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康德关于“实践理性的公设”的学说。”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康德关于“定言命令”的学说。


    正确答案: 按照康德,自然法则体现为以“是”为系词的叙述式,理性法则乃是由“应该”连结起来的命令式,因而对人表现为命令他“应该做什么”的道德法则。道德法则是一种命令式,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命令式都是道德法则。我们有两类命令式,一类是假言命令,一类是定言命令。所谓“定言命令”则是一种无条件的命令式,在这种命令式中,目的与手段是统一的。定言命令是道德法则的形式。道德法则作为定言命令是一种纯粹的形式规定,具有这样一些形式上的特征: 第一,“要只按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这个“普遍性公式”是定言命令最重要的公式,康德有时甚至称之为“唯一的定言命令”。
    第二,“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的人格中的人性和其他人格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仅仅看作是手段”。康德所谓的“人是目的”也就是说“理性是目的”。
    第三,“每个有理性者的意志的观念都是普遍立法意志的观念”,从而“每个有理性的存在,在任何时候都要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由于意志自由而可能的目的王国中的立法者”。当我们按照定言命令而行动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按照自己制定的法则而行动,我们既是守法者也是立法者。
    这三个公式实际上是定言命令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应该是对一切有理性者的意志都有效的“普遍法则”;应该是能够成为一切有理性者的意志的“自在目的”;应该是一切有理性者的意志作为理性存在而自己为自己确立的法则。通常人们说康德关于知性为自然立法的思想发生了主体能动性,实际上真正体现主体能动性的是理性为自身立法,因为它体现的是人类理性的自由。

  • 第2题:

    康德的三大批判包括()。

    • A、《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 B、《纯粹理性批判》《实践感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 C、《纯粹感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 D、《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审美力批判》

    正确答案:A

  • 第3题:

    下列哪些观点,是属于康德关于人的理性的观点?()

    • A、人的理性来自于外界环境。
    • B、人的理性可以分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
    • C、理论理性给自然界“立法”,是创立自然科学知识的能力。
    • D、实践理性为人自身的行为“立法”,这是道德的自由能力。

    正确答案:B,C,D

  • 第4题:

    在康德看来,人类理性的功能包括以下哪一个?()

    • A、实践想象
    • B、理论想象
    • C、实践理性
    • D、想象理性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康德认为,人的理性是与生俱来的,按不同的功能,可以分为()。

    • A、自然理性
    • B、理论理性
    • C、实践理性
    • D、社会理性

    正确答案:B,C

  • 第6题:

    ()把人类理性区别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

    • A、卢梭
    • B、洛克
    • C、康德
    • D、柏拉图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康德认为人类理性有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两大功能。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单选题
    康德把伦理道德看作一种()
    A

    纯粹理性;

    B

    实践理性;

    C

    判断理性;

    D

    价值理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在康德看来,人类理性的功能包括以下哪一个?()
    A

    实践想象

    B

    理论想象

    C

    实践理性

    D

    想象理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康德认为,人的理性是与生俱来的,按不同的功能,可以分为()。
    A

    自然理性

    B

    理论理性

    C

    实践理性

    D

    社会理性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康德关于“定言命令”的学说。

    正确答案: 按照康德,自然法则体现为以“是”为系词的叙述式,理性法则乃是由“应该”连结起来的命令式,因而对人表现为命令他“应该做什么”的道德法则。道德法则是一种命令式,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命令式都是道德法则。我们有两类命令式,一类是假言命令,一类是定言命令。所谓“定言命令”则是一种无条件的命令式,在这种命令式中,目的与手段是统一的。定言命令是道德法则的形式。道德法则作为定言命令是一种纯粹的形式规定,具有这样一些形式上的特征: 第一,“要只按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这个“普遍性公式”是定言命令最重要的公式,康德有时甚至称之为“唯一的定言命令”。
    第二,“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的人格中的人性和其他人格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仅仅看作是手段”。康德所谓的“人是目的”也就是说“理性是目的”。
    第三,“每个有理性者的意志的观念都是普遍立法意志的观念”,从而“每个有理性的存在,在任何时候都要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由于意志自由而可能的目的王国中的立法者”。当我们按照定言命令而行动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按照自己制定的法则而行动,我们既是守法者也是立法者。
    这三个公式实际上是定言命令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应该是对一切有理性者的意志都有效的“普遍法则”;应该是能够成为一切有理性者的意志的“自在目的”;应该是一切有理性者的意志作为理性存在而自己为自己确立的法则。通常人们说康德关于知性为自然立法的思想发生了主体能动性,实际上真正体现主体能动性的是理性为自身立法,因为它体现的是人类理性的自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康德的道德公设。

    正确答案:
    (1)道德公设的概述
    ①前提
    在道德问题上,康德是一个理性主义者,他认为人的理性使人成为一个道德的存在者,道德行为总是以一定的理性为价值取向的,道德的最高理想是至善。
    ②道德公设
    a.道德公设的作用
    在道德实践中,除绝对命令外,还需要道德公设。他认为,为了使人们相信道德生活是可能的、至善是可以达到的、道德和幸福是一致的,道德公设就不可缺少的。道德公设的作用在于使人确信能够达到至善,激励道德勇气和信心,培养向善的道德情感和习惯。
    b.道德公设的感性因素
    道德公设是为了适应道德实践的需要而设立的,这些需要虽然是道德的,但也是感性的。他虽然否认感性的欲望和情感是道德律的依据和基础,但他并不完全否定感性在道德中的作用。他相信一旦道德律被置于纯粹理性的基础之上,道德的欲望和情感就将有助于道德律的实施。
    ③道德律与道德公设的关系
    在他的道德哲学中,道德律与道德公设属于两个不同的层次:
    a.前者是基础、是主干,后者是应用、是辅助;
    b.道德律是完全依靠理性建立的,被置于基础之上,是绝对命令;
    c.道德公设虽有理性依据,但还要兼顾感性因素,因此,道德公设不是纯粹理性的产物,不是绝对命令,而是带有某种程度的假定因素。
    (2)三条道德公设
    康德认为道德公设共有三条,人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道德公设。
    ①意志自由
    他认为意志自由不仅是公设,还是纯粹理性的现实、道德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意志自由,则不可能有任何的道德行为。他认为人们只有相信他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正确地运用自己的意志、做出自由的选择,他们才能相信,依靠自己的力量可以达到至善的目标。
    ②灵魂不朽
    由于人是有限的存在,不可能在短暂的一生中得到至善。因此,人只有相信灵魂不朽,人们才会做出不懈的、连续的努力。
    ③上帝存在
    只有当人们相信,德行是与幸福一致的,一个道德的人将得到幸福,否则将受到惩罚,他的道德努力才有现实的动力。因此,必须假设一个至善的主宰的存在,即上帝。这个至善者具有洞察一切的智慧和惩恶扬善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好人和坏人得到相应的结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康德对理性能力的分析。


    正确答案: 康德认为,人们从感觉经验开始,通过知性范畴综合形成知识,然而人类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还要使知识成为体系,达到自在之物,这种认识能力就是理性。理性的先天形式是理念,功能是推理。康德将直言推理、假言推理、宣言推理推向极端就是理性的三个理念:灵魂、世界和上帝。理性的作用是调整知识,进一步完善成为统一。但这种统一只是“理想的统一”而不是“现实的统一”,传统观念就是把前者误认为后者,因而陷入了“先验幻象”。

  • 第14题:

    康德把伦理道德看作一种()

    • A、纯粹理性;
    • B、实践理性;
    • C、判断理性;
    • D、价值理性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康德解决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的三个公设不包括()

    • A、意志自由
    • B、所有权和契约
    • C、灵魂不朽
    • D、上帝存在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康德的实践理性只限于哪个领域?()

    • A、思考
    • B、制度
    • C、伦理
    • D、法则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康德认为理性属于()

    • A、纯粹理性批判
    • B、实践理性批判
    • C、判断力批判
    • D、都不是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在康德的“三大批判”中,沟通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是()。


    正确答案:《判断力批判》

  • 第19题:

    试说明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道德律与自由的关系。


    正确答案: 道德律是自由的“认识理由”,自由则是道德律的“存在理由”。

  • 第20题:

    单选题
    ()把人类理性区别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
    A

    卢梭

    B

    洛克

    C

    康德

    D

    柏拉图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在康德的“三大批判”中,沟通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是()。

    正确答案: 《判断力批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康德关于“实践理性的公设”的学说。

    正确答案: 当康德把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从功能上划分清楚之后,他立刻就面临着理性的统一问题。理性是统一的,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是它的两种功能。康德确立了实践理性的“优先地位”:我们不可能让理论理性统治实践理性,因为那样一来就势必毁灭了自由,因此只能由实践理性来统治理论理性。
    康德通过使意志的动机与行为的效果“划清界限”的方式来维护道德的纯洁性,但是这样一来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的意志可以遵从理性自身的法则行事,这种道德法则与经验无关亦与行为的结果无关,它属于纯粹理性的理想世界,而行为则不可避免地要落入由必然的自然法则所统治的现象世界,这就意味着动机与效果是完全分离的,这一问题要求康德说明理智世界与感觉世界之间的关系,为此他提出了实践理性的“公设”。人类理性由于敬重道德法则而向往一个无条件的对象即“至善”,“公设”就是这个由道德法则而成立的“至善”所必不可少的理论假设。实践理性有三个“公设”,这就是“意志自由”、“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仅就道德法则而论,它是无条件的,并不需要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为其基础和前提,但是一涉及到道德法则的实现,那就不是道德法则力所能及的范围了。显然,这是康德哲学二元论性质的必然结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说明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道德律与自由的关系。

    正确答案: 道德律是自由的“认识理由”,自由则是道德律的“存在理由”。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