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庄子指出,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共同的认识对象往往有不同的认识,因此,要判断一个认识的结果是否正确是不可能的,所以对是与非要“______之以是非”。
第1题:
人们的历史认识永远不可能达到永恒真理、绝对真理,因为()
A.历史认识受到社会和人的因素的制约
B.由历史认识主体自身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与认识的主观性所决定的
C.历史认识不可避免要受到史料条件的制约
D.客观历史仍在延续,即未完成性,也决定了人们的历史认识不可能得到永恒真理、决定真理
第2题:
第3题:
春节是否继续燃放烟花爆竹,已成为人们“纠结”的问题。有人认为,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意外事故和空气污染;也有人认为,没有鞭炮声,年味会变淡了。出现这些不同认识是因为()。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是客观的 ②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总是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③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导致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不同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4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共同具有的观点有()
第5题: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之争,实际上是人们对()与()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认识。这种不同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也有不同的认识。
第6题:
人们的历史认识永远不可能达到永恒真理、绝对真理,因为()
第7题: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
第8题: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真理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在《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三节中,庄子指出学派辩论、人物争论,乃由“成心”作祟,因此产生种种主观上的是非争执、意气之见,因而提出()的认识方法。
第16题:
分类,是根据认识对象的()或(),将认识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
第17题:
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最根本的共同点是一个存在着的东西
第18题:
近日,某知名网站围绕时下热议话题“老人跌倒了扶还是不扶”发起“雷锋日·;雷锋精神问卷调查”,其中,45.41%的网友选择了会扶起跌倒的老人,69.42%的网友认为雷锋精神并未过时,现在正是需要雷锋精神的时候。由此可以看出()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是客观的②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总是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③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导致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不同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
第19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第20题:
第21题: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发展过程
认识是主动的创造过程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第22题: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第23题: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指导
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
理性认识要通过感性认识来说明
第24题:
认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认识不受客体的制约
认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认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