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同一年级的A班和B班用同一试卷进行一次数学测验。经过盲态改卷后,公布成绩:A班的平均成绩为80分,B班的平均成绩为81分,请评议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可以称A班的这次考试的平均成绩低于B班,不存在抽样误差。(2)可以称A班的数学平均水平低于B班。
第1题:
某年级两个班级举行了一次数学统考,一班(共30人)的平均成绩为70分,二班(共20人)的平均成绩为75分,则该年级的平均成绩为(27)分。
A.71
B.72
C.72.5
D.73
第2题:
某校初一年级共三个班,一班与二班人数之和为98,一班与三班人数之和为106,二班与三班人数之和为108,则二班人数为:
A.48
B.50
C.58
D.60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某初中二年级有五个自然班,用抽签的方法抽取两个班,随机决定其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比班,在两个班使用同样的教材,以同样的进度进行数学教学,对试验班每节课进行5分钟反思(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练习,持续半年后,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检测出实验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明显优于对比班,请您指出该研究的类型,特点,可能的研究假设,自变量,因变量,并写出该类型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
(1)该研究属于教育实验研究。
(2)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因果关系的探讨;自变量的操作(进行实验处理);合理控制无关变量。
(3)其中可能的研究假设是: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反思会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自变量是学生的反思,因变量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4)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
略
第6题:
某校同一年级的A班和B班用同一试卷进行一次数学测验。经过盲态改卷后,公布成绩:A班的平均成绩为80分,B班的平均成绩为81分,请评议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可以称A班的这次考试的平均成绩低于B班,不存在抽样误差。(2)可以称A班的数学平均水平低于B班。
第7题:
一个工号在同一班次电脑发票最多只能使用3卷。
第8题:
用同一测验试卷,在先后两个不同时间内对同一组被试进行测验所得的两次测验实得分数的相关系数是指()
第9题:
在某初中二年级已有的六个教学班中,用抽签的方法抽取两个班,随机决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在两个班使用同样的教材、以同样的进度进行英语教学,对实验班每节课进行5分钟类似李昂疯狂英语的大声阅读,持续四个月后,用同一测试的方法检测出实验班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明显优于对比班。实验是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的?
第10题:
为了分析高三年级的8个班400名学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的数学成绩,决定在8个班中每班随机抽取12份试卷进行分析,这个问题中样本容量是()。
第11题:
8
400
96
96
第12题:
再测信度
复本信度
分半信度
评分者信度
第13题:
一班20名学生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70分,二班30名学生相同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80分。这两个班50名学生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 )
A.70
B.74
C.75
D.76
第14题:
某校初一年级共三个班,一班与二班人数之和为98,一班与三班人数之和为106,二班与三班人数之和为108,则二班人数为多少人?( )
A.48
B.50
C.58
D.60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某初中二年级有五个自然班,用抽签的方法抽取两个班,随机决定其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比班,在两个班使用同样的教材、以同样的进度进行数学教学,对试验班每节课进行5分钟反思(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练习,持续半年后,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检测出实验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明显优于对比班。请您指出该研究的类型、特点,可能的研究假设、自变量、因变量。
(1)该研究属于教育实验研究。
(2)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因果关系的探讨;自变量的操作(进行实验处理);合理控制无关变量。
(3)其中可能的研究假设是: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反思会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自变量是学生的反思,因变量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略
第18题:
某年级两个班举行了一次数学统考,一班(共30人)的平均成绩为70分,二班(共20人)的平均成绩为75分,则该年级的平均成绩为()分。
第19题:
在同一年级中任意确定一个班为实验班,其他班为对比班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其性质属于()
第20题: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同一规格的钢丝为一验收批。
第21题:
在某初中二年级已有的六个教学班中,用抽签的方法抽取两个班,随机决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在两个班使用同样的教材、以同样的进度进行英语教学,对实验班每节课进行5分钟类似李昂疯狂英语的大声阅读,持续四个月后,用同一测试的方法检测出实验班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明显优于对比班。这项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第22题:
同一台轧机
同一台班
同一牌号
同一加工状态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