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出自《中庸》。
第1题: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这段话出自()。
第2题:
修养过程是指“诚明”,讲教过程是指“明诚”。
第3题:
儒家认为,认识的方法和途径包括“自诚明”和“自明诚”.
第4题:
儒家哲学将人的认识对象归纳为()。
第5题: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又嫁给了(),而后离婚。
第6题:
明诚
第7题:
“诚者,天之道也。” 出自《礼记•中庸》。
第8题:
“自诚明”
“自明诚”
“自然之天”
“道德之天”
第9题:
“自诚明”
“自明诚”
心斋
坐忘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贾思勰、《齐民要术》
刘鹗、《老残游记》
赵明诚、《金石录》
李清照、《漱玉集》
第12题:
“坐忘”
“为学”
“心斋”
“自诚明”
“冥想直观”
第13题: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的作者是()。
第14题:
儒家认为,认识的方法和途径包括()。
第15题:
道家认识论所认可的“体道”方式是()。
第16题:
“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表德而增怨。”说明了诚信在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第17题:
天命之谓性,(),修道之谓教。
第18题:
明诚合一
第19题: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自诚明”
“自明诚”
心斋
坐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