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向来注重荣与辱,()名言是把知耻之心与人的文明程度、社会治乱安危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1题:
A.性恶论
B.有善有恶论
C.非善非恶论
D.“性善论”
第2题:
古人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古代“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继承和创新,为人们修身养性、转变社会风气提供了一个非常好和非常具体的价值判断与导向。这表明() ①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求遵循古训 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③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构建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
第3题: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是谁的名言?()
第4题: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这句话出自孟子。
第5题:
管仲把()视为“国之四维”。
第6题:
中国古人向来注重荣与辱,并通过“知耻”来进行道德评价和判断。以下关于“荣”与“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7题:
孟子论证了(),认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第8题: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是()说的。
第9题: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道德经》
第10题: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道德经》
第11题: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子
第12题:
得失观
苦乐观
顺逆观
荣辱观
第13题:
“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道德经》
第14题:
重视“礼”在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把礼、义、廉、耻视为“国之四维”的是()
第15题:
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是()
第16题:
“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是谁的名言?()
第17题:
孔子提出“知耻近乎勇”,孟子认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管仲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由此表明,树立正确的()的重要性。
第18题:
中国古人向来注重荣与辱,并通过“()”来进行道德评价和判断。D
第19题: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第20题:
第21题:
知羞
对错
善恶
知耻
第22题:
管仲
孔子
姜尚
周公
第23题:
孔子“知耻近乎勇”
孟子“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管仲“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韩非子“不期修古,不法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