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跨国公司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1题:
试论基督教对服饰的影响。
(1)由于受基督教的影响,中世纪欧洲服装呈现出在结构上的封闭性和造型上的宽大特征。
(2)服装造型也不再像古典时期那样将人体的形态美感作为表现对象,而是极力地掩饰人体形态,强调内敛自律和孤居苦行,追求精神世界的理想之美。
(3)早期基督教时代的女子大都戴头巾穿长袍,日常长袍大多为朴素的单色,衣身肥大,长至脚踝。
第2题:
试析德国崛起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
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最终结束了德意志在政治上的长期分裂的局面,扫除了德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把德国的历史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德国的统一是经由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的,所建立的政权是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在政治、经济上保持了大量残余。它继承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使德国在以后成为欧洲军国主义的堡垒、世界战争的欧洲策源地。
⑵、德意志统一使欧洲大国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法国由于战败遭到削弱,丧失了自克里米亚战争以来的欧洲霸主地位。一个在人口、资源、军事实力和经济潜力方面在欧洲占据相对优势的德国的崛起,成为列强的焦点。欧洲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普遍对德国的潜力和政策趋向感动忧虑不安。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标志着维也纳体系的崩溃(维也纳体系意在维持德意志分裂的状态),标志着支配欧洲政治大国的移位和新的国际格局的出现。
第3题:
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
1)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阶革命是比之前任何一次更加彻底的一次资阶革命,通过这次革命,法国从根本上消灭了其1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法国的资阶政权。同时,这次革命震撼了欧洲,并对欧洲产生深远影响。
2)随着法国革命的深入,革命的洪流遍及欧洲,资阶势力超越封建贵族势力。这种局面不仅为法国资义发展扫清了障碍,而且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体系,推动了拉美的民族独立运动。而尚处在封建势力统治之下的欧洲各国无法容忍法国革命。在封建统治者的恐慌和仇视之下,欧洲各国暂时放下各自之间的矛盾,组成反法联盟来应对"涉及自身生死存亡"的威胁。1794年,法国大败联盟军,从而瓦解了反法联盟,保卫了法国独立的革命果实。但法国与反法同盟的斗争直至拿破仑帝国的覆灭才偃旗息鼓。
3)从1789年到1794年,受法国资阶革命的影响,国关的主导因素是法国革命政权与英国策动的反革命联盟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英国是欧洲的反动势力的反法堡垒,法国成为资阶革命的中心。法国资阶革命创建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也带来了现代意义上的爱国主义。它是国关史上现代民族主义的源泉。这标志着君主时代的结束和以民族国家为本位时代的到来。欧洲乃至全世界逐步建立起了以民族国家为主要行为体的秩序。同时法国革命在给法国人民带来民族主义的政治归属感和身份感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种解放世界被封建制度压迫人民的使命感。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试述跨国公司投资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7题:
试论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第8题:
试论文化差异对教育机会的影响。
第9题:
第10题:
主权国家
国家组织
跨国公司
第11题:
第12题:
试论述20世纪50年代的法英德关系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战后的欧洲各国面对美苏两超的控制和威胁,认为唯有联合起来才能真正地做到独立自强。50年代欧洲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西欧走向联合,而法英德关系就是围绕这一事件而展开。
(2)历史的教训使法国认识到德国是长期仇敌,同时也是欧洲地区最主要的威胁。为使德国不再与法敌对,最好的办法则是在经济上同它联合起来,控制德国的工业不再向战争方向发展。而且法的合作还能使法国在欧洲处于“领导者”的角色。西德的想法则是政治上作为战败国,要改变处境,最好的办法是同法国联合,取得法国在政治上的谅解;从经济利益着眼,走联合的道路也对它最为有利。于是法国提出“舒曼计划”,1951年4月,两国又同其他国家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后来发展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而英国对煤钢联营的态度则犹豫不决,既不参加也不反对。
(3)但在欧洲的联合过程中英法德的想法则是各有动机的。丘吉尔想利用“三环外交”的第三环即联合起来的欧洲,由英国充当盟主,戴高乐则毫不示弱:联合起来的欧洲,法充当领导当仁不让,而阿登纳则一心指望通过联合的欧洲恢复德国的平等地位逐步壮大自己,以求最终实现德国的统一。
(4)在筹建欧洲煤钢联营的同时,美又策划武装联邦德国,这自然得到法国的强烈反对,但德国认为对其“结束盟国与德国之间的战争状态”有利。法觉得武装德国对其极为不利,但又无法抗拒美国的压力,只好提出一个折衷方案——普利文计划,提议组成“欧洲军”。由于受到美国的压力普利文计划作了不少修改,又使法国忧虑重重最后终于被国民会议否决。而美国的目的就是通过重建德国来加强对西欧的安全保证,防止德国再度落入军国主义控制或者倒向苏联。最终使德国得到重新武装并成为北约的主导力量,西德加入北约促使另一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从此,西欧进入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状态。
(5)英国虽然极力支持西欧联合运动认为它可利用这一组织作为其反苏堡垒及处理与美国关系的后盾,保持其世界大国地位,但又认为英国若成为其一员则与其世界大国地位不相称。英国看出舒曼计划所具有的超国家性质以及对欧洲一体化的深刻政治意义,认为它与自己非一体化的主张格格不入,再加上它认为加入舒曼计划无助于英国经济利益,会影响英国与美国、英联邦的关系的考虑,故英国表示了坚决拒绝参加的态度。
第13题:
法国败降对二战时国际关系的影响。
⑴欧洲格局的根本变化:
由于法国沦亡,英国危殆,彻底打破了欧洲各国之间原来力量对比的平衡,改变了整个格局:由原来德国、英法、苏联三足鼎立的态势,变为德国、苏联两强对峙的格局。
这就急剧地引起苏德关系的变化。
在这之前,苏德双方维持了暂时的、不巩固的同盟关系(即使是策略手段也好)。法国败降之后,使希特勒面临重大的战略抉择:是西攻,还是掉头东进?
法国的迅速败降,使希特勒战争的初期胜利处于巅峰,希特勒本人无论对英国还是对苏联都作了错误的估计,都低估了这些对手的抵抗决心和作战实力。对英国,他认定它们必然会承认“一败涂地,绝无希望”,因而几乎不需要再经过一场严重的战争,只须略施压力,就会就范,就可以听从他所给予的条件妥协求和,然后和他一起进攻苏联;对苏联,他更是严重低估了其军事力量,1939~1940年小小的芬兰曾经成功地挫败了苏军的初次入侵,肯定助长了他的错误判断和看法。正是这样,使希特勒在1940年7月中旬,在英国一再表示继续作战的决心,诱和不成,不得不下达入侵英国的第十六号指令,想以战逼和的同时,又作出了征服俄国的决定。
法国迅速败降之后出现的新局面,同样使苏联震动。苏联当时认为,在希特勒下一步行动中,英国只可能有两条出路:媾和或者失败。无论哪一种,其结果都意味着希特勒能从西线腾出手来,挥师东进,而无须再顾虑两线作战的威胁。战争危险显然已迫近了,这就使苏联迅速调整其对德政策。1940年夏秋,苏联总参谋部制订了作战计划,认为“苏联必须准备在东西两条战线同时作战,法西斯德国被看作是最有可能和最危险的敌人”。在法国战事吃紧时,作为对付德国可能的威胁,苏联加紧营造“东方战线”。
⑵非洲战场的开辟:
墨索里尼是瞅准了法国败局已定的时机才匆忙参战的。在欧战开始后,意大利宣布不参战,一直心存观望,袖手旁观。但是希特勒在西欧的军事胜利激励了他,使他认为不能等到希特勒完全取胜之后才介入战争,这样他将不会分沾到多少胜利果实。意大利的战争目的不同于德国,它梦寐以求的是重振罗马帝国的雄风,建立东非帝国,称霸巴尔干和地中海。它的参战,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国际关系和战局:一是把它自己绑在纳粹的战车上,直接促使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的形成;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战争目的,抢夺胜利果实。意大利乘法国沦亡、英国危殆之机,转移其兵力于东、北非,以夺取英法在东北非的殖民地,建立其东非帝国。于是,战火蔓延到非洲。
⑶美国的介入:
法国败降,彻底改变了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态度,使美国再也不能置身事外。罗斯福意识到,希特勒独霸欧洲之后,下一步就是美国。所以他彻底改变“中立”的立场,对欧洲战争从不介入到介入。彻底改变其欧洲政策,如果说,在这之前,美国还企图通过妥协、绥靖的手段来避免战争,保持中立。在这之后,则能面对德国采取外交遏制、军事介入等强硬手段,积极备战。
1940年6月法国败降之后,美国实际上已成为英国的战略后方,而英国则是美国抗德的前线和前进基地,英美关系和德美关系都发生急遽变化,随着美国的逐步介入欧洲战争,英美逐步形成军事同盟,而德美则不可避免地陷入“不宣而战”的战争。
⑷日本的南进:
法国败降,又是日本决定其南进政策的重要因素。
日本在对外扩张战略上存在“北进”、“南进”之争,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1940年6月,法国败降,成为日本最终确定南进政策,完成其战略转移的转折点。
日本决定“武力南进”,在国际关系及世界格局上就必然产生一连串连锁式的深远影响:首先,它要加强同德、意的合作,寻求盟友,其结果就促使了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正式完成轴心国家阵营的形成;其次,它必然谋求改善对苏关系,以稳住北方,避免两线作战,其结果就是1941年4月13日日苏中立条约的签订;最后,南进必然激化了日美矛盾,导致太平洋战争。
由此可见,由法国败降而引发的日本对外扩张战略方针的转移,成为由中日战争扩大为亚洲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⑸英联邦的加深卷入战争:
英联邦的参战当然不是在法国败降才开始的。早在英国于1939年9月3日对德宣战之后,它的大部分殖民地和自治领就陆续参战,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那样,为英国提供人力及物力的支援,但是一直到1940年4月以前,在那段被称为“奇怪的战争”的日子里,它们参与战争的程度和英国本身参与战争的程度一样,是很有限的。整个英联邦的人力、物力可以说还没有动员起来,只是到了法国沦丧、西欧崩溃、英伦危殆的危险时刻,随着英国下定继续战斗的决心,整个英联邦才真正被动员起来,深深地卷入了战争。
⑹综上所述,1940年6月法国的败降促使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也就极大地影响二战整个战局和进程。概言之:它使希特勒从西欧腾得出手来,转移其主力于东线,改变了欧洲的战局,其重要后果是改变了苏联在二战中的地位:德苏关系从暂时的盟友转向敌对,继而出现了苏德战场,而苏英美的关系则从敌视转向结盟;它促使意大利参战,从而开辟了非洲战场和巴尔干战场;它使美国抛开中立、避战置身事外的立场而逐步介入欧洲战争,随着英美结盟的形成,德美也不可避免地逐步陷入不宣而战的战争;它促使日本世界战略的转变,跨出了南进的步伐,激化了日美矛盾,其重要后果是正式把美国拖进战争,使亚洲战场从中日之战扩大到太平洋战争。与此相联系的是,日苏间中立状态的出现,和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的实现。至此,以法西斯国家为一方的轴心阵营和以英、美、苏、中四大国为主体的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已初露端倪;最后,法国的败降使英国面临生死存亡的斗争,也带动了整个英联邦的积极参战。以上这些,就使战争跃出了欧洲的范围,逐步扩大为一场真正的世界大战。由此可见,法国的败降成为欧战转变为世界大战的决定性因素,也可以说,是欧战转变为世界大战的一个催化剂。
第14题:
德国的崛起对欧洲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最终结束了德意志在政治上的长期分裂的局面,扫除了德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把德国的历史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但英国的统一是经由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的,所建立的政权是容克地主和资阶联合专政,在政治、经济上保持了大量残余。它继承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使德国在以后欧洲军国主义的堡垒、世界战争的欧洲策源地。
德意志统一使欧洲大国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法国由于战败遭到削弱,丧失了自克里米亚战争以来的欧洲霸主地位。一个在人口、资源、军事实力和经济潜力方面在欧洲占据相对优势的德国的崛起,成为列强的焦点。欧洲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普遍对德国的潜力和政策趋向感动忧虑不安。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标志着维也纳体系的崩溃(维也纳体系意在维持德意志分裂的状态),标志着支配欧洲政治大国的移位和新的国际格局的出现。
第15题:
第16题:
试论述影响洗涤的因素对洗涤效果的影响。
第17题:
试论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18题:
试论宗教改革对西方法律的影响。
第19题:
试论《诗经》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第20题:
第2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