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第1题:
第2题:
农业生产的磷的输入输出平衡是怎样的?如何提高农业的磷利用率并减少磷流失?
第3题: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该法出台后,有1000多万亩棉花田被耕掉,另外还屠宰了22万头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实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第4题: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
第5题:
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的政策不包括()
第6题:
()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主要农副产品出口国。
第7题:
苏联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长期实行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指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国家无偿向农民征收公粮、调拨农产品和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从中得到有利的差价)。苏联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主要是()。
第8题:
当一国经济存在大量的闲置资源时()。
第9题:
有机农业
生态农业
复合农业
第10题: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
农业市场竞争的加剧
人们对国内农产品的需求减少
农业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增强
第11题:
缓解农产品的相对过剩
限制农场主利益,消除贫富分化
提高产品价格,谋求暴利
强制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第12题:
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第13题:
下列哪种电价属农业生产电价()。
A农业排涝
B积肥、育秧
C牲畜饲料加工
D农副产品加工
第14题:
磷有资源危机吗?如何提高农业的磷利用率并减少磷的排放。
第15题:
《山东省农业机械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目的:建立健全我*省突发农业机械事故的(),规范农机事故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科学指导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应急处置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16题:
1936年,美国通过了《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这个立法把作物分成“消耗地力的”和“增加地力的”两类,政府向那些将耕地由“消耗地力的”作物改种“增加地力的”作物的农场主支付“保护土壤补贴”。这一举措()。
第17题:
美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以提高()为目的,切入点是(),适用的基本国情是()自然资源优越;日本农业现代化道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为目的,切入点是技术创新和大量的资本投入小规模经营,适用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农业资源极度匮乏。
第18题:
罗斯福新政时期颁布的《农业调整法》通过限制产量来提高农产品价格,同时期建立的农业调整署给农场主发放补贴,禁止他们过度种植谷物、棉花、烟草、糖及过度饲养牲畜。上述做法的直接目的是()
第19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国家发改委提出四项措施,其中包括()主要农产品价格,()农业补贴力度,()新的收入增长点,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等。
第20题:
作为2011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此可采取的防控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的措施是()
第21题:
为节约劳动力而沿着机械技术方向进行的技术创新
大量增加农业劳动力的投入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为节约土地而沿着生物技术方向进行的技术创新
大量开垦荒地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AC
第22题:
工作机制
运行机制
应急体系
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