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题:
问答题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运行中的异常情况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污泥膨胀:活性污泥的SVI值在100左右时,其沉降性能最佳,当SVI值超过150时,预示着活性污泥即将或已经处于膨胀状态,应立即予以重视。
污泥膨胀总体分为两大类: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前者系活性污泥絮体中的丝状菌过度繁殖导致的膨胀;后者系菌胶团细菌本身生理活动异常,致使细菌大量积累高粘性多糖类物质,污泥中结合水异常增多,比重减轻,压缩性能恶化而引起的膨胀。在实际运行中,污水处理厂发生的污泥膨胀绝大部分为丝状菌污泥膨胀。工业废水厂比城市污水厂更容易发生膨胀。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比推流式活性污泥法易发生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的控制大体可分为三类:
①临时控制措施(污泥助沉法、灭菌法);
②工艺运行调节控制措施;
③环境调控控制法。
(2)污泥解体:当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处理水质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 化,处理效果变坏等则为污泥解体现象。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运行不当或污水中混入有毒物质都可能引发污泥解体。如曝气过量,致使活性污泥微生物的营养平衡遭到破坏,微生物量减少并失去活性,吸附能力降低,絮凝体缩小质密,一部分则成为不易沉淀的羽毛状污泥,处理水质浑浊,SVI值降低等。当污水中存在有毒物质时,微生物会受到抑制或伤害,使污泥失去活性而解体,其净化功能下降或完全停止。 发生污泥解体后,应对污水量、回流污泥量、空气量和排泥状态以及SV、MLSS、DO、污泥负荷等多项指标进行检查,确定发生的原因,加以调整;当确定是污水中混入有毒物质时,应考虑这是新的工业废水混入的结果,需查明来源进行局部处理。
(3)污泥腐化:污泥腐化是二沉池污泥长期滞留而厌氧发酵产生H2S、CH4等气体,致使大块污泥上浮。污泥腐化上浮与污泥脱氮上浮不同,腐化的污泥颜色变黑,并伴有恶臭。 二沉池泥斗构造不合理,污泥难下滑或刮泥设备有故障,使污泥长期滞留沉积在死角容易引起污泥腐化。 可通过加大二沉池池底坡度或改进池底刮泥设备,不使污泥滞留于池底;清除死角,加强排泥;安设不使污泥外溢的浮渣清除设备等可减少该问题的发生。
(4)污泥上浮: 污泥(脱氮)上浮是由于曝气池内污泥泥龄过长,硝化进程较高(—般硝酸盐达5mg/l以上),但却没有很好的反硝化,因而污泥在二沉池底部产生反硝化,硝酸盐成为电子受体被还原,产生的氮气附于污泥上,从而使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浮。另外,曝气池内曝气过度,使污泥搅拌过于激烈,生成大量小气泡附聚于絮凝体上,或流入大量脂肪和油类时,也可能引起污泥上浮。 增加污泥回流量或及时排除剩余污泥,在脱氮之前将污泥排除;或降低混合液污泥浓度,缩短污泥龄和降低溶解氧等,使之不进行到硝化阶段;加强反硝化功能都可减少该问 题的发生。
(5)泡沫问题:泡沫是活性污泥法处理厂运行中常见的现象。泡沫可在曝气池上堆积很高,并进入二沉池随水流走,产生一系列卫生问题。 生物泡沫(多呈褐色)在冬天能结冰,清理起来异常困难。夏天生物泡沫会随风飘荡,产生不良气味。预防医学还认为产生生物泡沫的诺卡氏菌极有可能为人类的病原菌。如果采用表曝设备,生物泡沫还能阻止正常的曝气充氧,使曝气池混合液中的溶解氧浓度降低。生物泡沫还能随排泥进入泥区,干扰浓缩池及消化池的运行。生物泡沫处理比较困难,有的处理厂曾尝试用加氯、增大排泥、降低SRT等方法,但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对生物泡沫要以防为主。 化学泡沫(多呈乳白色)由污水中的洗涤剂以及一些工业用表面活性物质在曝气的搅拌和吹脱作用下形成。化学泡沫处理较容易,可以喷水消泡或投加除沫剂(如机油、煤油等,投量约为0.5~1.5mg/L)等。此外,用风机机械消泡,也是有效措施。
(6)异常生物相:在工艺控制不当或入流水质水量突变时,会造成生物相异常。在正常运行的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系统中,存在的微型动物绝大部分为钟虫。认真观察钟虫数量及生物特征的变化,可以有效地预测活性污泥的状态及发展趋势。 在DO为1~3mg/L时,钟虫能正常发育。如果DO过高或过低,钟虫头部端会突出一个空泡,俗称“头顶气泡”,此时应立即检测DO值并予以调整。当DO太低时,钟虫将大 量死亡,数量锐减。
当进水中含有大量难降解物质或有毒物质时,钟虫体内将积累一些未消化的颗粒,俗称“生物泡”,此时应立即测量SOUR值,检查微生物活性是否正常,并检测进水中是否存在有毒物质,并采取必要措施。
当进水的pH发生突变,超过正常范围,可观察到钟虫呈不活跃状态,纤毛停止摆动。此时应立即检测进水的pH,并采取必要措施。
在正常运行的活性污泥中,还存在一定量的轮虫。其生理特征及数量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例如,当轮虫缩入甲被内时,则指示进水pH发生突变;当轮虫数量剧增时,则指示污泥老化,结构松散并解体。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生物相观察只是一种定性方法,缺乏严密性,运行中只能作为理化方法的一种补充手段,而不可作为唯一的工艺监测方式。
(7)消化不足:氨氮通过消化作用转化为硝酸氮的部分减少,氨氮去除率降低,出水不能满足国家污水排放标准对出水氨氮的要求。
(8)反硝化不足:在缺氧阶段,污水中的硝酸氮通过反硝化去除部分减少,导致出水中TN难以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对出水TN的要求。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