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保留一处通商口岸是()。
第1题:
如何评价闭关锁国政策?
第2题: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第3题:
李斯特主张的经济政策的核心是()。
第4题: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还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政府实行()
第5题:
()年间,正式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第6题:
1757年,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港口,而十三行则是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外贸渠道,此为“行商制度”。行商制度最早可能废止于()
第7题:
七下西洋
设置台湾府
设置伊犁将军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第8题:
第9题:
《南京条约》
《虎门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第10题:
上海
宁波
广州
天津
第11题:
康熙年间
雍正年间
乾隆年间
嘉庆年间
第12题:
实行保护关税,反对自由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反对闭关锁国
对内实行贸易垄断
实行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的国际贸易政策
第13题:
“清前期外贸中,‘只卖不买’导致外银大量流入……‘白银时代’之说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中心和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这两个说法的叠加。”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第14题:
清代前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指()。
第15题:
正式实行“一口通商”的“闭关锁国”政策是在()
第16题:
评价“闭关锁国”政策。
第17题: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反映清政府()
第18题:
某中学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防范西方国家骚扰
经济自给自足
通商口岸太少
防止内地民众外逃
第22题:
严格限制对外交易
封闭关口,严守疆域
不许外国人来华
禁止中国对外交往
第23题: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出现了优秀古典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