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乳、亚纳米乳及普通乳剂的性质比较、区别与联系?

题目

纳米乳、亚纳米乳及普通乳剂的性质比较、区别与联系?


相似考题

4.纳米乳(曾称微乳)是粒径为10~100 nm的乳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胶体分散系统,其乳滴多为球形,大小比较均匀,透明或半透明,经热压灭菌或离心也不能使之分层,通常属热力学稳定系统。纳米乳也不易受血清蛋白的影响,在循环系统中的寿命很长,在注射24小时后油相25%以上仍然在血中。亚纳米乳(曾称亚微乳)粒100~500 nm,外观不透明,呈浑浊或乳状,稳定性也不如纳米乳,虽可热压灭菌,但加热时间太长或数次加热,也会分层。关于纳米乳,叙述错误的是A、亚纳米乳的稳定性界于纳米乳与普通乳之间B、纳米乳可自动形成,或轻度振荡即可形成C、亚纳米乳的制备须提供较强的机械分散力,如高压乳匀机D、制备纳米乳需要的乳化剂的量比较小E、在浓的胶束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油及助乳化剂也可以得到纳米乳纳米乳常用的非离子型乳化剂不包括A、脂肪酸山梨坦B、聚山梨酯C、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D、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E、聚乙二醇类表面活性剂一般都有轻微的溶血作用,其溶血作用的顺序为A、聚山梨酯-20>聚山梨酯-60>聚山梨酯-40>聚山梨酯-80B、聚山梨酯-20>聚山梨酯-40>聚山梨酯-60>聚山梨酯-80C、聚山梨酯-20>聚山梨酯-60>聚山梨酯-80>聚山梨酯-40D、聚山梨酯-20>聚山梨酯-80>聚山梨酯-60>聚山梨酯-40E、聚山梨酯-80>聚山梨酯-60>聚山梨酯-40>聚山梨酯-20常用的助乳化剂不包括A、正丁醇B、乙醚C、乙醇D、丙二醇E、甘油

更多“纳米乳、亚纳米乳及普通乳剂的性质比较、区别与联系?”相关问题
  • 第1题:

    有关乳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乳剂属于非均匀相液体分散体系

    B.乳剂由水相、油相和乳化剂组成

    C.根据乳滴大小分为普通乳、亚微乳、纳米乳

    D.分散度大,生物利用度高

    E.油性药物制成乳剂易导致剂量不准确


    正确答案:E
    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而且使用方便,水包油型乳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并可加入矫味剂。

  • 第2题:

    简述亚微乳与纳米乳的不同点?


    正确答案:纳米乳粒径为1—100nm大小比较均匀透明或半透明经热压灭菌或离心也不能使之分层。亚微乳粒径在100—1000nm之间不透明呈浑浊或乳状会分层。
    纳米乳粒径为1—100nm,大小比较均匀,透明或半透明,经热压灭菌或离心也不能使之分层。亚微乳粒径在100—1000nm之间,不透明,呈浑浊或乳状,会分层。

  • 第3题:

    纳米乳和亚微乳均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4题:

    纳米乳及亚微乳经过长时间热压灭菌或两次灭菌均不会分层。(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5题:

    微粒从广义上讲是微小粒子的总称,微粒根据粒子的大小分为微粒(狭义概念的微米级别粒子)、亚微粒(直径100~1 000 nm)、纳米粒(直径1~100 nm)。又可根据微粒的结构特征分为微乳、微囊、微球、脂质体等,相应地根据粒子的大小分为微乳、亚微乳、纳米乳;微囊、亚微囊、纳米囊等。微粒分散技术是制备各种微粒的制备技术,各种微粒是制剂的中间体,也是药物的载体。不属于粗分散系的微粒给药系统的是A、混悬剂

    B、乳剂

    C、微囊

    D、微乳

    E、微球

    不属于胶体分散体系的微粒给药系统的是A、脂质体

    B、纳米胶束

    C、微囊

    D、纳米粒

    E、微乳

    微粒分散体系中微粒大小的测定方法不包括A、电子显微镜法

    B、热分析法

    C、激光散射法

    D、库尔特计数法

    E、沉降法

    微粒分散体系中微粒的光学性质表现在A、丁泽尔现象

    B、布朗运动

    C、电泳

    D、微粒的双电层结构

    E、微粒的大小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D


    问题 2 答案:C


    问题 3 答案:B


    问题 4 答案:A

  • 第6题:

    关于乳剂,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乳滴组成,将乳剂分为普通乳、亚微乳、纳米乳
    B.乳剂属于均相液体制剂
    C.乳剂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
    D.制备乳剂时常需加入乳化剂
    E.乳剂系由两种物质混合形成的分散体系

    答案:D
    解析:

  • 第7题:

    关于乳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乳剂中乳滴具有很大分散度,表面自由能很高,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B.乳剂属于热力学稳定的非均相分散系统
    C.乳剂由水相、油相和乳化剂组成,三者缺一不可
    D.按照乳剂乳滴的大小,可分为普通乳、亚微乳、纳米乳
    E.静脉注射乳剂后分布较快、药效高、具有靶向性

    答案:B
    解析:

  • 第8题:

    纳米乳可以自发(经轻度振摇)形成。()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单选题
    纳米乳(曾称微乳)是粒径为10~100nm的乳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胶体分散系统,其乳滴多为球形,大小比较均匀,透明或半透明,经热压灭菌或离心也不能使之分层,通常属热力学稳定系统。纳米乳也不易受血清蛋白的影响,在循环系统中的寿命很长,在注射24小时后油相25%以上仍然在血中。亚纳米乳(曾称亚微乳)粒100~500nm,外观不透明,呈浑浊或乳状,稳定性也不如纳米乳,虽可热压灭菌,但加热时间太长或数次加热,也会分层。纳米乳常用的非离子型乳化剂不包括()
    A

    脂肪酸山梨坦

    B

    聚山梨酯

    C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

    D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

    E

    聚乙二醇类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纳米乳(曾称微乳)是粒径为10~100nm的乳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胶体分散系统,其乳滴多为球形,大小比较均匀,透明或半透明,经热压灭菌或离心也不能使之分层,通常属热力学稳定系统。纳米乳也不易受血清蛋白的影响,在循环系统中的寿命很长,在注射24小时后油相25%以上仍然在血中。亚纳米乳(曾称亚微乳)粒100~500nm,外观不透明,呈浑浊或乳状,稳定性也不如纳米乳,虽可热压灭菌,但加热时间太长或数次加热,也会分层。常用的助乳化剂不包括()
    A

    正丁醇

    B

    乙醚

    C

    乙醇

    D

    丙二醇

    E

    甘油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根据乳滴的大小,乳剂可分为普通乳、亚微乳、纳米乳。()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微粒从广义上讲是微小粒子的总称,微粒根据粒子的大小分为微粒(狭义概念的微米级别粒子)、亚微粒(直径100~1000nm)、纳米粒(直径1~100nm)。又可根据微粒的结构特征分为微乳、微囊、微球、脂质体等,相应地根据粒子的大小分为微乳、亚微乳、纳米乳;微囊、亚微囊、纳米囊等。微粒分散技术是制备各种微粒的制备技术,各种微粒是制剂的中间体,也是药物的载体。微粒分散体系中微粒的光学性质表现在()
    A

    丁泽尔现象

    B

    布朗运动

    C

    电泳

    D

    微粒的双电层结构

    E

    微粒的大小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请说明乳液、纳米乳和胶束的异同?


    正确答案:乳液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乳滴粒子小于100nm的称为纳米乳属热力学稳定体系。胶束是表面活性剂分子自身依靠范德华力相互聚集形成亲油基向内、亲水基向外在水中稳定分散大小在胶体粒子范围内的缔合体属热力学稳定体系。
    乳液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乳滴粒子小于100nm的称为纳米乳,属热力学稳定体系。胶束是表面活性剂分子自身依靠范德华力相互聚集,形成亲油基向内、亲水基向外,在水中稳定分散,大小在胶体粒子范围内的缔合体,属热力学稳定体系。

  • 第14题:

    纳米乳的形成机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混合膜理论界面张力起作用:在乳化剂及助乳化剂的作用下微乳中不仅出现油、水间的超低界面张力而且出现负的界面张力。纳米乳极其稳定。另一种观点增溶理论认为是由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或胶束膨胀。还有一种穿流理论随着水、油比例的不同纳米乳应有三种结构即游离小油滴在连续水相中的O/W纳米乳、连续的油相中含游离的小水滴的W/O纳米乳以及水和油是处于双连续相纳米乳状态两相处于近似海绵缠绕的网状分布。
    混合膜理论,界面张力起作用:在乳化剂及助乳化剂的作用下,微乳中不仅出现油、水间的超低界面张力,而且出现负的界面张力。纳米乳极其稳定。另一种观点,增溶理论,认为是由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或胶束膨胀。还有一种穿流理论,随着水、油比例的不同,纳米乳应有三种结构,即游离小油滴在连续水相中的O/W纳米乳、连续的油相中含游离的小水滴的W/O纳米乳以及水和油是处于双连续相纳米乳状态,两相处于近似海绵缠绕的网状分布。

  • 第15题:

    纳米乳和亚微乳质量评价不包括( )

    A.形态与粒径

    B.含量

    C.稳定性

    D.含量均匀度

    E.溶出度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关于乳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乳剂属于热力学稳定的非均相分散系统

    B、静脉注射乳剂后分布较快、药效高、具有靶向性

    C、按照乳剂乳滴的大小,可分为普通乳、亚微乳、纳米乳

    D、乳剂由水相、油相和乳化剂组成,三者缺一不可

    E、乳剂中乳滴具有很大分散度,表面自由能很高,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参考答案:A

  • 第17题:

    属于粗分散体系的是

    A.纳米粒
    B.微乳
    C.纳米胶束
    D.纳米囊
    E.混悬剂

    答案:E
    解析:

  • 第18题:

    将乳剂分为普通乳、亚微乳、纳米乳的分类依据是

    A、乳化剂的油相
    B、乳化剂的水相
    C、乳化剂的种类
    D、乳滴的大小
    E、乳滴的形状

    答案:D
    解析:
    乳剂的类型:根据乳滴的大小,将乳剂分类为普通乳、亚微乳、纳米乳。

  • 第19题:

    根据乳滴的大小,乳剂可分为普通乳、亚微乳、纳米乳。()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下列药剂属于均相液体药剂的是()

    • A、普通乳剂
    • B、纳米乳剂
    • C、溶胶剂
    • D、高分子溶液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单选题
    纳米乳(曾称微乳)是粒径为10~100nm的乳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胶体分散系统,其乳滴多为球形,大小比较均匀,透明或半透明,经热压灭菌或离心也不能使之分层,通常属热力学稳定系统。纳米乳也不易受血清蛋白的影响,在循环系统中的寿命很长,在注射24小时后油相25%以上仍然在血中。亚纳米乳(曾称亚微乳)粒100~500nm,外观不透明,呈浑浊或乳状,稳定性也不如纳米乳,虽可热压灭菌,但加热时间太长或数次加热,也会分层。 关于纳米乳,叙述错误的是()。
    A

    亚纳米乳的稳定性界于纳米乳与普通乳之间

    B

    纳米乳可自动形成,或轻度振荡即可形成

    C

    亚纳米乳的制备须提供较强的机械分散力,如高压乳匀机

    D

    制备纳米乳需要的乳化剂的量比较小

    E

    在浓的胶束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油及助乳化剂也可以得到纳米乳


    正确答案: B
    解析: 在普通乳中增加乳化剂并加入助乳化剂可以得到纳米乳,其每个小的乳滴都有乳化剂及助乳化剂形成的膜,故增大了乳化剂的用量,而助乳化剂则增大膜的柔顺性。纳米乳与亚纳米乳都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但目前在药剂学中的应用还不太多。纳米乳由于需要的乳化剂的量比较大,如何降低乳化剂的用量,从而降低纳米乳的毒性,是目前探讨较多的问题之一。

  • 第22题:

    单选题
    微粒从广义上讲是微小粒子的总称,微粒根据粒子的大小分为微粒(狭义概念的微米级别粒子)、亚微粒(直径100~1000nm)、纳米粒(直径1~100nm)。又可根据微粒的结构特征分为微乳、微囊、微球、脂质体等,相应地根据粒子的大小分为微乳、亚微乳、纳米乳;微囊、亚微囊、纳米囊等。微粒分散技术是制备各种微粒的制备技术,各种微粒是制剂的中间体,也是药物的载体。不属于粗分散系的微粒给药系统的是()
    A

    混悬剂

    B

    乳剂

    C

    微囊

    D

    微乳

    E

    微球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微粒从广义上讲是微小粒子的总称,微粒根据粒子的大小分为微粒(狭义概念的微米级别粒子)、亚微粒(直径100~1000nm)、纳米粒(直径1~100nm)。又可根据微粒的结构特征分为微乳、微囊、微球、脂质体等,相应地根据粒子的大小分为微乳、亚微乳、纳米乳;微囊、亚微囊、纳米囊等。微粒分散技术是制备各种微粒的制备技术,各种微粒是制剂的中间体,也是药物的载体。不属于胶体分散体系的微粒给药系统的是()
    A

    脂质体

    B

    纳米胶束

    C

    微囊

    D

    纳米粒

    E

    微乳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环孢素是一种免疫抑制剂,是由11种氨基酸组成的环状多肽化合物,不溶于水,也几乎不溶于油(如橄榄油),但可溶于无水乙醇。用于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治疗,可大幅度提高患者的存活率。环孢素纳米乳浓液经口服后遇体液可自动乳化,形成O/W型纳米乳,对不同的剂量水平,生物利用度可提高74%~139%。关于纳米乳,叙述错误的有()
    A

    纳米乳粒径为10~100nm

    B

    亚纳米乳粒径为100~500nm

    C

    纳米乳属于热力学稳定系统

    D

    纳米乳可自动形成,或轻度振荡即可形成

    E

    亚纳米乳的制备须提供较强的机械分散力,如高压乳匀机

    F

    纳米乳易受血清蛋白的影响,在循环系统中的寿命很短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