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其特点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的历史条件及特点。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其中哪些是具有代表性的刊物?其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报刊和通讯社宣告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
    3)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发起组成了共产主义小组,这就为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思想旗帜、编者作者队伍和组织领导力量等必要条件。
    特点:
    ①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②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③注意联系群众,并在工人中进行组织活动。

  • 第2题:

    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刊物?


    正确答案: I、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产生:五四运动后,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迅速接受马克思主义,向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开始兴起。1920年5月,首先在上海成立了的共产党发起组,对外称马克思研究会。接着,北京、武汉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相继成立。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当中,迫切需要有自己的新闻舆论工具来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知识,发动和组织工人运动。于是,我国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应运而生。
    II、代表性的刊物及其简要介绍:
    ①《新青年》(改组后的)1920年,《新》迁至上海,从第八卷第一号起,脱离原先的群益书店,成立新青年社,作为独立机构。改组后的《新》,扩充了编者作者队伍,内容上加强了社会主义的宣传,但它仍旧保持原来的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面貌,与在北京的编者作者保持联系,照旧用他们的来稿,这样既争取了原来的民主主义作者读者逐步跟上来,同时也避免了反动当局的注目。新青年坚定地走上了新道路,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报刊之一。改组后,《新》向广大读者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激烈、团结许多人从民主注意走向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积极的准备。
    ②《共产党》秘密出版的刊物,由李达主编,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宣传:1)宣传有关共产党建设的知识,介绍第三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情况,特别是俄国的情况。2)论述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党的纲领策略,论证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够救中国,主张无产阶级联合起来。3)向工农兵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报道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
    ③《劳动界》、《劳动音》等工人报刊的出现。1920年下半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创办了一批极有影响的工人刊物,主要有《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这是我国第一批以工人为读者对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报刊。他们的出版背景,基础,宣传总之和读者对象都基本相同,所以被称为兄弟刊物。这批工人报刊的出现,标志着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已经开始同工人运动的实际相结合。

  • 第3题:

    体育社会问题有什么特点?在我国产生体育社会问题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第一,体育社会问题是多层面的,大多发生在伦理层面、管理层面,但有时也可能上升为法律问题。
    第二,体育社会问题比一般社会问题(如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社会犯罪问题)有较大的局限性,其危害要小些。
    第三,体育社会问题寄生于体育文化现象,它的产生与社会的体育价值观念、体育管理水平关系较大。
    第四,体育社会问题具有很高的公开性。

  • 第4题:

    我国近代代表美术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展开的,其发展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中国近代美术是在中国由封建社会论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有我们被动的遒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到自动自学认识西方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
    特点:中西文明的碰撞加剧革新主义抨击传统美术弊端;主张新思想履行传统黄慎李方新思潮艺术青年走出国门学习西方美术出现第批垦荒性的油画家;“新学”兴起出现新型美术学校和专业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出现雏形;在西方艺术思想的流入的影响下出现新的画风和流派改变了国内画坛死气沉沉的局面如“上海画派”;美术出版物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雕塑建筑工艺等门类发展虽绶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特色民间艺术保持生命力。

  • 第5题:

    我国近代美术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展开的.其发展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中国近代美术正是在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由我们被动地遭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到主动自觉去认识西方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
    特点:1。随着社会危机和中西方文明碰撞的加剧,一些主张变法维新的上层文人,从民族存亡的角度,大力提倡介绍和引进西方的艺术和艺术思想,通过吸收新的因素和手段来改造中国的传统艺术,补充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以使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获得新的转机。
    2.在新思潮的影响下,一些有抱负的艺术青年主动跨出国门,到欧美和日本了解学习包括油画在内的西方美术。
    3.随着“新学”的兴起,建立了新型的美术学校和专业,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美术教育。
    4.西方文化艺术的输入和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对传统中国画坛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5.随着西方印刷技术的输入和在动荡、浑浊的社会中人民表达反抗、悲愤心境以及新兴都市中抬头的小市民思想意识需要的增长,美术出版物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6.由于国力日衰,建筑、雕塑、工艺等艺术门类的发展缓慢,取得的成就较少,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色。

  • 第6题:

    决定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近代新闻事业,②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决定了新闻事业发展的水平,③社会和阶级的需要决定了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

  • 第7题:

    问答题
    我国新闻事业遵循的“二为”方针是什么?

    正确答案: 我国新闻事业遵循的“二为”方针是指“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方针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内涵,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宗旨,也是指导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为人民服务”指明了新闻工作的根本方向,“为社会主义服务”指明了新闻工作的性质及其时代特点和社会功能。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二者从根本上是一致的,因为人民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体,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为人民服务也就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就是为人民服务。
    在“为人民服务”方面,要做到:
    (1)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正确认识和处理为人民服务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
    (3)既要坚持党性原则,又要尊重新闻传播客观规律,以科学的、创造性的新闻工作方法促进为人民服务的主观出发点与客观效果的统一。
    在“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面,要做到:
    (1)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贯彻党在新时期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
    (2)坚持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政治方向和立场;
    (3)不断改革新闻工作,充分发择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对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推动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有哪些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①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要"促进国内劳动同胞的团结",为他们提供阶级斗争的工具。
    ②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③注意联系群众,并在工人中进行组织活动。改组后的《新青年》,增设了《编辑室札礼》专栏,加强编者和读者的联系,听取读者批评,改进工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其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报刊和通讯社宣告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
    3、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发起组成了共产主义小组,这就为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思想旗帜、编者作者队伍和组织领导力量等必要条件。
    特点:
    ①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②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③注意联系群众,并在工人中进行组织活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刊物?

    正确答案: I、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产生:五四运动后,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迅速接受马克思主义,向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开始兴起。1920年5月,首先在上海成立了的共产党发起组,对外称马克思研究会。接着,北京、武汉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相继成立。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当中,迫切需要有自己的新闻舆论工具来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知识,发动和组织工人运动。于是,我国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应运而生。
    II、代表性的刊物及其简要介绍:
    ①《新青年》(改组后的)1920年,《新》迁至上海,从第八卷第一号起,脱离原先的群益书店,成立新青年社,作为独立机构。改组后的《新》,扩充了编者作者队伍,内容上加强了社会主义的宣传,但它仍旧保持原来的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面貌,与在北京的编者作者保持联系,照旧用他们的来稿,这样既争取了原来的民主主义作者读者逐步跟上来,同时也避免了反动当局的注目。新青年坚定地走上了新道路,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报刊之一。改组后,《新》向广大读者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激烈、团结许多人从民主注意走向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积极的准备。
    ②《共产党》秘密出版的刊物,由李达主编,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宣传:1)宣传有关共产党建设的知识,介绍第三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情况,特别是俄国的情况。2)论述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党的纲领策略,论证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够救中国,主张无产阶级联合起来。3)向工农兵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报道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
    ③《劳动界》、《劳动音》等工人报刊的出现。1920年下半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创办了一批极有影响的工人刊物,主要有《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这是我国第一批以工人为读者对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报刊。他们的出版背景,基础,宣传总之和读者对象都基本相同,所以被称为兄弟刊物。这批工人报刊的出现,标志着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已经开始同工人运动的实际相结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的历史条件及特点。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其中哪些是具有代表性的刊物?其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报刊和通讯社宣告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
    3)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发起组成了共产主义小组,这就为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思想旗帜、编者作者队伍和组织领导力量等必要条件。
    特点:
    ①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②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③注意联系群众,并在工人中进行组织活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的历史条件。

    正确答案: (1)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报刊和通讯社宣告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
    (3)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发起组成了共产主义小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有哪些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①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要"促进国内劳动同胞的团结",为他们提供阶级斗争的工具。
    ②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③注意联系群众,并在工人中进行组织活动。改组后的《新青年》,增设了《编辑室札礼》专栏,加强编者和读者的联系,听取读者批评,改进工作。

  • 第14题:

    简述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的历史条件。


    正确答案: (1)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报刊和通讯社宣告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
    (3)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发起组成了共产主义小组。

  • 第15题:

    澳门的新闻事业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报刊:1822年创刊的葡萄牙文报纸《蜜蜂华报》是澳门出版的也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第一份英文刊物为1828年马礼逊创办的《澳门杂文编》;19世纪的最后几年中国人在澳门创办《镜海丛报》(1893)和《知新报》(1897);1958年《澳门日报》创刊,后发展为澳门地区最大的报纸。
    广播电视、通讯社:澳门电台(1933)是澳门最早的无线电广播电台;澳门的电视事业起于1984-5-13开播的澳门电视台;通讯社重要的有新华社澳门分社、澳门新闻社、时事新闻社、宇宙新闻社、金星通讯社等。
    其他:澳门记者联合会是澳门新闻界最早建立的社团;澳门的新闻司是官方的报刊新闻管理机构。《华侨报》:1937赵斑斓创刊于澳门,是香港《华侨日报》的澳门版。其新闻和广告比例约个占50%,以报道经济新闻、商业信息见长,一般不发表社论,电讯稿采自美联社。该报销量在澳门报纸中名列第二位。

  • 第16题:

    新闻事业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正确答案: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应当是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带来的信息需求的增长。“信息需求”当然也是社会需要,但这一需求与信息交往直接相关,与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直接相连。“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当然也是生产力的提高,但这一提高却直接刺激了社会信息需求的增长,进而推动了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和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实质是社会分工细化和生产要素整合的有机统一;生产过程的细化和整合,必须靠更加频繁细密的信息交往来实现。这才是新闻传播活动扩大规模和提高效率的根本动力。

  • 第17题:

    我国新闻事业的任务是什么?


    正确答案:我国新闻事业今后的基本任务是,江泽民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具体是:
    1.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2.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法律、法令,保证政令畅通,并用来指导人民的思想、工作;
    3.监督党和国家的各级工作人员;
    4.成为党和人民联系的桥梁;
    5.提供各方面有关的信息;
    6.传播知识,做好服务工作;
    7.做好对外报道和国际宣传。

  • 第18题:

    问答题
    暑热病邪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形成的?其致病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夏季的气候条件。
    2)致病特点:
    ①发病特点,先入阳明气分。
    ②易耗气伤津导致气津两伤,甚至引起津气欲脱的危重病变。
    ③易于兼挟湿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我国新闻事业的任务是什么?

    正确答案: 第一、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服务。这种服务是通过发挥新闻事业的活动特点来实现的。首先积极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全面地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真实情况和取得的成绩;介绍新动向、新问题、其次报道当今世界的新闻信息。
    第二、为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服务。
    第三、为健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第四、为群众生活服务。
    第五、搞好广告业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湿热病邪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形成的?其致病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夏秋的气候条件。
    2)致病特点:
    ①病位以中焦脾胃为病变中心。
    ②湿热留恋气分阶段较长,易蒙上阻下,易郁发白。
    ③起病较缓慢,其传变也慢,病程较长,瘥后易于复发。
    ④湿困日久,可导致湿胜阳微衰的征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澳门的新闻事业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报刊:1822年创刊的葡萄牙文报纸《蜜蜂华报》是澳门出版的也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第一份英文刊物为1828年马礼逊创办的《澳门杂文编》;19世纪的最后几年中国人在澳门创办《镜海丛报》(1893)和《知新报》(1897);1958年《澳门日报》创刊,后发展为澳门地区最大的报纸。
    广播电视、通讯社:澳门电台(1933)是澳门最早的无线电广播电台;澳门的电视事业起于1984-5-13开播的澳门电视台;通讯社重要的有新华社澳门分社、澳门新闻社、时事新闻社、宇宙新闻社、金星通讯社等。
    其他:澳门记者联合会是澳门新闻界最早建立的社团;澳门的新闻司是官方的报刊新闻管理机构。《华侨报》:1937赵斑斓创刊于澳门,是香港《华侨日报》的澳门版。其新闻和广告比例约个占50%,以报道经济新闻、商业信息见长,一般不发表社论,电讯稿采自美联社。该报销量在澳门报纸中名列第二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直流测速发电机带负载工作,其输出特性在什么条件下是线性特征?产生误差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测速发电机输出电压和转速的关系称为输出特征性即Ua=f(u)当不考虑电枢反应,且认为Φ、Ra 和Rl都能保持为常数,斜率也是常数,输出特性便有线性关系。
    原因:
    1.电枢反应的影响:
    (1)对电磁式直流测速发电机,在定子磁极上安装补偿绕组Wc。
    (2)在设计电机时,选择较小的线负荷和较大的空气隙。
    (3)在使用时,转速不应超过最大线性工作转速,所以负载电阻不应小于最小负载电阻。
    2.电刷接触电阻的影响,为了减小电刷接触电压的影响,缩小不灵敏区,在直流测速发电机中,常常采用导电性能好的黄铜-石墨电刷或含银金属电刷。实际使用时,选用较大的负载电阻和适当的转子转速。
    3.电刷位置的影响。
    4.温度的影响:1设计电机时,磁路比较饱和,使励磁电流的变化所引起磁通的变化较小2在励磁回路中串联一个阻值比励磁绕组电阻大几倍的附加电阻来稳流;对测试精度要求比较高的场合,可在励磁回路中串联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并联网络3励磁回路由恒流源供电。
    5.纹波的影响:增加每条支路中串联的元件数,可以减小纹波;电枢采用斜槽结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决定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近代新闻事业,②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决定了新闻事业发展的水平,③社会和阶级的需要决定了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