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老舍小说的作品特色是对市民社会特别是北平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风俗式精细描写,并运用纯熟的北京话,带有浓厚的"京味",以致成为"京味小说"的源头。注重从文化风俗和世态人情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社会弊端,分析国民性格的弱点,探寻理想的国民人格,表现出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更多“简述老舍小说的特色。”相关问题
  • 第1题:

    老舍小说的取材有什么特色?


    正确答案: 老舍的小说,无论是前期小说,还是后期小说,多以市民生活为题材,其中,又主要选取了两类市民生活的题材:
    一类是庸俗、灰暗的市民生活以及相应的心态,如《老张的哲学》等;
    一类是被损害被侮辱的市民生活,如《月牙儿》、《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这种取材的倾向,有时是泾渭分明的,即在一篇小说中主要写某一类市民的生活,如《老张的哲学》就主要写庸俗、灰暗的市民生活;有时,则是复合形态,即在一篇小说中同时写两类市民的生活,如《骆驼祥子》。
    这种取材的倾向,使老舍有效地构建了自己的“小说世界”。在这个“小说世界”了,老舍得心应手地展示了市民,特别是北京市民的生活情调、文化素养、心理动态、语言习惯,为读者,也为中国现代文坛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市民众生相”。

  • 第2题:

    简述老舍“京味”小说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丰富多彩的老北京风俗画卷。
    (2)“干净利落,鲜活纯熟”的京白。
    (3)平民式的幽默。

  • 第3题:

    简述老舍的创作特色和贡献。


    正确答案: 老舍的创作特色和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他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有深切的关注,他的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的审视,其中既有批判,又有眷恋。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描写来达到的。他是第一个把“乡土”中国社会现代性变革过程中小市民阶层的命运、思想与心理,通过文学形式表现出来的,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②老舍的作品注重文化,铺写事态,有着真实而又世俗的品位,加上其表现形式又适应并能提高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所以能为现代文学赢得知识分子之外的众多读者。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成为一种文化史象征。
    ③老舍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了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老舍的贡献不在于长篇小说的结构方面,而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他作品的“北京味”、幽默风,以及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他创作的成功,标志着我国现代小说(主要是长篇小说)在民族化与个性化的追求中所取得的巨大贡献

  • 第4题: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二马》的思想和幽默特色。


    正确答案: 长篇小说《二马》思想上的重要特色是对国民性的剖析。作者把二马放在英国环境中考察,在中英民族性对照和老马、小马新旧两代人对比中,剖析中国民族性弱点。老马是中国老派人物,人虽正派、老诚,但抱残守缺,他的人生哲学是“好歹活着吧”,作者批判这种混世哲学“便是中国半生不死的一个原因”。他到英国继承哥哥的古玩店,但他的人生哲学使他毫无开拓意识,因循守旧,一点不会做生意。他无所作为,一辈子未做成官却又是官迷,开口闭口以做官为上等。新一代儿子马威就不同,他接手后把古玩店搞得很出色。老马胆小怕事,小马则敢作敢为。正是在中英民族性对照和新旧两代人对比中,小说对以老马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民性弱点作了深刻批判,揭示出这是一个老派的废物,无望的父亲。小说的主要思想在于此,此外,小说也暴露了英国的种族歧视和偏见等。在艺术上,《二马》标志着老舍幽默风格的形成,通过对人物的不合时宜的可笑行为的描写引导读者在笑中反思,如老马在店铺中摆店主架子,讲人情尽拿店铺东西送房东太太,开着店铺却瞧不起做买卖,认为一切都很俗气,重面子轻法律等等。

  • 第5题:

    简述孙犁小说的特色。


    正确答案:孙犁小说的内容多为歌颂新生活中的新人物(特别是青年妇女)的精神面貌,追求一种清新、活泼和抒情的格调,作品的艺术结构趋向散文化,并充满诗的情调和诗的意境。

  • 第6题:

    问答题
    老舍小说的取材有什么特色?

    正确答案: 老舍的小说,无论是前期小说,还是后期小说,多以市民生活为题材,其中,又主要选取了两类市民生活的题材:
    一类是庸俗、灰暗的市民生活以及相应的心态,如《老张的哲学》等;
    一类是被损害被侮辱的市民生活,如《月牙儿》、《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这种取材的倾向,有时是泾渭分明的,即在一篇小说中主要写某一类市民的生活,如《老张的哲学》就主要写庸俗、灰暗的市民生活;有时,则是复合形态,即在一篇小说中同时写两类市民的生活,如《骆驼祥子》。
    这种取材的倾向,使老舍有效地构建了自己的“小说世界”。在这个“小说世界”了,老舍得心应手地展示了市民,特别是北京市民的生活情调、文化素养、心理动态、语言习惯,为读者,也为中国现代文坛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市民众生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老舍“京味”小说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丰富多彩的老北京风俗画卷。
    (2)“干净利落,鲜活纯熟”的京白。
    (3)平民式的幽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以《骆驼祥子》为例,简述老舍小说创作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老舍小说创作总体特点是:
    ⑴以独特的平民视角与文化视角,批判老中国儿女的国民性,探索传统文化的优点与缺点;
    ⑵善于描写老北京的风土人情、习俗世相,开掘各个阶层文化心理;
    ⑶注重继承传统的小说艺术,擅长运用白描手法;
    ⑷创立了独特的以北京文化为内核、以幽默俗白为特征的“京味语言”。
    《骆驼祥子》里主人公祥子由人蜕化为“兽”的悲剧,就是在老中国、老北京的典型环境里,逐步展开其多方面的成因,批判了当时社会的罪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二马》的思想和幽默特色

    正确答案: 思想上:1、老舍的长篇小说《二马》思想上的重要特色是对国民性的剖析。作者把二马放在英国环境中考察,在中英民族性对照和老马、小马新旧两代人对比中,剖析中国民族性弱点。老马是中国老派人物,人虽正派,但抱残守缺,他的人生哲学是“好歹活着吧”。他无所作为,一辈子未做过官却又是官迷,开口闭口以做官为上等。小马则是敢作敢为,富有进取心,具有面向潮流走向开放的个性。在中英民族性对照和新人对旧两代比中,小说对以老马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民性弱点作了深刻批判。
    2、小说也暴露了英国的种族歧视和偏见。艺术上:《二马》标志着老舍幽默风格的形成,通过对人物的不合时宜的可笑行为的描写引导读者在笑中反思。如老马在店铺中摆店主架子,开着店铺却瞧不起做买卖,重面子轻法律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老舍小说创作在总体上有哪些个性特色?

    正确答案: ①老舍小说创作的基本主题,是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
    ②老舍为自己所开拓的文化批判领域是市民社会,主要是北京市民社会。
    ③老舍为自己作品所赋予的色彩是鲜明强烈的“京味儿”,它源于老舍对北京的深刻理解和浓郁的情思。
    ④老舍为自己的文化批判找到了一种合适丰蕴、独具一格的老舍式的幽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老舍小说的特色。

    正确答案: 老舍小说的作品特色是对市民社会特别是北平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风俗式精细描写,并运用纯熟的北京话,带有浓厚的"京味",以致成为"京味小说"的源头。注重从文化风俗和世态人情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社会弊端,分析国民性格的弱点,探寻理想的国民人格,表现出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老舍的小说与中国古典小说的关系。

    正确答案: 老舍读过像《儒林外史》这样一些中国古典小说。但他对《儒林外史》那“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风格虽有好感,但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兴趣。至于其他类型的小说,他也读过,但兴趣也不是特别大。他自己创作小说的时候,对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经验并不看重,也很少借鉴。(这一点,我们读一读老舍的传记等就可发现。)因此,可以说,老舍及其小说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关系不是很密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正确答案: 一、纵观老舍的长、中、短篇小说创作,可以看到一个基本主题,那就是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批判。老舍继承了鲁迅的关于“国民性”的思考,在某些方面还显出了自己新的开拓与新的特色。《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早期的长篇中,相当深入地剖析了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如被金钱锈损了灵魂的老张、浑浑噩噩的赵子曰、抱残守缺的马则仁。《二马》中把中国国民性的解剖放进了世界民族之林这个大手术室中,具有宏阔的视野,也从独特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崭新的透视。显示了老舍开阔的文化意识。《猫城记》中对中国社会现实、中国传统文化母体身上的毒瘤,其剖析达到了相当深入的地步。《离婚》中直面现实,把小市民的庸俗无聊与官府的衙门的黑暗腐败连结在一起。表现了作者对民族文化批判意识已经达到自觉的程度,因而具有界碑的意义。《骆驼祥子》《月牙儿》对底层贫苦市民的热情而深具痛惜之情的注视,形成了文化批判的另个侧面,深入到了抨击社会制度的层次。《四世同堂》表达了老舍希望在民族战争的烈火中清算历史遗传病的新的思想高度,满怀着对民族性更新的信念。
    二、以北京下层市民社会为中心,是老舍为自己的文化批判所开拓的领域。中国人的国民性在市民阶层中体现得相当充分与全面,而北京又是保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为典型的古城。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舍的小说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北京。
    三、鲜明强烈的“京味儿”。1、写北京、北京人、北京的文化和民情风俗,北京的景观和地理风貌。2、“京味儿”表现在语言上,老舍小说的语言在北京口语基础上的提炼,简短生动,但一般不同于北京的方言土语。
    四、幽默的格调。幽默格调多样,具有几重性。既有温厚的同情,又有峻厉的讽刺。对下层贫民与某些小人物,他嬉笑怒骂的笔墨后面,不无辛酸、苦涩。对市侩、汉奸他的笔端喷出了无情的怒火。早期的两部长篇有点铺排“为幽默而幽默”。《二马》则有所控制,是透出了灵气的幽默;《离婚》标志着他幽默风格的成熟。获得了“笑中有所思”的艺术魅力。

  • 第14题:

    老舍小说创作在总体上有哪些个性特色?


    正确答案: ①老舍小说创作的基本主题,是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
    ②老舍为自己所开拓的文化批判领域是市民社会,主要是北京市民社会。
    ③老舍为自己作品所赋予的色彩是鲜明强烈的“京味儿”,它源于老舍对北京的深刻理解和浓郁的情思。
    ④老舍为自己的文化批判找到了一种合适丰蕴、独具一格的老舍式的幽默。

  • 第15题:

    老舍的《四世同堂》等小说具有文化反思的鲜明特色。请结合作品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文化反思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与鲁迅的解剖“国民性”相比,老舍小说的文化反思有什么新的开拓?


    正确答案: ①《四世同堂》等小说文化反思的主要内涵在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解剖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和民族劣根性。《四世同堂》通过对祁家--中国封建礼教堡垒的象征--几代人的描写,以理性审视的目光,对民族的遗传病作了穿透性的剖析。
    ②老舍继承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并有新的开拓:(1)对体现了民族文化精髓的北平文化进行沉痛反思,其中重要的一个侧面是对市民生活的表现,显示了文化批判的个人特色。(2)《二马》等作品把文化批判、反思的视野扩大到中西文化的对比框架中,显示了老舍开阔的文化意识。

  • 第16题:

    简述老舍小说的艺术倾向。


    正确答案:讽刺与幽默。
    ①这种艺术倾向在前期与后期小说中有不同的表现。前期小说中表现为“讽刺性的玩笑”;后期小说中则表现为“含泪的笑”。
    ②老舍在最初创作小说的时候,其艺术上追求的主要是“讽刺性的玩笑”。他讽刺各种人,各种心态,各种丑恶的现象(如《老张的哲学》、《猫城记》等),他从人生平凡的形式与内容中找出各种笑料,在黑暗的社会中培育出一些“可心”的“笑花”,在嘲笑中否定丑与恶,在“玩笑”中将人生没有价值的东西撕开给人看。有时这种玩笑甚至达到了论斤卖的地步。(举例,如《猫城记》)
    随着《猫城记》创作的失败引起的自我反省的展开,随着对中国大地上繁衍的苦难的观察、体味的深入,老舍的笔调也开始了转变。此时的老舍在描写生活时,虽然仍禁不住要讽刺,要幽默,但已经不再止于“玩笑”了,讽刺、幽默的风格不再是轻松、诙谐的了,而是辛酸、凄凉的,带着“眼泪的笑”。如《离婚》、《骆驼祥子》、《牛天赐传》、《鼓书艺人》等中的讽刺与幽默。他在“笑”中咀嚼出的是人生的不幸和苦汁。这种艺术倾向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老舍小说的艺术分量,也使老舍小说的风格最终获得了深层的内涵和更为丰富的审美意味,让人读来,不再是一笑了之,而是笑后回味无穷。

  • 第17题:

    问答题
    老舍的《四世同堂》等小说具有文化反思的鲜明特色。请结合作品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文化反思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与鲁迅的解剖“国民性”相比,老舍小说的文化反思有什么新的开拓?

    正确答案: ①《四世同堂》等小说文化反思的主要内涵在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解剖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和民族劣根性。《四世同堂》通过对祁家--中国封建礼教堡垒的象征--几代人的描写,以理性审视的目光,对民族的遗传病作了穿透性的剖析。
    ②老舍继承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并有新的开拓:(1)对体现了民族文化精髓的北平文化进行沉痛反思,其中重要的一个侧面是对市民生活的表现,显示了文化批判的个人特色。(2)《二马》等作品把文化批判、反思的视野扩大到中西文化的对比框架中,显示了老舍开阔的文化意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老舍与京味小说的关系。

    正确答案: 从老舍的创作经历可以看到,从他最初的《老张的哲学》、《二马》和《赵子曰》就以北京的生活和北京人在海外的生活为题材,到后来重新回到北京的市民生活题材的《离婚》、《牛天赐传》,再到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以及《我这一辈子》和《月牙儿》、《柳家大院》等中短篇小说,他最有特色和艺术成就的作品都与北京这座城市有关。因此,我们可以说,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是北京文化孕育了老舍的创作,而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又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甚至成为一种文化史象征,一说到北京文化,就不能不联想到老舍的文学世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老舍的创作特色和贡献。

    正确答案: 老舍的创作特色和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他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有深切的关注,他的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的审视,其中既有批判,又有眷恋。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描写来达到的。他是第一个把“乡土”中国社会现代性变革过程中小市民阶层的命运、思想与心理,通过文学形式表现出来的,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②老舍的作品注重文化,铺写事态,有着真实而又世俗的品位,加上其表现形式又适应并能提高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所以能为现代文学赢得知识分子之外的众多读者。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成为一种文化史象征。
    ③老舍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了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老舍的贡献不在于长篇小说的结构方面,而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他作品的“北京味”、幽默风,以及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他创作的成功,标志着我国现代小说(主要是长篇小说)在民族化与个性化的追求中所取得的巨大贡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什么叫“京派小说”?老舍是北京人,他的小说又以北京题材为主,为什么老舍小说不是“京派小说”?

    正确答案: “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老舍是北京人,却不是京派的成员。虽然,从老舍作品所表现出的风格特点看,老舍与京派有许多接近之处,如老舍和京派作家都格外重视为现代文明探索病源,习惯于用文化来分割不同阶层的人,在老舍看来,祥子的悲剧在于病态的城市文明对人性的伤害,而在这部小说中,老舍又正是通过一个乡下来的人力车夫(祥子)的眼光来看待城市的。因此,作者在批判的同时,又试图以“道德审视”的角度对现代文明病的病源进行了探讨;又如老舍和京派作家描写的也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人的命运和在文化制约中的世态人情,写得最好的人物也都是“老中国儿女”或“乡土中国”的子民。但是,老舍走的却是“俗文化”的路子,正因为老舍的“俗”,由于他作品的“北京味儿”、幽默风,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语言,使他远离当时的“新文艺腔”,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成为了把“乡土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小市民阶层的命运、思想、心理用文学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巨大成功的第一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老舍的小说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语言()、()。

    正确答案: 幽默,俗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老舍小说的艺术倾向。

    正确答案: 讽刺与幽默。
    ①这种艺术倾向在前期与后期小说中有不同的表现。前期小说中表现为“讽刺性的玩笑”;后期小说中则表现为“含泪的笑”。
    ②老舍在最初创作小说的时候,其艺术上追求的主要是“讽刺性的玩笑”。他讽刺各种人,各种心态,各种丑恶的现象(如《老张的哲学》、《猫城记》等),他从人生平凡的形式与内容中找出各种笑料,在黑暗的社会中培育出一些“可心”的“笑花”,在嘲笑中否定丑与恶,在“玩笑”中将人生没有价值的东西撕开给人看。有时这种玩笑甚至达到了论斤卖的地步。(举例,如《猫城记》)
    随着《猫城记》创作的失败引起的自我反省的展开,随着对中国大地上繁衍的苦难的观察、体味的深入,老舍的笔调也开始了转变。此时的老舍在描写生活时,虽然仍禁不住要讽刺,要幽默,但已经不再止于“玩笑”了,讽刺、幽默的风格不再是轻松、诙谐的了,而是辛酸、凄凉的,带着“眼泪的笑”。如《离婚》、《骆驼祥子》、《牛天赐传》、《鼓书艺人》等中的讽刺与幽默。他在“笑”中咀嚼出的是人生的不幸和苦汁。这种艺术倾向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老舍小说的艺术分量,也使老舍小说的风格最终获得了深层的内涵和更为丰富的审美意味,让人读来,不再是一笑了之,而是笑后回味无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正确答案: 一、纵观老舍的长、中、短篇小说创作,可以看到一个基本主题,那就是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批判。老舍继承了鲁迅的关于“国民性”的思考,在某些方面还显出了自己新的开拓与新的特色。《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早期的长篇中,相当深入地剖析了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如被金钱锈损了灵魂的老张、浑浑噩噩的赵子曰、抱残守缺的马则仁。《二马》中把中国国民性的解剖放进了世界民族之林这个大手术室中,具有宏阔的视野,也从独特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崭新的透视。显示了老舍开阔的文化意识。《猫城记》中对中国社会现实、中国传统文化母体身上的毒瘤,其剖析达到了相当深入的地步。《离婚》中直面现实,把小市民的庸俗无聊与官府的衙门的黑暗腐败连结在一起。表现了作者对民族文化批判意识已经达到自觉的程度,因而具有界碑的意义。《骆驼祥子》《月牙儿》对底层贫苦市民的热情而深具痛惜之情的注视,形成了文化批判的另个侧面,深入到了抨击社会制度的层次。《四世同堂》表达了老舍希望在民族战争的烈火中清算历史遗传病的新的思想高度,满怀着对民族性更新的信念。
    二、以北京下层市民社会为中心,是老舍为自己的文化批判所开拓的领域。中国人的国民性在市民阶层中体现得相当充分与全面,而北京又是保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为典型的古城。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舍的小说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北京。
    三、鲜明强烈的“京味儿”。1、写北京、北京人、北京的文化和民情风俗,北京的景观和地理风貌。2、“京味儿”表现在语言上,老舍小说的语言在北京口语基础上的提炼,简短生动,但一般不同于北京的方言土语。
    四、幽默的格调。幽默格调多样,具有几重性。既有温厚的同情,又有峻厉的讽刺。对下层贫民与某些小人物,他嬉笑怒骂的笔墨后面,不无辛酸、苦涩。对市侩、汉奸他的笔端喷出了无情的怒火。早期的两部长篇有点铺排“为幽默而幽默”。《二马》则有所控制,是透出了灵气的幽默;《离婚》标志着他幽默风格的成熟。获得了“笑中有所思”的艺术魅力。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