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到2020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目标为()。
第5题: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规定,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是指()
第6题:
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开发原则中,关于保护自然的有关规定,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必须建立在对所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第7题:
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资源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开展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出台()总体方案
第8题: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由( )组成。
第9题: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
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
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容量
第10题: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可以划分为严重超载、超载、临界超载、不超载四个等级
超载确定为红色预警等级
临界超载确定为蓝色预警等级
不超载确定为绿色无警等级
第11题: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发展潜力
产业结构现状
现有开发密度
第12题:
优化开发
重点开发
限制开发
禁止开发
全面开发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是指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确定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第17题:
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建立全国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工作的通知》,建立(),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
第18题: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强调,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要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坚持()相结合、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相结合、从严管制和有效激励相结合、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系统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有效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合理控制空间开发强度,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
第19题: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十一五”时期,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地域的功能定位。
第20题:
人口居住、交通和产业发展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国土空间
开发密度
第21题: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既是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的重要基础
主体功能区体现适度均衡发展的理念
主体功能区强调主体功能
主体功能区是静态与动态的矛盾统一
第22题:
重点开发区域
限制开发区域
优化开发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