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海拔3000m以上高原地区作业时,人均每日饮用水量应不少于()。A、3.5LB、2.5LC、1.5LD、1L”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雪线以上高原地区进行地质勘探作业,气温低于()时应停止作业或者有防冻措施。

    • A、0℃
    • B、-10℃
    • C、-20℃
    • D、-30℃

    正确答案:D

  • 第2题:

    海拔3000m以上高原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 A、初入高原者应逐级登高,减小劳动强度,逐步适应高原环境
    • B、艰险地区野外业应配备氧气袋(瓶)、防寒用品用具
    • C、人均每日饮用水量应不少于3.5L
    • D、高原作业,可少量饮酒

    正确答案:A,B,C

  • 第3题:

    初入高原者应逐级登高,减小劳动强度,()适应高原环境。高原作业,严禁()。艰险地区野外作业应配备氧气袋(瓶)、防寒用品用具。人均每日饮用水量应不少于()。

    • A、迅速;喝饮料;2.5L
    • B、逐步;饮酒;2.5L
    • C、迅速;饮酒;3.5L
    • D、逐步;饮酒;3.5L

    正确答案:D

  • 第4题:

    牦牛生活的区域主要在()。

    • A、海拔3000m以上
    • B、海拔2000-2500m
    • C、海拔1500—2000m
    • D、山区

    正确答案:A

  • 第5题:

    正常成人的每日需水量是()

    • A、1.0~2.01
    • B、2.0~2.5L
    • C、2.5~3.01
    • D、3.0~3.SL
    • E、2.0~3.01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海拔()以上地区施工作业时,应严格执行高海拔地区有关规定,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并应采取有效保障措施。

    • A、1500m
    • B、2000m
    • C、2500m
    • D、3000m

    正确答案:D

  • 第7题:

    正常成人的每日需水量是()

    • A、1.0~2.0L
    • B、2.0~2.5L
    • C、2.5~3.0L
    • D、3.0~3.5L
    • E、2.0~3.0L

    正确答案:C

  • 第8题:

    高原纵坡折减的海拔条件是()。

    • A、海拔1500m以上
    • B、海拔2000m以上
    • C、海拔2500m以上
    • D、海拔3000m以上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多选题
    海拔3000m以上高原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初入高原者应逐级登高,减小劳动强度,逐步适应高原环境

    B

    艰险地区野外业应配备氧气袋(瓶)、防寒用品用具

    C

    人均每日饮用水量应不少于3.5L

    D

    高原作业,可少量饮酒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应按规定折减,折减后如小于(),仍用()。

    正确答案: 4%,4%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低海拔居民登高至3000m以上时,呼吸运动可能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正确答案: 呼吸加深、呼吸困难,这是高原反应的表现之一。
    高原反应,包括急性和慢性高原反应。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后,机体在短时期发生的一系列缺氧表现称为急性高原反应。这主要是由于高海拔地区气压下降,氧分压减少引起肺泡氧分压减少,低血氧。氧分压下降引起肺泡气氧分压随之下降,输送到血液中的氧量减少。因此立即引起身体几方面的反应。呼吸频率增加,将更多的空气吸入肺;心搏率和心输出量增加以加大经过肺和身体的动脉血流量;身体逐步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改善血液输送氧的能力。即使进行了这些调整,也不能使新达到高原的人发挥他正常的生理效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女,19岁,乘车去高原地区观光旅游,到达海拔3000m以上的地方7小时后突发双额部疼痛,心悸,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症状。请问: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该患者最可能诊断为急性高原反应。依据:进入海拔较高地区或高原地区后发病;其症状与海拔高度、进入速度及有无适应明显相关;氧疗明显有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正常人24h尿液量约为()。

    • A、0.5~1.0L
    • B、1.5~2.5L
    • C、1.0~1.5L
    • D、1.0~2.0L
    • E、2.0~3.0L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在海拔()米以上高原地区作业时,应当配备氧气袋,减少工作时间,减轻负重。

    • A、3000米
    • B、1000米
    • C、5000米
    • D、2000米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m以上的()及周边地区,我国现有1300多万,占世界总数的95%以上。


    正确答案:牦牛;高原

  • 第16题:

    位于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各级公路最大纵坡值应按规定予以折减。折减后若坡度小于4%,则采用()。

    • A、3%
    • B、4%
    • C、2.5%
    • D、1.5%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海拔()以上地区施工作业,应严格执行高海拔地区有关规定,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并应采取有效保障措施。

    • A、1500m
    • B、2000m
    • C、2500m
    • D、3000m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低海拔居民登高至3000m以上时,呼吸运动可能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正确答案:呼吸加深、呼吸困难,这是高原反应的表现之一。
    高原反应,包括急性和慢性高原反应。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后,机体在短时期发生的一系列缺氧表现称为急性高原反应。这主要是由于高海拔地区气压下降,氧分压减少引起肺泡氧分压减少,低血氧。氧分压下降引起肺泡气氧分压随之下降,输送到血液中的氧量减少。因此立即引起身体几方面的反应。呼吸频率增加,将更多的空气吸入肺;心搏率和心输出量增加以加大经过肺和身体的动脉血流量;身体逐步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改善血液输送氧的能力。即使进行了这些调整,也不能使新达到高原的人发挥他正常的生理效能。

  • 第19题:

    关于高原纵坡折减,正确的有()。

    • A、在海拔2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应按规定予以折减
    • B、在海拔2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各级公路的平均纵坡应按规定予以折减
    • C、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应按规定予以折减
    • D、最大纵坡折减后,如小于4%,则仍用4%
    • E、平均纵坡折减后,如小于4%,则仍用4%

    正确答案:C,D,E

  • 第20题:

    对于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平均纵坡应较规定值减少()。

    • A、0.5%~1.0%
    • B、1.0%~1.5%
    • C、2.0%~2.5%
    • D、3.0%~3.5%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单选题
    牦牛生活的区域主要在()。
    A

    海拔3000m以上

    B

    海拔2000-2500m

    C

    海拔1500—2000m

    D

    山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在海拔()米以上高原地区作业时,应当配备氧气袋,减少工作时间,减轻负重。
    A

    3000米

    B

    1000米

    C

    5000米

    D

    2000米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海拔3000m以上高原地区作业时,人均每日饮用水量应不少于()。
    A

    3.5L

    B

    2.5L

    C

    1.5L

    D

    1L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