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弯矩调幅计算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第1题:
第2题:
A.受力钢筋宜采用I、II或III级热轧钢筋;
B.截面的弯矩调幅系数宜超过 0.25;
C.弯矩调整后的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ξ一般应超过 0.35,但不得超过ξb;
D.按弯矩调幅法计算的连续梁、板,可适当放宽裂缝的控制要求。
第3题:
关于梁端弯矩调幅,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第4题:
在进行梁端弯矩调幅时,可先进行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梁端弯矩组合后再进行调幅。
第5题:
进行弯矩调幅时,截面的弯矩调幅系数β不宜超过()
第6题:
若按弹性理论计算的弯矩Me=100kN·m,取弯矩调幅系数β关为0.2,则调幅后的弯矩Ma为:()
第7题:
对弯矩进行调整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第8题:
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需要考虑梁塑性内力重分布而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下列调幅及组合中哪项是正确的?()
第9题:
弯矩调幅仅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进行
弯矩调幅后,梁支座弯矩将减小
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将减小
弯矩调幅系数β≤1.0
第10题: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第11题:
第12题:
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与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组合后进行调幅;
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与风荷载作用产生的弯矩组合后再进行调幅,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不调幅;
竖向荷载产生的梁端弯矩应先调幅,再与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组合;
对组合后的梁端弯矩进行调幅,跨中弯矩将相应加大。
第13题:
A.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与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的弯矩组合后再进行调幅
B.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应先行调幅,再与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进行组合
C.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与风荷载产生的弯矩组合后进行调幅,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不调幅
D.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与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组合后进行调幅,风荷载产生的弯矩不调幅
第14题:
A、宜采用具有塑性较好的Ⅰ级或Ⅱ级钢筋。
B、控制弯矩调幅值,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值的20%。
C、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界限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D、调整后每个跨度两端支座弯矩MA、MB绝对值的平均值与调整后的跨中弯距MC之和,应不小于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M0的一半。
E、塑性铰截面宜加密箍筋
第15题:
关于框架梁弯矩调幅,下列说法中不平确的是()
第16题:
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第17题:
若按弹性理论计算的弯矩Me=100kN·m,取弯矩调幅系数β为0.2,则调幅后的弯矩Ma为:()。
第18题:
使用弯矩调幅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19题:
对框架结构设计时要进行梁端弯矩调幅,以下的描述正确的是()。
第20题:
简述你的毕业设计中,弯矩调幅计算的具体体现。
第21题:
第22题:
宜采用具有塑性较好的Ⅰ级或Ⅱ级钢筋。采用强度等级为C20~C45的混凝土
控制弯矩调幅值,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值的20%
调整后每个跨度两端支座弯矩MA、MB绝对值的平均值与调整后的跨中弯距MC之和,应不小于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M0的一半
考虑内力重分布,构件必须有足够的抗剪能力,应将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所需的箍筋面积增加10%
第23题:
人为减少梁端弯矩
仅对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内力进行调幅
调幅的目的是为了增大梁的刚度
调幅的原因是由于实际弯矩大于计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