杀的嫌疑。
    (4)无上密中需要酒肉供品,有将五肉化为甘露的加持法,并不禁止吃肉。
    由此种种原因,藏传佛教中只要求部分吃素。但从佛教教义上讲,应该吃素,不应该吃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广学多闻好,或是专心念佛好,广学多闻似乎就不能多念佛,多念佛似乎也不能广学多闻,是不是?究竟应如何?

    正确答案: 广学属于求知,念佛属于实行,在世学曰知行合一,在佛法曰行解相应。所谓专心念佛,及多念者,专到万缘放下,多到日课十万,便可不求学闻,与道相应。若一日坐得半支香,念得千声佛,大有时间在,不去求学闻,要做甚事要做甚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有些人说:“我看到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只念佛就往生了,所以没有菩提心也可以往生。”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正确。表面上她是个老年人,而且没有文化,但她相续中有没有菩提心也不好说。即使生前没有,但在往生的一刹那,她也可能生起了菩提心。要知道,往生必须具备菩提心,如果认为没有菩提心也可以随随便便往生,这一点用教证、理证来证明,恐怕有一定的困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此人平时念佛念到正念,前曾发愿往生过,可是有一次他到了十字路口时,人又多,车辆也多,忽一时紧张的一刹那,可惜得很,他把念佛的正念刹那中失去了,万一不幸身死,请问此人可往生吗?


    正确答案:遇危险,极紧张时功夫好者,更提正念,虽遇不幸,亦能往生。实则功进罪灭之人,不轻易遭遇横祸,如来问之事,正念已失,尚不舍寿,或有办法,倘时舍寿,则往生无望矣。

  • 第14题:

    当看见捱杀畜生时,说可诚心替他念佛或念咒?准提咒是否就是往生咒?


    正确答案:念佛与念咒,与被杀众生回向,均有功德。既云诚心,即有感应。准提咒与往生咒,乃是两种法门,并非一咒有二名也。

  • 第15题:

    我在金门抱著‘众生皆我父母’的思想创设了念佛会,算不算是弘法?


    正确答案:自己念佛,劝人念佛,又提倡念佛会,将法说与人,非弘法而何。更视众生皆为父母,知见亦正,甚可佩服。但有一言相赠,在家与出家,立场不同,学问无论到何程度,决不能受人供养,受人皈依。倘有机会,还是受戒为正。多看净土书籍,以免行解错误。

  • 第16题:

    错误的念佛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把佛神化了,高高在上,众生向佛乞求,成为次等人民,自卑心重,无力承担。

  • 第17题:

    无始以来,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业,所造之诸罪障,今端坐念实相忏悔,是真忏悔。若念佛时,且念佛且起忏悔何如?起此念头,是否为妄想妄念,有无影响?


    正确答案:忏悔有事忏理忏之别,坐念实相,属于理忏,以妄心灭亡,罪性亦无住处,故此忏悔真实有力。念佛之时,倘能三业集中,便是不乱,妄心亦不致起,亦是理忏,念念相应念念佛,此时哪有罪业之立脚处!若再起忏悔念,便是头上安头,反成二心矣。

  • 第18题:

    问答题
    有位老太太念佛数十年,最近念佛时看到很多畜类,她害怕落畜生道,我初学念佛时也曾看到。这是哪一识现的,怎么有些同修没有这种现象?

    正确答案: 第八识藏有种子,偶起现行,第六识恒常转易,妄念不止,故有此相。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果能放下万缘,都摄六根,此相自然不见,应知妄相当于妄念,若得一心安有妄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六祖云:‘东方人造业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业念佛往生何方?’是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 念佛求生西方,乃本师释尊之经训,示众生修行之正途。西方造业,往生何方,乃祖师杜绝初学,不能专一观心之方便。各各有妙用,契禅者禅,契净者净,不必执著,后学认为破净背佛,皆误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我在金门抱著‘众生皆我父母’的思想创设了念佛会,算不算是弘法?

    正确答案: 自己念佛,劝人念佛,又提倡念佛会,将法说与人,非弘法而何。更视众生皆为父母,知见亦正,甚可佩服。但有一言相赠,在家与出家,立场不同,学问无论到何程度,决不能受人供养,受人皈依。倘有机会,还是受戒为正。多看净土书籍,以免行解错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讲法、放生、念佛时怎样圆满六度?请一一说明。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正确答案: 按照阿琼堪布的观点,不但闻法者应具足六度,传法者也同样如此:不怀求得名闻利养的奢望而讲经说法,即是布施度;对他众没有冷嘲热讽、不悄一顾等行为,即是持戒度;自己能接受甚深法义,闻法者屡屡询问也不嗔不恼,即是安忍度;日日夜夜讲经说法,不厌其烦,即是精进度;心专注法词句和意义,即是静虑度;通过三轮体空、如梦如幻的境界摄持讲法,令弟子闻思有所长进,即是智慧度。
    放生具足六度,例如,放生本来是无畏布施,同时还具足财布施,这是布施度;从小乘来讲,不害众生就是持戒,从大乘来讲,直接间接利益众生就是持戒,在放生过程中,即不害众生也利益了众生,这是持戒度;放生时忍耐严寒酷暑、艰难困苦,以及他人的谣言或攻击,这是安忍度;不管再怎么辛苦、再怎么劳累,每年春夏秋冬不间断地放生,这是精进度;放生过程中,没有什么其他目的,只是一心一意想让众生离苦得乐,这是静虑度;通过念咒语、念经文加持所放众生,为其播下解脱种子,或者以三轮体空的方式来摄持放生,这是智慧度。
    汉地藕益大师讲过:念佛时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念佛时不起贪嗔痴,即大持戒;念佛时不持怀是非人我,即大安忍;念佛时不间断、不夹杂,即大精进;念佛时不随妄想驰逐,即大禅定;念佛时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如此称之为真念佛。
    无论做什么善事,都应当具足六度波罗蜜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佛教徒念佛时手中所持的佛珠有()颗。

    正确答案: 108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某居士误信一贯道是佛教,并经重誓‘如违一贯,愿遭雷毙’后经佛徒解释以后,虔诚念佛、拜佛、诵经,亦能遭此厄运乎?又只皈依,而不能或不念佛、拜佛、诵经者又如何呢?

    正确答案: 彼发誓时,监誓为谁?司雷殛者,又系何人?兹举一事反问,乡间小儿夜啼,其母诳曰,黑夜哭毛猴出,儿惧禁声,此正似之矣。今某舍伪趋真,改邪归正,犹虑儿戏誓言,几等于初发誓入窃盗之群,以后析节读书,身为将相矣,而尚凛惧于盗誓欤?昔日所为,方之窃盗,今皈三宝,比拟将相也。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