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电灯的最初发明者,并不是人们熟知的爱迪生,而是一位名气不大的英国人斯万。斯万1848年就开始研制电灯,并且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只碳丝灯泡。爱迪生也一直在研究电灯,但由于灯丝材料的选择始终不能如愿,一次一次地遭到失败,爱迪生做了几千次实验,选用了上千种材料也没有获得成功。 但是,1879年,爱迪生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看到了斯万的消息,这个消息记载了斯万用碳丝制成灯泡。爱迪生从斯万的灯丝中受到启发,终于制成了碳丝灯泡。这种灯泡不同于斯万的灯泡,斯万的灯泡仅仅是实验室使用的碳丝灯泡。爱迪生使用了更细的碳丝,

题目
追溯电灯的最初发明者,并不是人们熟知的爱迪生,而是一位名气不大的英国人斯万。斯万1848年就开始研制电灯,并且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只碳丝灯泡。爱迪生也一直在研究电灯,但由于灯丝材料的选择始终不能如愿,一次一次地遭到失败,爱迪生做了几千次实验,选用了上千种材料也没有获得成功。 但是,1879年,爱迪生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看到了斯万的消息,这个消息记载了斯万用碳丝制成灯泡。爱迪生从斯万的灯丝中受到启发,终于制成了碳丝灯泡。这种灯泡不同于斯万的灯泡,斯万的灯泡仅仅是实验室使用的碳丝灯泡。爱迪生使用了更细的碳丝,成本更低;电路联结的方式由串联改成并联,而且电力的供应由发电供电系统供给,更适用于广泛使用,爱迪生的发明就更具有价值。 该技术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该技术主要是指,将别人的设想加上一点改良,就变成自己的主意了。是创新的一种思维方式。
更多“追溯电灯的最初发明者,并不是人们熟知的爱迪生,而是一位名气不大的英国人斯万。斯万1848年就开始研制电灯,并且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只碳丝灯泡。爱迪生也一直在研究电灯,但由于灯丝材料的选择始终不能如愿,一次一次地遭到失败,爱迪生做了几千次实验,选用了上千种材料也没有获得成功。 但是,1879年,爱迪生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看到了斯万的消息,这个消息记载了斯万用碳丝制成灯泡。爱迪生从斯万的灯丝中受到启发,终于制成了碳丝灯泡。这种灯泡不同于斯万的灯泡,斯万的灯泡仅仅是实验室使用的碳丝灯泡。爱迪生使用了更细的碳丝,”相关问题
  • 第1题:

    追溯电灯的最初发明者,并不是人们熟知的爱迪生,而是一位名气不大的英国人斯万。斯万1848年就开始研制电灯,并且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只碳丝灯泡。爱迪生也一直在研究电灯,但由于灯丝材料的选择始终不能如愿,一次一次地遭到失败,爱迪生做了几千次实验,选用了上千种材料也没有获得成功。 但是,1879年,爱迪生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看到了斯万的消息,这个消息记载了斯万用碳丝制成灯泡。爱迪生从斯万的灯丝中受到启发,终于制成了碳丝灯泡。这种灯泡不同于斯万的灯泡,斯万的灯泡仅仅是实验室使用的碳丝灯泡。爱迪生使用了更细的碳丝,成本更低;电路联结的方式由串联改成并联,而且电力的供应由发电供电系统供给,更适用于广泛使用,爱迪生的发明就更具有价值。 本案例中,爱迪生使用的是哪种实施技术?


    正确答案: 爱迪生使用的是搭便车技术。

  • 第2题:

    1860年英国化学家斯旺开始研究白炽灯。而有史以来最全面的发明家之一爱迪生,在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后,用什么作为灯丝材料,制造成功了耐用的白炽灯?()

    • A、钨丝
    • B、碳化棉丝
    • C、铽丝
    • D、细铜丝

    正确答案:B

  • 第3题:

    灯泡是谁发明的?()

    • A、爱迪生
    • B、法拉第
    • C、安培

    正确答案:A

  • 第4题:

    19世纪70年代发明耐用电灯泡的科学家是()

    • A、西门子
    • B、卡尔•本茨
    • C、爱迪生
    • D、贝尔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最早的电灯泡的灯丝是()材料制成。


    正确答案:碳化的棉线

  • 第6题:

    爱迪生分类试验1 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最终决定用钨丝代替,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延长了灯泡的寿命。爱迪生这种决策的类型属于()。

    • A、反复试验型
    • B、直觉型
    • C、思考型
    • D、常规型

    正确答案:A

  • 第7题:

    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下列哪一选项与这段广告词无关()。

    • A、汽车的发明
    • B、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 C、改良蒸汽机
    • 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正确答案:A

  • 第8题:

    爱迪生曾用炭化的竹丝作为灯泡中的灯丝,他的实验结果中,哪里的竹丝比较适合做灯丝?


    正确答案:日本的竹丝比较适合做灯丝。

  • 第9题:

    单选题
    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的过程,主要是使用()。
    A

    类比法

    B

    暴力检索法

    C

    斯坎伯尔法

    D

    转换视角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下列哪一选项与这段广告词无关()。
    A

    汽车的发明

    B

    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C

    改良蒸汽机

    D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年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丝灯泡。
    A

    1869

    B

    1879

    C

    1889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追溯电灯的最初发明者,并不是人们熟知的爱迪生,而是一位名气不大的英国人斯万。斯万1848年就开始研制电灯,并且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只碳丝灯泡。爱迪生也一直在研究电灯,但由于灯丝材料的选择始终不能如愿,一次一次地遭到失败,爱迪生做了几千次实验,选用了上千种材料也没有获得成功。 但是,1879年,爱迪生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看到了斯万的消息,这个消息记载了斯万用碳丝制成灯泡。爱迪生从斯万的灯丝中受到启发,终于制成了碳丝灯泡。这种灯泡不同于斯万的灯泡,斯万的灯泡仅仅是实验室使用的碳丝灯泡。爱迪生使用了更细的碳丝,成本更低;电路联结的方式由串联改成并联,而且电力的供应由发电供电系统供给,更适用于广泛使用,爱迪生的发明就更具有价值。 该技术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正确答案: 该技术主要是指,将别人的设想加上一点改良,就变成自己的主意了。是创新的一种思维方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年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丝灯泡。

    • A、1869
    • B、1879
    • C、1889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CT的发明人是()

    • A、雷登
    • B、豪斯菲尔德
    • C、曼斯菲尔德
    • D、傅立叶
    • E、爱迪生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电灯泡是由()发明的。

    • A、爱迪生
    • B、牛顿
    • C、伽利略
    • D、开普勒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一只断了灯丝的电灯泡,灯丝接好后再使用,为什么比原来更亮?


    正确答案: 灯丝断了,长度减小,电阻减小,根据P=U2/R可知,在电压一定时,电阻减小,电功率增大,所以会比原来更亮.

  • 第17题:

    爱迪生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最终决定用钨丝代替,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延长了灯泡的寿命。爱迪生这种决策的类型属于()。

    • A、 反复试验型
    • B、 直觉型
    • C、 思考型
    • D、 常规型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以下哪项不是爱迪生的发明()

    • A、自动收报机
    • B、留声机
    • C、碳化竹子做灯丝的电灯
    • D、电话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的过程,主要是使用()。

    • A、类比法
    • B、暴力检索法
    • C、斯坎伯尔法
    • D、转换视角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钨丝灯泡的发明者是()。

    • A、爱因斯坦
    • B、瓦特
    • C、马可尼
    • D、爱迪生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单选题
    电灯泡是由()发明的。
    A

    爱迪生

    B

    牛顿

    C

    伽利略

    D

    开普勒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钨丝灯泡的发明者是()。
    A

    爱因斯坦

    B

    瓦特

    C

    马可尼

    D

    爱迪生


    正确答案: A
    解析: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瓦特是蒸汽机的发明者,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爱迪生发明了钨丝灯泡。

  • 第23题:

    单选题
    19世纪70年代发明耐用电灯泡的科学家是()
    A

    西门子

    B

    卡尔•本茨

    C

    爱迪生

    D

    贝尔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