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汉字大概在战国中期开始逐渐向境外传播,不曾受汉语影响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汉字对汉语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A

    B



  • 第2题:

    汉字对汉语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汉语变化的趋势是沿着汉字的形体怎样变化?什么成分逐渐增加的方向前进的?


    正确答案: 逐渐简化、表音成分。

  • 第4题:

    汉字是记录()的书写符号,是传播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的载体。

    • A、语言
    • B、汉语
    • C、思想
    • D、感情

    正确答案:B

  • 第5题:

    简述敬讳的影响,尤其是对汉字使用、汉语词汇的影响。


    正确答案:对汉语词汇的影响:增加新义项、出现新读音、产生新词语、造成怪诞词。
    对汉字使用的影响:产生残缺字、增加异体字、出现代用字。
    对名物制度的影响:名物易称、文书改式、职官辞免、科举失落、利益兴革。
    对文献典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古文字的删改方面,这种删改造成的后果,轻则文字失真,内容费解;重则史实混淆。

  • 第6题: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它是()的结合体,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正确答案:书写符号;形音义;劳动实践

  • 第7题:

    单选题
    汉字与汉语相适应,()正说明了这一点。
    A

    汉字的字形反映了汉语音节结构特点

    B

    汉字结构反映了汉语语素的特点

    C

    汉字是意音文字,记录了汉语的音和义

    D

    汉字表示音节,同汉语语素特点比较一致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填空题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它是()的结合体,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正确答案: 书写符号,形音义,劳动实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汉字大概在战国中期开始逐渐向境外传播,不曾受汉语影响的是:()
    A

    朝鲜语

    B

    日本语

    C

    蒙古语

    D

    越南语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关于汉字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有(  )。[2012年真题]
    A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汉字与汉语语音有直接联系

    B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用不同笔画构成的大量表意符号来表示汉语的词或词素

    C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

    D

    一般说来,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

    E

    用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法


    正确答案: A,C
    解析:
    A项,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这是汉字的一个重要特点。同时,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用不同笔画构成的大量表意符号来表示汉语的词或词素。汉字与汉语的语音不发生直接的联系,同样一个汉字,不同方言区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读音。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汉字在境外的传播情况?

    正确答案: 公元1世纪,汉字逐渐向外传播,北至朝鲜,南至越南,东至日本。这三个国家的语言受汉语影响很大。称为域外方言。
    (1)日本借用汉字作音符,书写日语,形成了日语音节字母。起初用整个汉字,后来简化楷书,取其片断,形成片假名;在盛行草书的平安时代,简化草书,形成平假名。
    (2)朝鲜创制了谚文。谚文是首位文字,字母近似汉字的笔画,每个音节拼成一个方块。19世纪后,汉字谚文混合体成为正式文字,汉字写词根。
    (3)越南创造了字喃。字喃一部分是汉字,一部分是使用汉字会意、形声、假借等方法新造的字。
    (4)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汉字受到很大冲击,日本限制汉字使用,减少简化汉字。南韩一直沿用汉字,朝鲜1948年废止汉字。越南在1945年推行拉丁字母拼音文字----国语字。汉字地位被取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敬讳的影响,尤其是对汉字使用、汉语词汇的影响。

    正确答案: 对汉语词汇的影响:增加新义项、出现新读音、产生新词语、造成怪诞词。
    对汉字使用的影响:产生残缺字、增加异体字、出现代用字。
    对名物制度的影响:名物易称、文书改式、职官辞免、科举失落、利益兴革。
    对文献典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古文字的删改方面,这种删改造成的后果,轻则文字失真,内容费解;重则史实混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佛教对中国语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对汉字字义的影响
    • B、对汉语拼音的影响
    • C、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 D、丰富了汉语词汇

    正确答案:A,B,C,D

  • 第14题:

    从汉字跟汉语的饿关系看,汉字是()文字。


    正确答案:语素

  • 第15题:

    简述汉字在境外的传播情况?


    正确答案: 公元1世纪,汉字逐渐向外传播,北至朝鲜,南至越南,东至日本。这三个国家的语言受汉语影响很大。称为域外方言。
    (1)日本借用汉字作音符,书写日语,形成了日语音节字母。起初用整个汉字,后来简化楷书,取其片断,形成片假名;在盛行草书的平安时代,简化草书,形成平假名。
    (2)朝鲜创制了谚文。谚文是首位文字,字母近似汉字的笔画,每个音节拼成一个方块。19世纪后,汉字谚文混合体成为正式文字,汉字写词根。
    (3)越南创造了字喃。字喃一部分是汉字,一部分是使用汉字会意、形声、假借等方法新造的字。
    (4)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汉字受到很大冲击,日本限制汉字使用,减少简化汉字。南韩一直沿用汉字,朝鲜1948年废止汉字。越南在1945年推行拉丁字母拼音文字----国语字。汉字地位被取代。

  • 第16题:

    汉字与汉语相适应,()正说明了这一点。

    • A、汉字的字形反映了汉语音节结构特点
    • B、汉字结构反映了汉语语素的特点
    • C、汉字是意音文字,记录了汉语的音和义
    • D、汉字表示音节,同汉语语素特点比较一致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电子传播是通过电子信号的传输实现的。20世纪中期以后,电子信号的传输开始了由()信号向()信号的进军。


    正确答案:模拟;数字

  • 第18题:

    简述汉语汉字对中国文化发展和传播的贡献。


    正确答案: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并仍然或曾经在日语和朝鲜语、越南语中使用。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狭义地说,它是汉族的文字;广义地言,它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汉字是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元,其使用最晚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般书体变化。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整理小篆,“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尽管汉语方言发音差异很大,但是书写系统的统一减少了方言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汉字构造规律概括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
    三千余年来,汉字的书写方式变化不大,使得后人得以阅读古文而不生窒碍。但近代西方文明进入东亚之后,整个汉字文化圈的各个国家纷纷掀起了学习西方的思潮,其中,放弃使用汉字是这场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运动的立论以为: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是繁琐笨拙的。许多使用汉字国家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汉字简化,甚至还有完全拼音化的尝试。日文假名的拉丁转写方案以及汉语多种拼音方案的出现都是基于这种思想。中国大陆将汉字笔画参考行书草书加以省简,于1956年1月28日审订通过《简化字总表》,在中国及新加坡使用至今。台湾则一直使用繁体中文。
    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东南亚文化圈形成的内在纽带。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诗词、对联等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
    一个汉字一般具有多种含义,也具有很强的组词能力,且很多汉字可独立成词。这导致了汉字极高的“使用效率”,2000左右常用字即可覆盖98%以上的书面表达方式。加之汉字表意文字的特性,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汉字具备比字母文字更高的信息密度,因此,平均起来,同样内容的中文表达比其他任何字母语言的文字都短。

  • 第19题:

    问答题
    汉语变化的趋势是沿着汉字的形体怎样变化?什么成分逐渐增加的方向前进的?

    正确答案: 逐渐简化、表音成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汉语汉字对中国文化发展和传播的贡献。

    正确答案: 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并仍然或曾经在日语和朝鲜语、越南语中使用。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狭义地说,它是汉族的文字;广义地言,它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汉字是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元,其使用最晚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般书体变化。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整理小篆,“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尽管汉语方言发音差异很大,但是书写系统的统一减少了方言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汉字构造规律概括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
    三千余年来,汉字的书写方式变化不大,使得后人得以阅读古文而不生窒碍。但近代西方文明进入东亚之后,整个汉字文化圈的各个国家纷纷掀起了学习西方的思潮,其中,放弃使用汉字是这场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运动的立论以为: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是繁琐笨拙的。许多使用汉字国家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汉字简化,甚至还有完全拼音化的尝试。日文假名的拉丁转写方案以及汉语多种拼音方案的出现都是基于这种思想。中国大陆将汉字笔画参考行书草书加以省简,于1956年1月28日审订通过《简化字总表》,在中国及新加坡使用至今。台湾则一直使用繁体中文。
    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东南亚文化圈形成的内在纽带。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诗词、对联等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
    一个汉字一般具有多种含义,也具有很强的组词能力,且很多汉字可独立成词。这导致了汉字极高的“使用效率”,2000左右常用字即可覆盖98%以上的书面表达方式。加之汉字表意文字的特性,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汉字具备比字母文字更高的信息密度,因此,平均起来,同样内容的中文表达比其他任何字母语言的文字都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2012)关于汉字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汉字与汉语语音有直接联系

    B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用不同笔画构成的大量表意符号来表示汉语的词或词素

    C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

    D

    一般说来,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

    E

    用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法


    正确答案: E,B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汉字是记录(   )的书写符号、是传播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的载体。
    A

    语言

    B

    汉语

    C

    思想

    D

    感情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佛教对中国语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

    对汉字字义的影响

    B

    对汉语拼音的影响

    C

    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D

    丰富了汉语词汇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