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其”指代的都是()。
A.非
B.泰
C.常
D.名
E.道
F.妙
G.欲
H.徼
I.玄
第1题:
《大学》中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平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欲先齐家者必先修其身,欲修身者必先正其心”。这表明()
第2题:
指出宋明理学的实质是“以理杀人”,提出“理者存乎欲”的理欲统一观的是()
第3题:
下面选项中不属于道论之纲的内容的是()。
第4题: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接句为:()
第5题:
《大学》中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平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欲先齐家者必先修己身,欲先修身者必先正其心。”这表明()
第6题:
《种树郭橐驼传》中采用了大量的对比,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第7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作者为什么略写“他植者”种树的马虎态度,而详写其“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的态度?
第8题:
今时之人逆于生乐的做法有()
第9题:
老子
庄子
荀子
墨子
第10题: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11题:
孔窍
缴纳
界限
邀请
第12题:
第13题: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欲以观其徼。
第14题:
以国观国的意思是指()
第15题:
在"常有,欲以观其徼"中,"徼"之义为()
第16题:
关于识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第17题:
《大学》中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平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欲齐家者必先修其身,欲修身者必先正其心”。这表明()
第18题: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道德经第一章】”将上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文。
第19题:
翻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第20题:
“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观其色”,这段文字重点是讲()。
第21题:
第22题:
选人
察人
用人
控人
第23题: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穷之以辞辫而观其变
醉之以酒而观其德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