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如何进行河蟹病害生态预防?”相关问题
  • 第1题:

    河蟹水肿病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该病是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其腹部受伤感染病菌所致。病蟹腹部、腹肌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病蟹匍匐在池边,停止摄食,最后在池边浅水处死亡。防治方法:
    ①蜕壳时,尽量减少对河蟹的惊扰,不使其受伤。②每立方米水体用土霉素0.5克~l克对水全池泼洒。③每公斤河蟹用土霉素或红霉素0.1克~0.2克拌饵投喂,连喂7天。

  • 第2题:

    河蟹上岸不下水症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在我们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会经常发现仔蟹、幼蟹会爬到池边、网边或水草上,不愿下水的现象,称为"上岸不下水症",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其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一般不外乎四方面的原因及相应对策:
    (1)由水质差引起的在养殖过程中,剩余饲料、动植物尸体、死亡藻类、高密度仔蟹、幼蟹的生理排泄物等有机物质在水中不断积累,会产生大量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当其超过标准时,抑制蟹的呼吸,从而引起仔蟹、幼蟹不适,不愿下水。改善方法有:适当稀释放养密度,经常适量换水或定期使用改善调节水质的生物制剂如PSB、EM原液和净水剂等。
    (2)由营养不均衡缺乏必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引起的。在养殖过程中,长期营养不均衡,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致使机体免疫机能下降,造成生理性病变。防治方法有:应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也可经常性添加适量脱壳素、多种B族维生素、Vc、叶酸、烟酸、肌醇、氯化胆碱和脂溶性A、D、E、K3等。
    (3)由细菌、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如杆菌类、弧菌类、假单胞菌类,防治方法有:可选择外用溴氯、二溴制剂,全池连泼2~3次,内服红霉素、土霉素等抗菌类药物。
    (4)原生动物与寄生虫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引起的。如吸管虫、聚缩虫、累枝虫,病蟹体表、鳃部多伴有细绒毛状物(轻微的镜检才可发现),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呼吸困难且摄食减少,螫足无力,体表与附肢有滑腻感,防治方法有:加强投饵管理,合理放养,保持良好的水质是关键。可择时选用市面上反映较好的甲壳净、纤虫净等药剂连续治疗l~2次,隔日再可选择外用溴氯、二溴制剂全池连泼2~3次,可明显减少由这种缘故引起的上岸。

  • 第3题:

    如何区分河蟹纤毛虫病、水霉病、着毛病?


    正确答案:纤毛虫病、水霉病、着毛病是河蟹养殖过程中最容易感染的三种疾病。这三种疾病在症状上很相似,即当把河蟹取出水面以后,蟹体表面很不干净,有一层泥浆,粘粘的。因此容易混淆,以致用错药。其实它们在症状、病因和用药上都有区别。
    症状上的区别:病蟹经冲冼后放在清水中即可鉴别,纤毛虫为棕色的或黄绿色的绒毛;水霉病是灰白色棉絮状的菌丝,菌丝的末端有球状孢子或由孢子联成的黑色菌块;着毛病是较长的绿色丝状、弯曲目无规律的绒毛。
    病因和病原的不同:纤毛虫病属河蟹的寄生虫病,由纤毛虫体寄生而发病,其病因与放养密度大、水质不清新、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及有纤毛虫蟹种有关;水霉病属河蟹的霉菌病,是由水霉菌的侵入而发病,它的发生与水质过肥、水质不清新、注水量少、蟹体受到外来的机械损伤和敌害的破坏有密切关系;着毛病是藻类在蟹体附着增生而发病,其病因与水质过肥、水的pH值小于7.5、池中长有青苔等藻类微
    生物有关。
    用药不同:纤毛虫应用杀虫的药,水霉病应用灭真菌的药,着毛病应用灭藻类的药,三者之间不可通用。治纤毛虫应用硫酸锌,治水霉病应用亚甲基兰,治着毛病可用石灰提高水的pH值或用硫酸铜全池泼洒。在治疗以上三种疾病时,首先必须换水,改变其生态环境。以上药品毒性很强,在使用上要特别小心,要根据池塘中的实际水量用药,药的浓度:硫酸锌为0.3克/米3,亚甲基兰为2~3克/米3,石灰为20。

  • 第4题:

    如何从栽培上对大白菜的病害进行综合防治?


    正确答案: (1)栽培抗病性较强的品种;
    (2)实行轮作;
    (3)整平地面,改进土壤耕作;
    (4)尽量采用直播;
    (5)淘汰病苗弱苗;
    (6)合理灌溉施肥,适时追肥使大白菜生长强盛。三要素适当配合提高植株抗性;
    (7)加强田间管理,随时淸除田间杂草收获后清除菜田残留菜叶及菜根。

  • 第5题:

    如何利用管理措施预防草坪病害?


    正确答案: 利用管理措施防治草坪病害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项:
    (1)选用抗病品种,提倡采用不同草种混播的方法建植草坪。
    (2)种苗在播种栽植前应进行消毒处理或进行药剂拌种
    (3)草坪建成后,在易感病季节(夏季)到来之前,经常施用低剂量的杀菌剂进行预防
    (4)合理修剪,避免修剪过低和频率过高,剪草机刀片要锋利,修剪下的草屑要及时清理出草坪。
    (5)合理施肥,不要施入过量的氮肥。
    (6)适当灌溉及排水,草坪灌溉不宜在温暖的傍晚进行,草坪建植时,要有一定的排水措施。
    (7)及时处理被害植株,感病植株要及时拔除深埋或烧毁。
    (8)调节播种期,避开草坪发病期。
    (9)及时除草、消灭害虫

  • 第6题:

    寄生性种子植物所致病害有什么特点?如何进行防治


    正确答案: 寄主大多数是野生木本植物,少数是农作物或果树。对寄主植物的影响主要是抑制生长,草本植物受害时,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黄化。严重时全株枯死。木本植物受害时,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引起树叶早落,翌年发迟缓等。寄生性种子植物所致病害易于识别,可以说寄生植株本身就是其病征。
    常用的防治方法:使用洁净种子、手工拔除、喷洒除草剂、轮作等

  • 第7题:

    如何利用柯赫氏法则对病害进行诊断与鉴定?


    正确答案: (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
    (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
    (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
    (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原来微生物记录相同。

  • 第8题:

    问答题
    河蟹养殖过程中放养螺蛳的作用、意义以及如何投放?

    正确答案: 作用:净化水质、维护水质清新的作用;螺蛳营养丰富,利用率较高,是河蟹最喜食的理想优质鲜活动物性饵料,可促进河蟹快速生长,提高成蟹上市规格。
    放养螺蛳的意义:螺蛳的价格较低,来源广泛,蟹池中投放螺蛳可明显降低养殖成本、增加产量、改善品质,从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螺蛳的放养:分三次放养,总量在800~1200斤/亩。
    第一次放养:放苗后,投放螺蛳100~200斤/亩。
    第二次放养:清明前后,也就是在4月到5月份之间,投放400~500斤/亩,放在水草的板田上。
    第三次投放:6~7月份放养200~300斤/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如何进行河蟹病害生态预防?

    正确答案: 1、春季的病害防治主要是纤毛虫。在河蟹下塘第一次脱壳结束后,杀灭一次纤毛虫,隔2-3天水体消毒一次。
    2、河蟹每次脱壳前后,使用1-2次矿物质补充剂,补充微量元素,促进脱壳生长。
    3、进入5月份,河蟹吃食开始旺盛,应定期投喂内服药,主要以保肝、维生素、抗生素等。并且要中西结合效果较好。
    4、进入5-6月份,每隔10-15天,需要进行底质改良一次,并适时试用微生态制剂。
    5、在日常饲料中也可添加大蒜素,EM菌原露,既可杀死抑制病菌和某些原虫,也可以起到诱食作用,同时需要经常添加Vc和免疫多糖,增强抗病能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河蟹饲料如何科学投喂?

    正确答案: 饲料投喂需要注意:“两头精、中间粗”
    ①、适时投料,10℃开始投喂,特别注意苗刚下塘的饲料投喂。
    ②、注意饲料粒径大小与蟹的适口性,套养青虾的要兼顾青虾摄食。
    ③、投喂冰鲜鱼需保证新鲜且要消毒,粗料(以玉米较好)需煮熟或盐水浸泡;高温季节适当降低饲料蛋白(7-8月)。
    ④、最后一次蜕壳前后需加强投喂高蛋白脂肪饲料或冰鲜鱼(8月底9月初)。
    ⑤、投饲量:前期(3-5月)6-8%;中期(5-7月)4-5%;后期(7-9月)3-4%;前期早晚两次投喂,中后期晚上一次投喂,之后以早上一次投喂为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如何知道河蟹将要蜕壳?

    正确答案: 在生产上,判断河蟹是否要蜕壳,可采用以下方法:
    (1)检查河蟹体色蜕壳前河蟹体色深,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步足硬,腹甲水锈(黄褐色)多。而蜕壳后,河蟹体色变淡,腹甲白色,无水锈,步足软。
    (2)看河蟹规格大小(以放养相同规格的蟹种为前提)蜕壳后壳长比蜕壳前增大20%,而体重比蜕壳前增长了近一倍。在生长检查时,捕出的群体中,如发现了体大、体色淡的河蟹,则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
    (3)看池塘蜕壳区和浅滩处是否有蜕壳后的空蟹壳如发现有空壳,即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
    (4)检查河蟹吃食情况河蟹在蜕壳前不吃食。如发现这几天投饵后,饵料的剩余量大大增加,如未检查出蟹苗,则表明河蟹即将蜕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如何利用管理措施预防草坪病害?

    正确答案: 利用管理措施防治草坪病害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项:
    (1)选用抗病品种,提倡采用不同草种混播的方法建植草坪。
    (2)种苗在播种栽植前应进行消毒处理或进行药剂拌种
    (3)草坪建成后,在易感病季节(夏季)到来之前,经常施用低剂量的杀菌剂进行预防
    (4)合理修剪,避免修剪过低和频率过高,剪草机刀片要锋利,修剪下的草屑要及时清理出草坪。
    (5)合理施肥,不要施入过量的氮肥。
    (6)适当灌溉及排水,草坪灌溉不宜在温暖的傍晚进行,草坪建植时,要有一定的排水措施。
    (7)及时处理被害植株,感病植株要及时拔除深埋或烧毁。
    (8)调节播种期,避开草坪发病期。
    (9)及时除草、消灭害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河蟹肝坏死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外观病蟹体表污物较多,体色变暗,壳薄壳软;内观肠内无物.肠壁较薄、鳃丝变黑或水肿,肝脏病变,早期呈黄、白点状相间,如散黄鸡蛋,镜检有油滴状分散物,中期颤色变白、呈臭豆腐状,后期腐烂化水,呈透明胶水状。病蟹食欲不振,上岸,严重时绝食,中午都上岸。河蟹肝坏死是新发病,目前尚未有特效药,广大渔民普遍采用溴氯海因、二溴海因、二氧化氯、三氯乙氰尿酸盐类消毒杀菌药外泼。内服环丙沙星、甲砜霉素等,据养殖户普遍认为,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对发病早期的池及蟹确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 第14题:

    河蟹怎样与青虾进行混养?


    正确答案:青虾与河蟹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池塘水体和饲料,在基本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情况下,获得虾、蟹双丰收,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的整体经济效益。
    (1)池塘准备
    ①池塘选择实行虾蟹混养的池塘,面积5亩~10亩,水深1.0m~1.5m,塘埂坡度1:3左右,不渗不漏,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水体溶解氧丰富,无工业或生活污水污染。
    ②清塘消毒要求养殖池塘清除过多的淤泥,冬季经阳光曝晒,放养前半个月至一个月用生石灰75kg/亩~100kg/亩化浆或漂白粉20ppm全池泼洒,进行清塘消毒,以杀灭野杂鱼,改善池塘底质。
    ③防逃设施池塘四周做好防逃设施,一般用高0.5m的铝泊、塑料薄膜或塑板圈围,插入土中0.2m。防逃设施内留1.0m以上的坡埂,以方便饲养管理,并有充足的地域供河蟹活动。整个养殖过程,进水口用60目~80目的尼龙绢网袋过滤进水,防止野杂鱼及鱼卵进入池塘中,排水口安装密眼网以防青虾外逃。
    ④移植水草年初,在离池塘边缘1.0m处的浅水带沿四周种植或移植伊乐藻、水花生、空心菜、水浮莲等水生植物,草带宽1.0m左右,水草面积控制在其生长旺盛时占池塘总面积的25%左右,多余的水草应予人工割除。水草移入池塘前,需用10ppm的漂白粉消毒。
    (2)苗种放养
    放养一龄扣蟹400只/亩~600只/亩,或当年豆蟹1000只/亩~1200只/亩,放养青虾虾苗4万尾。放养的蟹种、虾苗要求品种纯正,规格整齐,附肢完整,无病害。一龄蟹种放养要避开严冬低温期,放养豆蟹则尽量要早,以提高成蟹的出池规格。
    此外,池塘搭配放养一龄花、白鲢60尾/亩。搭配放养滤食性鱼类,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池塘饵料生物,显著改善水质,减少高温季节蓝藻、绿藻的爆发,还可以减少青虾秋苗的数量,控制放养密度,提高上市规格,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3)饲料和投喂
    饲养前期以颗粒饲料与动物性饲料如螺、蚌、蚬、小杂鱼等相结合进行投喂为主,辅以少量水草,既满足虾、蟹的营养需求,又可避免或减少互残现象,降低生产成本;中期高温期间,增加植物性饲料的投喂量;后期加大动物性饲料的投喂量,以保证河蟹的生长及育肥。颗粒饲料粒径为1.5mm~2.2mm,粗蛋白含量35%~40%;动物性饲料要轧碎。日投喂2次,其中上午的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1/3,下午的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2/3。颗粒饲料日投喂量控制在虾蟹体重的3%~5%,鲜活饵料投喂量则为虾蟹体重的10%~15%。饲料要均匀地投放至离池塘边1.0m左右的水草带,日投喂量还要根据虾、蟹的存塘量及生长情况、水温、天气等情况灵活掌握,既要避免浪费饲料,败坏水质,又要保证虾、蟹吃食,满足其生长需要,并做到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为便于检查摄食情况,可在池塘四周设几个饲料台进行观察,一般以1小时~2小时内基本吃完为度。
    (4)水质调控
    整个饲养过程,池塘水质始终保持适当的肥度,透明度掌握在0.25m~0.3m。一般放苗初期水位保持在0.6m~0.8m,以利升温;中后期(特别是秋末及冬季)加高水位到1.0m~1.5m,以利于保温越冬。适时做好注、排水工作,并根据季节、气温灵活调节水位,以保持虾、蟹比较适宜的生长水温。平时每隔半个月至一个月加注1次新水,7月~9月高温季节增加到每隔5天~7天换水1次。注入新水前先排出下层老水,每次注水量为0.2m~0.3m。每隔10天~15天全池泼洒生石灰1次,每次5kg/亩~10kg/亩,以增加钙质,改善水质,满足虾、蟹生长需求。
    (5)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巡塘,遇闷热天气增加夜间巡塘,仔细观察青虾、河蟹的活动、摄食、蜕壳、疾病及防逃设施等情况。夏秋季雷阵雨天气,青虾及搭配放养的花白鲢容易发生浮头,更应特别重视。
    (6)疾病防治
    虾、蟹的疾病防治要从苗种质量、水质调控人手,做到"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池塘保持良好的水质,定期泼洒生石灰,投喂优质、新鲜的饲料,一般可防止病害的发生。
    (7)捕捞
    河蟹在10月间即可起捕上市,陆续至春节前后,可采用池塘边徒手捕捉和干塘起捕两种方法。青虾则在元旦至春节期间上市,采用抄网抄捕,最后干塘起捕,小规格青虾则可根据市场行情持续养殖至翌年再上市。

  • 第15题:

    如何区分长江水系、瓯江水系和辽河水系的河蟹?


    正确答案:湖泊中长江水系的河蟹成熟后个体硕大,背甲呈青绿色或黄绿色,腹部为玉白色,步足趾节淡桔黄色,刚毛呈金黄色,膏脂丰满,素有"青背、白脐、金爪、黄毛清水大闸蟹"的美称。而池塘等小水体中的长江水系河蟹,一般个体较小,背甲呈墨绿色或黄绿色,腹部灰白或黑褐色,但其步足趾节仍为淡桔黄色,刚毛呈金黄色。
    辽河水系的河蟹,就是在湖泊中饲养,其体色仍很深,背甲呈拷蓝色或青黑色,步足趾节为灰黄色,刚毛呈灰黑或灰黄色。瓯江水系河蟹成熟个体背甲为较深的青黑色,腹部为灰黄色或黄褐色(水锈色),其步足趾节和刚毛颜色与辽河蟹相似。此外,有一部分瓯江蟹可能是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杂交种,因其额齿、侧齿和第4步足在形态上与日本绒螯蟹相似。

  • 第16题:

    如何针对林木病害进行林业技术防治?


    正确答案: 采取适当的林业技术措施不但是林木速生丰产所必需,而且对某些林木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这些措施的防病作用是创造有利于林木生长发育的条件,增强寄主抗病力;或者造成不利于病原物生长、繁殖和传播的环境,使病害不会发展到流行的程度。在林业生产的各个阶段,与病害防治有关的一般性营林技术措施简述如下:①圃地是苗木生产的基地,首先要根据苗木生长的要求来选择圃地。
    ②轮作可使土壤中的病原物因缺乏合适的寄主而逐渐消亡,特别对土壤中的寄生线虫。根部习居菌类有较好的作用。
    ③精选种子。
    ④及时间苗,保持适当的林木密度,是苗间通风透光。
    ⑤注意苗圃卫生,发现病菌及时拔出烧毁,以免形成病害传染中心。

  • 第17题:

    简答如何知道植物发生了病害?如何区别病害与虫害、机械损伤?


    正确答案: 有症状出现,病害有病理程序,虫害机械伤害无病理程序。

  • 第18题:

    如何通过实验室检查协助进行病害的识别?


    正确答案: 进行病原检查是根据不同的病症采取不同的制片观察方法。当病症为霉状物或粉状物时,可用解剖针或解剖刀直接从病组织上挑取子实体制片;当病症为颗粒状物或点状物时,采用徒手切片制作临时切片;当病原物十分稀疏时,可采用黏贴制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
    态特征,根据子实体的形状,孢子的形态,大小,颜色及着生情况等与文献资料进行对比。

  • 第19题:

    钢轨打磨车对于新铺设钢轨、病害严重的钢轨都应进行预防性打磨。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问答题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有哪些?如何预防?

    正确答案: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有断板、错台、唧泥和破损等。预防措施有:设计方面,采用合理的结构组合与足够的路面厚度,搞好排水设计;施工方面,选择水温稳定性好的材料并作好配合比设计,控制基层施工质量,特别是保证压实度;还应处理好接缝,掌握适当的切缝时间,并做好灌缝处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河蟹上岸不下水症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在我们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会经常发现仔蟹、幼蟹会爬到池边、网边或水草上,不愿下水的现象,称为"上岸不下水症",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其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一般不外乎四方面的原因及相应对策:
    (1)由水质差引起的在养殖过程中,剩余饲料、动植物尸体、死亡藻类、高密度仔蟹、幼蟹的生理排泄物等有机物质在水中不断积累,会产生大量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当其超过标准时,抑制蟹的呼吸,从而引起仔蟹、幼蟹不适,不愿下水。改善方法有:适当稀释放养密度,经常适量换水或定期使用改善调节水质的生物制剂如PSB、EM原液和净水剂等。
    (2)由营养不均衡缺乏必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引起的。在养殖过程中,长期营养不均衡,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致使机体免疫机能下降,造成生理性病变。防治方法有:应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也可经常性添加适量脱壳素、多种B族维生素、Vc、叶酸、烟酸、肌醇、氯化胆碱和脂溶性A、D、E、K3等。
    (3)由细菌、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如杆菌类、弧菌类、假单胞菌类,防治方法有:可选择外用溴氯、二溴制剂,全池连泼2~3次,内服红霉素、土霉素等抗菌类药物。
    (4)原生动物与寄生虫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引起的。如吸管虫、聚缩虫、累枝虫,病蟹体表、鳃部多伴有细绒毛状物(轻微的镜检才可发现),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呼吸困难且摄食减少,螫足无力,体表与附肢有滑腻感,防治方法有:加强投饵管理,合理放养,保持良好的水质是关键。可择时选用市面上反映较好的甲壳净、纤虫净等药剂连续治疗l~2次,隔日再可选择外用溴氯、二溴制剂全池连泼2~3次,可明显减少由这种缘故引起的上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如何区分河蟹纤毛虫病、水霉病、着毛病?

    正确答案: 纤毛虫病、水霉病、着毛病是河蟹养殖过程中最容易感染的三种疾病。这三种疾病在症状上很相似,即当把河蟹取出水面以后,蟹体表面很不干净,有一层泥浆,粘粘的。因此容易混淆,以致用错药。其实它们在症状、病因和用药上都有区别。
    症状上的区别:病蟹经冲冼后放在清水中即可鉴别,纤毛虫为棕色的或黄绿色的绒毛;水霉病是灰白色棉絮状的菌丝,菌丝的末端有球状孢子或由孢子联成的黑色菌块;着毛病是较长的绿色丝状、弯曲目无规律的绒毛。
    病因和病原的不同:纤毛虫病属河蟹的寄生虫病,由纤毛虫体寄生而发病,其病因与放养密度大、水质不清新、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及有纤毛虫蟹种有关;水霉病属河蟹的霉菌病,是由水霉菌的侵入而发病,它的发生与水质过肥、水质不清新、注水量少、蟹体受到外来的机械损伤和敌害的破坏有密切关系;着毛病是藻类在蟹体附着增生而发病,其病因与水质过肥、水的pH值小于7.5、池中长有青苔等藻类微
    生物有关。
    用药不同:纤毛虫应用杀虫的药,水霉病应用灭真菌的药,着毛病应用灭藻类的药,三者之间不可通用。治纤毛虫应用硫酸锌,治水霉病应用亚甲基兰,治着毛病可用石灰提高水的pH值或用硫酸铜全池泼洒。在治疗以上三种疾病时,首先必须换水,改变其生态环境。以上药品毒性很强,在使用上要特别小心,要根据池塘中的实际水量用药,药的浓度:硫酸锌为0.3克/米3,亚甲基兰为2~3克/米3,石灰为2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如何通过实验室检查协助进行病害的识别?

    正确答案: 进行病原检查是根据不同的病症采取不同的制片观察方法。当病症为霉状物或粉状物时,可用解剖针或解剖刀直接从病组织上挑取子实体制片;当病症为颗粒状物或点状物时,采用徒手切片制作临时切片;当病原物十分稀疏时,可采用黏贴制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
    态特征,根据子实体的形状,孢子的形态,大小,颜色及着生情况等与文献资料进行对比。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