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更多“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中国最早提出以近代资本主义政体取代君主政体的是()

    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参考答案:B

  • 第2题:

    维新派有哪些著名报刊与报人?
    《万国公报》,1895年8月17日,北京,双月刊,格式与京报相似,木刻雕版印刷,雇卖京报者随宫门抄免费赠送给京师。经费由康有为筹措,梁启超、麦孟华担任编辑。1895年11月就是强学会成立。该会决定将《万国公报》改名《中外纪闻》出版,作为维新派第1家正式机关报。
    《中外纪闻》,1895年12月16日,北京,双月刊,木刻活字印刷,强学书局发行。梁启超、汪大燮任主笔。与《万国公报》不同的是,《中外纪闻》除论说外,还有中外新闻,有译自外国报刊的,也有采用国内报纸的。陈炽、袁世凯、张之洞等官员都捐了款。由于受到顽固派的抵制,光绪皇帝于1896年1月20日政令查封京师强学会,禁止它的一切活动,《中外纪闻》也被迫停刊,仅出版10个月又5天。
    《强学报》,1896年1月12日,上海,5日刊,铅字排印,由康门弟子徐勤、何树龄主编。该报认为,报馆有“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弊、达民隐”的作用,这也成为该报的办报宗旨。1月25日,张之洞下令停办《强学报》。《强学报》由此终刊,只存在了10多天,共出3期,其中第3期未面世。《强学报》虽然存在时间最短,但它的影响却大于《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因为,《强学报》已不是一般地作空泛议论,而是在推动维新变法的实现。
    《时务报》、《湘学新报》、《渝报》、《国闻报》

  • 第3题:

    维新派报刊活动的作与对中国报业的贡献?


    正确答案: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的进步作用。
    a、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
    b、向读者进行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
    c、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
    (二)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
    a、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
    b、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
    c、创造了报章新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
    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敬告我国业诸君》、《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国风报》叙例。

  • 第4题:

    在中国最早提出以近代资本主义政体取代君主政体的是()

    • A、洋务派
    • B、早期维新派
    • C、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
    • D、资产阶级革命派

    正确答案:B

  • 第5题:

    早期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王韬
    • B、薛福成
    • C、马建忠
    • D、郑观应

    正确答案:A,B,C,D

  • 第6题: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

    •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 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 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 D、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正确答案:D

  • 第7题:

    评述早期维新派关于关税问题的主张。


    正确答案:在清政府同外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早期维新派对条约给予外国列强协定关税权尤为深恶痛绝,认为外国列强所享有的这一特权“尤属不公”。中国由此丧失了关税自主权,而中国海关对外国货只能征收极低的海关税,奢侈品如进口之吕宋烟、洋酒等还不概不纳税。这不但使中国财政收入蒙受损失,中国海关亦失去了保护本国经济的功能。因此他们在研究国际法后,极力主张清政府通过修改条约,自主增加关税,对洋商课以重税,以挽回利权,富民强国。他们认为,“每届修约之期,必加其税,不出十年,中国税则不亚欧洲各国”,而中国也可借此富裕。
    早期维新派认识到了关税对于本国经济的重要性,看清楚了侵略者取得关税协定权以后的巨大危害,因而提出收回关税自主权的主张,这是他们的进步之处。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早期维新派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认识不清。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深刻揭示西方列强对外侵略的政治、经济原因,揭露外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对外扩张,输出商品,掠夺原料的本质,因而对和平改约收回关税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错误认为公理必然战胜强权,改约是“论理而非论势”。而且他们认为改约比之废约阻力要小,更为便捷,易为人们所接受。但是,对外国侵略者来说,关税协定权是他们以武力胁迫清政府后才得到的,这就决定了没有强大的国力作后盾,改约收回关税是不可能的。
    但是早期维新派通过和平改约收回权利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世也产生了不小的消极影响,辛亥革命中所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就强调条约期满重议。20世纪20年代后,在中国人民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压力下,北洋军阀政府和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对外都曾进行过修约交涉,但收效甚微。

  • 第8题:

    在早期维新派中,提出“商战”理论的是()

    • A、王韬
    • B、薛福成
    • C、郑观应
    • D、冯桂芬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多选题
    早期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

    王韬

    B

    薛福成

    C

    马建忠

    D

    郑观应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的区别在于()
    A

    革命派主张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统治;维新派主张以和平的方式推动清政府自上而下改良

    B

    是否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C

    革命派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维新派主张在保持皇权的基础上实行君主立宪制

    D

    革命派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维新派惧怕人民群众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早期维新派散文改革有什么特点?代表作家是谁?

    正确答案: 早期维新派散文,是随着近代社会要求变革的思潮进一步发展,在文学领域改革的新阶段中出现的一种向新文体过渡的散文。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期间,在散文创作上足以代表新阶段的成就和特点的是早期维新派散文作家冯桂芬、王韬和郑观应。
    早期维新派散文改革的特点是:
    (1)在创作目的上,他们倡言散文改革,就是要为推动社会改革服务,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论到实践都彻底否定了桐城“义法”论,表现了要求散文解放的强烈意向。
    (2)在创作主张上,极力反对空谈性道,反对泥古,反对刻意模仿和无病呻吟。他们不但强调“文章所贵,在乎纪事述情”,而且还把“论事”列入文学创作的范围之内。他们的主张可看作是“新文体”散文理论的先声。
    (3)在内容上,主要以变法自强为中心,对西学作了认真探求,考察西方各国现状,并对其经验教训作了总结,同时对正统的旧学表示了某种程度的非难。
    (4)在形式上,以政论散文为主,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报刊政论散文集。他们用通俗古文写作的近代报刊政论文体,比起龚自珍、魏源的散文来,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此外还创作有介绍近代欧洲社会和资本主义“文明”的游记散文以及类似后来的报告文学的散文。
    (5)在写作风格上,立论新颖,笔调清新,语言简朴,结构严密,以恳挚坦城的感情,陈述救国救民和变法图强的主张,具有革新精神,说服力很强。其政论风格对戊戌时期的维新派政论家有一定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评述早期维新派关于关税问题的主张。

    正确答案: 在清政府同外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早期维新派对条约给予外国列强协定关税权尤为深恶痛绝,认为外国列强所享有的这一特权“尤属不公”。中国由此丧失了关税自主权,而中国海关对外国货只能征收极低的海关税,奢侈品如进口之吕宋烟、洋酒等还不概不纳税。这不但使中国财政收入蒙受损失,中国海关亦失去了保护本国经济的功能。因此他们在研究国际法后,极力主张清政府通过修改条约,自主增加关税,对洋商课以重税,以挽回利权,富民强国。他们认为,“每届修约之期,必加其税,不出十年,中国税则不亚欧洲各国”,而中国也可借此富裕。
    早期维新派认识到了关税对于本国经济的重要性,看清楚了侵略者取得关税协定权以后的巨大危害,因而提出收回关税自主权的主张,这是他们的进步之处。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早期维新派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认识不清。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深刻揭示西方列强对外侵略的政治、经济原因,揭露外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对外扩张,输出商品,掠夺原料的本质,因而对和平改约收回关税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错误认为公理必然战胜强权,改约是“论理而非论势”。而且他们认为改约比之废约阻力要小,更为便捷,易为人们所接受。但是,对外国侵略者来说,关税协定权是他们以武力胁迫清政府后才得到的,这就决定了没有强大的国力作后盾,改约收回关税是不可能的。
    但是早期维新派通过和平改约收回权利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世也产生了不小的消极影响,辛亥革命中所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就强调条约期满重议。20世纪20年代后,在中国人民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压力下,北洋军阀政府和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对外都曾进行过修约交涉,但收效甚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坚持“中体西用”的不只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还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 )


    答案:对
    解析: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可以看作“中体西用”。

  • 第14题:

    早期维新派散文改革有什么特点?代表作家是谁?


    正确答案: 早期维新派散文,是随着近代社会要求变革的思潮进一步发展,在文学领域改革的新阶段中出现的一种向新文体过渡的散文。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期间,在散文创作上足以代表新阶段的成就和特点的是早期维新派散文作家冯桂芬、王韬和郑观应。
    早期维新派散文改革的特点是:
    (1)在创作目的上,他们倡言散文改革,就是要为推动社会改革服务,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论到实践都彻底否定了桐城“义法”论,表现了要求散文解放的强烈意向。
    (2)在创作主张上,极力反对空谈性道,反对泥古,反对刻意模仿和无病呻吟。他们不但强调“文章所贵,在乎纪事述情”,而且还把“论事”列入文学创作的范围之内。他们的主张可看作是“新文体”散文理论的先声。
    (3)在内容上,主要以变法自强为中心,对西学作了认真探求,考察西方各国现状,并对其经验教训作了总结,同时对正统的旧学表示了某种程度的非难。
    (4)在形式上,以政论散文为主,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报刊政论散文集。他们用通俗古文写作的近代报刊政论文体,比起龚自珍、魏源的散文来,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此外还创作有介绍近代欧洲社会和资本主义“文明”的游记散文以及类似后来的报告文学的散文。
    (5)在写作风格上,立论新颖,笔调清新,语言简朴,结构严密,以恳挚坦城的感情,陈述救国救民和变法图强的主张,具有革新精神,说服力很强。其政论风格对戊戌时期的维新派政论家有一定的影响。

  • 第15题:

    曾国藩、李鸿章等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兴起了()运动;早期维新派经济上主张与外国进行();政治上主张实行()。


    正确答案:洋务;商战;君主立宪制

  • 第16题:

    维新派组织(),标志着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正确答案:强学会

  • 第17题:

    清末倡议变法的维新派领袖是()

    • A、康有为
    • B、谭嗣同
    • C、康光仁
    • D、梁启超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分析维新派报刊的历史作用与对中国报业的贡献。


    正确答案: 历史作用:
    (1)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教育。
    (2)向读者进行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
    (3)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
    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1)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
    (2)开政治家办报之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
    (3)创造了报章新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

  • 第19题:

    维新派指出,洋务运动“利未一见,弊已百出”的根本原因在于“变法不知本原”。维新派所讲的“本原”是()

    • A、专制制度
    • B、工业经济
    • C、传统儒家思想
    • D、民主制度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单选题
    中国近代历史上,在追求经济工业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民主化的过程。最早主张政治民主化的是()。
    A

    洋务派

    B

    康梁维新派

    C

    早期维新派

    D

    革命派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维新派指出,洋务运动“利未一见,弊已百出”的根本原因在于“变法不知本原”。维新派所讲的“本原”是()
    A

    专制制度

    B

    工业经济

    C

    传统儒家思想

    D

    民主制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清末倡议变法的维新派领袖是()
    A

    康有为

    B

    谭嗣同

    C

    康光仁

    D

    梁启超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维新派有哪些著名报刊与报人?

    正确答案: 《万国公报》,1895年8月17日,北京,双月刊,格式与京报相似,木刻雕版印刷,雇卖京报者随宫门抄免费赠送给京师。经费由康有为筹措,梁启超、麦孟华担任编辑。1895年11月就是强学会成立。该会决定将《万国公报》改名《中外纪闻》出版,作为维新派第1家正式机关报。
    《中外纪闻》,1895年12月16日,北京,双月刊,木刻活字印刷,强学书局发行。梁启超、汪大燮任主笔。与《万国公报》不同的是,《中外纪闻》除论说外,还有中外新闻,有译自外国报刊的,也有采用国内报纸的。陈炽、袁世凯、张之洞等官员都捐了款。由于受到顽固派的抵制,光绪皇帝于1896年1月20日政令查封京师强学会,禁止它的一切活动,《中外纪闻》也被迫停刊,仅出版10个月又5天。
    《强学报》,1896年1月12日,上海,5日刊,铅字排印,由康门弟子徐勤、何树龄主编。该报认为,报馆有“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弊、达民隐”的作用,这也成为该报的办报宗旨。1月25日,张之洞下令停办《强学报》。《强学报》由此终刊,只存在了10多天,共出3期,其中第3期未面世。《强学报》虽然存在时间最短,但它的影响却大于《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因为,《强学报》已不是一般地作空泛议论,而是在推动维新变法的实现。
    《时务报》、《湘学新报》、《渝报》、《国闻报》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