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框架借用式渗透和融合式渗透有何区别?”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简要说明融合式渗透的特征,它与加合式渗透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融合式渗透并用两种语体的体素,渗透力是双向作用的,其结果是甲中有乙,乙中有甲,从不同角度观察就是不同的语体形式。这时它既是甲,又是乙,另一方面却又不是甲,也不是乙,而可能成为一种新的体式丙。丙兼用甲乙两种语体的体素,产生出一种新的语体色彩,这种语体色彩兼有甲乙的特点又有别于甲和乙。

  • 第2题:

    混合式和表面式加热器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混合式:
    1)蒸汽和水直接混合。
    2)加热温度可达到相应抽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3)没有端差,汽压和水压相同。
    4)加热后要加水泵打水。
    表面式:
    1)汽水不混合。
    2)加热温度达不到相应抽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3)有端差,水压大于汽压。
    4)加热后一般不用加水泵。

  • 第3题:

    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微滤、超滤和纳滤等——依靠压力和膜进行工作,制膜的原料也是醋酸纤维素或聚酰胺、聚砜等,但删去热处理工序,使制成的膜孔径较大,能够在较小的压力下工作,而且有较大的水通量。微滤技术适合于去除胶体、悬浮固体和细菌,现多用于取代深床过滤,降低出水浊度,强化水的消毒,有时也作反渗透的预处理。超滤能去除相对分子量大于1000~100000的物质,如胶体、蛋白质、颜料、油类、微生物等。纳滤又称低级反渗透,可分离相对分子量大于200~400的物质,如硬度离子、色素等,有些较大分子的有机物也可被除去。

  • 第4题:

    语体交叉渗透的三种方式是()式渗透、()式渗透和框架借用式渗透。


    正确答案:加合;融合

  • 第5题:

    说明水利尿和渗透性利尿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水利尿:一次饮入大量清水,引起血浆晶体渗透压↓→对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周围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弱→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尿量↑。
    渗透性利尿: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增加使渗透压升高,水的重吸收减少而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
    因此,两者的结果都是多尿但区别在于利尿机制不同,水利尿需要通过神经-体液因素参与调节的结果,而渗透性利尿无需神经-体液因素参与,属肾内自身调节的一种现象。

  • 第6题:

    施加渗透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工件温度和渗透时间对渗透检测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施加渗透剂的基本要求有两条:
    一是应保证被检部位完全被渗透剂覆盖,
    二是应保证在整个渗透时间内,被检部位一直保持润湿状态。
    JB/T4730.5-2005标准规定:在温度10-50℃范围内,渗透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如果工件温度太高,渗透液易干在工件上,给清洗带来困难;同时,渗透液受热后,某些成分蒸发,使其性能大大下降。如果工件温度太低,渗透液会变稠,影响渗透速度。检测细微缺陷时,可适当提高渗透温度,延长渗透时间。

  • 第7题:

    填空题
    语体交叉渗透的三种方式是()式渗透、()式渗透和框架借用式渗透。

    正确答案: 加合,融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说明水利尿和渗透性利尿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水利尿:一次饮入大量清水,引起血浆晶体渗透压↓→对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周围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弱→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尿量↑。
    渗透性利尿: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增加使渗透压升高,水的重吸收减少而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
    因此,两者的结果都是多尿但区别在于利尿机制不同,水利尿需要通过神经-体液因素参与调节的结果,而渗透性利尿无需神经-体液因素参与,属肾内自身调节的一种现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框架借用式渗透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请谈谈它的修辞效果。

    正确答案: 借用乙语体的框架格式来完成甲语体的交际任务,通俗的说,就是用乙瓶来装甲酒。重在利用乙语体框架格式的鲜明语体色彩来映衬甲语体的内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混合式和表面式加热器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混合式:
    1)蒸汽和水直接混合。
    2)加热温度可达到相应抽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3)没有端差,汽压和水压相同。
    4)加热后要加水泵打水。
    表面式:
    1)汽水不混合。
    2)加热温度达不到相应抽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3)有端差,水压大于汽压。
    4)加热后一般不用加水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反渗透、超滤和微孔过滤在原理、设备构造和运行上有何区别?有何联系?

    正确答案: 反渗透是用一种只能让水分子透过而不允许溶质透过的半透膜将纯水与咸水分开,则水分子将从纯水一侧通过膜向咸水一侧透过,结果使咸水一侧的液面上升,直到达到某一高度,即渗透过程。当渗透达到动态平衡时,半透膜两侧存在一定的水位差或压力差,即指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在咸水一侧施加的压力大于该溶液的渗透压,可迫使渗透反向,即水分子从咸水一侧反向地通过膜透过到纯水的一侧,实现反渗透过程。超滤又称超过滤,用于截留水中胶体大小的颗粒,而水和低分子量溶质则允许透过膜。其机理是筛孔过滤,可根据去除对象选择超滤膜的孔径。微孔是将全部进水挤压滤过,小于膜孔的粒子通过膜,大于膜孔的粒子被截流在膜表面。在水处理中用于去除水中细小悬浮物、微生物、微粒、细菌、胶体等杂质。其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工作压力低等,缺点是由于截留杂质不能及时被冲走,因而膜孔容易堵塞,需更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框架借用式渗透和融合式渗透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从体素的整体性渗透来看它近于融合式渗透,但它无意于产生一种非甲非乙的融合体系,而是重在利用乙语体框架格式的鲜明语体色彩来映衬甲语体的内容,以求得特殊的修辞效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反渗透和纳滤之间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纳滤是位于反渗透合同超滤之间的膜法液体分离技术,反渗透可以脱除最小的溶质,分子量小于0.0001微米,纳滤可脱除分子量在0.001微米左右的溶质。纳滤本质上是一种低压反渗透,用于处理后产水纯度不特别严格的场合,纳滤适合于处理井水和地表水。纳滤适用于没有必要象反渗透那样的高脱盐率的水处理系统,但对于硬度成份的脱除能力很高,有时被称为“软化膜”,纳滤系统运行压力低,能耗低于相对应的反渗透系统。

  • 第14题:

    按调料投放方式划分调料有合成调味、()和复合式调味。

    • A、渗透式调味
    • B、扩散式调味
    • C、递增式调味
    • D、化学分解调味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达西定律计算出的渗透流速是否是土的真实渗透流速?二者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不是。用达西定律计算出的渗透流速是渗透水流在整个土体横断面上的平均流速。土的真实渗透流速是渗透水流在土体孔隙面积上的平均流速,其值要比用达西定律计算出的渗透流速大。 

  • 第16题:

    为帮助甲类语体更好地完成交际表达任务,在甲类语体中加入乙类语体的体素,乙类语体的体素渗入之后,甲类语体的基本特征保持不变,这种形式的体素渗透称为()。

    • A、加合式渗透
    • B、融合式渗透
    • C、框架借用式渗透
    • D、嵌入式渗透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反渗透、超滤和微孔过滤在原理、设备构造和运行上有何区别?有何联系?


    正确答案: 反渗透是用一种只能让水分子透过而不允许溶质透过的半透膜将纯水与咸水分开,则水分子将从纯水一侧通过膜向咸水一侧透过,结果使咸水一侧的液面上升,直到达到某一高度,即渗透过程。当渗透达到动态平衡时,半透膜两侧存在一定的水位差或压力差,即指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在咸水一侧施加的压力大于该溶液的渗透压,可迫使渗透反向,即水分子从咸水一侧反向地通过膜透过到纯水的一侧,实现反渗透过程。超滤又称超过滤,用于截留水中胶体大小的颗粒,而水和低分子量溶质则允许透过膜。其机理是筛孔过滤,可根据去除对象选择超滤膜的孔径。微孔是将全部进水挤压滤过,小于膜孔的粒子通过膜,大于膜孔的粒子被截流在膜表面。在水处理中用于去除水中细小悬浮物、微生物、微粒、细菌、胶体等杂质。其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工作压力低等,缺点是由于截留杂质不能及时被冲走,因而膜孔容易堵塞,需更换。

  • 第18题:

    问答题
    请简要说明融合式渗透的特征,它与加合式渗透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融合式渗透并用两种语体的体素,渗透力是双向作用的,其结果是甲中有乙,乙中有甲,从不同角度观察就是不同的语体形式。这时它既是甲,又是乙,另一方面却又不是甲,也不是乙,而可能成为一种新的体式丙。丙兼用甲乙两种语体的体素,产生出一种新的语体色彩,这种语体色彩兼有甲乙的特点又有别于甲和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达西定律计算出的渗透流速是否是土的真实渗透流速?二者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不是。用达西定律计算出的渗透流速是渗透水流在整个土体横断面上的平均流速。土的真实渗透流速是渗透水流在土体孔隙面积上的平均流速,其值要比用达西定律计算出的渗透流速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施加渗透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工件温度和渗透时间对渗透检测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施加渗透剂的基本要求有两条:
    一是应保证被检部位完全被渗透剂覆盖,
    二是应保证在整个渗透时间内,被检部位一直保持润湿状态。
    JB/T4730.5-2005标准规定:在温度10-50℃范围内,渗透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如果工件温度太高,渗透液易干在工件上,给清洗带来困难;同时,渗透液受热后,某些成分蒸发,使其性能大大下降。如果工件温度太低,渗透液会变稠,影响渗透速度。检测细微缺陷时,可适当提高渗透温度,延长渗透时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下渗与渗透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下渗是指水分通过土壤表面垂直向下进入土壤和地下的运动过程。
    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行,称为渗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微滤、超滤和纳滤等——依靠压力和膜进行工作,制膜的原料也是醋酸纤维素或聚酰胺、聚砜等,但删去热处理工序,使制成的膜孔径较大,能够在较小的压力下工作,而且有较大的水通量。微滤技术适合于去除胶体、悬浮固体和细菌,现多用于取代深床过滤,降低出水浊度,强化水的消毒,有时也作反渗透的预处理。超滤能去除相对分子量大于1000~100000的物质,如胶体、蛋白质、颜料、油类、微生物等。纳滤又称低级反渗透,可分离相对分子量大于200~400的物质,如硬度离子、色素等,有些较大分子的有机物也可被除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气体分离与渗透蒸发这两种膜分离过程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气体分离与渗透蒸发式两种正在开发应用中的膜技术。气体分离更成熟些,渗透蒸发是有相变的膜分离过程,利用混合液体中不同组分在膜中溶解与扩散性能的差别而实现分离。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