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放养前进行石灰清塘,为了确保清塘效果要使水质和底质的pH值都必须大于()。”相关问题
  • 第1题:

    生石灰清塘的好处是什么?


    正确答案: 能消灭多种病原菌及有害生物;改良水环境;有利于鱼类生长。

  • 第2题:

    鱼种放养前池塘为什么要彻底清塘消毒?


    正确答案:池塘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也是鱼类病原体的贮藏场所。除了池塘本身应具备的一些基本养殖条件外,许多生产措施也都是通过池塘水体而作用于水生养殖动物的,因此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水生养殖动物的栖息要求。同时彻底清塘消毒是创造良好养殖生态环境的基础。因此,池塘环境的清洁与否,会直接影响到鱼类的健康,所以一定要重视池塘的清塘消毒工作,它是预防鱼病和提高鱼产量的重要环节和不可缺乏的措施之一。池塘经过一年的养殖,各种病原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再者塘基水冲塌漏,杂草丛生,塘底淤泥沉积过厚,又为病原体繁殖提供适宜场所。所以必须坚持年年清塘消毒,才能达到预防鱼病之目的。

  • 第3题:

    盐碱性塘清塘使用生石灰会出现()现象。

    • A、PH值下降
    • B、PH值升高
    • C、盐度升高
    • D、盐度降低

    正确答案:B

  • 第4题:

    生石灰清塘的好处有()。

    • A、杀灭病害生物
    • B、调节PH值
    • C、改良底质,增加肥度
    • D、A+B+C

    正确答案:D

  • 第5题:

    小龙虾放养(),抽干池水,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彻底清塘。

    • A、前10天
    • B、前20天
    • C、前30天

    正确答案:A

  • 第6题:

    生石灰清塘方法?


    正确答案: ①干池清塘:先将池水排至5—10cm,然后在池底四周挖几个小坑,将生石灰倒入坑内,加水溶化成石灰浆后向池中均匀泼洒。用量:每667m2用60—120kg。
    ②带水清塘:在不排水的情况下,将溶化的石灰水全池均匀泼洒。用量:一半水深1m的池塘,每667m2125—400kg。

  • 第7题:

    为什么说生石灰清塘效果最理想?


    正确答案: 用生石灰清塘有五大作用:
    ①杀菌作用:生石灰即氧化钙遇水即发生反应,并产生大量热量,短时间内使池水pH值提高到11左右,因此对水中动植物和细菌有很强的杀伤力;
    ②施肥作用:生石灰使池泥矿化,分解、释放出吸附固定的氮、磷、钾等元素,使池水变肥,促进植物营养物质的循环再生;
    ③改水作用:生石灰遇水变成氢氧化钙后,吸收二氧化碳,又变为碳酸钙沉淀,使悬浮的胶状有机质等胶结沉淀,使池水澄清、增加水的透明度,可增强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量;
    ④改土作用:碳酸钙能使淤泥成疏松结构,改善池泥的通气条件,加速细菌分解底泥有机质;同时碳酸钙与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碳酸等形成缓冲作用,保持池水的pH值稳定,始终呈微碱性,有利于鱼类生长,钙离子浓度增大,还可使生物减少从环境中吸收重金属、降低其毒性;
    ⑤营养作用:生石灰中的钙是水中绿色植物及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水中浮游植物的含量与含钙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钙也是构成池水硬度的主要成份之一,一般硬度越高、鱼类的饵料生物的繁殖增长越快,水体中鱼产量也相对较高。

  • 第8题:

    单选题
    关于生石灰清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有干池清塘和带水清溏两种方法

    B

    带水清塘比干池清塘效果好,生石灰用量小,成本低。

    C

    生石灰清塘可以杀死残留在池塘中的敌害,如野杂鱼、蛙卵

    D

    生石灰清塘可杀灭微生物、寄生虫病原体及其孢子


    正确答案: C
    解析:
    B项,带水清塘比干池清塘效果好,但生石灰用量大,成本较高。

  • 第9题:

    填空题
    盐碱地养殖时,苗种放养前需要清塘,鱼出塘后,降低水位进行曝晒;在放苗种前()天左右,对环沟和中央滩面低洼有积水的地方进行清塘。一般用茶粕(75g/m3)或漂白粉(20~25g/m3)进行清塘。

    正确答案: 2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清塘消毒错误的是()
    A

    常用的清塘消毒药物有生石灰、含氯石灰、甲醛、高锰酸钾

    B

    干池清塘时每公顷用生石灰750~1125kg(水深6~9cm)

    C

    带水清塘为1800~2250kg(水深Im)

    D

    含氯石灰清塘时,每立方米水体用含有效氯30%左右的含氯石灰20g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发塘池清塘效果好的清塘药物是()。
    A

    漂白粉

    B

    生石灰

    C

    鱼藤精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生石灰清塘的好处有()。
    A

    杀灭病害生物

    B

    调节PH值

    C

    改良底质,增加肥度

    D

    A+B+C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用生石灰清塘后,三天就可放养鱼种。()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4题:

    生石灰清塘的好处是?


    正确答案: 能消灭多种病原菌及有害生物;改良水环境;有利于鱼类生长。

  • 第15题:

    放养前进行石灰清塘,为了确保清塘效果要使水质和底质的pH值都必须大于()。


    正确答案:11

  • 第16题:

    发塘池清塘效果好的清塘药物是()。

    • A、漂白粉
    • B、生石灰
    • C、鱼藤精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为保证清塘效果,可使用滴滴涕来进行彻底清塘。()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生石灰清塘效果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清楚敌害,病原体
    ②保持水PH的稳定使池水呈微碱性
    ③可改良池塘土质,释放出被淤泥吸附的N、P等营养元素,增加水的肥度
    ④生石灰中的Ca本身是植物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施用生石灰还能施肥的作用
    ⑤澄清池水,降低浑浊度

  • 第19题:

    判断题
    为保证清塘效果,可使用滴滴涕来进行彻底清塘。()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鱼种放养前池塘为什么要彻底清塘消毒?

    正确答案: 池塘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也是鱼类病原体的贮藏场所。除了池塘本身应具备的一些基本养殖条件外,许多生产措施也都是通过池塘水体而作用于水生养殖动物的,因此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水生养殖动物的栖息要求。同时彻底清塘消毒是创造良好养殖生态环境的基础。因此,池塘环境的清洁与否,会直接影响到鱼类的健康,所以一定要重视池塘的清塘消毒工作,它是预防鱼病和提高鱼产量的重要环节和不可缺乏的措施之一。池塘经过一年的养殖,各种病原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再者塘基水冲塌漏,杂草丛生,塘底淤泥沉积过厚,又为病原体繁殖提供适宜场所。所以必须坚持年年清塘消毒,才能达到预防鱼病之目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用生石灰清塘后,三天就可放养鱼种。()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生石灰清塘效果最理想?

    正确答案: 用生石灰清塘有五大作用:
    ①杀菌作用:生石灰即氧化钙遇水即发生反应,并产生大量热量,短时间内使池水pH值提高到11左右,因此对水中动植物和细菌有很强的杀伤力;
    ②施肥作用:生石灰使池泥矿化,分解、释放出吸附固定的氮、磷、钾等元素,使池水变肥,促进植物营养物质的循环再生;
    ③改水作用:生石灰遇水变成氢氧化钙后,吸收二氧化碳,又变为碳酸钙沉淀,使悬浮的胶状有机质等胶结沉淀,使池水澄清、增加水的透明度,可增强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量;
    ④改土作用:碳酸钙能使淤泥成疏松结构,改善池泥的通气条件,加速细菌分解底泥有机质;同时碳酸钙与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碳酸等形成缓冲作用,保持池水的pH值稳定,始终呈微碱性,有利于鱼类生长,钙离子浓度增大,还可使生物减少从环境中吸收重金属、降低其毒性;
    ⑤营养作用:生石灰中的钙是水中绿色植物及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水中浮游植物的含量与含钙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钙也是构成池水硬度的主要成份之一,一般硬度越高、鱼类的饵料生物的繁殖增长越快,水体中鱼产量也相对较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生石灰清塘方法?

    正确答案: ①干池清塘:先将池水排至5—10cm,然后在池底四周挖几个小坑,将生石灰倒入坑内,加水溶化成石灰浆后向池中均匀泼洒。用量:每667m2用60—120kg。
    ②带水清塘:在不排水的情况下,将溶化的石灰水全池均匀泼洒。用量:一半水深1m的池塘,每667m2125—400kg。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填空题
    放养前进行石灰清塘,为了确保清塘效果要使水质和底质的pH值都必须大于()。

    正确答案: 11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