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如单位产值的能耗是日本的10倍,水耗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

题目

目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如单位产值的能耗是日本的10倍,水耗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


相似考题
更多“目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如单位产值的能耗是日本的10倍,水耗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相关问题
  • 第1题:

    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包括( )。

    A.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大量消耗、生态破坏之间的矛盾

    B.社会发展水平提高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

    C.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D.人口众多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

    E.一些现行政策和法规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


    正确答案:ACDE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 第2题: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当前,建设节约型友好型社会就必须

    A.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B.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C.建设生态文明
    D.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建设节约型友好型社会的途径。

    【正确分析】建设两型社会的的具体途径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 第3题:

    材料1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囯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1/43.
    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 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产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汐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材料2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案:
    解析: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做到:第一,把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落实“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系列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第二,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第四,强化资源管理,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命题依据】
    (1)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党的十七大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强細的是提髙 经济增长效益;而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前者的含义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吏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个 坚持”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索质提髙、管理创新转变。
    (2)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 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解题思路】
    (1)本题考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关于经济增长方式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综合应用。以前的提法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新的《大纲解析》中把这一提法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建设的转变方向。
    (2)主要是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的内容与意义以及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内容的分析和应用。
    (3)早在1995年党中央就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但迄今为止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近几年党中央一再要求全茵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热点问题。回答此题采用说明分析的方法,首先要找 准有几个问题,然后分别回答。本题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①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与含义。②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和转变的重要性。③什么是科学发展观。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⑤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第4题:

    根据《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选取单位面积(单位产值)的( )等一项或多项指标,作为制定规划区域行业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否定性指标并确定其限值。
    A、水耗、能耗
    B、污染物排放量
    C、经济效益
    D、环境风险


    答案:A,B,D
    解析:
    见教材P29。

  • 第5题:

    下列属于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是(  )。

    A: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大量消耗、生态破坏之间的矛盾
    B: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
    C: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D:人口众多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
    E:引起现行政策和法规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

    答案:A,C,D,E
    解析:

  • 第6题: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也是投资建设必须贯彻执行的基本政策,可持续发展包含人口、资源、(  )和环境发展四个基本要素。

    A:土地
    B:人类文化
    C:技术
    D:经济社会

    答案:D
    解析:

  • 第7题:

    (),这些都会对我国未来的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巨大挑战。

    • A、现行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
    • B、人口总量与资源、环境的尖锐矛盾对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制约
    • C、人口分布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带来相当大的压力
    • D、人口总体素质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在我国,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是因为()。

    • A、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大
    • B、我国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 C、我国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大
    • D、我国必须依靠可持续发展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正确答案:A,C

  • 第9题:

    可持续发展包含人口、资源、( )、经济社会发展四个基本要素。

    • A、水
    • B、土地
    • C、环境
    • D、技术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益增大,主要表现在()

    • A、资源约束加大
    • B、环境污染严重
    • C、生态系统退化
    • D、气候变化问题突出

    正确答案:A,B,C

  • 第11题:

    问答题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较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料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有社会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环境与资源发展指标和()。
    A

    可持续发展指标

    B

    协调发展指标

    C

    人口发展指标

    D

    发展能力指标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材料1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囯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1/43.
    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 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产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汐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材料2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何种要求?


    答案:
    解析:
    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人、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使用效率低,资源约束已经 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继续沿用原有方式将难以为继,矿产、土地、森林等资源都难以承受,经济、社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 第14题: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  )
    A.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
    B.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C.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釆,统筹安排、综合协调
    D.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推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质的考查,是可持续发展内容的全面展开,从不同方面涉及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 第15题: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较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 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 目标。
    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 2003年我国单位资料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 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 43倍,美国的2. 1倍,印度的1. 65倍,是世界上单位
    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
    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 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 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
    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 样性减少。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何种要求?


    答案:
    解析:
    [解析]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 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 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 方式。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使用效率低,资源约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 继续沿用原有方式将难以维系,矿产、土地、森林等资源都难以承受,经济、社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 第16题:

    我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  )。

    A: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B: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C:资源利率就显著提高
    D: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E: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

    答案:A,B,C,D
    解析:

  • 第17题:

    处理好(  )之间的关系是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

    A: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
    B: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
    C: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
    D:经济总量平衡与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

  • 第18题:

    当今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如表现在资源的利用上()

    • A、单位产值的能耗是日本的10倍
    • B、单位产值的能耗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
    • C、单位产值的水耗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0倍
    • D、单位产值的水耗是日本的10倍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发展,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正确答案:人口均衡

  • 第20题:

    有关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①我国人口与淡水、耕地等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 ②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使可耕地的总数和人均耕地有继续减少的趋势 ③我国最大环境人口容量在16亿左右 ④目前我国人口与环境处在良性循环阶段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有社会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环境与资源发展指标和()。

    • A、可持续发展指标
    • B、协调发展指标
    • C、人口发展指标
    • D、发展能力指标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问答题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较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料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何种要求?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中国正处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错综复杂矛盾是什么?

    正确答案: “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使中国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压力,中国正处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
    展之间的错综复杂矛盾主要有:
    (1)人口继续增长,人口素质低下,就业负担重,年龄结构迅速老化;
    (2)随着人口增长,自然资源日趋紧缺,有些资源已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3)环境污染迅速蔓延,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