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试述张戒诗歌创作要清高古朴自然,不应以雕琢之工的观点
张戒从“言志乃诗人之本意,咏物特诗人之余事”的认识出发,进一步阐述了诗歌的艺术风格,提出了诗歌创作具有应高古、自然、含蓄、微婉的艺术风格,反对有间雕琢,滥用俗语和诗意、直白、浅露。(例子略)
在张戒看来,具有高古风格的作品都是诗人情感充满胸膛不得不发的结果,即情感使然,无需“为文而造情”,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感自然而然的表现。
略
第2题:
试述《词源》中张炎评词的标准
(一)雅正,即强调词要平和高雅,雄浑厚重,意趣高远,符合古人传统的观点;
(二)清空,“清空”与“质实”相对,“清空”强调的是传神,不凝滞于所写对象,达到古直典雅,高耸挺拔的境界;“质实”则是词作凝滞于所写对象晦涩质朴而不清。
(三)协音合律,作品必须符合文学要求,才能谈得上协音合律。
总之,张炎评词,推崇周邦彦,姜夔,强调词的创作要讲究意趣高远,雅正,清空及合律,对后世词学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略
第3题:
试述西方学者关于“政党”的基本观点
第4题:
试述张炎关于“清空”的观点
第5题:
试述早期南戏剧作,及《张协状元》的特点。
第6题:
叶(音协)音
第7题:
试述斜板协管沉淀池的设计原理。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试述张戒在艺术创作上,张戒主张因情写诗,不可预设固定之法,艺术表现要“中的”的观点。
①因情写诗:张戒继承了“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观点,提出自然为文,以情写意,反对苏轼、黄庭坚在诗歌创作上用事、补缀和江西诗派刻意雕镂、玩弄技艺的习气。写作要“因情造文,不为造情”,他认为凡是上乘的作品都是“情意有余,汹涌而后发者也”。张戒认为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表现,体现了作者的真情;而作品也表现了真,能感动人,体现了作品之真,即张戒所谓的“情真”。
②不可设固定之法:张戒根据诗歌创作的特点,提出诗不可设固定法式的观点:“诗人之工,特在一时情味,固不可预设法式也”,张戒认为学写诗就要抛弃原来的创作定势,尊重情感需要,才可以写好诗。为文造情,不真不诚,不能感人要不得,这是张戒“情真”说又一观点。
③“中的”:艺术表现上的“中的”主张,即语言要生动确切地符合所描写的对象。“中的”包括抒情与写景两方面内容,既要抓住事物本身的特征和本质,又要使所描写的对象鲜明生动,情深意切,如此作品才能深切感人,意味无穷。
④张戒的“情真”“中的”的主张,主要是针对苏轼,黄庭坚,认为他们只着眼于形式技艺,只得诗的皮毛,雕镌刻镂只能使诗的本质丧失。
略
第14题:
试述(张炎的)“清空”说
宋元之际的张炎在他的词论著作《词源》中专设一节《清空》,提出了词要“清空”说。他的“清空”说的理论内涵有这样几个层面:
一、在词的创作构思上,想象要丰富,神奇幻妙;
二、所撷取或自造的词之意象,要空灵透脱,而忌凡俗;
三、由这些意象所构成的意象结构整体,构架要疏散空灵,不能筑造太密太实。
略
第15题: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中的“张公”指的是谁?()
第16题:
试述张戒诗歌表达须微婉含蓄,不能直白泄露的观点
第17题:
试述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
第18题: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中“张公”是指()。
第19题:
第20题:
张载
张协
张良
张华
第21题:
第22题:
张载
张协
张华
张良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