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自从()年的大冲突,东西方教会正式分裂。东方教会以正统自居,称为()教;西方教会以普世性自居,称为()教。”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东西方教会的分裂。


    参考答案:

    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后,基督教徒生活在东西两大帝国分裂的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在宗教语言、仪式和教义等诸多方面逐渐产生了分歧。东方教会在宗教思想上较多地保存了犹太教的传统,在生活方面则受希腊文化的影响较多。西方教会其宗教思想主要是受希腊罗马哲学的影响,而宗教生活则更多地接受拉丁民族和日耳曼民族的影响。这样,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东西方教会的分歧愈来愈明显。东方教会使用希腊文传教,其宗教理论具有神秘主义的特点;西方教会使用拉丁文,宗教理论则具有世俗化和法律化的特点。在宗教和国家关系方面,东方教会受国家的控制,拜占庭皇帝被神化,成为教会的最高首脑;西方教会则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教皇国,最高宗教首脑为教皇。教皇的权力不仅限于教皇国,他还利用分布在西欧各国的教会势力干涉其内政,与各国君主争夺其统治权。东西方教会最大的分歧是对教义认识的不同。西方教会的基本信条是“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圣灵三者是一体的,圣父生圣子,圣父和圣子共生圣灵。“三位”之间有严格的区别,不可混淆;但又是同性、同体的,彼此无大小尊卑之别,同等重要。即所谓一个上帝,三个“位格”。并认为这是神圣的奥秘,只有通过上帝的启示来信仰,而不是人的理性所能理解的。西方教会的这种“三位一体”的牵强附会的解释,自然不能令人信服。东方教会则认为,圣子(耶稣基督)是人,不是神,系由上帝所“造”,其品级低于上帝。东西方教会关于耶稣基督属性之争长期不能解决,导致双方分歧的扩大,预示着东西方教会分裂的不可避免性。
    4、5世纪以后,东西方教会由于交易信仰而引发的各种宗教斗争层出不穷。8世纪至9世纪中叶,东西方教会因圣像崇拜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斗争,双方互相攻伐,严重对峙。11世纪,西方教会经过改革(克吕尼运动),克服了内部危机,加强了力量,在东西方教会斗争中逐渐占据上风。1053年,教皇利奥九世和君士坦丁大教长米海尔•凯鲁拉里的斗争达到白热化。凯鲁拉里写信谴责利奥九世为异端,利奥怒不可遏,立即复信,对凯鲁拉里进行反击,并宣称使徒“彼得建立的宗座(罗马主教)高于君士坦丁堡及其他一切宗座(主教),高于一切教会。因此关于礼拜仪式和信仰问题,罗马主教(教皇)的裁决高于所有人。”1054年,利奥和凯鲁拉里互相宣布开除对方教籍,从此以后,东西方教会正式分裂了。分裂后的东方教会自称为“正教”,亦称“东正教”或希腊正教;西方教会自称“公教”、“罗马公教”,亦称天主教。
    教会分裂后,东西方教会逐渐形成各自的教会体制(即教阶制)。西方教会形成独立的封建神权教皇国,教皇为最高首脑,从教皇直到地方。一般神职人员形成了一整套教阶体系:主教、神父、助祭三个品位组成。主教以其职级复分为教皇、枢机主教(又称红衣主教,由教皇任命组成教皇国中央机构——罗马教廷,分掌教廷各部和一些国家重要教区的领导权)、首主教(即首席主教,为一国教会之首)、都主教(首都所在地的主教)、总主教(又称大主教,掌一省的教权)、主教(掌管教区)。神父(神甫)正式品位称司铎(司祭),协助主教管理教务,通常为一个教堂的负责人。助祭的神品为六品位,故亦称“六品”,协助主教办理一般事务,如慈善救济事宜等。
    东正教无教皇和枢机主教,实行牧首制。其教阶制体系是:牧首(亦称宗主教或大主教长)、都主教(首都或重要城市的主教)、大主教(主管一个大教区)、主教(教区的负责人)、大司祭(亦称大司铎,可代替主教行大礼弥撒和主管教务)、司祭(亦称司铎,神父的正式品位之一,主持教务事宜)、辅祭(亦称助祭,辅佐司祭工作)。东正教的牧首虽有较高的地位,被各国教会尊为“全世界的圣者”,但各国教会自成体系,对君士坦丁堡没有隶属关系,他们都是独立的平行的教会。但东正教会与其所在国家的关系则不是独立的,他们奉国家君主为教会首领,教会从属于政府,这和西方的天主教会有很大的不同。


  • 第2题:

    日本据台初期,鼓励日本基督教各个教会到台湾建立教会,日本各个教会相继入台,()是这些教会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 A、日本圣公会
    • B、日本组合教会
    • C、救世军
    • D、日本圣教会

    正确答案:A

  • 第3题:

    西欧的教俗之争是指统一的世俗王朝和分裂的罗马教会之间的矛盾。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在基督教统一之前,古罗马各个地区的基督教都有自己的教会,属于北非的是()。

    • A、安提拉教会
    • B、耶路撒冷教会
    • C、亚历山大里亚教会
    • D、君士坦丁堡教会

    正确答案:C

  • 第5题:

    1999年,以台湾南部鸾堂为中心,结合有关鸾堂与寺庙,组成()向当局登记。

    • A、轩辕教
    • B、天帝教
    • C、亥子道
    • D、“中国儒教会”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受基督教关于自由的理念影响,基督教正统教会更加强调决定论与宿命论。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下列不属于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五大教会的是()。

    • A、罗马教会
    • B、君士坦丁堡教会
    • C、高卢教会
    • D、耶路撒冷教会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基督教分裂为罗马的天主教会和希腊的东正教会的时间是()

    • A、公元1054年
    • B、公元1045年
    • C、公元1405年
    • D、公元1450年

    正确答案:A

  • 第9题:

    问答题
    教会初期的300年教难是谁发起的?

    正确答案: 尼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在基督教统一之前,古罗马各个地区的基督教都有自己的教会,属于北非的是()。
    A

    安提拉教会

    B

    耶路撒冷教会

    C

    亚历山大里亚教会

    D

    君士坦丁堡教会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基督教地区教会的首领被称为()。
    A

    红衣主教

    B

    主教

    C

    神甫

    D

    牧师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确立基督教三位一体派正统地位的是哪次宗教会议?

    正确答案: 尼西亚会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罗马帝国分裂之后,东西教会也于1054年正式分裂,其中东部教会以拜占庭为中心自称为(  )

    A.天主教
    B.东正教
    C.罗马正教
    D.基督教

    答案:B
    解析:
    1054年,君士坦丁堡宗主教色路拉里乌(Cerularius)和教皇利奥九世为争夺意大利发生冲突,互相开除教籍,东西方教会正式分裂。君士坦丁堡宗主教自称信仰正统的基督教义,即正教,又称东正教或希腊正教。罗马教会自称普世性教会,即公教,或称天主教、加特力教(catholic)和罗马公教。因此,正确答案是B。

  • 第14题:

    教俗之争是罗马教会和世俗王权的冲突;而十字军东征则是在某些利益问题上罗马教会和世俗王权的携手对外。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罗马教会和世俗王权之间的冲突叫做()。

    • A、十字军东征
    • B、教会之争
    • C、教俗之争
    • D、权力之争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基督教地区教会的首领被称为()。

    • A、红衣主教
    • B、主教
    • C、神甫
    • D、牧师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教会初期的300年教难是谁发起的?


    正确答案:尼禄

  • 第18题:

    公元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教,东正教会法在管辖范围,以及在封建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上,同天主教会法基本一致。()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以下的语句涉及本章讨论的内容,请把你认为的错误的句子勾出来()

    • A、希腊的露天剧场运用了拱券技术得以建成
    • B、唯经由教会罪人方才能得救的学说是奥古斯丁提出的并被教会视为基督教的正统
    • C、西方精神的三大要素是希腊的哲学理性、罗马法和希伯来的社会是非观
    • D、汤普逊说中古教堂既是礼拜堂也是一所社会企业,是因为教会经营着教堂前广场上的集市
    • E、提出东西方的文化超越性内外之别的学者是余英时

    正确答案:A,D

  • 第20题:

    单选题
    日本据台初期,鼓励日本基督教各个教会到台湾建立教会,日本各个教会相继入台,()是这些教会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A

    日本圣公会

    B

    日本组合教会

    C

    救世军

    D

    日本圣教会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东西方教会的分裂。

    正确答案: 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后,基督教徒生活在东西两大帝国分裂的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在宗教语言、仪式和教义等诸多方面逐渐产生了分歧。东方教会在宗教思想上较多地保存了犹太教的传统,在生活方面则受希腊文化的影响较多。西方教会其宗教思想主要是受希腊罗马哲学的影响,而宗教生活则更多地接受拉丁民族和日耳曼民族的影响。这样,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东西方教会的分歧愈来愈明显。东方教会使用希腊文传教,其宗教理论具有神秘主义的特点;西方教会使用拉丁文,宗教理论则具有世俗化和法律化的特点。在宗教和国家关系方面,东方教会受国家的控制,拜占庭皇帝被神化,成为教会的最高首脑;西方教会则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教皇国,最高宗教首脑为教皇。教皇的权力不仅限于教皇国,他还利用分布在西欧各国的教会势力干涉其内政,与各国君主争夺其统治权。东西方教会最大的分歧是对教义认识的不同。西方教会的基本信条是“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圣灵三者是一体的,圣父生圣子,圣父和圣子共生圣灵。“三位”之间有严格的区别,不可混淆;但又是同性、同体的,彼此无大小尊卑之别,同等重要。即所谓一个上帝,三个“位格”。并认为这是神圣的奥秘,只有通过上帝的启示来信仰,而不是人的理性所能理解的。西方教会的这种“三位一体”的牵强附会的解释,自然不能令人信服。东方教会则认为,圣子(耶稣基督)是人,不是神,系由上帝所“造”,其品级低于上帝。东西方教会关于耶稣基督属性之争长期不能解决,导致双方分歧的扩大,预示着东西方教会分裂的不可避免性。
    4、5世纪以后,东西方教会由于交易信仰而引发的各种宗教斗争层出不穷。8世纪至9世纪中叶,东西方教会因圣像崇拜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斗争,双方互相攻伐,严重对峙。11世纪,西方教会经过改革(克吕尼运动),克服了内部危机,加强了力量,在东西方教会斗争中逐渐占据上风。1053年,教皇利奥九世和君士坦丁大教长米海尔•凯鲁拉里的斗争达到白热化。凯鲁拉里写信谴责利奥九世为异端,利奥怒不可遏,立即复信,对凯鲁拉里进行反击,并宣称使徒“彼得建立的宗座(罗马主教)高于君士坦丁堡及其他一切宗座(主教),高于一切教会。因此关于礼拜仪式和信仰问题,罗马主教(教皇)的裁决高于所有人。”1054年,利奥和凯鲁拉里互相宣布开除对方教籍,从此以后,东西方教会正式分裂了。分裂后的东方教会自称为“正教”,亦称“东正教”或希腊正教;西方教会自称“公教”、“罗马公教”,亦称天主教。
    教会分裂后,东西方教会逐渐形成各自的教会体制(即教阶制)。西方教会形成独立的封建神权教皇国,教皇为最高首脑,从教皇直到地方。一般神职人员形成了一整套教阶体系:主教、神父、助祭三个品位组成。主教以其职级复分为教皇、枢机主教(又称红衣主教,由教皇任命组成教皇国中央机构——罗马教廷,分掌教廷各部和一些国家重要教区的领导权)、首主教(即首席主教,为一国教会之首)、都主教(首都所在地的主教)、总主教(又称大主教,掌一省的教权)、主教(掌管教区)。神父(神甫)正式品位称司铎(司祭),协助主教管理教务,通常为一个教堂的负责人。助祭的神品为六品位,故亦称“六品”,协助主教办理一般事务,如慈善救济事宜等。
    东正教无教皇和枢机主教,实行牧首制。其教阶制体系是:牧首(亦称宗主教或大主教长)、都主教(首都或重要城市的主教)、大主教(主管一个大教区)、主教(教区的负责人)、大司祭(亦称大司铎,可代替主教行大礼弥撒和主管教务)、司祭(亦称司铎,神父的正式品位之一,主持教务事宜)、辅祭(亦称助祭,辅佐司祭工作)。东正教的牧首虽有较高的地位,被各国教会尊为“全世界的圣者”,但各国教会自成体系,对君士坦丁堡没有隶属关系,他们都是独立的平行的教会。但东正教会与其所在国家的关系则不是独立的,他们奉国家君主为教会首领,教会从属于政府,这和西方的天主教会有很大的不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基督教分裂为罗马的天主教会和希腊的东正教会的时间是()
    A

    公元1054年

    B

    公元1045年

    C

    公元1405年

    D

    公元1450年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罗马教会和世俗王权之间的冲突叫做()。
    A

    十字军东征

    B

    教会之争

    C

    教俗之争

    D

    权力之争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