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油茶叶肿病(饼病)发病规律?”相关问题
  • 第1题:

    茶叶病害-云纹叶枯病


    正确答案: 主要为害成、老叶,初期在叶尖、叶缘产生黄褐色小斑,水渍状扩展后病部变褐,病健交界部呈黑褐色线纹,中央为褐色或灰白色相间的云纹状斑,病叶质脆易落。该病高温高湿型病害,以5~6月、9~10月发生最盛。

  • 第2题:

    明代饮用茶叶主要是()。

    • A、团茶
    • B、饼茶
    • C、粒茶
    • D、散茶

    正确答案:C

  • 第3题:

    明代饮用茶叶主要是饼茶。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茶叶病害-轮斑病


    正确答案: 主要为害成、老叶,病斑初为黄褐色小斑,扩展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后期中央为灰白色,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嫩梢发病变黑枯死,引起枯枝。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轮斑病发病,夏秋茶发生较重。

  • 第5题:

    如何掌握松落针病的发病规律?


    正确答案: 该病的病菌在落叶上越冬。第2a(年)春病原孢子陆续成熟,在雨天或潮湿的条件下,借风力飞散,落于针叶上萌发从针叶气孔侵入,约经1~2个月才出现明显的症状。病菌主要侵染2a生以上的针叶,但到侵染的后期,当年针叶逐渐成长,仍可能有少数的受侵染。
    在孢子放射期间,如降雨次数多、湿度大,则有利于孢子的散放和萌发侵入。因此能促进病害的发生。
    本病的发生与寄主的生长情况有密切关系。如林相破坏,林地干旱,土壤瘠薄,林木遭受病虫害、管理不良和空气污染等,都会促进病害的发生。

  • 第6题:

    穿孔病的主要症状和发病规律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发病初叶片上出现水渍状小点,浅褐色,后发展为圆形或多角形褐色或紫褐色病斑,边缘出现黄色晕或浅黄色菌脓,干后形成孔洞。细菌在枝条上过冬,次春溢出病原杆菌,借昆虫和风雨传播。从自然孔和伤口侵入,5月开始发病,6-8月发病严重。

  • 第7题:

    瓜类炭疽病的发病规律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瓜类炭疽病菌以菌丝体及拟菌核随病株残体在土壤里越冬,也可以菌丝体潜伏于种皮内越冬,春季环境条件适宜时萌发成为初次侵染源,在瓜类生长期间,可不断进行再侵染。在温度适宜时,湿度越高越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发展。此外连作地块,排水不良,偏施氮肥,塑料大棚和光照不足,通风排湿条件差等,均可诱致此病的严重发生。

  • 第8题:

    问答题
    杨树肿茎溃疡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该病为杨树灰斑病肿茎溃疡型,可危害多种杨树品种的幼苗和幼树,青杨派和青杨派杂交种普遍发病。其中以小×黑、小青×黑和北京605最易感病。于6月初开始发病,7月份为发病高峰,9月份停止。8~9月份表现出肿茎溃疡症状。
    防治方法: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喷75%百菌清500~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80%代森锌500倍液,14d(天)喷1次,共喷2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论述杨树溃疡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一)、症状:
    1.树干上出现水渍状病斑,皮层组织腐烂变软,酒糟味
    2.病部失水下陷,龟裂,产生黑色小突起,在潮湿或雨后,挤出橘红色交织状物3.皮层糟烂,纤维分离如麻状,易与木质部剥离4.枯死或形成愈伤组织
    二)、病原:
    无性为半知菌亚门,黄金壳囊孢菌;有性为子囊菌亚门污黑腐皮壳菌
    三)、侵染循环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子囊壳在病组织中越冬;风雨、昆虫传播;从伤口或死亡组织侵入;潜育期6-10天,有再次侵染。
    四)、发病条件:
    1.各地气温不同,发病迟早和侵染次数不同
    2.弱寄生菌,只能侵害生长不良的树木,树势衰弱的树木
    3.树皮含水量低有利于病害发生,树皮薄容易侵入
    4.造林及管理情况、树龄、林分结构、方位、密度和病虫害危害
    五)、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健康壮苗
    2.造林后加强管理
    3.改善林地及周围环境卫生状况
    4.避免使植物造成伤口,保护伤口
    5.化学防治多菌灵、甲基托布津200倍液、843康复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松根朽病发病规律有哪些?

    正确答案: 该病阳坡重于阴坡。山中、山下腹林重于山上腹林。一般情况下,林分郁闭度大,林内湿度大,并且根与根相接触的机会增多,有利于该病的传播蔓延。但在卫生状态好,又不过分潮湿的林分内,即使郁闭度大,发病也不重。因此发病的轻重,即与地形,土壤水分有直接关系,也与林分经营的好坏有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病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过程,称为(  )。
    A

    B

    C

    D

    E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油茶叶肿病(饼病)发病规律?

    正确答案: ①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
    ②早春发病(3月中下旬),发病时间短,一年一次,没有再侵染,山区发病推迟到4月份,季节性强。
    ③危害程度与品种有:大叶大果油茶发病重(广西:抽叶时间与病原菌侵入时间一致,3月下旬,故发病重);小叶小果油茶发病轻(抽叶迟,错过发病期)。
    ④孢子萌发,侵入,发病的三个条件:水分:湿度80%以上(阴雨天有利于发病)温度:12-18度叶龄:嫩叶容易侵染(老叶片增厚较硬,寄主抗性增强,不易发病)。
    ⑤通风不良,阳光不足的地方易发病(湿度较大),树冠的中下部发病较严重(透光不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西葫芦白粉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发病症状
    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茎和叶柄上,一般不为害果实。初发病时,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点,逐渐扩大呈圆形白色粉状斑,条件适宜时病斑扩大蔓延,连接成片,成为边缘不整齐地大片白粉斑区,并可布满整个叶片,后呈白灰色,有时病斑表面长生许多小黑点,叶色变黄,变脆,失去光合作用功能,一般不落叶。叶柄、嫩茎上的症状与叶片相似,只是白色粉斑较小,粉状物较少。
    2、发病规律
    白粉病由一种瓜类单丝壳菌的真菌引起,病菌随残体、病株留在土壤或保护地的瓜类寄主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靠风雨、气流、水溅传播蔓延。病菌孢子对湿度的适应性较强,相对湿度25%条件下也能萌发,往往在寄主受到干旱影响的情况下发病重。病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30℃以上、-1℃以下,孢子很快失去活力。保护地瓜类白粉病重于露地,施肥不足,土壤缺水,或氮肥过量、灌水过多、田间通风不良、湿度增高也有利于白粉病发生。
    3、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及早喷药控病。一般要求在发现田间有零星小粉斑时立即喷药防治,不要延误,每5-6天喷药1次。白粉病对硫制剂较敏感,发病初期可选用无机或有机硫制剂交替喷施3-4次,7-15天1次,前密后疏,喷匀喷足,可收到较好地防治效果,但有些瓜类(如黄瓜、甜瓜)品种对硫制剂较敏感,要注意喷施浓度,苗期慎用及避免高温下使用。药剂可选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或20%粉锈宁乳油2000-3000倍液。

  • 第14题:

    唐代茶叶的种类有()。

    • A、粗、散、末、饼茶
    • B、绿、白、粗、散茶
    • C、青、红、末、饼茶
    • D、黑、黄、散、粗茶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茶树常见的病害不包括()。

    • A、茶芽枯病
    • B、茶白星病
    • C、灰斑病
    • D、茶饼病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何谓慢性肉芽肿病,并简述其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1)慢性肉芽肿病是一种常见的吞噬细胞功能缺陷疾病,患者可表现为反复化脓性感染,并可在淋巴结、肺、脾、肝、骨髓等多个组织器官形成化脓性肉芽肿。
    (2)慢性肉芽肿病的发病机制是吞噬细胞编码NADPH氧化酶系统的基因缺陷,使吞噬细胞对外来病原体氧依赖的杀灭作用减弱,造成被吞噬的细菌在细胞内继续存活和繁殖,并可随着吞噬细胞游走播散至其他组织器官,并在局部持续刺激CD4+T细胞增殖形成肉芽肿。

  • 第17题:

    杨树肿茎溃疡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该病为杨树灰斑病肿茎溃疡型,可危害多种杨树品种的幼苗和幼树,青杨派和青杨派杂交种普遍发病。其中以小×黑、小青×黑和北京605最易感病。于6月初开始发病,7月份为发病高峰,9月份停止。8~9月份表现出肿茎溃疡症状。
    防治方法: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喷75%百菌清500~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80%代森锌500倍液,14d(天)喷1次,共喷2次。

  • 第18题:

    松根朽病发病规律有哪些?


    正确答案: 该病阳坡重于阴坡。山中、山下腹林重于山上腹林。一般情况下,林分郁闭度大,林内湿度大,并且根与根相接触的机会增多,有利于该病的传播蔓延。但在卫生状态好,又不过分潮湿的林分内,即使郁闭度大,发病也不重。因此发病的轻重,即与地形,土壤水分有直接关系,也与林分经营的好坏有关系。

  • 第19题:

    简要说明蔬菜枯萎病的症状特点、发病规律及主要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症状:苗期出苗前苗腐,出苗后猝倒;成株期叶片褪绿,发黄,最后叶片枯萎;茎维管束变褐;在多雨时,基部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层。
    (2)发病规律:由种子,厩肥及田间雨水传播;以初侵染为主,发病适宜温度为28~30℃,土壤中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病菌的生长发育及侵入;属土传积年流行病害。
    (3)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种子消毒;药剂防治,可在发病前或发病期间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灌根。

  • 第20题:

    问答题
    依据杨树腐烂病回答下列问题。杨树腐烂病的发病规律和潜育期。

    正确答案: 发病规律:侵染循环
    潜育期:6-10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依据落叶松早期落叶病回答以下问题。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的发病规律。

    正确答案: 发病规律:越冬:双核菌丝,在病叶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梅花类症病的发病规律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病菌以分生孢子及菌丝块在嫩稍溃疡斑和被害落叶上越冬,翌年侵染新抽出的叶片及嫩稍。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春季多雨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发病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葫芦科蔬菜枯萎病有哪些发病规律?

    正确答案: 病菌在土壤、病残体、种子及未腐熟粪肥越冬。主要从伤口侵入。靠灌溉水、土壤耕作及地下害虫传播。发生与土壤性质、栽培及灌水密切相关。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