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土壤()。A.温度B.水分C.微生物D.动物

题目

11、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土壤()。

A.温度

B.水分

C.微生物

D.动物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A
更多“11、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土壤()。”相关问题
  • 第1题: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因素包括()。

    • A、土壤水分
    • B、土壤酸碱度
    • C、通气状况
    • D、温度

    正确答案:A,B,C,D

  • 第2题:

    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及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类生物是()。

    • A、植物
    • B、原生动物
    • C、节肢动物
    • D、微生物

    正确答案:D

  • 第3题:

    简述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正确答案:①植物残体的特性;
    ②土壤水分;
    ③土壤温度;
    ④土壤酸碱反应;
    ⑤通气状况。

  • 第4题:

    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着重要作用


    正确答案: 过度湿润和长期冰冻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而干旱和高温,好气微生物比较活跃,有机质易于矿化,不利于有机质积累。例如黑土地区冷湿,腐殖质含量高,栗钙土地区干旱,腐殖质含量低。在腐殖质组成上,不同生物气候条件下的土壤也有所不同。黑土的腐殖质以胡敏酸为主,胡敏酸与富里酸之比约为2,胡敏酸分子量和芳构化程度高,大部分与土壤矿物质紧密结合,活性胡敏酸含量25%以下,由黑土经栗钙土到灰钙土,随着气候逐渐干燥,胡敏酸含量逐渐降低,芳构化程度依次变小。灰钙土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只有0.6—0.8,活性胡敏酸逐渐减少,甚至于没有。由黑土经棕壤、黄棕壤到红壤、砖红壤,气候逐渐转向暖湿,胡敏酸含量逐渐减少,胡敏酸分子量和芳构化程度也逐渐降低,活性胡敏酸则急剧增高。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黄棕壤为0.4—0.6,砖红壤则小于0.4,腐殖质成分中以富里酸为主。

  • 第5题: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是()、()、()、()。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方向,速度和产物。


    正确答案:有机残体的碳氮比;土壤通气性;土壤的水分和温度状况;土壤反应

  • 第6题:

    叙述土壤有机质转化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正确答案: (1)土壤有机质含大量营养元素,可以转化为矿质营养供植物吸收,其转化过程产生的大量有机酸和CO2,可以促进其他矿物有效化,而且其产生的酸根可以络合离子,防止离子固定,提供其有效性。
    (2)有机质转化成的腐殖质等,可以团粒结构的形成,稳定土壤结构,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且由于腐殖质含有大量亲水胶体及比表面积,可以大量吸收固定水分,且其颜色深,可以提供土温。
    (3)转化产生的腐殖质,由于带有大量电荷,保肥能力强,且由于腐殖酸的络合能力强可减小铝毒,增加磷的有效性。
    (4)转化产生的物质一般具有生理活性,促进根系生长,且有机质转化产生的物质,元素含量多,释放缓慢,使土壤肥力平稳,不致于植物“脱靶”,有机质在转化过程中,由于蚯蚓的作用,改善了土壤结构。

  • 第7题: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正确答案:各种动、植物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在水分.温度.土壤微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极其复杂的变化过程。

  • 第8题:

    简述土壤有机质分解中的起爆效应。


    正确答案: 以腐殖质为主的土壤有机质不断地在形成、分解和矿化的过程中,矿化的结果产生碳、氢、氧、磷、硫等的无机化合物。有机肥料施用,作物残茬和绿肥翻耕之后引起土壤矿化强度高峰的发生,矿化高峰发生的迟早、高峰的强弱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它们提供植物矿质养料的特点,就氮、磷养料而言,其特点体现在肥效发生的迟、早、猛、缓,等,在有些情况下“起爆作用”也可能是负值,即促退了原有土壤有机质的矿化。

  • 第9题:

    填空题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但是各类土壤的差异很大。

    正确答案: 动植物残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

    正确答案: 分解转化主要是在微生物作用下完成的,影响微生物活性的因素都影响有机质的转化
    (1)植物残体特性AC/N的影响C/N大,不易分解小,易于分解B物理状态多汁、幼嫩绿肥易于分解,磨细粉碎易于分解
    (2)水、气、热条件在0~35℃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有机物质分解速率增加。每上升10℃,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升高10倍。湿润且通气良好,土壤中的好气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物质进行着好气分解,分解速度快。最大持水量的60-80%比较适合微生物的活动
    (3)pH一般中性附近下利于有机质分解
    (4)土壤质地--质地愈粘重,腐殖化系数愈高,分解愈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土壤有机质转化可分为()和()两个过程。

    正确答案: 矿质化,腐殖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着重要作用

    正确答案: 过度湿润和长期冰冻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而干旱和高温,好气微生物比较活跃,有机质易于矿化,不利于有机质积累。例如黑土地区冷湿,腐殖质含量高,栗钙土地区干旱,腐殖质含量低。在腐殖质组成上,不同生物气候条件下的土壤也有所不同。黑土的腐殖质以胡敏酸为主,胡敏酸与富里酸之比约为2,胡敏酸分子量和芳构化程度高,大部分与土壤矿物质紧密结合,活性胡敏酸含量25%以下,由黑土经栗钙土到灰钙土,随着气候逐渐干燥,胡敏酸含量逐渐降低,芳构化程度依次变小。灰钙土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只有0.6—0.8,活性胡敏酸逐渐减少,甚至于没有。由黑土经棕壤、黄棕壤到红壤、砖红壤,气候逐渐转向暖湿,胡敏酸含量逐渐减少,胡敏酸分子量和芳构化程度也逐渐降低,活性胡敏酸则急剧增高。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黄棕壤为0.4—0.6,砖红壤则小于0.4,腐殖质成分中以富里酸为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两个主要方向是:矿质化作用和()。


    正确答案:腐殖质化作用

  • 第14题:

    有机质在土壤中主要以()形态存在,土壤有机质的转化主要包括()和()两个过程。


    正确答案:腐殖质;矿质化过程;腐殖化过程

  • 第15题: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一般包括()

    • A、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
    • B、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
    • C、土壤矿物风化
    • D、土壤矿物氧化

    正确答案:A,B

  • 第16题:

    试分析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 (一)土壤生物的组成和活性:
    (1)土壤动物促进植物残体破碎和运输 
    (2)真菌可促进木质素的分解
    (3)细菌和放线菌可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二)土壤特性:
    (1)质地  黏粒含量越高,有机质含量也越高 
    (2)PH值  一般为生物最适PH值为6.5-7.5 
    (3)水分  最适湿度:土壤持水量的50-80%,有利于有机质矿化。低洼、积水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4)通气性  通气不足,好氧微生物停止活动,易有机质积。累 
    (5)温度  0-35摄氏度范围内,矿化速率与温度正相关,最适宜温度大约为25-35摄氏度。 
    (三)植物残体的特性:
    (1)物理状态  新鲜程度、破碎程度 
    (2)C/N比:微生物吸收1份氮,需要吸收25碳。有机物质组成的碳氮比(C/N)对其分解速度影响很大,以25:1较为合适。

  • 第17题:

    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


    正确答案: 分解转化主要是在微生物作用下完成的,影响微生物活性的因素都影响有机质的转化
    (1)植物残体特性AC/N的影响C/N大,不易分解小,易于分解B物理状态多汁、幼嫩绿肥易于分解,磨细粉碎易于分解
    (2)水、气、热条件在0~35℃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有机物质分解速率增加。每上升10℃,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升高10倍。湿润且通气良好,土壤中的好气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物质进行着好气分解,分解速度快。最大持水量的60-80%比较适合微生物的活动
    (3)pH一般中性附近下利于有机质分解
    (4)土壤质地--质地愈粘重,腐殖化系数愈高,分解愈难

  • 第18题:

    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


    正确答案:土壤有机物质的转化过程包括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无机营养元素的过程。矿质化作用为作物生长释放出了营养元素---有效化过程,并且为腐殖质形成提供了基本材料,成为腐殖化的前提。腐殖化过程就是有机物质在分解转化过程中,又重新合成腐殖质的过程,是有机碳从一种有机碳形式转化为另一种有机碳形式,也叫有机碳的周转。

  • 第19题: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但是各类土壤的差异很大。


    正确答案:动植物残体

  • 第20题:

    多选题
    森林土壤有机质来源于()。
    A

    森林凋落物

    B

    土壤微生物

    C

    矿物岩石分解

    D

    土壤动物残体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及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类生物是()。
    A

    植物

    B

    原生动物

    C

    节肢动物

    D

    微生物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名词解释题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正确答案: 各种动、植物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在水分.温度.土壤微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极其复杂的变化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叙述土壤有机质转化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正确答案: (1)土壤有机质含大量营养元素,可以转化为矿质营养供植物吸收,其转化过程产生的大量有机酸和CO2,可以促进其他矿物有效化,而且其产生的酸根可以络合离子,防止离子固定,提供其有效性。
    (2)有机质转化成的腐殖质等,可以团粒结构的形成,稳定土壤结构,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且由于腐殖质含有大量亲水胶体及比表面积,可以大量吸收固定水分,且其颜色深,可以提供土温。
    (3)转化产生的腐殖质,由于带有大量电荷,保肥能力强,且由于腐殖酸的络合能力强可减小铝毒,增加磷的有效性。
    (4)转化产生的物质一般具有生理活性,促进根系生长,且有机质转化产生的物质,元素含量多,释放缓慢,使土壤肥力平稳,不致于植物“脱靶”,有机质在转化过程中,由于蚯蚓的作用,改善了土壤结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填空题
    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两个主要方向是:矿质化作用和()。

    正确答案: 腐殖质化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