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中,把“人能尽其才”称为“富国之大经,治国之大本”的“四事”之一。
第1题:
第2题:
孙中山认为“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的关键在于()
第3题:
朱熹在他所著的《大学章句》中,把《大学》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称为“大学之纲领”,把“格物”、“致知”、“()”、“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称为“大学之条目”。后人称之为“三纲领八条目”,简称“三纲八目”。
第4题:
1894年1月,孙中山由广州回乡,专门起草了《上李鸿章书》,指出学习欧美、富强国家的关键在于:人能尽其才、()、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第5题:
孙中山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提到“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第6题:
1894年,孙中山向()上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
第7题:
孙中山在()中,把“人能尽其才”称为“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的“四事”之一。
第8题:
《中国国民党北伐宣言》
《国民党之政纲》
《地方自治实行法》
第9题:
第10题:
人能尽其才
地能尽其利
物能尽其用
民能享其权
货能畅其流
第11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第12题:
政府
社会
制度
人才
第13题:
孙中山在()中,把发展教育事业列为国内革命的“具体目的”之一。
第14题:
翻译:古之善相马者,寒风是相口齿,麻朝相颊,子女厉相目,卫忌相髭,许鄙相尻,投伐褐相胸胁,管青相膹肳,陈悲相股脚,秦牙相前,赞君相后,凡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良工也。若赵之王良,秦之伯乐、九方堙,尤尽其妙,其所以相者不同,见马之一征也,而知节之高卑,足之滑易,材之坚脆,能之长短。非独相马然也,人亦有征,事与国皆有征。
第15题:
孙中山在()中,把“人能尽其才”称为“富国之大经,治国之大本”的“国事“之一。
第16题: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
第17题:
孙中山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意在()
第18题:
下列属于“明德尽性”的说法有()。
第19题:
翻译: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第20题:
《兴中会章程》
《上书李鸿章》
《孙文学说》
第21题:
第22题:
则能尽人之性
则能尽物之性。
则可赞大地之化育
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第23题:
《致郑藻如书》
《上书李鸿章》
《孙文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