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孙中山和()抵达天津,上书李鸿章。
第1题:
孙中山由改良转向革命的转折点是
A.1894年上书李鸿章失败
B.1894年创立兴中会
C.1895年创立同盟会
D.1913年开展“二次革命”
第2题:
孙中山早期的改良救国经济思想比较集中的表现在三篇文章中()。
第3题:
孙中山在()中,把“人能尽其才”称为“富国之大经,治国之大本”的“国事“之一。
第4题:
自1918年至1919年,孙中山撰写了《孙文学说》和()
第5题:
《上书李鸿章》中所重点阐述的问题是()。
第6题: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都是由李鸿章签定。
第7题:
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制度,才能拯救中国”,是在()。
第8题:
上书李鸿章是孙中山第一次施展其经世报国的抱负,承载富民强国美好愿望的救国行动。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致郑藻如书》
《上书李鸿章》
《孙文学说》
第13题:
第14题:
孙中山于()上书李鸿章。
第15题:
1894年,孙中山和陆皓东抵达天津,上书()。
第16题:
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失败,促使孙中山坚定地走上了反抗清王朝的革命道路。
第17题:
上书李鸿章
第18题:
1894年,孙中山向()上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
第19题: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是()
第20题:
孙中山在()中,把“人能尽其才”称为“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的“四事”之一。
第21题:
第22题:
《致郑藻如书》
《上书李鸿章》
《孙文学说》
《农功》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