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论述爆炸品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方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爆炸品火灾的处置方法。


    正确答案:(1)迅速判断和查明再次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紧紧抓住爆炸后和再次发生爆炸之前的有利时机,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全力制止再次爆炸的发生。 (2)凡有搬移的可能,在人身安全确有可靠保障的情况下,应迅即组织力量,在水枪的掩护下及时搬移着火源周围的爆炸品至安全区域,远离住宅、人员集聚、重要设施等地方,使着火区周围形成一个隔离带。 (3)禁止用沙土类的材料进行盖压,以免增强爆炸品爆炸时的威力。扑救爆炸品堆垛时,水流应采用吊射,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造成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 (4)灭火人员应积极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尽量利用现场的地形、地物作为掩体和尽量采用卧姿等低姿射水;消防设备、设施及车辆不要停靠离爆炸品太近的水源处。 (5)灭火人员发现有再次爆炸的危险时,应立即向现场指挥报告,现场指挥应迅速作出准确判断,确有发生再次爆炸征兆或危险时,应立即下达撤退命令,迅速撤离灭火人员至安全地带。来不及撤退的灭火人员,应迅速就地卧倒,等待时机和救援。

  • 第2题:

    论述易(自)燃物品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方法。


    正确答案:易燃固体和自燃物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如下: (1)易燃易爆性 易(自)燃物品大部分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燃点低,接触空气后能迅速被氧化,放出热量,达到其(自)燃点而着火,接触酸、氧化剂等氧化性物质反应更加强烈,甚至引起爆炸。如黄磷、烷基铝等自燃点低,在空气中能够很快氧化升温并自燃起火,为防止自燃,黄磷需存放在水中,烷基铝需存放在苯中,以隔绝空气。 某些易(自)燃物品热稳定性差,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分解,放出热量,若积热升温达到其燃点便引起燃烧。在分解或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有毒、有刺激性或可燃性的气体。如脂族偶氮化合物、芳香族硫代酚肼化合物、亚硝基类化合物和重氮盐类化合物等自反应性物质,分解或燃烧过程中能产生NOX、SO2等有毒有害气体。硝化纤维制品(胶片、废影片、X光片等),由于本身含有硝酸根,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在常温下就能缓慢分解,若分解热量无法散失,便会自动升温达到其自燃点而燃烧,燃烧过程中能产生NOX等有毒有害气体。 某些易(自)燃物品机械稳定性差,受摩擦、震动、撞击等能起火燃烧甚至爆炸。如2,4-二硝基萘酚钠、1,4-丁炔二醇、五硫化二磷、红磷、发泡剂N(2,2

  • 第3题:

    论述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安排应包括的内容。


    正确答案:(1)设置警戒线:依据实际情况设立多层警戒线,以满足不同层次处置工作的要求。内围警戒线要圈定事故的核心区域,只允许医疗救护人员、警察、消防人员、应急专家或专业应急人员进入;外围警戒线是处置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空间。 (2)人力资源组织协调及应急物资设备调集。 (3)人员安全疏散:依据疏散的时间要求、距离远近可将人员安全疏散分为临时紧急疏散和远距离疏散。 (4)现场交通管制及治安秩序维护 (5)对信息和新闻媒介的现场管理:通过在警戒线外设立新闻联络点,安排专门的新闻发言人,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 解析: [考点]H07-现场应急处置安排的主要内容 [答案依据]P171“四、现场应急处置安排”中的各小标题及相关内容的论述。

  • 第4题:

    在爆炸品储运危险因素识别中,爆炸品的危险特性不包括( )。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A专项应急预案

    B综合应急预案

    C现场处置方案


    C

  • 第6题:

    异丁烷的理化性质、危险特性及泄漏处置措施。


    正确答案: (1)理化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液体,易燃。
    (2)危险特性: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具有弱刺激和麻醉作用。
    (3)泄漏处置: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 第7题:

    爆炸品的主要危险特性有哪些?


    正确答案: 爆炸品主要有下列危险特性:
    ①敏感易爆性。
    ②自燃性。
    ③爆炸破坏性。
    ④殉爆性。

  • 第8题:

    爆炸品一旦发生爆炸,往往危害大、损失大、扑救困难,因此从事爆炸品工作的人员必须熟悉爆炸品的性能、危险特性和不同爆炸品的特殊要求。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论述遇湿易燃物品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方法。


    正确答案: 遇湿易燃物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如下:
    (1)易燃易爆性
    遇湿易燃物品的共同特点是,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夺取水中的氢氧根(OH-)与之化合,放出可燃气体和热量。遇湿易燃物品都具有还原性,遇氧化剂或酸类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更易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可燃气体和热量。因此,遇湿易燃物品遇水(或在潮湿环境)、氧化剂、酸后,因外来火源作用或在密闭容器中,易引起着火或爆炸事故。遇湿易燃物品的还原性越强,这种化学反应越剧烈,着火或爆炸的危险性越大。如金属钠遇湿放出氢气和热量,电石(碳化钙)遇湿放出易燃的乙炔气体和热量,磷化钙遇湿放出能自燃的剧毒PH3气体和热量等等,放出的热量使温度达到易燃气体的自燃点时即能自动燃烧或爆炸,或放出的易燃气体遇点火源引起燃烧或爆炸。
    有些遇湿易燃物品还兼有自燃性,如碱金属、锌粉、铝镁粉、硼氢化合物等,放置在空气中也能自燃。
    (2)腐蚀性、毒害性
    某些遇湿易燃物品本身就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有些遇湿易燃物品遇水产生有毒或剧毒和有腐蚀性气体或液体产物。如三氯硅烷本身具有腐蚀性,遇湿放出有腐蚀性的HCl气体。磷化铝、磷化锌等金属磷化物本身具有毒性,遇湿或遇酸放出能自燃的剧毒PH3气体。
    对遇湿易燃物品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基本处置方法:
    (1)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将着火源周围的危险物品转移至安全*区域。如果危险物品较多,一时难以转移时,应对这些危险物品应进行冷却保护。
    (2)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时,宜选用干粉、干砂灭火剂扑救,禁止用水、泡沫等湿性灭火剂,慎用二氧化碳、氮气、卤代烷等灭火剂。
    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的粉末(尘)火灾时,禁止使用有压力的灭火剂进行喷射,这样极易将粉末(尘)吹扬起来,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3)对于碱金属、碱土金属及其化合物这类遇湿易燃物品,如锂、钾、钠、铷、铯、锶及其化合物等物品,由于化学性质十分活泼,且燃烧时产生相当高的温度,可能与二氧化碳、氮气、卤代烷等发生化学反应,结果会使燃烧更加猛烈,因此应慎用二氧化碳、氮气、卤代烷等灭火剂扑救此类物品火灾。
    (4)大部分遇湿易燃物品本身毒性,或燃烧后产生有腐蚀性、有毒气体或烟尘,或遇湿后产生易燃、有毒气体,可用雾状水稀释、驱散有毒的腐蚀性气体。灭火人员应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全身防护。

  • 第10题:

    论述有毒品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方法。


    正确答案: 有毒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如下:
    (1)毒害性
    有毒品主要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三种途径使人或其他动物中毒。 有毒品中挥发性液体的蒸气和固体毒性物质的蒸气或粉尘,易通过呼吸器官进入肺部,被肺泡表面所吸收,随血液循环引起中毒。此外,鼻、喉、气管黏膜等,也具有相当大的吸收能力。
    在进行有毒品操作后,未经洗手就饮食、吸烟,或在操作中误将毒害品食入消化器官,进入胃肠引起中毒。
    具有水溶性或脂溶性的有毒品,接触皮肤后,易侵入皮肤引起中毒。很多有毒品能通过皮肤破裂处侵入人体,并随血液循环而迅速扩散引起中毒。此外,有些毒物对人体的黏膜有较大的危害。
    毒害性主要取决于毒害品的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此外,有毒品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越易引起中毒。有毒品的沸点越低,挥发性越大,越易引起中毒。粉尘越细、越轻,越易吸入肺泡引起中毒。具有易燃性的毒害品燃烧时能放出有毒气体,其危险性大。对皮肤具有刺激性、腐蚀性的毒害品,危险性大。
    (2)易燃易爆性
    某些无机有毒品自身不燃,但遇湿能放出易燃的有毒气体,具有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性。如氰化钾、氰化钠、氰化钙等金属的氰化物,遇水或受潮、接触酸或酸雾都能放出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硒化镉(CdSe)受热、遇酸或酸雾产生有毒、易燃的硒化氢气体,甚至爆炸。
    某些无机有毒品自身不燃,但具有氧化性,当与可燃物接触后,易引起着火或爆炸事故,产生毒性气体可导致中毒事故。如硝酸亚汞具有强氧化性,与硫、磷等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混合,经摩擦、撞击有燃烧爆炸危险。
    大部分有机有毒品都具有易燃性。某些有毒品遇高热、撞击等可引起爆炸,并放出有毒气体引起中毒。如溴乙烷、三氟丙酮、丙酮氰醇等等均易燃。2,4-二硝基萘酚遇明火能燃烧,受撞击、摩擦、振动有燃烧爆炸危险,遇高温剧烈分解会引起爆炸。
    遇到有毒品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处置方法:
    (1)有毒品除本身具有毒性或有腐蚀性外,其燃烧后也产生有腐蚀性、有毒气体或烟尘,可用雾状水稀释、驱散有毒或有腐蚀性气体。施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采取全身防护,对有特殊要求的有毒品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
    (2)扑救有毒品火灾,可根据有毒品与水的反应性能以及其他性质,如液体有毒品的水溶性、相对密度等,选用雾状水、泡沫、干粉、砂土等灭火剂。
    无机有毒品中的氰、磷、砷或硒的化合物遇酸或水后能产生极毒的易燃气体氰化氢、磷化氢、砷化氢、硒化氢等,因此这些有毒品着火时,宜使用干粉、砂土等灭火剂,慎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剂。
    应尽量使用雾状水或低压水流,避免有毒品溅出造成灾害区域扩大。喷射干粉时易将有毒品粉末吹起,增加危险性,所以慎用干粉灭火剂。喷射二氧化碳时会将毒害品粉末吹起,增加毒害性,所以慎用二氧化碳灭火剂。
    (3)遇到有毒品容器泄漏,要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用水泥、泥土、砂袋等材料进行筑堤拦截,或收集、或稀释中和,将它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严禁泄漏的有毒品流淌至河流水域。有泄漏的容器应及时采取堵漏措施。

  • 第11题:

    多选题
    托运人托运危险化学品,应当向承运人说明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以及发生危险情况的应急处置措施。
    A

    种类

    B

    数量

    C

    危险特性


    正确答案: C,B
    解析: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三条规定,托运危险化学品的,托运人应当向承运人说明所托运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危险特性以及发生危险情况的应急处置措施,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所托运的危险化学品妥善包装,在外包装上设置相应的标志。

  • 第12题:

    单选题
    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卸、运输和废弃处置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的()是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
    A

    应急救援措施

    B

    灭火方法

    C

    安全疏散

    D

    紧急避险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论述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正确答案:(1)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 (2)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安全地控制火灾。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 先控制,后消灭。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准确判断,科学决策;统一指挥,协同作战;以快制快;冷却降温,控制火势;筑堤堵截,阻击蔓延;消防装置灭火与工艺灭火相结合;集中兵力,围歼火灾;消灭残火,防止复燃等处置火灾事故的对策。 消防队伍到场后,必须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冷却和灭火。 加强冷却。首先,确定危险部位(即易发生物理爆炸的容器),切断火源对这些部位的辐射,加大对该处的冷却强度。组织可靠的供水线路,保证不间断供水。 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需对周围设施及时冷却,并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控制火势蔓延。在加强冷却的同时,必须对燃烧强度进行控制,先消灭外围火灾,如地面火灾、建筑火灾等。然后集中力量,控制主要火源。对于可燃气体或液体火灾,在不具备灭火的条件下,主要用水来控制和冷却,使其在一定范围内燃烧。 围堤堵截。有些火灾可能造成易燃液体外流,这时可用砂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拦截飘散流淌的液体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安全地点。用毛毡、海草帘堵住下水井、阴井口等处,防止火焰蔓延。贮罐区发生液体流淌时,要及时关闭堤内和堤外雨水阀、切断阀,防止物料沿阴沟外溢。 确定主攻方向,有效实施灭火。根据危险化学品泄漏的位置及火势情况,确定主攻方向。如果是由于罐底阀门泄漏造成的火灾,可燃物来源在罐底,火势主要集中于罐底,火直接从底部加热罐体,情况最为危险。因此,主攻方向为罐底。如果容器上部阀门泄漏引起燃烧,火焰向下辐射,主攻方向在罐体上方。此时,应用水枪将火焰托起,控制燃烧。如果罐体已经开裂,火焰可能从几个方向辐射其他容器,此时的主攻方向应以破裂罐为中心,分不同方向进攻。 集中力量,围歼火灾。当灭火条件成熟时(对于气体火灾,已经实施堵漏或可以堵漏时,对于液体火灾已具备足够的灭火剂时),应及时集中力量,围歼火灾。 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3)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看到或听到。 (4)火灾扑灭后,仍然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对于可燃气体没有完全清除的火灾应在上、中、下不同层面保留火种,直到介质完全烧烬。火灾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 第14题:

    爆炸品一旦发生爆炸,往往危害大、损失大、扑救困难,因此从事爆炸品工作的人员必须熟悉爆炸品的性能、危险特性和不同爆炸品的特殊要求。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15题:

    简述爆炸品的危险特性。


    正确答案:

  • 第16题:

    在爆炸品储运危险因素辨识中,属于爆炸品的危险特性的是( )。


    正确答案:ABCE

  • 第17题:

    危险品应急处置代码的数字对应()

    • A、危险性及处置办法
    • B、危险性等级
    • C、包装标准
    • D、危险品分类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论述一氧化碳的危险特性及泄漏处置方法?


    正确答案: 1)物化性质: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有毒的气体,熔点-199℃,沸点-191.5℃,相对空气密度:0.97,爆炸极限12.5~74.2%。
    2)危险特性易燃性:一氧化碳是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毒性:通过呼吸系统,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最高容许浓度:30mg/m3,轻度中毒: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重度中毒:患者昏迷不醒、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等,严重者可致死;慢性影响:长期反复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可致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
    3)防护措施: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护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不得在有毒区域滞留,防止中毒,着专用防化服或气密式防化服。
    4)泄漏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地点;切断火源,防止爆炸与爆燃;应急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关闭阀门、切断气源;可用雾状水稀释,驱赶泄漏气体;如有可能,将漏出气体引至安全地方烧掉;处理事故的污水要经过处理后回收或放掉。

  • 第19题:

    应急处置方案应包括()。

    • A、危险性分析
    • B、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
    • C、应急处置程序
    • D、应急处置要点
    • E、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A,B,C,D,E

  • 第20题:

    爆炸品具有哪些主要危险特性?


    正确答案:1、爆炸性强;2、敏感度高;3、毒性;4、忌酸、碱、盐、金属。

  • 第21题:

    论述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方法。


    正确答案: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主要危险特性如下:
    (1)易燃易爆性
    无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钠、铬酸等本身不燃。有机氧化剂,如硝酸胍、高氯酸醋酐溶液、四硝基甲烷等具有可燃性。无论氧化剂是否具有可燃性,它们与可燃物接触都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或爆炸。如高锰酸钾与乙二醇接触,过氧化钠与乙酸接触,铬酸与丙酮接触等,都能自燃起火。
    氧化性能不同的氧化剂,相互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高热而引起自身或可燃物燃烧或爆炸。
    热稳定性或机械稳定性差的氧化剂,当受热或撞击时能自身分解燃烧或爆炸。如高氯酸、过氧化氢、氯酸钾、硝酸铵等氧化剂本身不燃,但受热或受外力的作用能爆炸。又如,硝酸胍、过氧化氢尿素、高氯酸醋酐溶液、四硝基甲烷等有机氧化剂受热或受外力的作用能燃烧或爆炸。
    大部分氧化剂与酸或与水作用,或生成性能更不稳定的氧化剂,或生成氧气和有毒气体,导致自身着火或爆炸,或引起接触的可燃物着火或爆炸。如过氧化钠与硫酸接触生成过氧化氢,高锰酸钾与硫酸接触生成高锰酸,氯酸钾与硝酸接触生成氯酸,这些生成物都是一些性质更不稳定的氧化剂,极易分解出氧从而引起自身或可燃物燃烧或爆炸。过氧化钠遇水或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或遇二氧化碳能分解放出原于氧,致使可燃物燃烧或爆炸。漂粉精(次氯酸钙)吸水后,不仅能放出氧,还能放出有毒的氯气。
    有机过氧化物的易燃易爆性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过氧基含量和热分解温度。有机过氧化物的过氧基含量越高,热分解温度越低,则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有机过氧化物均易燃,而且遇热,或受震动、冲击、摩擦作用,或与有害杂质(如酸、碱、金属化合物等)接触极易分解并引起爆炸,产生有害和易燃气体。
    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对温度、撞击及酸碱化学品非常敏感,极易分解并引起爆炸。在室温下会自行分解,释放出腐蚀性可燃物,加热会引发爆炸。必须用二甲苯等容剂稀释,低于-10℃储运。
    过氧乙酸纯品极不稳定,在-20℃时也会爆炸。23%的过氧乙酸溶液在储存过程中会逐步分解,在光照或加热时,容易引起急剧分解和爆炸。要求避光、温度低于10℃储存。
    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引发剂DCPD)对摩擦、撞击不敏感,但对温度敏感,在室温下会自行分解,铁、铜等金属化合物接触能加速分解。要求温度低于5℃储存。
    (2)腐蚀性、毒害性
    很多氧化剂本身,或分解产物,或燃烧产生的烟尘具有腐蚀性和毒性。有些有机过氧化物本身或分解产物具有腐蚀性或毒性。 触及皮肤易经皮肤吸收或误食、吸入蒸气、粉尘会引起中毒或烧伤。大部分有机过氧化物对眼、粘膜或皮肤有刺激性,会造成烧伤。
    遇到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处置方法:
    (1)对泄漏的氧化剂或有机过氧化物,应小心地收集到专用容器内,或用惰性材料吸附,然后针对其特性进行专业处置。若泄漏物已燃烧,则应确定适宜的扑救措施。
    能用水或泡沫扑救时,应尽可能切断火势蔓延方向,使着火源孤立起来,限制其燃烧的范围。
    不能用水、泡沫、二氧化碳扑救时,应用干粉、干砂、水泥等进行覆盖。应先从着火区域四周开始,尤其是从下风处等火势主要蔓延的方向覆盖,形成孤立火势的隔离带,然后逐步向着火点逼近。
    (2)金属过氧化物遇水、酸、二氧化碳分解,放出大量热量和氧,反而助长火势。因此,扑救金属过氧化物火灾时,禁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剂。
    (3)大多数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遇酸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爆炸,有机过氧化物和含氧酸盐类氧化剂(如:氯酸盐、硝酸盐、高锰酸盐、亚硝酸盐、重铬酸盐等)在燃烧中自动放出氧。因此,在扑救这类物品火灾时要慎用泡沫(含有酸性)和二氧化碳(窒息作用)以及其他惰性气体灭火剂。
    (4)大部分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或本身有毒、有腐蚀性,或燃烧后产生有腐蚀性、有毒气体或烟尘,可用雾状水稀释、驱散有毒的腐蚀性气体。灭火人员应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全身防护。

  • 第22题:

    危险货物押运员应熟悉(),在运输途中发现异常现象时,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向铁路部门报告。

    • A、货物特性
    • B、货物特性及应急预案
    • C、施救措施
    • D、应急预案及施救措施

    正确答案:D

  • 第23题:

    单选题
    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驾驶人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集装箱现场检查员,应了解所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及其包装要求和出现危险情况时的应急处置方法。
    A

    应急措施

    B

    危险特性

    C

    运输数量

    D

    货物价值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