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协音合律,也是张炎评词的一条重要标准。作者首先强调,合律在词的创作中是不易达到的,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他主张,首先作品语句稳妥顺畅,然后用音谱来较正,即作品必须符合文学的要求,才能谈得上协音合律。
更多“试述张炎关于协音合律的观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张戒诗歌创作要清高古朴自然,不应以雕琢之工的观点
    张戒从“言志乃诗人之本意,咏物特诗人之余事”的认识出发,进一步阐述了诗歌的艺术风格,提出了诗歌创作具有应高古、自然、含蓄、微婉的艺术风格,反对有间雕琢,滥用俗语和诗意、直白、浅露。(例子略)
    在张戒看来,具有高古风格的作品都是诗人情感充满胸膛不得不发的结果,即情感使然,无需“为文而造情”,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感自然而然的表现。

  • 第2题:

    试述《词源》中张炎评词的标准
    (一)雅正,即强调词要平和高雅,雄浑厚重,意趣高远,符合古人传统的观点;
    (二)清空,“清空”与“质实”相对,“清空”强调的是传神,不凝滞于所写对象,达到古直典雅,高耸挺拔的境界;“质实”则是词作凝滞于所写对象晦涩质朴而不清。
    (三)协音合律,作品必须符合文学要求,才能谈得上协音合律。
    总之,张炎评词,推崇周邦彦,姜夔,强调词的创作要讲究意趣高远,雅正,清空及合律,对后世词学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 第3题:

    试述西方学者关于“政党”的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 由于现实中的政党及政党政治的形式多种多样,关于政党的定义也各不相同。西方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为政党下过许多定义。
    (1)政党是为选举(竞选)而建立的政治组织。
    (2)政党是为了谋求官职,或是为取得权力和控制政府而建立的政治组织。
    (3)政党是这样一种组织,它通常是通过它所提出的候选人担当公职,以达到控制政府机构之目的。政党有很多形式:提供担任政府职务的人员;组织这些人员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以及在个人与政府之间起桥梁作用。

  • 第4题:

    试述张炎关于“清空”的观点


    正确答案:“清空”是张炎提出作词的最高境界,是《词源》一书论述的中心。“清空”与“质实”是相对而言的。“清空”强调的是传神,不凝滞于所写对象,达到古直典雅,高耸挺拔的境界;“质实”则是词作凝滞于所写对象,晦涩质朴而不清。作者以姜夔与吴文英词为例,说明姜夔以“清空”为胜,而吴文英则以“质实”见长。

  • 第5题:

    试述早期南戏剧作,及《张协状元》的特点。


    正确答案: 《张协状元》在剧情结构方式上开后来传奇作品以生,旦为主的先河。
    1)该剧全部用的是南曲,保留着完整的“诸宫调”的说唱艺术形式和民歌的朴素风格,含有滑稽表演的片断。
    2)体制宏大,情节曲折,场次多,但在情节转换和场次衔接方面有疏漏的地方。
    3)以张协和王贫女的婚变纠葛为主线,采用对照手法安排情节,开后来传奇作品以生、旦为主而各领一条线索的剧情结构方式的先河。

  • 第6题:

    叶(音协)音


    正确答案:也叫叶韵、协韵、协句,指六朝以后某些学者对上古韵文的用韵不理解,便临时改变韵脚字的读音以求协韵的作法。这种方法有主观主义的倾向,受到明清以来古音学家的批评。

  • 第7题:

    试述斜板协管沉淀池的设计原理。


    正确答案: 根据浅池理论,如果在处理水量不变,沉淀池有效容积一定的条件下,增加沉淀面积,过流率或单位面积上负荷量就会减少,因而由更多的悬浮物可以沉降下来。(4分)
    通过在普通的沉淀池中加设斜板斜管,以增大沉淀池的沉降面积,缩短颗粒沉降深度,改善水流状态;同时因斜板斜管沉淀池具有大的湿周,较小的水力半径,使雷诺数Re大为降低,固体和液体在层流条件下分离,沉淀效率可大大提高;而且由于颗粒沉降距离缩小,沉淀时间亦大大缩短,因而大大缩小沉淀体积。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张戒的诗歌要以言志为本,以咏物为余的观点

    正确答案: 张戒继承了我国传统诗歌“诗言志”的精神,进一步发挥孔子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事父事君”的观点,提出诗以言志为一,咏物为余的主张。他说:“言志乃诗人之本意,咏物特诗人之余事”“志”是情志,就是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咏物”指描写自然景物。张戒把“言志”作为诗歌创作的思想原则,重视反映现实,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言志是诗人的本意。
    张戒又没有完全否定“咏物”,他认为诗歌创作可以“咏物”,但不能为了“咏物”而“咏物”,“咏物”必须是为“言志”服务,作者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不可单纯描写景物,造成内容空虚,玩物丧志。作者用“意味”说明作品艺术性的重要,作品失去了“意味”,就会单调、泛味、无生气、也就没有什么味道了。
    张戒的“以言志为本,以咏物为余”观点的内涵:诗人言事也好,咏物也好,都是为了不得不发的情感,而用诗表达出来,自然流出,即使全篇咏物,也达到了言志的目的,这也就是“言志与咏物兼而有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张戒在艺术创作上,张戒主张因情写诗,不可预设固定之法,艺术表现要“中的”的观点。

    正确答案: ①因情写诗:张戒继承了“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观点,提出自然为文,以情写意,反对苏轼、黄庭坚在诗歌创作上用事、补缀和江西诗派刻意雕镂、玩弄技艺的习气。写作要“因情造文,不为造情”,他认为凡是上乘的作品都是“情意有余,汹涌而后发者也”。张戒认为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表现,体现了作者的真情;而作品也表现了真,能感动人,体现了作品之真,即张戒所谓的“情真”。
    ②不可设固定之法:张戒根据诗歌创作的特点,提出诗不可设固定法式的观点:“诗人之工,特在一时情味,固不可预设法式也”,张戒认为学写诗就要抛弃原来的创作定势,尊重情感需要,才可以写好诗。为文造情,不真不诚,不能感人要不得,这是张戒“情真”说又一观点。
    ③“中的”:艺术表现上的“中的”主张,即语言要生动确切地符合所描写的对象。“中的”包括抒情与写景两方面内容,既要抓住事物本身的特征和本质,又要使所描写的对象鲜明生动,情深意切,如此作品才能深切感人,意味无穷。
    ④张戒的“情真”“中的”的主张,主要是针对苏轼,黄庭坚,认为他们只着眼于形式技艺,只得诗的皮毛,雕镌刻镂只能使诗的本质丧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张炎关于“清空”的观点

    正确答案: “清空”是张炎提出作词的最高境界,是《词源》一书论述的中心。“清空”与“质实”是相对而言的。“清空”强调的是传神,不凝滞于所写对象,达到古直典雅,高耸挺拔的境界;“质实”则是词作凝滞于所写对象,晦涩质朴而不清。作者以姜夔与吴文英词为例,说明姜夔以“清空”为胜,而吴文英则以“质实”见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张戒诗歌表达须微婉含蓄,不能直白泄露的观点

    正确答案: 张戒主张诗以言志为本,反对为咏物而咏物,失掉了作诗的目的,但也反对只言志,而不借助特定的对象来言志,造成诗歌所言之事非常浅露。
    ①张戒高度评价了“国风”提出了诗歌创造的艺术风格。“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瞻望弗及,伫立以泣”——“其词婉,其意微,不迫不露,以其所以可贵也”。在作者看来,古诗和李白的诗的含蓄、自然的审美效果,完全可以和国风相比。
    ②张戒提倡诗歌创造的“咏物”,这个观点与“言志与咏物并举”是一脉相承的。陶渊明的“味”,曹植的“韵”以及杜甫的“气”皆为楷模。“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即“含不尽不意”。
    ③张戒以沈约“二班长于情理说”;刘勰“情在词外日隐”;梅尧臣“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等观点来证明诗歌创作的含蓄特点。
    ④张戒批评了苏轼、黄庭坚江西诗派以议论为诗的不良风气,认为把表达主旨完全明白无误地写进诗中,必造成直白浅露,毫无味道。张戒提倡诗的创作要含蓄微婉,意在批评江西诗派的不良文风,并指出了诗歌创作的方向和规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张炎关于协音合律的观点

    正确答案: 协音合律,也是张炎评词的一条重要标准。作者首先强调,合律在词的创作中是不易达到的,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他主张,首先作品语句稳妥顺畅,然后用音谱来较正,即作品必须符合文学的要求,才能谈得上协音合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张戒在艺术创作上,张戒主张因情写诗,不可预设固定之法,艺术表现要“中的”的观点。
    ①因情写诗:张戒继承了“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观点,提出自然为文,以情写意,反对苏轼、黄庭坚在诗歌创作上用事、补缀和江西诗派刻意雕镂、玩弄技艺的习气。写作要“因情造文,不为造情”,他认为凡是上乘的作品都是“情意有余,汹涌而后发者也”。张戒认为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表现,体现了作者的真情;而作品也表现了真,能感动人,体现了作品之真,即张戒所谓的“情真”。
    ②不可设固定之法:张戒根据诗歌创作的特点,提出诗不可设固定法式的观点:“诗人之工,特在一时情味,固不可预设法式也”,张戒认为学写诗就要抛弃原来的创作定势,尊重情感需要,才可以写好诗。为文造情,不真不诚,不能感人要不得,这是张戒“情真”说又一观点。
    ③“中的”:艺术表现上的“中的”主张,即语言要生动确切地符合所描写的对象。“中的”包括抒情与写景两方面内容,既要抓住事物本身的特征和本质,又要使所描写的对象鲜明生动,情深意切,如此作品才能深切感人,意味无穷。
    ④张戒的“情真”“中的”的主张,主要是针对苏轼,黄庭坚,认为他们只着眼于形式技艺,只得诗的皮毛,雕镌刻镂只能使诗的本质丧失。

  • 第14题:

    试述(张炎的)“清空”说
    宋元之际的张炎在他的词论著作《词源》中专设一节《清空》,提出了词要“清空”说。他的“清空”说的理论内涵有这样几个层面:
    一、在词的创作构思上,想象要丰富,神奇幻妙;
    二、所撷取或自造的词之意象,要空灵透脱,而忌凡俗;
    三、由这些意象所构成的意象结构整体,构架要疏散空灵,不能筑造太密太实。

  • 第15题: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中的“张公”指的是谁?()

    • A、张载
    • B、张协
    • C、张华
    • D、张良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试述张戒诗歌表达须微婉含蓄,不能直白泄露的观点


    正确答案: 张戒主张诗以言志为本,反对为咏物而咏物,失掉了作诗的目的,但也反对只言志,而不借助特定的对象来言志,造成诗歌所言之事非常浅露。
    ①张戒高度评价了“国风”提出了诗歌创造的艺术风格。“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瞻望弗及,伫立以泣”——“其词婉,其意微,不迫不露,以其所以可贵也”。在作者看来,古诗和李白的诗的含蓄、自然的审美效果,完全可以和国风相比。
    ②张戒提倡诗歌创造的“咏物”,这个观点与“言志与咏物并举”是一脉相承的。陶渊明的“味”,曹植的“韵”以及杜甫的“气”皆为楷模。“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即“含不尽不意”。
    ③张戒以沈约“二班长于情理说”;刘勰“情在词外日隐”;梅尧臣“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等观点来证明诗歌创作的含蓄特点。
    ④张戒批评了苏轼、黄庭坚江西诗派以议论为诗的不良风气,认为把表达主旨完全明白无误地写进诗中,必造成直白浅露,毫无味道。张戒提倡诗的创作要含蓄微婉,意在批评江西诗派的不良文风,并指出了诗歌创作的方向和规律。

  • 第17题:

    试述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1)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思路。
    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②注重在实际情景中进行教学。
    建构主义强调开发围绕现实问题的学习活动,尽量创设能够表征知识的结构,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社会化的、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结构不良领域中进行学习的重要意义,认为结构良好领域不能提供生动性、丰富性,只能使学生获得较低级的、单一的知识。
    ③注重协作学习。
    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惟一的标准的理解。
    ④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
    建构主义主张设计好教学环境,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各种信息条件。
    (2)建构主义提倡的主要教学设计:
    ①随机通达教学设计。
    试着让学习者可以根据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②支架式教学设计。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③抛锚式教学设计。
    也称情境性教学设计,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④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同时提供用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发现完成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在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 第18题: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中“张公”是指()。

    • A、张载
    • B、张协
    • C、张良
    • D、张华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早期南戏剧作,及《张协状元》的特点。

    正确答案: 《张协状元》在剧情结构方式上开后来传奇作品以生,旦为主的先河。
    1)该剧全部用的是南曲,保留着完整的“诸宫调”的说唱艺术形式和民歌的朴素风格,含有滑稽表演的片断。
    2)体制宏大,情节曲折,场次多,但在情节转换和场次衔接方面有疏漏的地方。
    3)以张协和王贫女的婚变纠葛为主线,采用对照手法安排情节,开后来传奇作品以生、旦为主而各领一条线索的剧情结构方式的先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中“张公”是指()。
    A

    张载

    B

    张协

    C

    张良

    D

    张华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名词解释题
    叶(音协)音

    正确答案: 也叫叶韵、协韵、协句,指六朝以后某些学者对上古韵文的用韵不理解,便临时改变韵脚字的读音以求协韵的作法。这种方法有主观主义的倾向,受到明清以来古音学家的批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中的“张公”指的是谁?()
    A

    张载

    B

    张协

    C

    张华

    D

    张良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张戒诗歌创作要清高古朴自然,不应以雕琢之工的观点

    正确答案: 张戒从“言志乃诗人之本意,咏物特诗人之余事”的认识出发,进一步阐述了诗歌的艺术风格,提出了诗歌创作具有应高古、自然、含蓄、微婉的艺术风格,反对有间雕琢,滥用俗语和诗意、直白、浅露。(例子略)
    在张戒看来,具有高古风格的作品都是诗人情感充满胸膛不得不发的结果,即情感使然,无需“为文而造情”,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感自然而然的表现。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