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初期,认为“百姓财力具困,犹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毛,新在之树不可动其根”的人是()
第1题:
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A.发展教育
B.重视国防
C.实业救国
D.民主共和
第2题:
荀子在《王霸篇》中指出()而天下归之,失去则天下去之。
第3题:
在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在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
第4题:
以下哪个与“稽其言有征,验之事不忒”中,“其”和“之”无关()
第5题:
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如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他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第6题:
你怎么看待下面这一场论辩的证明力,这样的论证,是否适用于现代新闻评论?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中心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
第7题:
在明朝初期,认为“百姓财力具困,犹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毛,新在之树不可动其根”的人是()。
第8题:
第9题:
发展教育
重视国防
实业救国
民主共和
第10题:
得百姓之力、得百姓之死、得百姓之誉
得百姓之力、得百姓之财、得百姓之誉
得百姓之力、得百姓之死、得百姓之智
第11题:
词性一致
词义相同
词义相反
之犹其
第12题:
第13题:
在《寡人之於國也》中,孟子认为形成“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的主要措施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第14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第15题:
花草竹木石玉之类似亦有具佛性者在,但难分别,此据之中国故事花能解语玉石成精等而推论之,则释尊成道之菩提树亦有佛性无疑,然何以于六道之外不增列?
第16题:
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第17题:
《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肝所主之五华和五体是()
第18题:
在关于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孟轲;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兴办实业
创办学堂
筹划海防
编练新军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