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之后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指的是()。
第1题: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就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看,人生价值在于( )。
A.实现马斯洛理论中第五层级的需求
B.个人对社会的尊重与满足
C.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D.社会对个人的责任与贡献以及个人对社会的尊重与满足
第2题:
走好人生之路,创造有价值的人生,需要协调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下列有关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个人完全由社会所决定,对社会不具有能动作用
B.个人应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
C.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
D.在个人发展中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履行社会义务
第3题:
第4题:
简述社会对个人产生的影响。
(1)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实质上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众人对普遍关注的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公开表达的一致意见,或者说是信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简言之,就是多数人所支持的意见,即公众意见、群众言论或民意,抑或在大家共同关心的有争议问题上大多数人意见的总和。
(2)牢骚现象
牢骚是舆论的一种情绪表现形式。当意见得不到采纳、某种状况得不到改善时,舆论就会转化成牢骚。或者说,牢骚是一种特殊的舆论,它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是指社会上或某个群体内,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相仿效和传播流行的观念、爱好、习惯、传统和行为。它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道德等状况的综合反映,同时也表现出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与精神面貌。
(4)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所谓社会助长作用,是指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可以促进行为效率的提高。同样情景,相反的结果,则称为社会致弱作用或社会干扰作用。
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但在实际活动中,有时存在着“出工不出力”的情况,这便是社会惰化现象。这种现象意味在群体活动中个体作出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情况。
略
第5题:
医德荣誉感()
第6题:
中国古人向来注重荣与辱,并通过“知耻”来进行道德评价和判断。以下关于“荣”与“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7题: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就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看,人的价值在于()。
第8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第9题:
幽默
友好
宣传
光荣
第10题: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自由发展
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约束
第11题:
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
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 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B.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第14题:
下列关于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人生的社会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B.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第二位的
C.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D.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第15题:
第16题:
社会对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进行分配的最终依据只应该是每个人的贡献,也即是说,社会应该按照贡献分配权利,按照权利分配义务。
第17题:
社会学法学在强调法律保护个人权利的同时,也强调()
第18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第19题:
人生价值的本质在于()。
第20题:
属于医德荣誉的客观评价
是社会对医德行为的褒奖
是对医务人员履行医德义务的社会赞许
反映医务人员对医德行为社会价值的自我感受
是国家对医德行为的褒奖
第21题:
耻辱
鄙夷
叛逆
自私
第22题:
属于医德荣誉的客观评价
是社会对医德行为的褒奖
是对医务人员履行医德义务的社会赞许
反映医务人员对医德行为社会价值的自我感受
自我价值的体现
第23题:
荣誉是社会对一个人履行社会义务的道德行为给予褒奖和赞许
荣誉是指个人对自己所履行社会义务的社会价值的自我评价
荣誉不是目的,是处于从属地位的,对辛勤劳动的一种奖励
集体荣誉是个人荣誉的基础和归宿
荣誉对医务人员的行为起着自我评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