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在《素问·热病》六经分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过二者又有显著的差别。
《素问·热病》的六经分证只论述了热证、实证,未涉及寒证、虚证,其证候变化也只讨论了两感一种,其治疗仅提及汗、下两法,既不具体,更不完善。《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则全面论述了风寒温热之邪侵袭人体之后,脏腑经络、营卫气血、邪正消长、表里出入、虚实转化、阴阳盛衰等多种病证及其变化规律;其治疗不仅包括了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而且又有针药并行、内服外导等法;所载方剂,不仅配伍严谨,主治明确,且又列出其禁忌证、加减法、煎服法及注意事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伤寒论》的六经辨证较《素问·热病》的六经分证有了巨大的进步,它既是辨证的纲领,又是论治的准则。
更多“《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与《素问·热论》的六经分证有什么关系?二者有哪些不同?”相关问题
  • 第1题:

    《素问·热论》中六经病的证候特点是()

    • A、实证
    • B、寒证
    • C、热证
    • D、虚证
    • E、虚实夹杂证

    正确答案:A,C

  • 第2题:

    提出六经辨证和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是()

    • A、《伤寒杂病论》
    • B、《伤寒论》
    • C、《金匮要略》
    • D、《黄帝内经》
    • E、《诸病源候侯论》

    正确答案:B

  • 第3题:

    据《素问•热论》,试论伤寒六经的主证、病机、传变规律及预后。


    正确答案:太阳伤寒:头项痛,腰脊强。足太阳膀胱经从头下项,挟脊抵腰中,太阳感寒,经气不利所致。阳明伤寒: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阳明主肌肉,经脉挟鼻络于目,感寒后经气不利所致。少阳伤寒:少阳经主胆,其经脉循于两胁肋,上络两耳,故感寒可见胸胁痛而耳聋。太阴伤寒:太阴脉散布于胃,络于咽嗌,故感寒可见腹满而咽干。少阴伤寒: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所以感寒可见口燥舌干而渴。厥阴伤寒:厥阴脉环阴器络于肝,故感寒则见烦闷,阴囊收缩。
    传变规律: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预后:无论三阴三阳,多为实证、热证,预后一般良好;两感于寒者,预后较差。

  • 第4题:

    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是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八纲辨证是对一切疾病的病位和证候性质的总概括。六经辨证是《伤寒论》主要用于外感病辨证论治的一种辨证论治的方法与体系。六经辨证的具体运用,无不贯穿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八纲的内容,二者关系十分密切。
    第一,八纲辨证是对疾病的病位、病性、邪正盛衰、趋势等方面的总概括,而六经辨证则是八纲辨证的系统化、具体化,是对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各种病证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具体分析。
    第二,八纲辨证的内容贯穿于六经辨证之中,六经辨证的内容包容于八纲辨证之下。如六经中太阳病,有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脉浮等脉证,从八纲辨证来分析,自然属于表证。但仅据表证,还不能够指导治疗,必须结合其有汗无汗、脉紧脉缓来进一步辨别,有汗者为表虚,无汗者为表实。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选用解肌祛风或辛温发汗的方法。
    第三,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是相辅相成的,有互补之妙,而无对峙之处。 总之,完善于明清之际的八纲辨证,虽说来源于《内经》,却是从《伤寒论》六经辨证中得到启发而加以系统化的。

  • 第5题:

    脏腑辨证与六经辨证是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对疾病与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断病机,判断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它与六经辨证有着十分密切关系。脏腑是人体功能活动的核心,脏腑与脏腑之间,脏腑与全身各部之间,通过经络气血等有机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说,任何疾病都是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六经病证自然也不例外。
    一方面,以脏腑的病理反映而论,各经病均会累及所系的脏腑。如白虎汤证既是六经之阳明热证,但同时也是胃热证候;三承气汤证既是阳明腑实证,也是胃肠燥实证。其他经络同样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从经络的病理反映而论,十二经脉受邪之后,所循部位均会出现相应证候。如太阳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颠,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挟脊抵腰至足,故太阳经受邪则见头项痛、身痛、腰疼等证。其他经络亦是如此。三阴经属里证,其经络所反映的证候虽不象三阳经那样显著,但其表现的某些证候,如太阴病的腹满,少阴病的咽痛,厥阴病的头痛,都与经络的循行不无关系。
    概括而言,六经辨证是以脏腑辨证为基础的,主要适用于外感疾病辨证论治的一种辨证体系。但值得提出的是,它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供了有效的科学方法,而且也为中医临床各科疾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了一般的规律。

  • 第6题:

    六经辨证,是汉朝()所著《伤寒论》论治伤寒的辨证方法。六经辨证的重点在于分析()所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一般说来,六经传变,阳证大多从()开始,阴证大多从()开始传变。


    正确答案:张仲景;外感风寒;太阳;太阴

  • 第7题:

    《伤寒论》创立的辨证理论体系是()

    • A、脏腑辨证
    • B、八纲辨证
    • C、六经辨证
    • D、三焦辨证
    • E、卫气营血辨证

    正确答案:C

  • 第8题:

    《伤寒论》全书主要是什么辨证方法()

    • A、六经辨证
    • B、脏腑辨证
    • C、经络辨证
    • D、八纲辨证
    • E、卫气营血辨证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多选题
    《素问·热论》中六经病的证候特点是()
    A

    实证

    B

    寒证

    C

    热证

    D

    虚证

    E

    虚实夹杂证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与《素问·热论》的六经分证有什么关系?二者有哪些不同?

    正确答案: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在《素问·热病》六经分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过二者又有显著的差别。
    《素问·热病》的六经分证只论述了热证、实证,未涉及寒证、虚证,其证候变化也只讨论了两感一种,其治疗仅提及汗、下两法,既不具体,更不完善。《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则全面论述了风寒温热之邪侵袭人体之后,脏腑经络、营卫气血、邪正消长、表里出入、虚实转化、阴阳盛衰等多种病证及其变化规律;其治疗不仅包括了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而且又有针药并行、内服外导等法;所载方剂,不仅配伍严谨,主治明确,且又列出其禁忌证、加减法、煎服法及注意事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伤寒论》的六经辨证较《素问·热病》的六经分证有了巨大的进步,它既是辨证的纲领,又是论治的准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伤寒论》六经病证的基本治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治则”是治疗疾病遵循的总的原则,它是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则。《伤寒论》六经病证的基本治则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①治病求本、本于阴阳。《伤寒论》继承与发扬《内经》治病求本、本于阴阳的精神,对每一病症,均遵照审证求因原则,辨其病因、病位、病性之阴阳,然后按照病因、病位、病性之阴阳属性,确定一系列相应的治法。
    ②祛邪扶正、分清主次:祛邪与扶正虽是治则的两个方面,却又是辨证的统一体,在具体应用时还须分清主次。一般而言,三阳病属表、属热、属实,正盛邪实为基本矛盾,故以祛邪为主。三阴病属里、属寒、属虚,正虚邪恋为基本矛盾,故以扶正为主。但疾病是复杂的,治则也必须随着病情而变化,祛邪之时勿忘扶正,扶正之时勿忘祛邪。至于何时祛邪?何时扶正?或以祛邪为主、或以扶正为主,当以病情的虚实状况为根据。
    ③调和阴阳、以平为期。六经病证无论是采取扶正还是祛邪,不管是正治还是反治,都以调和阴阳、以平为期为准则。
    ④明确标本,分清缓急。病有标本,证有缓急,故治有先后。例如一般情况下重在治本,这是论治之大法;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要急则治其标,这是灵活之变法。先表后里为治疗之常法,先里后表为治疗之变法,表里同治为权宜之法。总之,一切皆因人、因病而宜。
    ⑤谨守病机,随证治之。“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虽是针对坏病提出的治则,但却适用于各种疾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证求因,抓住病机,确立治则,明确治法,选药组方治疗,集中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精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六经辨证,是汉朝()所著《伤寒论》论治伤寒的辨证方法。六经辨证的重点在于分析()所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一般说来,六经传变,阳证大多从()开始,阴证大多从()开始传变。

    正确答案: 张仲景,外感风寒,太阳,太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伤寒论》所论治的六经病证,是指六个经络的病证。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4题:

    根据《素问.热论》六经分证共同症状是()

    • A、腹满
    • B、不思饮食
    • C、发热
    • D、烦闷
    • E、头痛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素问•热论》中有关伤寒病的内容包括()

    • A、六经分证
    • B、传变规律
    • C、治疗大法
    • D、禁忌
    • E、预后

    正确答案:A,B,C,D,E

  • 第16题:

    《伤寒论》六经病证的基本治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治则”是治疗疾病遵循的总的原则,它是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则。《伤寒论》六经病证的基本治则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①治病求本、本于阴阳。《伤寒论》继承与发扬《内经》治病求本、本于阴阳的精神,对每一病症,均遵照审证求因原则,辨其病因、病位、病性之阴阳,然后按照病因、病位、病性之阴阳属性,确定一系列相应的治法。
    ②祛邪扶正、分清主次:祛邪与扶正虽是治则的两个方面,却又是辨证的统一体,在具体应用时还须分清主次。一般而言,三阳病属表、属热、属实,正盛邪实为基本矛盾,故以祛邪为主。三阴病属里、属寒、属虚,正虚邪恋为基本矛盾,故以扶正为主。但疾病是复杂的,治则也必须随着病情而变化,祛邪之时勿忘扶正,扶正之时勿忘祛邪。至于何时祛邪?何时扶正?或以祛邪为主、或以扶正为主,当以病情的虚实状况为根据。
    ③调和阴阳、以平为期。六经病证无论是采取扶正还是祛邪,不管是正治还是反治,都以调和阴阳、以平为期为准则。
    ④明确标本,分清缓急。病有标本,证有缓急,故治有先后。例如一般情况下重在治本,这是论治之大法;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要急则治其标,这是灵活之变法。先表后里为治疗之常法,先里后表为治疗之变法,表里同治为权宜之法。总之,一切皆因人、因病而宜。
    ⑤谨守病机,随证治之。“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虽是针对坏病提出的治则,但却适用于各种疾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证求因,抓住病机,确立治则,明确治法,选药组方治疗,集中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精神。

  • 第17题: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与《素问·热论》的六经分证有什么关系?二者有哪些不同?


    正确答案: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在《素问·热病》六经分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过二者又有显著的差别。
    《素问·热病》的六经分证只论述了热证、实证,未涉及寒证、虚证,其证候变化也只讨论了两感一种,其治疗仅提及汗、下两法,既不具体,更不完善。《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则全面论述了风寒温热之邪侵袭人体之后,脏腑经络、营卫气血、邪正消长、表里出入、虚实转化、阴阳盛衰等多种病证及其变化规律;其治疗不仅包括了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而且又有针药并行、内服外导等法;所载方剂,不仅配伍严谨,主治明确,且又列出其禁忌证、加减法、煎服法及注意事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伤寒论》的六经辨证较《素问·热病》的六经分证有了巨大的进步,它既是辨证的纲领,又是论治的准则。

  • 第18题:

    《伤寒论》的辨证体系是在哪部书里的“六经分证”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 A、《素问》
    • B、《灵枢》
    • C、《难经》
    • D、《汤液经》
    • E、《神农本草经经》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伤寒论》强调:()

    • A、脏腑经络辨证
    • B、六经辨证
    • C、两者均是
    • D、两者均非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单选题
    《伤寒论》的辨证体系是在哪部书里的“六经分证”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A

    《素问》

    B

    《灵枢》

    C

    《难经》

    D

    《汤液经》

    E

    《神农本草经经》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脏腑辨证与六经辨证是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对疾病与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断病机,判断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它与六经辨证有着十分密切关系。脏腑是人体功能活动的核心,脏腑与脏腑之间,脏腑与全身各部之间,通过经络气血等有机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说,任何疾病都是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六经病证自然也不例外。
    一方面,以脏腑的病理反映而论,各经病均会累及所系的脏腑。如白虎汤证既是六经之阳明热证,但同时也是胃热证候;三承气汤证既是阳明腑实证,也是胃肠燥实证。其他经络同样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从经络的病理反映而论,十二经脉受邪之后,所循部位均会出现相应证候。如太阳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颠,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挟脊抵腰至足,故太阳经受邪则见头项痛、身痛、腰疼等证。其他经络亦是如此。三阴经属里证,其经络所反映的证候虽不象三阳经那样显著,但其表现的某些证候,如太阴病的腹满,少阴病的咽痛,厥阴病的头痛,都与经络的循行不无关系。
    概括而言,六经辨证是以脏腑辨证为基础的,主要适用于外感疾病辨证论治的一种辨证体系。但值得提出的是,它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供了有效的科学方法,而且也为中医临床各科疾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了一般的规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提出六经辨证和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是()
    A

    《伤寒杂病论》

    B

    《伤寒论》

    C

    《金匮要略》

    D

    《黄帝内经》

    E

    《诸病源候侯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是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 八纲辨证是对一切疾病的病位和证候性质的总概括。六经辨证是《伤寒论》主要用于外感病辨证论治的一种辨证论治的方法与体系。六经辨证的具体运用,无不贯穿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八纲的内容,二者关系十分密切。
    第一,八纲辨证是对疾病的病位、病性、邪正盛衰、趋势等方面的总概括,而六经辨证则是八纲辨证的系统化、具体化,是对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各种病证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具体分析。
    第二,八纲辨证的内容贯穿于六经辨证之中,六经辨证的内容包容于八纲辨证之下。如六经中太阳病,有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脉浮等脉证,从八纲辨证来分析,自然属于表证。但仅据表证,还不能够指导治疗,必须结合其有汗无汗、脉紧脉缓来进一步辨别,有汗者为表虚,无汗者为表实。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选用解肌祛风或辛温发汗的方法。
    第三,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是相辅相成的,有互补之妙,而无对峙之处。 总之,完善于明清之际的八纲辨证,虽说来源于《内经》,却是从《伤寒论》六经辨证中得到启发而加以系统化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伤寒论》强调:()
    A

    脏腑经络辨证

    B

    六经辨证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