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大学》)
第2题:
实现“德”的方法是()
第3题: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出自()。
第4题: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大学》)
第5题:
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此话的意图是()
第6题:
治疗妇科癥瘕的原则哪项不妥()
第7题:
2011年10月30日,中国伦理学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北京启动,计划通过5年时间培养百万名孝子。其实早在汉代,政府就大力推广《孝经》,以孝德为推选官吏的主要标准。下列表述能够体现汉代做法的真实意图的是()
第8题: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正尔容,听必恭
第9题:
《论语》
《春秋》
《大学》
《左传》
第10题:
平天下
正其心
诚其意
修其身
第11题:
第12题:
身修而后起家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
先天下之忧而忧
第13题:
《礼记·大学》中写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第14题:
《大学》中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
第15题:
阅读《大学》的节选段落,回答问题: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请谈谈你对文中“意诚”的理解。
第16题:
《大学》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一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 ①小农经济 ②工官制度 ③儒家伦理道德 ④法家法治观念
第17题:
翻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18题:
下列选项中,作者与名言对应正确的有()。
第19题:
第20题:
齐家为本
治国为本
修身为本
第21题:
心外无物
知行合一
致良知
天人合一
第22题:
学生的讨论没有触及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反而影响了教学进度
教师能依据教学的重点,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教师诱导学生自由地发表观点,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尊重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让学生的情操在无形中得到陶冶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