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从鉴赏诗歌的角度.开宗明义地把味作为诗歌审美的第一要义提了出来:文之难,而诗之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而后可以言诗也。
味
略
第2题:
教材认为:司空图的韵味说,从理论渊源上看,是本于()
A曹丕《典论•论文》的诗赋欲丽说
B陆机《文赋》的诗缘情而绮靡说
C钟嵘《诗品》的滋味说
D《庄子》的得意而忘言说
第3题:
司空图的“韵味”说,从理论渊源上看,是本于()
第4题:
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中提出:“()。”这是讲基本性质。
第5题:
司空图提出的所谓“()外之致”、“()外之旨”、“()外之象”和“景外之景”,都是在论述意境的特殊性质,笼统地说都是指丰富的醇美韵味
第6题:
“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这句对词的评语的作者是()。
第7题:
第8题:
景中生情,情中含景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境生于象外
缘境不尽日情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曹丕《典论·论文》的“诗赋欲丽”说
陆机《文赋》的“诗缘情而绮靡”说
钟嵘《诗品》的“滋味”说
《庄子》的“得意而忘言”说
第12题:
第13题:
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中提出:(),乃诗家之所尚者。这是讲()的基本性质。
长于思与境偕;意境
略
第14题:
唐代司空图提出的有关意境结构的命题是()
第15题:
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说: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之致耳。
第16题:
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从鉴赏诗歌的角度.开宗明义地把“要义提了出来:“文之难,而诗之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而后可以言诗也。”
第17题:
提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的人是()
第18题:
司空图提出的所谓“外之致”、“外之象”和“外之景”,都是在论述意境的特殊性质,笼统地说都是指()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曹丕《典论·论文》的“诗赋欲丽”说
陆机《文赋》的“诗缘情而绮靡”说
钟嵘《诗品》的“滋味”说
《庄子》的“得意而忘言”说
第23题:
曹丕《典论•论文》的诗赋欲丽说
陆机《文赋》的诗缘情而绮靡说
钟嵘《诗品》的滋味说
《庄子》的得意而忘言说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