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是()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

题目

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是()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浆细胞;⑷编码抗体的基因;红细胞
更多“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相关问题
  • 第1题:

    欲比较A、B、C三种药物对雄性Wistar大鼠尿中氨基氮排出量的影响,将36只大鼠按照体重和月龄相近的原则每3只为1区组,共12区组,每个区组的3只大鼠随机分配到A、B、C三个药物组。一个月后观察尿中氨基氮的排出量。

    若检验水准定为0.05,欲比较不同三种药物对大鼠尿中氨基氮排出量的影响,界值应为
    A.
    B.
    C.
    D.
    E.

    答案:C
    解析:

    1题:该资料属于随机区组设计,设计中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处理因素,另一个是区组因素,因此总变异分解为SS=SS+SS+SSXBwucha.gif,故选项C正确。2题:由上题可知该资料应该使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因此应该使用F界值来确定P,排除选项A;而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自由度可以分解为ν,其中ν=k-1,ν=(k-1)(b-1),所以ν=3-1=2,ν=(3-1)(12-1)=22;检验统计量F服从自由度为ν和ν的F分布,而检验水准为0.05,故选项C正确。3题:欲比较A、B两种药物对大鼠尿中氨基氮的排出量是否有差别,属于多个样本均数之间的两两比较。在处理组数大于2时,若仍用t检验对任意两个均数之间进行比较,会增大犯Ⅰ型错误的概率,排除选项B、D;又因资料满足参数分析的条件,不宜用秩和检验,排除选项C、E;常用的多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的方法是SNK法,又称q检验,故选项A正确。

  • 第2题:

    裸小鼠、裸大鼠不属于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动物。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欲比较A、B、C三种药物对雄性Wistar大鼠尿中氨基氮排出量的影响,将36只大鼠按照体重和月龄相近的原则每3只为1区组,共12区组,每个区组的3只大鼠随机分配到A、B、C三个药物组。一个月后观察尿中氨基氮的排出量。若用方差分析来比较三种药物对大鼠尿中氨基氮排出量的影响,变异分解正确的为()。

    • A、SS总=SS组内+SS组间
    • B、MS总=MS组内+Ms组间
    • C、SS总=SS处理+SS区组+SS误差
    • D、SS总=SS组间+SS组内+SS组间×组内
    • E、MS总=MS处理+MS区组+MS误差

    正确答案:C

  • 第4题:

    茶叶中富含茶多酚,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某研究小组以绿茶为材料,探究绿茶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餐后血糖浓度的影响。完善以下实验步骤:①选取(),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只。②A组大鼠灌胃适量的绿茶提取物和淀粉,B组大鼠灌胃()。③断食一定时间后,A、B组灌胃适量的淀粉,分别在0h、1h后测定()。


    正确答案:①生长状况相同的糖尿病大鼠 ②等量的蒸馏水和淀粉 ③血糖浓度

  • 第5题:

    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是()。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


    正确答案:浆细胞;编码抗体的基因;红细胞

  • 第6题:

    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上述实验可以说明()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正确答案: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 第7题:

    采用哨兵动物法做微生物检测时,是将经过检测符合质量要求的()实验动物即哨兵动物放入群内,不时调换位置,饲养一定时间后解剖检查抗体或病原。

    • A、不同种系
    • B、同种系
    • C、小鼠
    • D、大鼠

    正确答案:B

  • 第8题: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角蛋白的标准基质是()

    • A、大鼠骨骼肌组织
    • B、大鼠皮肤黏膜组织
    • C、大鼠小肠黏膜组织
    • D、大鼠胃黏膜组织
    • E、大鼠食管中段黏膜组织

    正确答案:E

  • 第9题:

    单选题
    为了研究某毒物对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研究者规定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睾丸重量下降0.5g以上有意义。睾丸重量标准差为0.45g,规定α=0.05(单侧),β=0.10,两组样本量相同,共最少需要多少头大鼠()
    A

    45

    B

    23

    C

    28

    D

    50

    E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慢性毒性试验中常用动物的两个物种是(  )。
    A

    地鼠,大鼠

    B

    猴,小鼠

    C

    兔,大鼠

    D

    大鼠,狗

    E

    小鼠,大鼠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由于不同种属的动物对化学反应存在差别,所以在急性毒性试验中,一般选择2种动物,分别是()。
    A

    大鼠和小鼠

    B

    大鼠和家兔

    C

    大鼠和狗

    D

    狗和小鼠

    E

    狗和家兔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对大鼠的肝脏描述正确的是()。
    A

    大鼠的肝重量约占体重的10%

    B

    大鼠肝脏分为五叶

    C

    再生能力很强,切除90%后可再生

    D

    肝Kupffer’s细胞95%有吞噬能力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长爪沙鼠的大小界于()之间。

    • A、大鼠、小鼠
    • B、大鼠、地鼠
    • C、大鼠、豚鼠
    • D、豚鼠、地鼠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巴蜀南边有一个“矮人村”,在60年代时期,该村有80余人,成年人身高在0.8米到1.4米的就有22人,为此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某科研小组的成员想运用上述激素对生长发育阶段的“矮人”进行治疗,为此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择出生后30天的同种雄性大鼠32只,按照体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 ②实验组皮下注射适宜剂量的上述激素;对照组每天同时间、同部位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 ③激素处理12天(即出生后42天)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随机处死8只大鼠,测量胫骨和鼻肛(即鼻尖到肛门)长度。 ④剩余大鼠继续饲养(停止激素处理)至成年阶段(即出生后54天),同样方法处死大鼠,测量胫骨和鼻肛长度。实验记录如下表: 据表中数据分析,激素治疗期对大鼠的影响是()激素治疗停止后短期内对大鼠的影响是()此种方法是否能治疗生长发育阶段的“矮人病”?


    正确答案:该激素促进大鼠胫骨生长,不能促进鼻肛生长;能促进鼻肛生长,不能促进骨胫生长;能

  • 第15题:

    Wistar大鼠、SD大鼠是目前常用封闭群大鼠。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回答有关免疫问题:甲、乙、丙三只大鼠分别属于不同品系。将大鼠甲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大鼠乙的背部,移植后14天,皮肤片结痂脱落。这属于()(体液还是细胞)免疫,发生免疫效应的主要是()细胞。如果两天后再各取一片大鼠甲和大鼠丙的皮肤小片同时移植到大鼠乙的背部,理论上()的皮肤片先脱落。


    正确答案:细胞;T;丙

  • 第17题:

    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的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两种沙门氏菌,一定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把每一个浆细胞单独培养在培养液中,提取并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和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随后的实验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每一种培养液只能使一种沙门氏菌失去活动能力
    • B、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前者含有的抗体与后者含有的抗原将产生免疫反应
    • C、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免疫反应
    • D、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


    正确答案:抗原

  • 第19题:

    最适合筛选抗高血压药物的大鼠是()。

    • A、SD大鼠
    • B、Wistar大鼠
    • C、ACI大鼠
    • D、SHR大鼠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剪尾法是将动物尾尖部剪去,一般用于的分组,但仅限于将两组动物区分开。()

    • A、犬类
    • B、猫科动物
    • C、灵长类
    • D、大鼠、小鼠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单选题
    对某化学物进行哺乳动物致癌试验。试验开始时每组有大鼠120只;12个月时高剂量组有1只大鼠发生肿瘤,有80只大鼠存活;18个月时高剂量组共有3只大鼠发生肿瘤,有60只大鼠存活;试验结束时高剂量组共有12只大鼠发生肿瘤,尚有48只大鼠存活。根据上述试验结果,高剂量组的肿瘤发生率(%)为
    A

    10%

    B

    15%

    C

    20%

    D

    25%

    E

    30%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食用某些食物可降低体内自由基,达到排毒、清洁血液的作用。研究者将大鼠设定为实验动物,分为两组,A组每天喂养含菌类、海带、韭菜和绿豆的混合食物,B组喂养一般饲料。研究观察到,A组大鼠的体内自由基比B组显著降低。科学家由此得出结论:人类食入菌类、海带、韭菜和绿豆的混合食物同样可以降低体内自由基。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上述论证所假设的()。
    A

    —般人都愿意食入菌类、海带、韭菜和绿豆的混合食物

    B

    不含菌类、海带、韭菜和绿豆的混合食物将增加体内自由基

    C

    除食用菌类、海带、韭菜和绿豆的混合食物外,一般没有其他的途径降低体内自由基

    D

    人对菌类、海带、韭菜和绿豆的混合食物的吸收和大鼠相比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正确答案: A
    解析: 题干中用大鼠做实验进而推出关于人的结论,就要求大鼠和人在对菌类、海带、韭菜和绿豆的混合食物的吸收上具有共性,即D项所说,否则根据大鼠所做的实验结论无法延伸至人。因此D项是论证所假设的。而A、B、C三项都与论证无关。故选D。

  • 第23题:

    单选题
    最适合筛选抗高血压药物的大鼠是()。
    A

    SD大鼠

    B

    Wistar大鼠

    C

    ACI大鼠

    D

    SHR大鼠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下列()均可导致大鼠产生攻击人的倾向。 ①粗暴操作②营养缺乏③母鼠哺乳④雄性大鼠关养在一起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