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动物孤雌生殖的类型有一种是:雌性二倍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卵和极核,卵和极核融合形成二倍体卵,再发育成二倍体个体。例如, AaBb 通过减数分裂可产生 AB 、 Ab 、 aB 、 ab 四种卵和极核, AB 卵和 AB 极核来自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二者融合形成 AABB 卵,这是纯合的。如果是 AB 卵和 aB 极核融合,则个体对 A 位点是杂合的。如果是 AB 卵和 Ab 极核融合,则个体对 B 位点是杂合的。如果是 Ab 卵和 aB 极核融合,则个体对 A 位点和 B 位点都是杂合的。 可能是第二极体与卵细胞结合,有些基因才有可能是杂合的。
更多“4、兔子的卵没有受精,经过刺激,发育成兔子。在这种孤雌生殖的兔子中,其中某些兔子对有些基因是杂合的。你怎样解释?(提示:极体受精。)”相关问题
  • 第1题:

    一个学生过分害怕兔子,我们可以依次让他看兔子的照片,与他谈论兔子,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子里的兔子,然后靠近笼中的兔子,最后让他摸兔子、抱起兔子,消除对兔子的恐惧反应。这种改变行为的方法属于( )。

    A.代币奖励法
    B.行为塑造法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训练法

    答案:C
    解析:
    系统脱敏的含义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包括几个步骤:①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焦虑等级评定以受辅导学生主观感受为标准,排在最前面的是仅能引起最弱程度焦虑的刺激。②进行全身放松训练。③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相配合。

  • 第2题:

    教师出示图片,问:“草地上有几只兔子?”幼儿回答:“草地上有2只兔子。”教师又拿出一张图片与之前图片并列放置,问:“又来了几只兔子?”幼儿回答:“又来了3只兔子。’’教师接着提问:“草地上原来有2只兔子,又来了3只兔子,那我们现在就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一下,现在一共有几只兔子呢?”幼儿回答:“一共有5只兔子。”教师总结:“非常棒,2只兔子加上3只兔子,一共是5只兔子。”
    以上是一个数学教学的材料,请你结合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分析该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否合理。


    答案:
    解析:
    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
    (1)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需要借助生动形象的直观经验。
    (2)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幼儿初期,儿童更多地运用直觉行动思维;幼儿中期以后,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对于经验范围内,而且熟悉的事物,幼儿才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
    (3)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幼儿逐渐利用言语来进行逻辑思维。材料中,教师在教学中首先使用幼儿熟悉的图片材料,让他们形成兔子数量的形象概念,然后借助形象的数量概念引入加法的教学环节,从而让孩子们一步步形成关于数量加法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该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合适的。

  • 第3题:

    《兔子和刺猬》中,兔子和刺猬在什么地方赛跑?


    正确答案: 兔子和刺猬在耕地的垄沟里赛跑。

  • 第4题:

    忌讳兔子及兔子图案的是()


    正确答案:澳大利亚人

  • 第5题:

    《兔子和刺猬》中,兔子最后的下场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兔子跑死了

  • 第6题:

    下列属于行为目标的是()。

    • A、增加幼儿对兔子的认识
    • B、描述出兔子外形的特征
    • C、说出兔子喜欢进食的食物
    • D、做到每天轮流喂兔子进食
    • E、培养对兔子的感情和爱心

    正确答案:B,C,D

  • 第7题:

    ()四部曲是指:《兔子跑吧》、《兔子,归来》、《兔子富了》和《兔子安息》。


    正确答案:厄普代克

  • 第8题:

    单选题
    《兔子和刺猬》故事中兔子和刺猬赛跑()赢了.
    A

    兔子

    B

    刺猬

    C

    骏马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古典问题:有一对兔子,从出生后第3个月起每个月都生一对兔子,小兔子长到第三个月后每个月又生一对兔子,假如兔子都不死,问每个月的兔子总数为多少?

    正确答案: //这是一个菲波拉契数列问题
    public class lianxi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第1个月的兔子对数:1");
    System.out.println("第2个月的兔子对数:1");
    intf1=1,f2=1,f,M=24;
    for(int i=3;i<=M;i++)
    {
    f=f2;
    f2=f1+f2;
    f1=f;
    System.out.println("第"+i+"个月的兔子对数:"+f2);
    }
    }
    }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在一个茂密的森林里,有10只兔子,大兔子病了,二兔子瞧,三兔子买药,四兔子熬,五兔子死了,六兔子抬,七兔子挖坑,八兔子埋,九兔子坐在地上哭起来,十兔子问他为什么哭?九兔子说:“五兔子意外死去!”这是一件密谋杀兔事件。请问:哪知兔子死掉了?

    正确答案: 五兔和六兔。(1)首先,兔子也是分阶级的,因为大兔子病了,如果要救她,就必须牺牲一切代价,甚至牺牲一只兔子,也救他。(2)其次,生病的是大兔子,可死的却是五兔子,很显然,五兔子是被做成了药引。(3)“买药”其实一句黑话,实际上草药并不需要那么多,主要是药引。因此这个“买药”实际上是说指要去杀兔子做药引,所以断定三兔子是一个杀手。(4)也许你不明白,被做成“药引”的为什么首先是五兔?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是不是和做药引,医生说了算,二兔子就是医生。(5)因此,我们可得知,二兔子“借刀杀人”搞死了五兔子。(6)你知道那只兔子是母兔吗?想一下,爱哭,是女人的天性。因此我们知道九兔是一只母兔,九兔知道了真相,所以才不哭个停。(7)可以断定“六兔子抬”是一个病句,因为一只兔子根本就没有办法抬。他显然是被抬,因为他死了,所以才会被抬。而抬他的就是事后挖坑、埋尸的兔子,即七兔子和八兔子。(8)看到这里,你肯定认为六兔子是被七、八两只兔子所杀。其实不然,他是被杀手三兔子杀死的。三兔子本来没想杀他,可它和五兔子的关系非常好,当时它们正好在一起,并联手对付它,因此三兔子借机把他们两个同时杀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忌讳兔子及兔子图案的是()

    正确答案: 澳大利亚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一个学生过分害怕兔子,我们可以一次让他选看兔子的照片,与他谈论兔子,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兔子,让他靠近笼中的兔子,最后让他摸兔子、抱起兔子,消除对兔子的惧怕反应。这样一种改变行为的方法属于()
    A

    代币奖励法

    B

    行为塑造法

    C

    系统脱敏法

    D

    肯定性训练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克隆属于无性繁殖。如果人们将黑色兔子的乳腺细胞核移植到白色兔子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再经过一系列培育,克隆出一只兔子。那么,这只克隆兔子的毛色是:

    A.白色
    B.黑色
    C.黑白相间
    D.灰色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克隆技术。
    第二步,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因为克隆兔细胞核是黑色兔子提供的,并且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所以黑色兔子的细胞核内具有黑色兔子的遗传信息,它的毛色是黑色。
    因此,选择B选项。

  • 第14题:

    请你用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科学方法和评价指标对小班科学活动《小兔蹦蹦跳》做出合理有效的评价。
    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认识兔子的主要外形特征。2.了解兔子蹦蹦跳跳的独特运动方式。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4.调动幼儿喜欢兔子的情感。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教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想不想猜谜语?”幼儿:“想。”教师:
    “那让我们一起来猜吧。红眼睛,三瓣嘴,爱吃萝卜爱吃菜。长耳朵,短尾巴,走起路来跳跳跳。请你猜猜它是谁?”幼儿:“小兔子。”教师:“今天小兔也来我们班。(教师抱着兔子来到幼儿中间)小兔子很喜欢大家,希望与我们做好朋友。你们愿意吗?”认识好朋友(小兔子):请幼儿摸兔子身上的毛,逗逗小兔子。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兔子的外观特征。(1)请问兔子身上的毛是什么颜色?(2)请问兔子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3)请问兔子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4)请问兔子的嘴是什么样的?(5)请问兔子最爱吃什么?1.引导幼儿来观察兔子的运动。兔子为什么喜欢蹦蹦跳跳的行走?(因为它前腿长后腿短。)了解兔子的身体特征:前腿长后腿短。2.请幼儿来模仿兔子跳。“我们一起来模仿小兔子蹦蹦跳。”3.除了刚才认识的兔子以外,还有一些不同颜色的小兔子,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教师出示些与兔子外形特征相似的其他动物,如:狗,老虎,熊,猴等。教师出示不同颜色兔子的图片,请幼儿观察,让幼儿了解兔子有不同的种类。4.引导幼儿来一起喂兔子,了解兔子的食性,教育幼儿要爱吃蔬菜。5.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几种小兔子,小朋友都喜欢吗?”幼儿:“喜欢。”教师:“我们一起变成小兔子,来跳快乐的舞好吗?”(音乐响起,幼儿戴上教师准备好的小兔子头饰,随音乐和教师一起跳出快乐的舞蹈。)6.本节活动至此结束。


    答案:
    解析:
    《小兔蹦蹦跳》活动设计的优点: (1)目标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第一个目标是知识目标,第二个目标是能力目标,第三个目标是情感目标。
    (2)以谜语导入,调动起了幼儿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幼儿通过视觉、触觉等感官感知兔子的特征,具有借鉴性。
    (4)整堂课堂幼儿参与度比较高。
    (5)以音乐活动结束活动,幼儿体验到了乐趣。
    《小兔蹦蹦跳》活动设计的不足:
    (1)从活动设计的组成部分来看.没有写活动延伸。
    (2)从活动目标来看,活动目标多而杂,一般三个就好。
    另外,第一个目标的主体是教师,第二、三、四个目标主语是幼儿,目标不一致,也显得很乱。建议第一个目标和第二个目标合并成一个目标。如下:帮助幼儿认识兔子的外形特征以及独特的运动方式。
    (3)活动过程顺序号码标的很乱,没有条理性。另外,这篇活动过程都是教师与幼儿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看似像谈话法、讨论法。其实,是教师把自己固有的知识传授给幼儿。幼儿处于被告知者的身份。还有,无效问题使用过多。所为无效问题,就是教师可以不问的问题,问不问没有多大的效果。例如: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想不想猜谜语?你们愿意和小白兔做朋友吗?你们喜欢小白兔吗?等等,这种问题的使用只能让活动的开展空洞乏力。

  • 第15题:

    《兔子和刺猬》故事中兔子和刺猬赛跑,跑到第()次时,兔子累死了。

    • A、73
    • B、74
    • C、75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兔子和刺猬》故事中兔子和刺猬赛跑()赢了.

    • A、兔子
    • B、刺猬
    • C、骏马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古典问题:有一对兔子,从出生后第3个月起每个月都生一对兔子,小兔子长到第三个月后每个月又生一对兔子,假如兔子都不死,问每个月的兔子总数为多少?


    正确答案: //这是一个菲波拉契数列问题
    public class lianxi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第1个月的兔子对数:1");
    System.out.println("第2个月的兔子对数:1");
    intf1=1,f2=1,f,M=24;
    for(int i=3;i<=M;i++)
    {
    f=f2;
    f2=f1+f2;
    f1=f;
    System.out.println("第"+i+"个月的兔子对数:"+f2);
    }
    }
    }

  • 第18题:

    兔子有一种病,叫做Pelger异常(白血细胞核异常)。有这种病的兔子,并没有什么严重的症伏,就是某些白细胞的核不分叶。如果把患有典型Pelger异常的兔子与纯质正常的兔子杂交,下代有217只显示Pelger异常,237只是正常的。你看Pelger异常的遗传基础怎样?


    正确答案: 从271:237数据分析,近似1:1。
    作X2检验:
    当df=1时,查表:0.10<p<0.50。根据0.05的概率水准,认为差异不显著。可见,符合理论的1:1。
    现在,某类型与纯质合子杂交得1:1的子代分离比,断定该未知类型为一对基因差异的杂合子。

  • 第19题:

    单选题
    《兔子和刺猬》故事中兔子和刺猬赛跑,跑到第()次时,兔子累死了。
    A

    73

    B

    74

    C

    75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四部曲是指:《兔子跑吧》、《兔子,归来》、《兔子富了》和《兔子安息》。

    正确答案: 厄普代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兔子和刺猬》中,兔子最后的下场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兔子跑死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冬天到了,蛇要冬眠,而兔子不需要冬眠,主要原因是()
    A

    蛇的体表没有毛,兔子体表被毛

    B

    蛇没有四肢,兔子有发达的四肢

    C

    蛇是变温动物,兔子是恒温动物

    D

    蛇的身体小,不耐冷;兔子身体大,耐冷


    正确答案: C
    解析: 哺乳动物和鸟类,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如兔子属于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在寒冷冬季也能保持体温恒定,因此没有冬眠现象,而蛇属于爬行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寒冷冬季,外界环境的温度很低,蛇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避免冻伤冻死,有冬眠现象。故C符合题意。

  • 第23题:

    多选题
    下列属于行为目标的是()。
    A

    增加幼儿对兔子的认识

    B

    描述出兔子外形的特征

    C

    说出兔子喜欢进食的食物

    D

    做到每天轮流喂兔子进食

    E

    培养对兔子的感情和爱心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兔子和刺猬》中,兔子和刺猬在什么地方赛跑?

    正确答案: 兔子和刺猬在耕地的垄沟里赛跑。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