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的主要思想。”相关问题
  • 第1题:

    分析《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1)历史背景:
    ①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德国和西欧的工人运动和工人组织急需正确的思想武装。
    ②当时德国的思辨哲学和‚真正的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对德国和西欧的工人运动和工人组织产生了十分有害影响。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潮哲学,以‚唯一者‚自我意识‛为核心,把现实的人变成了抽象的观点,主张靠改善意识形态来改良社会。‚真正的社会主义‛导源于费尔巴哈和赫斯的人道主义,按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维方式,追求脱离现实的浮泛的社会理想,主张用人道主义从精神领域去改变世界。
    ③要清除思辨哲学和‚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对德国和西欧的工人运动和工人组织的危害影响,必须创建科学的唯物史观和共产主义的理论体系。
    (2)目的:为了使欧洲无产阶级拥护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观念,同时使投合沉溺于幻想的精神萎靡的德国人民口味‛的思辨哲学得不到任何信任。为了使西欧,特别是德国的工人阶级摆脱思辨哲学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毅然戳穿青年黑格尔派所设臵的‚哲学骗局,并揭露整个青年黑格尔派运动的渺小卑微和地方局限性

  • 第2题:

    怎样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科学诊断:“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1)它所阐明的是意识和存在的关系,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2)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社会的意识形态,无论是它的内容和性质,还是它的存在和发展,都取决于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精神领域中的东西只不过是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只不过是一种被意识化了的或意识到了的社会存在,是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没有完全游离于物质生活之外的纯粹的意识。

  • 第3题:

    《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的思想背景是什么?


    正确答案:德国的思辩哲学和“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阻碍了当时工人运动和工人组织的健康发展。

  • 第4题:

    《德意志意识形态》阐述了哪些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至少答出六个要点)


    正确答案:第一、指出了人类历史的前提和几种基本活动(关系);第二、以“历史的自然”取代“抽象的物质自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第三、论证了人类历史与生产、交往方式的关系问题;第四、科学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即正确阐述了生活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第五、指出私有制是自发分工的产物,它出于劳动积累的必然性;第六、对新历史观作了精辟的概括;第七、历史唯物主义扬弃传统哲学,代之以“实证的”历史科学;第八、对共产主义进行了理论阐述。

  • 第5题:

    马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是如何论述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及其在社会历史中的 作用的?


    正确答案: 生产就是指“现实的个人”的“生活的生产”,包括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和精神生活的生产或精神生产。物质生活的生产包括两种:一种是“自己生活的生产”,即现实的个人自己吃、喝、穿、住、用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以及生产这些资料所必需的那些生产资料的生产,这种生产是通过人们的“劳动”来实现的,另一种是“他人生活的生产”,即延续人类生命的生产,这种生产是通过人们的“生育”来实现的。所谓“交往”,就是指现实的个人或集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往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彼此形成的一定关系,就是包括生产关系在内的交往关系,即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关系。“生产”和“交往”在社会历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们知道,生产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人类社会的现实基础。没有生产,人就不能生存,人类也无法延续。其次,交往的发展程度如何,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第三,普通交往的建立还对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 第6题:

    《德意志意识形态》


    正确答案: 马克思、恩格斯所作。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作为唯物史观创立标志的这部巨著,对唯物史观作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真正是“第一次”的经典表述。这一表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及其基本原理的规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第7题:

    1844年夏天,马克思和恩格斯着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

    • A、全面论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 B、深入论证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 C、揭示了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
    • D、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判断题
    《德意志意识形态》最初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季刊的发表。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名词解释题
    《德意志意识形态》

    正确答案: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合写于1845~1846年的著作,全称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以及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本书首次全面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从市民社会出发,才能理解整个历史的发展,要消灭某种意识,必须首先消灭产生这种意识的现实生活条件等。考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四种所有制形式及其特点,国家政权的性质和作用,重申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出共产主义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本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包含着马克思重要美学思想的作品是()
    A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

    共产党宣言

    C

    德意志意识形态

    D

    反杜林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德意志意识形态》阐述了哪些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至少答出六个要点)

    正确答案: 第一、指出了人类历史的前提和几种基本活动(关系);第二、以“历史的自然”取代“抽象的物质自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第三、论证了人类历史与生产、交往方式的关系问题;第四、科学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即正确阐述了生活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第五、指出私有制是自发分工的产物,它出于劳动积累的必然性;第六、对新历史观作了精辟的概括;第七、历史唯物主义扬弃传统哲学,代之以“实证的”历史科学;第八、对共产主义进行了理论阐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的思想背景是什么?

    正确答案: 德国的思辩哲学和“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阻碍了当时工人运动和工人组织的健康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着重论述的是()

    A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B社会实践对自然和人的改造作用

    C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历史发展

    D创作思想和作品倾向的关系


    B

  • 第14题:

    简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与德意志制造联盟及包豪斯学校建筑思想的区别与联系,并谈谈这些思想对中国当代建筑理论和实践的启示。


    正确答案: 联系:从建筑的根本原则(如材料的真实性、结构的诚实性、装饰的有机性,如对工艺和工匠的重视)出发,发展出新的设计方法,从而摆脱了折中主义,终止了对古代建筑一味模仿的状况;
    区别:对待机器生产的态度不同(排斥vs.赞同)。
    启示:当下的中国,很少从建筑的根本原则出发进行理论探索,没有能够发展出新的设计方法(停留在对于西方现当代建筑和中国古代建筑的简单模仿阶段);在大跃进式的城市化背景下,建筑生产的粗制滥造,导致我们的建筑产品没有国际竞争力;在这些方面,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特别是德意志制造联盟(从国家层面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美学价值)和包豪斯学校(能够面向创造性和工业化生产的建筑教育)的做法,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 第15题:

    《德意志意识形态》最初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季刊的发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为代表的直观唯物主义进行了 怎样的批判?


    正确答案: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是错误的。因为“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一代都在前一代所达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前一代的工业和交往方式,并随着需要的改变而改变它的社会制度。甚至连最简单的‘可靠的感性’的形象也只是由于社会发展、由于工业和商业往来才提供给他的。”其次,唯物史观创始人指出,费尔巴哈离开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的人也是错误的,因为离开实践活动,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直观”和“单纯的感觉”去谈论人,所谈论的就只能是抽象的所谓“人自身”、而不可能是“现实的历史的人”。

  • 第17题: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B、《共产党宣言》
    • C、《德意志意识形态》
    • D、《资本论》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是()。

    •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哲学的贫困》
    • B、《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
    • 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 D、《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中统治地位的确立与变化。

    正确答案:
    儒家思想为我国的正统思想,在意识形态中统治地位的确立与变化可分为以下阶段:
    (1)西汉独尊儒术
    为应对社会矛盾的不断尖锐激化,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博士董仲舒上“天人三策”,对儒家思想进行系统的阐述和发挥,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与“君为臣纲”为核心的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倡导儒术。
    (2)魏晋玄风蔚然
    由于汉末以来长期的割据纷争,社会动荡不安,世家大族逐渐转向虚无主义的精神世界寻求安慰,玄学作为一种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由此产生。魏晋时期,玄学在哲学思想领域里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产生于曹魏中期,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等。他们以老庄思想解释《周易》,开儒道结合之先河。西晋初年的嵇康、阮籍则公然宣称“老子、庄周吾之师也”,诋毁名教,玩世不恭。玄学的最后完成是在西晋末年,向秀、郭象等宣扬“名教出于自然”,彻底走上了儒道合一的道路。
    (3)宋明理学的发展
    为适应宋代以后中央集权和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以及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激化等新情况,宋代出现新的儒家学派——理学,并在后来元明两朝继续发展。因其主要代表人物集中在宋、明两代,又称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分为两大派:一派是以周敦颐、张载、二程(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又称程朱理学;另一派是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理学,又称陆王心学。南宋大理学家朱熹集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之大成,认为“理”反映到现实社会中,就是封建伦理道德,儒家三纲五常。与朱熹同时的陆九渊是主观唯心主义理学的代表人物,认为“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中期王守仁接受陆九渊的思想,并吸收佛道两家的某些观点,形成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体系。
    (4)清代的朴学兴盛
    朴学又称考据学、汉学,对先秦儒家经典著作进行注释、疏证等工作,以其提倡朴实的学风。考据之风经宋明发展后,至清代形成专门的考据学科。清代早期的考据学者主要代表为顾炎武。他讲究“经世致用”,并通过考证古籍来说明自己的政治观点。乾嘉时期,考据学达到全盛,形成“乾嘉学派”。
    乾嘉学派又分吴派和皖派。吴派以惠栋为首,主要致力于搜集汉儒的经注,加以解释、疏证;皖派以戴震为首,注重对“三礼”中名物制度的考证,从音韵、文字等方面入手,判断和了解古书的内容和含义。乾嘉学派不仅整理了大批古籍,对之进行了大量的辑佚、辨伪、校勘、考据工作,为后人研究这些古代典籍提供了方便,而且对小学和音韵学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乾嘉学派大多埋头故纸堆中进行繁琐考证而较少关注社会矛盾与危机,使其逐渐被清统治者所利用,成为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御用学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

    《共产党宣言》

    C

    《德意志意识形态》

    D

    《资本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是()。
    A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哲学的贫困》

    B

    《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

    C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D

    《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马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是如何论述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及其在社会历史中的 作用的?

    正确答案: 生产就是指“现实的个人”的“生活的生产”,包括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和精神生活的生产或精神生产。物质生活的生产包括两种:一种是“自己生活的生产”,即现实的个人自己吃、喝、穿、住、用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以及生产这些资料所必需的那些生产资料的生产,这种生产是通过人们的“劳动”来实现的,另一种是“他人生活的生产”,即延续人类生命的生产,这种生产是通过人们的“生育”来实现的。所谓“交往”,就是指现实的个人或集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往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彼此形成的一定关系,就是包括生产关系在内的交往关系,即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关系。“生产”和“交往”在社会历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们知道,生产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人类社会的现实基础。没有生产,人就不能生存,人类也无法延续。其次,交往的发展程度如何,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第三,普通交往的建立还对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的主要思想。

    正确答案: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恩写于1845年至1846年的著作,清算费尔巴哈唯心主义历史观,论述了唯物史观。主要思想有:
    (1)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2)历史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及其物质生活过程。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历史的发源地和基础。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并构成矛盾运动,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马恩还阐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发展的规律。
    (4)社会形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第一次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