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谏逐客书》:“此所谓‘藉寇兵而资粮’者也。”句中的“藉寇兵”意思是()。
第1题:
第2题:
翻译: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李斯《谏逐客书》)
第3题:
翻译: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问,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齎盗粮者也。
第4题:
下列()论据是用类比论证的方法来论证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第5题:
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称:“李斯之止逐客”,“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请结合李斯的《谏逐客书》加以具体说明。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王,“皆以客之功”
“地广者粟多”
泰山不让土壤
逐客是“藉寇兵而赍稻粮”
五帝三王“地无四方,民无异国”
第10题:
第11题:
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皆以客之功”的事例
泰山不让土壤
地广者粟多
逐客是“籍寇兵而赍盗粮”
第12题:
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对比法
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对比法
第13题:
藉寇兵而赍盗粮。赍:()
第14题: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用下列论据来论证驱逐客卿是错误的,其中运用类比论证方法的有()。
第15题: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这段文字出于()。
第16题:
李斯《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候,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这几句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第17题:
翻译: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第18题:
借敌人的军队
借敌人的武器
借兵器给敌人
借给敌人军队
登记强盗的武器
第19题:
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对比法
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对比法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孟轲
韩非
商鞅
李斯
第23题:
排比
对偶
借代
层递
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