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河蟹白天隐居或穴居,夜间出来四处觅食。喜水质清澈,溶氧充足,水草丰盛的水体;厌恶肥水、污水,怕缺氧,对不良水质回避性十分明显。喜弱光、怕强光,喜安静、怕惊动。当水温达10℃以上时开始摄食,15℃左右蜕壳生长,20~28℃为生长盛期。水温过高对河蟹摄食、生长、蜕壳均有抑制作用。成蟹养殖池塘应力求符合上述河蟹的生活习性要求,让河蟹生活在与自然条件相似的环境里。成蟹养殖池墉要求如下条件:
(1)位置交通方便,环境安静,背风向阳。
(2)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排灌方便。
(3)面积一般以5~10亩为宜。面积过小,水质不易稳定,过大管理不便。
(4)水深池深1.5米,水深1~1.2米。
(5)池塘坡度1:3。可大大减少河蟹穴居的数量。
(6)池塘形状东西长南北狭的长方形,长宽比为5:3。
(7)土质池埂较宽,土质紧密,以壤土为好。池塘不漏水,池底淤泥不超过5厘米。
更多“成蟹养殖池塘应具备哪些条件?”相关问题
  • 第1题:

    海水池塘水水质按肥度划分为()级,对虾蟹养殖来说,2~4级水是适宜的,最适是3级


    正确答案:5

  • 第2题:

    如何加强成蟹养殖池的日常管理?


    正确答案:成蟹池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六查、六勤":即查河蟹活动是否正常,勤巡塘;查河蟹是否缺氧,勤做清洁卫生工作,改善水质;查蟹池内是否有敌害生物,勤清除敌害;查池内是否有软壳蟹,勤保护软壳蟹;查河蟹是否患病,勤防治蟹病;查成蟹池的防逃设施,勤维修保养。

  • 第3题:

    为什么成蟹养殖池必须种植水生植物?


    正确答案:成蟹池种植水生植物有以下优点:
    (1)作为成蟹的天然饵料,以弥补人工饵料的不足。人工饵料中往往缺乏维生素等活性物质,而天然饵料中就包含大量活性物质。河蟹摄食水生植物后,不仅利用了天然饵料,而且可以充分发挥人工饵料的生产潜力。此外水生植物大量生长,还能招引一批昆虫、小鱼、小虾前来栖息,又为河蟹提供了优质的天然动物性饵料。
    (2)净化水质,增加溶氧。河蟹在肥水中生长慢,且易患病。池塘中种植大最水生植物,可吸收水中大量营养盐类,使水转清。同时,也可通过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这就加速了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有利于净化水质,保持水质清新,促进河蟹在清水中迅速生长。
    (3)为河蟹提供栖息和蜕壳的生态环境,防止逃逸,提高了成活率和回捕率。池塘水体小,河蟹放养密度大,这就容易造成河蟹在蜕壳时被其它河蟹所残杀,影响成活率;也容易因生态条件不良,缺乏隐蔽物而逃逸,影响回捕率。池塘种植大量水生植物后,就为河蟹提供了隐蔽、蜕壳、逃避敌害和栖居的良好场所。据观察,河蟹最喜欢在水草丛中蜕壳。在水草丛中既有浅水遮光的环境,又有安静隐蔽的场所,而且大量的水生植物将池塘水体分隔成无数的小空间,也立体利用了池塘水体,为河蟹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大大提高河蟹的成活率和回捕率。
    (4)提高河蟹的品质。池塘中如无水生植物,河蟹主要生活在池底淤泥中,并以淤泥中的腐殖质为主食,致使河蟹背甲、步足呈黑色,腹部具黑褐色水锈,肉质较松散,价格下降。而池塘中具大量水生植物,河蟹则主要在水生植物丛中生活,并以水生植物为主食,其背甲呈青绿色,腹部白色,肌肉硬结,品质和价格与湖泊养殖河蟹相近似。
    (5)夏秋季节防止了水温过高。水温超过30℃对河蟹生长不利。池中种植水生植物,就起了遮荫作用,水温就不易上升,有利于河蟹生长。
    (6)消浪护坡,防止池埂坍塌。池塘种植大批水生植物,分隔了水体,防止池水风浪过大,保护了池坡。
    (7)水生植物可供人类或鱼类等食用。种植的水生经济作物如水稻、茭白、菱、水蕹菜可供人类食用,过多的水草也是草食性鱼类、畜禽类良好的饵料。通常在池塘四周种植茭白、蒲草等挺水植物,在池中种植菱、芡实等浮叶植物或水蕹菜、水葫芦等漂浮植物或菹草、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在蟹岛上种植水稻、慈姑、荸荠等经济作物。一般水生植物在池塘中覆盖面积达2/3左右。

  • 第4题:

    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正确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规定,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场所和配套的生产设施;
    2.有为其服务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3.具备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
    政主管部门规定的防疫条件;
    4.有对畜禽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的沼气池等设施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设施;
    5.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养殖场兴办者应当将养殖场的名称、养殖地址、畜禽品种和养殖规模,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取得畜禽标识代码。

  • 第5题:

    以河蟹为主的成蟹池,可混养哪些养殖种类?


    正确答案:池塘混养的原则是凡是与主养对象在饵料上有矛盾的种类一概不混养。因此,以河蟹为主的成蟹池,不能混养草食性鱼类(草鱼、团头鲂)、杂食性鱼类(鲤、鲫、罗非鱼等),但可混养和滤食性鱼类(鲢、鳙鱼等)和少量肉食性鱼类(鳜鱼、江黄颡鱼等)。混养滤食性鱼类的目的是清除水中浮游生物,防止水质过肥。但由于河蟹池水草多,池水较清瘦,故混养数量不宜多。通常每亩混养50~100克的鲢、鳙鱼种40~80尾(鲢、鳙鱼比例为5:1)。
    实践证明,成蟹池中,混养少量鳜鱼,不仅可利用塘内的野杂鱼,以减少饲料的损失,而且鳜鱼不会残杀河蟹。通常每亩养蟹池,在6月份放养夏花鳜鱼(3~5厘米)10~20尾,其混养密度视池内野杂鱼数量而增减。夏花鳜鱼下塘前,必须药浴消毒,防止带病鳜鱼混入池内。到年底,当年鳜鱼可长至300~600克的商品规格。
    养蟹池不能混养鳖。鳖十分凶猛,河蟹蜕壳后的软壳蟹正是鳖的最佳饵料,鳖是养蟹池的敌害生物,不能混养。养蟹池中不能混养育珠河蚌。养蟹池水质清瘦,河蚌生长缓慢,而且河蚌本身是河蟹十分喜食的动物性饵料,河蟹常常想方设法捕食河蚌的斧足,导致育珠蚌死亡。

  • 第6题:

    池塘底质应具备哪些条件?


    正确答案: 主养鲢、鳙鱼的池塘保水力要强,以黑色壤土为最好,砂壤土为次。主养鲤、草、鲂、鲫鱼的池塘以黑色壤土为宜,保水力稍差的其他土质也可以,注满水后,24h渗漏不超过10cm。池内无杂草,无大型有害的水生生物。池底淤泥小于30cm。

  • 第7题:

    问答题
    池塘底质应具备哪些条件?

    正确答案: 主养鲢、鳙鱼的池塘保水力要强,以黑色壤土为最好,砂壤土为次。主养鲤、草、鲂、鲫鱼的池塘以黑色壤土为宜,保水力稍差的其他土质也可以,注满水后,24h渗漏不超过10cm。池内无杂草,无大型有害的水生生物。池底淤泥小于30cm。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如何设置成蟹养殖池的防逃设施?

    正确答案: 成蟹养殖池的防逃设施有以下几种:
    (1)水泥砖墙池塘四周,离水边1米用砖砌墙。墙基宽25厘米、深12厘米,墙高1米,墙顶做向内的出檐15厘米。墙四角砌成圆弧形,内墙用水泥粉面,外侧用水泥沟缝。此法具坚固耐用、防逃效果好、使用年限长等优点。
    (2)玻璃钢、钙塑板围拦在池埂上用高1米的玻璃钢或钙塑板埋入土中20厘米压实,用打了螺眼的钢条或木柱作桩,将板打孔固定在桩上。此法具质轻、运输安装方便、造价低、防逃效果好等优点。一般使用年限为3~4年。
    (3)聚乙烯网片围拦用3×3聚乙烯网片,网高1米,埋入土中20厘米,出土部分50厘米,另30厘米形成向内的出檐。用1米长树桩或竹竿固定网片。如不做出檐,可在网片下端缝上宽为50厘米的塑料薄膜(0.1毫米厚)。此法造价低,装置方便,易修补更换。
    (4)双层聚乙烯薄膜围拦在蟹池外围挖一沟.将薄膜下端埋入土中,出土部分用竹片固定,上端向内倾斜60°角。此法造价低廉,不抗大风,需及时维修更换。此外,池塘进排水口均应用网片拦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在池塘中如何捕捞成蟹?

    正确答案: 养蟹池中的河蟹可采取以下方法捕捉:
    (1)池塘中安置人工蟹穴此法只需每隔4~6小时将人工蟹穴迅速提起,倒出成蟹后,放回原处即可。所捕出的河蟹不会受伤。此法主要在面积较小的蟹池中采用。
    (2)池塘中安置蟹簖蟹簖是用竹子编成的竹箔类捕捞工具(近年来不少地区也采用聚乙烯网片组成,捕捞原理相同)。一般在池塘中仅拦截1/2,每天倒二次蟹篓。此法主要在面积较大的蟹池中采用。
    (3)蟹罾形状与大扳罾相似,但规格很小。一般采用4~5厘米网目的聚乙烯网片缝制成边长50~60厘米的正方形,四角用二根十字交叉的毛竹片,每根弯成弓形,两端与网片对角线的两角相连,在十字交叉处用细绳扎紧,留一段细绳,末端安上环形浮子,浮于水面。作业时,在网兜中间扣上小块鱼肉、螺肉作为诱饵,诱蟹进网取食。捕蟹时,把网沉入水底,每隔半小时至l小时,用带钩竹竿将环形浮子迅速提起,即可捕捉。此法主要用于鱼蟹混养池。
    (4)流水捕捞法10~11月,成蟹开始生殖洄游,大部分河蟹在水中活动,并有争水顶流的习性,性成熟的河蟹又有顺水爬行的天性。因此,可在进水口进水、出水口放水,并在进、出水口分别安置蟹笼,即可捕捉。
    (5)干池捕捞法即排水干池,河蟹均汇集于排水口前的池漕(深潭)中,可用手抄网在槽中捞捕。但此法不易一次捕尽,可在夜间在池塘四角用灯光诱蟹捕捉,最后人下池用手捕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盐碱地池塘应如何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及养殖模式?

    正确答案: 盐碱地池塘养鱼应因地制宜,以渔为主,综合开发。鱼草结构:台面、坡边种植饲草,以草喂鱼,则以草食性鱼类为主,主养草鱼、鲂鱼,带滤食性、杂食性鱼类;鱼农结构:台田种粮,粮食及其副产品加工成颗粒饲料喂鱼,池塘则主养鲤鱼等。具体为:①以草食性鱼类为主体:放养比例为草鱼50%~55%、鳊鱼10%~20%、鲢15%~30%、鳙5%、鲤5%。②吃食性与滤食性鱼类并重:放养比例为草鱼35%、鲤与10%、团头鲂5%、鲢45%、鳙5%。亩产350千克的池塘,一般亩放养鱼种850~950尾,重量60~65千克;亩产450千克池塘,亩放鱼种950~1000尾,重75~85千克;亩产500千克的池塘,亩放鱼种1000~1200尾,重100~110千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成蟹养殖池塘应具备哪些条件?

    正确答案: 河蟹白天隐居或穴居,夜间出来四处觅食。喜水质清澈,溶氧充足,水草丰盛的水体;厌恶肥水、污水,怕缺氧,对不良水质回避性十分明显。喜弱光、怕强光,喜安静、怕惊动。当水温达10℃以上时开始摄食,15℃左右蜕壳生长,20~28℃为生长盛期。水温过高对河蟹摄食、生长、蜕壳均有抑制作用。成蟹养殖池塘应力求符合上述河蟹的生活习性要求,让河蟹生活在与自然条件相似的环境里。成蟹养殖池墉要求如下条件:
    (1)位置交通方便,环境安静,背风向阳。
    (2)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排灌方便。
    (3)面积一般以5~10亩为宜。面积过小,水质不易稳定,过大管理不便。
    (4)水深池深1.5米,水深1~1.2米。
    (5)池塘坡度1:3。可大大减少河蟹穴居的数量。
    (6)池塘形状东西长南北狭的长方形,长宽比为5:3。
    (7)土质池埂较宽,土质紧密,以壤土为好。池塘不漏水,池底淤泥不超过5厘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如何加强成蟹养殖池的日常管理?

    正确答案: 成蟹池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六查、六勤":即查河蟹活动是否正常,勤巡塘;查河蟹是否缺氧,勤做清洁卫生工作,改善水质;查蟹池内是否有敌害生物,勤清除敌害;查池内是否有软壳蟹,勤保护软壳蟹;查河蟹是否患病,勤防治蟹病;查成蟹池的防逃设施,勤维修保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成蟹有哪几种养殖形式?


    正确答案:成蟹养殖系指蟹种养成食用规格上市。在长江流域,通常为2年。成蟹养殖根据不同水体和人工控制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池塘养蟹在池塘内养成蟹,人工可控制养殖的全过程,回捕率较高,但出塘规格和肉质逊于大水体养蟹。按养殖方式又可分为:
    ①池塘单养以蟹为主,搭配一些鱼类。一般亩产50~75kg左右,高产池塘亩产成蟹可达200kg。
    ②鱼蟹混养以鱼为主,搭配一些蟹种。一般成蟹亩产15kg左右,高产池可达40kg。
    ③池塘暂养。这是从天然水体或其它池塘捕出未长足的绿蟹,由于其体瘦壳软,价格低廉,但它们均已完成成熟蜕壳,在暂养期间不再蜕壳,因此不会自相残杀。故池塘暂养绿蟹,其成活率较高。绿蟹经2月~3个月的饲养,蟹体肥壮,生殖腺饱满,上市价格显著提高。其每亩毛产量可达500kg以上,效益显著。但这种养殖方法只能在成蟹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进行。
    (2)湖泊、河沟养蟹蟹种在天然水体中养成成蟹,其环境条件较好,天然饵料充足,成本低,成蟹上市规格大,品质好。但回捕率较低。根据目前养殖方式可分为:
    ①湖泊、河沟蟹种放流这种养殖方式已有几十年历史,60~70年代湖泊、河沟放流蟹苗;80年代改为放养仔蟹;近年来除放养仔蟹外,还放养一龄蟹种,均有明显效果。但这种养殖方式通常不投饵料,其生产结果受自然因素影响极大,尚属粗养方式。放养的水体要求水质良好,水草茂盛,流速平缓,与外界相通的水口少才有较好的效益,一般成蟹的回捕率仅0.5%~5%。
    ②湖泊网围养蟹在湖泊中选择水草茂盛、水质良好、水流平缓、水深适中的水域,用网片围拱成一定的面积(数十亩至数百亩不等),根据河蟹生长要求,投饵精养。这种养殖方式吸取池塘和湖泊养蟹的优点,其水质好,活动空间大,饵料充足,密度较稀,出栏的河蟹规格大,品质好,回捕率可达40%~60%,成本低,效益高。通常每亩可生产成蟹l5kg~30kg,高产网围养蟹每亩可达65kg。
    (3)草荡、芦滩地养蟹草荡、芦苇滩地适合河蟹生长的生态要求,生产成本低,上市规格大,品质好,但其回捕率较低。
    (4)稻田养蟹利用稻田饲养成蟹,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水产养殖业。此法既可以使稻田少施肥料,杀灭虫害,清除杂草,又增加了水稻的千粒重,稻田环境稍加改造,也适应成蟹生长。一般养蟹稻田的水稻比不养蟹的稻田稍有增产,亩产成蟹20kg~30kg,高产稻田亩产成蟹可达50kg~75kg,其效益极为显著。

  • 第14题:

    池塘养成蟹为什么要设蟹穴和蟹岛?


    正确答案:成蟹养殖池坡度大,不利于河蟹挖洞穴居。设人工蟹穴的目的是便于河蟹隐居。蟹岛,又称蟹墩,设在池塘中央,其目的是为河蟹提供浅水、安静的蜕壳环境,以避免自相残杀。
    以往人工蟹穴采用固定式蟹巢。即采用小青瓦在池内砌成镂空状蟹巢。这种固定式蟹穴有很多弊病。一是瓦片易碎,蟹穴群容易坍塌,给以后的捕捞操作带来很大困难;二是在蟹穴区粪便残饵多,造成严重污染区,其淤泥多,溶氧条件差,河蟹在此生活,脐黑,体色深,生长慢。改进的方法可采用移动式蟹穴。即用毛竹筒、塑料管构成,直径9~10厘米,长30厘米,毛竹一端竹节打通,塑料管一端用网片封闭,每8~10根捆成一捆,每捆的捆扎绳由浮子浮于水面。投放时,应接近投饵区,而远离蜕壳的蟹岛区,一般每亩放置50~60捆。这种移动式蟹穴的优点是便于提取蟹穴,倒出其中河蟹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而且由于蟹穴经常移动,可有效地防止穴区污染。此外人造蟹穴也是良好的捕捞工具,减少劳动强度,避免了河蟹损伤,用人工蟹穴捕蟹,回捕率可达60%左右。蟹岛在蟹池中央,呈方形、圆形、十字形和廿字形小岛。以往小岛高出水面20~30厘米,但这种设置的弊病是占用了养殖水面,而且小岛往往容易成为水老鼠、水鸟的栖息场所。
    因此,应将蟹岛改为低于水面10厘米的蟹墩,在其上种植水生经济作物。蟹墩上不投饵料。这样既防止了敌害生物的栖居,又为河蟹蜕壳提供了浅水、隐避和安静的环境。

  • 第15题:

    池塘食用鱼养殖水质调控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及时加注新水
    2.定期使用漂白粉和生石灰
    3.混养水生漂浮性植物
    4.使用化学或微生态制剂
    5.应注意合理施肥。

  • 第16题:

    海水池塘水水质按肥度划分为()级,对虾蟹养殖来说,()级水是适宜的,最适是()级


    正确答案:5;2~4;3

  • 第17题:

    在新建池塘养殖场时为什么要充分考虑养殖用水的水源、水质条件?


    正确答案: 养殖水源、水质条件对养殖场影响巨大,良好的水源和水质条件决定养殖的成败。养殖水源分为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无论是采用哪种水源,应选择在水量丰足、水质良好的地区建场,水产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品种也要结合水源情况来决定。采用河水或水库水作为养殖水源时,要考虑设置防止野生鱼类进入的设施以及周边水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使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要考虑供水量是否满足养殖需求,供水量的大小一般要求在10天左右能够把池塘注满为宜。选择养殖水源时,还应考虑工程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利用河流作为水源时需要考虑是否筑坝拦水,利用山溪水流时要考虑是否建造沉砂排淤等设施。水产养殖场的取水口应建到上游部位,排水口建在下游部位,防止养殖场排放水流入进水口。
    养殖水质直接影响鱼类生长,养殖用水的水质一般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规定,对于一些养殖水源的部分指标或阶段性指标不符合规定的,应考虑建设源水处理设施,并计算相应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运行成本。

  • 第18题:

    盐碱地池塘应如何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及养殖模式?


    正确答案:盐碱地池塘养鱼应因地制宜,以渔为主,综合开发。鱼草结构:台面、坡边种植饲草,以草喂鱼,则以草食性鱼类为主,主养草鱼、鲂鱼,带滤食性、杂食性鱼类;鱼农结构:台田种粮,粮食及其副产品加工成颗粒饲料喂鱼,池塘则主养鲤鱼等。具体为:①以草食性鱼类为主体:放养比例为草鱼50%~55%、鳊鱼10%~20%、鲢15%~30%、鳙5%、鲤5%。②吃食性与滤食性鱼类并重:放养比例为草鱼35%、鲤与10%、团头鲂5%、鲢45%、鳙5%。亩产350千克的池塘,一般亩放养鱼种850~950尾,重量60~65千克;亩产450千克池塘,亩放鱼种950~1000尾,重75~85千克;亩产500千克的池塘,亩放鱼种1000~1200尾,重100~110千克。

  • 第19题:

    问答题
    以河蟹为主的成蟹池,可混养哪些养殖种类?

    正确答案: 池塘混养的原则是凡是与主养对象在饵料上有矛盾的种类一概不混养。因此,以河蟹为主的成蟹池,不能混养草食性鱼类(草鱼、团头鲂)、杂食性鱼类(鲤、鲫、罗非鱼等),但可混养和滤食性鱼类(鲢、鳙鱼等)和少量肉食性鱼类(鳜鱼、江黄颡鱼等)。混养滤食性鱼类的目的是清除水中浮游生物,防止水质过肥。但由于河蟹池水草多,池水较清瘦,故混养数量不宜多。通常每亩混养50~100克的鲢、鳙鱼种40~80尾(鲢、鳙鱼比例为5:1)。
    实践证明,成蟹池中,混养少量鳜鱼,不仅可利用塘内的野杂鱼,以减少饲料的损失,而且鳜鱼不会残杀河蟹。通常每亩养蟹池,在6月份放养夏花鳜鱼(3~5厘米)10~20尾,其混养密度视池内野杂鱼数量而增减。夏花鳜鱼下塘前,必须药浴消毒,防止带病鳜鱼混入池内。到年底,当年鳜鱼可长至300~600克的商品规格。
    养蟹池不能混养鳖。鳖十分凶猛,河蟹蜕壳后的软壳蟹正是鳖的最佳饵料,鳖是养蟹池的敌害生物,不能混养。养蟹池中不能混养育珠河蚌。养蟹池水质清瘦,河蚌生长缓慢,而且河蚌本身是河蟹十分喜食的动物性饵料,河蟹常常想方设法捕食河蚌的斧足,导致育珠蚌死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作为紫菜养殖海区的应具备哪些条件?

    正确答案: 底质以沙质、泥沙质为好。
    潮位:大潮时平均干出2-4小时为好
    海水的流动:流水要通畅,风浪要小
    营养盐:营养盐要丰富,水质肥沃
    水质:水质清新,无污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在新建池塘养殖场时为什么要充分考虑养殖用水的水源、水质条件?

    正确答案: 养殖水源、水质条件对养殖场影响巨大,良好的水源和水质条件决定养殖的成败。养殖水源分为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无论是采用哪种水源,应选择在水量丰足、水质良好的地区建场,水产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品种也要结合水源情况来决定。采用河水或水库水作为养殖水源时,要考虑设置防止野生鱼类进入的设施以及周边水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使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要考虑供水量是否满足养殖需求,供水量的大小一般要求在10天左右能够把池塘注满为宜。选择养殖水源时,还应考虑工程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利用河流作为水源时需要考虑是否筑坝拦水,利用山溪水流时要考虑是否建造沉砂排淤等设施。水产养殖场的取水口应建到上游部位,排水口建在下游部位,防止养殖场排放水流入进水口。
    养殖水质直接影响鱼类生长,养殖用水的水质一般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规定,对于一些养殖水源的部分指标或阶段性指标不符合规定的,应考虑建设源水处理设施,并计算相应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运行成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为什么成蟹养殖池必须种植水生植物?

    正确答案: 成蟹池种植水生植物有以下优点:
    (1)作为成蟹的天然饵料,以弥补人工饵料的不足。人工饵料中往往缺乏维生素等活性物质,而天然饵料中就包含大量活性物质。河蟹摄食水生植物后,不仅利用了天然饵料,而且可以充分发挥人工饵料的生产潜力。此外水生植物大量生长,还能招引一批昆虫、小鱼、小虾前来栖息,又为河蟹提供了优质的天然动物性饵料。
    (2)净化水质,增加溶氧。河蟹在肥水中生长慢,且易患病。池塘中种植大最水生植物,可吸收水中大量营养盐类,使水转清。同时,也可通过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这就加速了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有利于净化水质,保持水质清新,促进河蟹在清水中迅速生长。
    (3)为河蟹提供栖息和蜕壳的生态环境,防止逃逸,提高了成活率和回捕率。池塘水体小,河蟹放养密度大,这就容易造成河蟹在蜕壳时被其它河蟹所残杀,影响成活率;也容易因生态条件不良,缺乏隐蔽物而逃逸,影响回捕率。池塘种植大量水生植物后,就为河蟹提供了隐蔽、蜕壳、逃避敌害和栖居的良好场所。据观察,河蟹最喜欢在水草丛中蜕壳。在水草丛中既有浅水遮光的环境,又有安静隐蔽的场所,而且大量的水生植物将池塘水体分隔成无数的小空间,也立体利用了池塘水体,为河蟹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大大提高河蟹的成活率和回捕率。
    (4)提高河蟹的品质。池塘中如无水生植物,河蟹主要生活在池底淤泥中,并以淤泥中的腐殖质为主食,致使河蟹背甲、步足呈黑色,腹部具黑褐色水锈,肉质较松散,价格下降。而池塘中具大量水生植物,河蟹则主要在水生植物丛中生活,并以水生植物为主食,其背甲呈青绿色,腹部白色,肌肉硬结,品质和价格与湖泊养殖河蟹相近似。
    (5)夏秋季节防止了水温过高。水温超过30℃对河蟹生长不利。池中种植水生植物,就起了遮荫作用,水温就不易上升,有利于河蟹生长。
    (6)消浪护坡,防止池埂坍塌。池塘种植大批水生植物,分隔了水体,防止池水风浪过大,保护了池坡。
    (7)水生植物可供人类或鱼类等食用。种植的水生经济作物如水稻、茭白、菱、水蕹菜可供人类食用,过多的水草也是草食性鱼类、畜禽类良好的饵料。通常在池塘四周种植茭白、蒲草等挺水植物,在池中种植菱、芡实等浮叶植物或水蕹菜、水葫芦等漂浮植物或菹草、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在蟹岛上种植水稻、慈姑、荸荠等经济作物。一般水生植物在池塘中覆盖面积达2/3左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海水池塘水水质按肥度划分为()级,对虾蟹养殖来说,2~4级水是适宜的,最适是3级

    正确答案: 5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