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两税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有关财政法和税法二者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税法是财政法的上位法

    B、广义的财政法包括税法

    C、税法与财政法是法律属性截然不同的两个部门法,财政法是公法,而税法是私法

    D、税法是财政法的核心


    标准答案:B

  • 第2题:

    税制改革贯穿中国古代历史的始终。下列税制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初税亩——两税法——条鞭法——摊丁入亩
    B.一条鞭法——两税法——初税亩——摊丁入亩
    C.初税亩——两税法——摊丁人亩——条鞭法
    D.两税法——初税亩——条鞭法——摊丁人亩

    答案:A
    解析:
    初税亩是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的按亩征税税收制度,两税法是唐德宗在位期间推行的征收铜钱为主、一年两次的征税制度,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分别是明朝和清朝的税收制度。据此可知,本题应选A。

  • 第3题:

    比较租庸调法与两税法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租庸调法是唐前期的主要赋役制度,是在均田制基础上实行的。主要特点是按丁征收。每丁每年交纳粟二石,称为租。每年植桑区交纳绢二丈、绵三两,种麻区交纳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为调。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闰月加二日。如果不服徭役,每天折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为庸。如果政府额外加役,十五天免调,三十天租调全免。额外加役最多不能超过三十天。隋朝规定五十岁以上的人才能以庸代役,而唐朝将此加以推广并制度化,并规定了役期的最高天数。这些都使农民有较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两税法的特点是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两税法不征力役,以实物为主,具有实物地租的性质。它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主要依据土地的多少征税。标志着农民对封建官府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贫富不均的现象。扩大了纳税面,即使国家不增税,也会大大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从而增强中央的经济力量。

  • 第4题:

    简述两税法实施的关键作用及意义?


    正确答案: (1)唐德宗建中元年,朝廷采用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对赋税役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两税法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其核心内容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同时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征税,改变以单一农业税为主的税收结构。协调中央与地方税利分割关系。
    (2)两税法的实行,使北魏以来的均田制终结。两税制的意义不仅限于使唐王朝摆脱了经济困难,它标志着一种王朝治国观念的变革。
    (3)两税法的实施,为社会的富人和穷人都松了绑。正因如此,唐宋之际才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高涨。

  • 第5题:

    单选题
    明朝健全税制,创立()
    A

    两税法

    B

    一条鞭法

    C

    租庸调制

    D

    商税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名词解释题
    唐两税法

    正确答案: 两税法: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内容:量出以制入的财赋征收原则;所有赋税,均并入两税之中;行商按三十税一抽取商税;征收时限,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关于户籍管理的附加规定;保障两税的权威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税制改革贯穿中国古代历史的始终。下列税制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初税亩——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人亩

    B

    一条鞭法——两税法——初税亩——摊丁入亩

    C

    初税亩——两税法——摊丁入亩——一条鞭法

    D

    两税法——初税亩——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8题:

    试述唐代两税法。


    参考答案:

    一、原因:为了从根本上消除赋税征收中的混乱现象和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困难,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实行两税法是对当时赋役制度较全面的改革。
    二、内容:1、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徭、杂税,但保留丁额。2、不分主户(当地土著户)、客户(外来户),一律以当时居住地为准登入户籍,交纳赋税。3、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4、没有固定住处的行商也要纳税。5、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6、“量出制入”。中央根据财政支出的需要先做预算,定出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全国没有统一的税率。
    三、两税法的进步意义:一、此法在一定时期内,既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使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二、此法比一律按丁征税合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税集中在贫苦农民身上的不合理状况。三、此法关于定税计钱、折钱纳税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四、建立了统一的税制,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使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
    但是两税法也有许多弊病。实行两税法后,土地兼并由于不再受任何限制而发展得越发严重。两税法规定户税钱要折合成布帛交纳。后来由于货币不足,出现了“钱重物轻”的现象,即货币增值,物价下跌。如果原来交纳一匹绢,此时就要交纳两匹,致使纳税者的实际负担增加。


  • 第9题:

    明朝健全税制,创立()

    • A、两税法
    • B、一条鞭法
    • C、租庸调制
    • D、商税法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唐两税法


    正确答案: 两税法: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内容:量出以制入的财赋征收原则;所有赋税,均并入两税之中;行商按三十税一抽取商税;征收时限,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关于户籍管理的附加规定;保障两税的权威性。

  • 第11题:

    简述两税法的作用。


    正确答案:(1)“两税法”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它改变了以单一农业税为主的税收结构,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税利分割关系。
    (2)两税法的实行,使北魏以来的均田制终结。其意义不仅限于使唐王朝摆脱了经济困难,它还标志着一种王朝治国观念的变革。
    (3)两税法的实施,为社会的富人和穷人都松了绑。正因如此,唐宋之际才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高涨。

  • 第12题:

    填空题
    两税法实施于()代。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名词解释题
    两税法

    正确答案: 唐代施行的赋税制度。唐中叶以后均田制废弛,租庸调制已无法推行。建中元年(780)由宰相杨炎制定两税法,颁行全国。
    内容为:
    ①中央根据财政支出定出总税额,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数目向当地人户征收。
    ②土户和客户都编入现居州县户籍,依照丁壮和财产定其户等高下。
    ③两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限十一月纳毕。
    ④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税全部取消,但丁额不废。
    ⑤两税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田亩税以大历十四年(779)垦田数为准,均平征收。⑥行商于所在州县三十税一。两税法构成唐后期至明中叶分夏秋两次征税制的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