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明代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此语被后人引申为哪一句话?
第1题:
某思想家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梁启超将其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位思想家是()
第2题: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段言论出自()
第3题: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下列历史事件中符合“亡天下”含义的是()
第4题:
下列表述反映了黄宗羲思想主张的有()①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③揭露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④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第5题:
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明代思想家李贽的主张()
第6题: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句话出自康有为。
第7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
第8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
第9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在此,顾炎武()
第10题: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顾宪成
第11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孔子之是非不是判别是非的标准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人伦道德的价值内涵在于“三纲五常”
第12题:
第13题: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是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阶段特征,下列思想观点或事实并不顺应此特征的是()
第14题: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第15题:
顾炎武说:“易号改姓,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第16题:
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第17题:
江苏昆山的亭林公园园内有顾炎武之立像,立像上的江苏昆山的亭林公园园内有顾炎武之立像,立像上的八个大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应出白()。
第18题:
下列言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19题:
明清之际,指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思想家是()。
第20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者,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必有责焉耳矣”。下列历史事件中符合“亡天下”含义的是()
第21题:
第22题:
1127年的靖康之耻
1644年的甲申之难
1856年的天京变乱
1935年的华北事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