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什么是兴奋性的周期变化?兴奋性的周期性是如何变化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组织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中哪期的兴奋性最低()

    • A、绝对不应期
    • B、相对不应期
    • C、超常期
    • D、低常期
    • E、静息期

    正确答案:A

  • 第2题:

    神经纤维一次兴奋后,在兴奋性周期变化中兴奋性最高的时相是()

    • A、超常期
    • B、低常期
    • C、绝对不应期
    • D、相对不应期

    正确答案:A

  • 第3题:

    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的特点是绝对不应期特别长。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简述心肌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心肌细胞兴奋后,其兴奋性将发生一系列周期性变化,该周期性变化的过程及其意义为:
    (1)有效不应期:从0期去极化开始到3期膜内电位复极化达-60mV这段时间内,即使给以超过阈值的刺激,也不能再次引发动作电位产生。
    (2)相对不应期:膜电位3期复极从-60mV~-80mV期间内,兴奋性有所恢复但仍低于正常,须用阈上刺激才可引发动作电位再次产生。
    (3)超常期:膜电位由-80mV恢复到-90mV之前的时间内,兴奋性高于正常,用阈下剌激也能引发动作电位再次产生。因而,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钠通道的状态有关。由于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持续到心室机械收缩的舒张早期,在此期内,任何刺激都不能使心肌再次发生兴奋和收缩,因此心肌不会象骨骼肌那样发生强直收缩,从而保证心脏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以实现其持久的泵血功能。

  • 第5题:

    填空题
    组织细胞在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依次为()、()、()和()。

    正确答案: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什么是气压的非周期性变化?为什么中高纬度非周期性变化远较低纬度明显?

    正确答案: 非周期性变化:气压系统移动和演化引起的气压无周期波动。
    中高纬度气压系统活动频繁,气压属性差异大,故非周期性变化远较低纬度明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心肌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其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 心室肌细胞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的变化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有效不应期心肌细胞发生一次兴奋后,由动作电位的去极向开始到复极3期膜内电位达-55mV这一段时间内,由于钠通道完全失活,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肌膜发生任何程度的去极化,此期内兴奋性仍等于零;膜电位由-55mV恢复至-60mV这一期间内,因部分钠通道开始复活,如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肌膜可产生局部反应,发生部分去极化,但不能产生动作电位。故由0期开始到3期复极达-60mV这一段时间,给予刺激均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称有效不应期。
    (二)相对不应期从有效不应期完毕(膜内电-60mV)到复极化基本完成(-80mV)的期间内,由于膜电位仍低于静息电位,其钠通道开放尚未恢复正常,要用高于阈值的强刺激,才能产生动作电位,这一段时间称为相对不应期。
    (三)超常期心肌细胞继续复极化,膜电位由-80mV恢复至-90mV这段时间内,膜电位已经基本恢复,钠通道也基本上复活到可被激活的备用状态。由于距阈电位的差值小于正常,故引起该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刺激阈值比正常低,即兴奋性高于正常,称为超常期。在相对不应期或超常期产生的动作电位,其0期的幅度和上升速率均低于正常,因而兴奋传导的速度较正常慢。
    当膜电位复极之静息电位后,兴奋性也恢复正常。心肌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主要特点是有效不应期较长,历时约200-300ms,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为骨胳肌和神经纤维的100倍和200倍。这一特性是保证心肌能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而不会出现强直性收缩的生理学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中,兴奋性最低的是(  )。
    A

    绝对不应期

    B

    静息期

    C

    超常期

    D

    相对不应期

    E

    低常期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心肌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心肌细胞兴奋后,其兴奋性将发生一系列周期性变化,该周期性变化的过程及其意义为:
    (1)有效不应期:从0期去极化开始到3期膜内电位复极化达-60mV这段时间内,即使给以超过阈值的刺激,也不能再次引发动作电位产生。
    (2)相对不应期:膜电位3期复极从-60mV~-80mV期间内,兴奋性有所恢复但仍低于正常,须用阈上刺激才可引发动作电位再次产生。
    (3)超常期:膜电位由-80mV恢复到-90mV之前的时间内,兴奋性高于正常,用阈下剌激也能引发动作电位再次产生。因而,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钠通道的状态有关。由于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持续到心室机械收缩的舒张早期,在此期内,任何刺激都不能使心肌再次发生兴奋和收缩,因此心肌不会象骨骼肌那样发生强直收缩,从而保证心脏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以实现其持久的泵血功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包括哪几个时期?

    正确答案: 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包括: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其中,有效不应期包括绝对不应期和局部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组织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中哪期的兴奋性最低()
    A

    绝对不应期

    B

    相对不应期

    C

    超常期

    D

    低常期

    E

    静息期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经历(),()和()


    正确答案: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 第13题:

    突触前抑制的特征是突触后膜()

    • A、兴奋性升高
    • B、兴奋性降低
    • C、兴奋性先升高后降低
    • D、超极化
    • E、兴奋性没有变化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心肌兴奋后其兴奋性周期变化、特点及生理意义如何?


    正确答案: 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过程中,膜电位将发生一系列有规律的变化。其变化可分为以下几个期:
    ①有效不应期:由动作电位0期开始到复极3期膜电位达-60mV。这段时间里,无论再给它一个多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再次兴奋。在有效不应期的前一时期,即从动作电位0期开始到膜电位复极到-55mV,无论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引起膜的任何去极化,此期称为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之后,在膜电位由-55mV恢复到-60mV这段时间里,足够强的刺激可引起很小局部去极化反应,但仍不能全面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此期称为局部反应期。绝对不应期细胞兴奋性为零。局部反应期时细胞兴奋性较绝对不应期稍有提高。
    ②相对不应期:在有效不应期之后,膜电位由-60mV复极到-80mV这段时间内,若给予心肌细胞一个高于正常阈值的刺激,可以引起动作电位,此期兴奋性有所恢复,但低于正常。
    ③超常期:相对不应期后膜电位由-80mV恢复到-90mV,这段时间里,用一个低于阈值刺激就可引起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可见,这一时期内心肌的兴奋性超过了正常,故称为超常期。
    心肌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主要特点是:有效不应期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其生理意义是心肌不会像骨骼肌那样产生强直收缩,从而保持心脏收缩和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

  • 第15题:

    问答题
    心肌兴奋后其兴奋性周期变化、特点及生理意义如何?

    正确答案: 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过程中,膜电位将发生一系列有规律的变化。其变化可分为以下几个期:
    ①有效不应期:由动作电位0期开始到复极3期膜电位达-60mV。这段时间里,无论再给它一个多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再次兴奋。在有效不应期的前一时期,即从动作电位0期开始到膜电位复极到-55mV,无论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引起膜的任何去极化,此期称为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之后,在膜电位由-55mV恢复到-60mV这段时间里,足够强的刺激可引起很小局部去极化反应,但仍不能全面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此期称为局部反应期。绝对不应期细胞兴奋性为零。局部反应期时细胞兴奋性较绝对不应期稍有提高。
    ②相对不应期:在有效不应期之后,膜电位由-60mV复极到-80mV这段时间内,若给予心肌细胞一个高于正常阈值的刺激,可以引起动作电位,此期兴奋性有所恢复,但低于正常。
    ③超常期:相对不应期后膜电位由-80mV恢复到-90mV,这段时间里,用一个低于阈值刺激就可引起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可见,这一时期内心肌的兴奋性超过了正常,故称为超常期。
    心肌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主要特点是:有效不应期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其生理意义是心肌不会像骨骼肌那样产生强直收缩,从而保持心脏收缩和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心肌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有哪些周期性变化?有何特点与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其兴奋性变化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①有效不应期,指膜电位由0期除极到3期复极至-60mV为止的这段时期,不论给予多么强大的刺激,都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②相对不应期,膜电位从-60mV复极到-80mV的期间,用阈上刺激才能产生动作电位。此期心肌兴奋性逐渐恢复,但仍低于正常。
    ③超常期,膜电位由-80mV复极到-90mV这一时间内,膜电位的水平较接近阈电位,引起兴奋所需的刺激较小,即兴奋性较高。特点:有效不应期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生理意义:使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而有节律地进行舒缩活动,保证了心脏的泵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填空题
    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经历(),()和()

    正确答案: 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判断题
    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的特点是绝对不应期特别长。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中哪项的兴奋性最低?(  )
    A

    绝对不应期

    B

    低常期

    C

    超常期

    D

    相对不应期

    E

    静息期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突触前抑制的特征是突触后膜()
    A

    兴奋性升高

    B

    兴奋性降低

    C

    兴奋性先升高后降低

    D

    超极化

    E

    兴奋性没有变化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心室肌兴奋性周期性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有效不应期等于绝对不应期加上局部反应期

    B

    相对不应期内兴奋性低于正常

    C

    绝对不应期内Na通道完全失活

    D

    超常期内兴奋性高于正常

    E

    低常期内兴奋性低于正常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什么是兴奋性的周期变化?兴奋性的周期性是如何变化的?

    正确答案: 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而出现兴奋的当时和此后一段时间内,兴奋性经历一次周期性变化,然后才恢复到正常水平,称为兴奋性的周期变化。
    ⑴绝对不应期:神经纤维在接受一次刺激而发生兴奋的当时和以后的一个短时间内,西格复线降低到零,对另一个无论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发生反应,这一段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处在绝对不应期的神经纤维,阈刺激无限大,表明失去兴奋。
    ⑵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后,第二个刺激可引起新的兴奋,但所需的刺激强度必须大于该组织的正常阈强度,这一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它是神经纤维兴奋性从无到有,直至接近正常的一个恢复时期。
    ⑶超常期和低常期:相对不应期后,有的还好出现兴奋性的波动,即轻度的高于或低于正常水平,分别称为超常期和低常期。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