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煽动叛乱法案》
B.《惩罚犯罪法案》
C.《敌方法案》
D.《外国人法案》
第2题:
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
第3题:
诽谤
第4题:
()不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第5题:
可将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归纳为()和新闻侮辱两种。
第6题: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
第7题:
新闻诽谤
第8题:
商业诽谤包括()
第9题: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转发()次以上的,构成诽谤罪的严重情节。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诽谤他人的小说
新闻综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通用表格
第13题:
如何认定侵害名誉权责任( )。
A.以书面形式诽谤他人名誉的
B.批评性的新闻报道内容真实,无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
C.批评性的新闻报道内容失实,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
D.文学作品的情节与生活中某人的情况相似
第14题:
可将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归纳为新闻诽谤、新闻侮辱、新闻侵犯、新闻伤害。
第15题:
何谓商业诽谤?商业诽谤包括几种形式?
第16题:
()不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第17题:
通过立法对大众传媒实施控制,其法律主要有()
第18题:
下列情形构成诽谤罪的是()。
第19题:
什么是商业诽谤?商业诽谤有哪些形式?
第20题:
新闻摄影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方式主要有()
第21题:
第22题:
书面诽谤
转卖限制
产品诽谤
不公平竞争
口头中伤
第23题:
对
错
第24题:
诽谤他人的小说
新闻综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英文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