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第一,"志之所之"、"吟咏情性"--对诗歌本质认识的深化
第二,"止乎礼义"--儒家诗学的思想规范。
第三,"风化"、"教化"--对诗歌政治功用的强调。
第四,"六义"说--儒家政教化诗体观的体现。
更多“简述《诗大序》的诗歌理论的主要观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诗小序》认为,《诗经》中的“关雎”是一首以“()”为内容的诗歌。


    正确答案:颂美周文王妃太姒之德

  • 第2题:

    如何理解《诗大序》《诗小序》?


    正确答案: 首先,《诗序》的作者问题,《后汉书。儒林传》:“(卫)宏从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于今传于世。”此说历来有疑问。近年来安徽阜阳出土了西汉汝阳夏侯灶额墓葬,其中有《诗》之简片170余条,且有诗序,尽管文字略有出入,但体例与序旨基本相同,可见《诗序》至少产生于西汉前期,不可能诗东汉卫宏所作。其次,《大序》《小序》的划分。《关雎》篇前面的一大段文字应为《大序》,每篇前面类似解题的文字为《小序》。但《大序》又与《关雎》篇的小序夹杂在一起。即从“《关雎》,后妃之德也”开始,至“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为《关雎》小序的前以部分,再从“是以《关雎》乐得淑女”至结束,为《关雎》小序的后一部分,两部分结合在一起,即《关雎》篇的小序。中间的一大段,即“诗者,志之所以之……正始之道,王化之基”,为《诗大序》第三,《诗序》存废之争的本质诗要以自己的观点来解释《诗经》,以获得学术上的领导权。但这一斗争在客观上打破了《毛诗》学派独步天下的事实,促进了《诗经》研究最后,《诗大序》以总结《诗经》创作经验为中心,概括并发展了先秦以来儒家对诗歌的认识,就诗歌的基本特征、社会作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等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其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李泽厚先生称之为“东汉儒家美学的一篇不可忽视的重要文献”,所言甚是。

  • 第3题: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大序》语)这段文字说明了《毛诗大序》的哪些文学理论批评观点?


    正确答案:首先,这段文论主要提出了“情志统一”的说法。说明诗歌是由情感而产生的,人们心里的“志”(情感)由于受到外物的感动就会发出语言,这种语言就是诗歌。《毛诗大序》强调诗歌是“吟咏性情”的,虽然它在情志关系上更重视“志”,但它正确的强调了“情”在“言志”上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情和志是统一融合的。另外,这段话还指出了古代诗(“言”)、歌、舞三者也是统一的。

  • 第4题:

    简述《诗大序》如何深化了对诗歌本质的认识


    正确答案:先秦的"诗言志"是古人对诗歌本质提出的最早的纲领性命题,《诗大序》接受此观点并作了重大突破,既吸收了《乐记》对音乐本质的论述,认为诗歌既是"志之所之",又是"吟咏情性"的,诗歌本质是人的情和志:"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大序》以"情志说"论诗,提出了情志统一的诗歌本质论,这不但大大发展了"诗言志"的思想,更准确全面地概括了诗歌的本质特征。中国古代诗歌的本质既是抒情,又是言志。古代诗歌以抒情诗为主,但又有大量的言志诗。情志统一的诗歌本质论符合古代诗歌实际,它表明诗歌既表现人的理性精神(志),也表现人的情感态度。

  • 第5题:

    诗大序


    正确答案: 《诗经。关雎》篇前面的一大段文字应为《大序》,但《大序》又与《关雎》篇的小序夹杂在一起。即从“《关雎》,后妃之德也”开始,至“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为《关雎》小序的前一部分“是以《关雎》乐得淑女”至结束,为《关雎》小序的后一部分,两部分合在一起,即《关雎》篇的小序,中间的一大段,即“诗者,志之所以之,......正始之道,王化之基”,为《诗大序》。

  • 第6题:

    简述梁启超“诗界革命”的主要理论。


    正确答案: (1)梁启超关于“诗界革命”的理论主张,主要见于《夏威夷游记》和《饮冰室诗话》。
    (2)肯定“诗界革命”的积极社会意义。他的《饮冰室诗话》就是一部专门收集和保留“诗界革命”的史料、评介其人物、剖析其得失、鼓吹其意义、集中地阐发改良派在诗歌方面的一系列主张的著作。他从进化论的哲学基础出发,肯定了“诗界革命”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反对贵古贱今,诗歌的趋势是向前发展、不断进步的。
    (3)总结了“诗界革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指明努力的方向,认为“新意境”、“新语句”、“旧风格”三者具备,是新诗歌的最高境界。此论主要见于他的《夏威夷游记》。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和“新理想”是梁启超诗论的核心。所谓“新意境”、“新理想”,是指诗歌的思想内容方面。具体是:其一,近代的哲学观念和社会理想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一些内容;其二,爱国、尚武、要求变革等内容。
    (4)梁启超在形式变革方面找不到出路,所以提出“诗界革命”是“革其精神”,而“非革其形式”。所以他对以“新语句”入诗,既表示赞同,又反对简单套用西方语汇。他把黄庭坚作为“诗界革命”成功的典范。

  • 第7题:

    试述“韩孟诗派”的诗歌理论。


    正确答案: “韩孟诗派”的诗歌理论,主要体现在韩愈和孟郊的诗歌主张上。
    (1)他们倡导诗歌的优良传统。韩愈主张重道,这个“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孟郊主张“以复古为革新”,批评所谓“今词”,称颂“昔咏”,常以“雅”、“正”为评价诗人的标准,提倡“下笔证兴亡,陈词备风骨”;
    (2)他们注重诗歌的抒情功能,要求诗歌表现诗人的人生经历和现实感受。韩愈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观点,要求诗人“自鸣其不幸”;孟郊是“始以其诗鸣”者,“变愁为高歌”
    (3)他们在复古的同时,也主张创新,韩愈认为“惟善用古者能变古”,既学习前人的创作经验和成果,又要有所创变。他们在创作中力避熟烂,独标新格,崇尚和追求奇险古拙的诗风。
    (4)在创作上,此派诗人提倡“苦吟”,并形成了中唐一个以“苦吟”为特色的诗人群体。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诗大序》如何深化了对诗歌本质的认识

    正确答案: 先秦的"诗言志"是古人对诗歌本质提出的最早的纲领性命题,《诗大序》接受此观点并作了重大突破,既吸收了《乐记》对音乐本质的论述,认为诗歌既是"志之所之",又是"吟咏情性"的,诗歌本质是人的情和志:"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大序》以"情志说"论诗,提出了情志统一的诗歌本质论,这不但大大发展了"诗言志"的思想,更准确全面地概括了诗歌的本质特征。中国古代诗歌的本质既是抒情,又是言志。古代诗歌以抒情诗为主,但又有大量的言志诗。情志统一的诗歌本质论符合古代诗歌实际,它表明诗歌既表现人的理性精神(志),也表现人的情感态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主要包括(  )。
    A

    净收益观点

    B

    代理成本理论

    C

    净营业收益观点

    D

    啄序理论

    E

    动态权衡理论


    正确答案: B,E
    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毛诗大序》论述的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 《毛诗大序》论述的主要观点有:
    第一,言志说。这是继承先秦《尚书》以及《左传》等著作的观点并做了进一步发展,即强调“情志统一”和“发乎情,止乎礼义”。
    第二,讽谏说。这是对孔子“兴观群怨”、荀子《乐论》、《礼记》等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强调诗歌对社会现实政治的干预。
    第三,六义说。这是继承《周礼·春官》等说法,对《诗经》的内容和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和概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诗大序》的诗歌理论的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 第一,"志之所之"、"吟咏情性"--对诗歌本质认识的深化
    第二,"止乎礼义"--儒家诗学的思想规范。
    第三,"风化"、"教化"--对诗歌政治功用的强调。
    第四,"六义"说--儒家政教化诗体观的体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龚自珍诗歌主要意象、内容在《己亥杂诗》中的表现。

    正确答案: (1)“少年”与“童心”是龚诗中引人注目的意象,是他心目中青春生命和理想的象征。
    (2)对人才的关注。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之句,表现了他对人才的爱护,呼唤人才降生的渴望则让他唱出了“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强音。
    (3)同时也表现了历史与文化转折期敏感士人的内心世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大推动理论模式的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几个相互补充的产业部门同时进行投资,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外部经济效果”,推动区域经济的大发展。

  • 第14题:

    简述《毛诗大序》对诗歌抒情的认识与规范以及在后代文学史上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正确答案:《毛诗大序》比较明确地指出了诗歌通过抒情来言志的特点,并且提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发乎情‛是正确的,这说明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已进一步深化。但是这种抒情必须受到‚礼仪‛的规范和约束,突出强调文艺必须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服务,这样必然影响到诗歌创作的健康发展,而使之成为经学附庸。《毛诗大序》明显地反映出儒家文艺思想的保守性进一步加强了。在揭露和批评现实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要求十分委婉地提出统治者允许的批评。 

  • 第15题:

    《毛诗大序》论述的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 《毛诗大序》论述的主要观点有:
    第一,言志说。这是继承先秦《尚书》以及《左传》等著作的观点并做了进一步发展,即强调“情志统一”和“发乎情,止乎礼义”。
    第二,讽谏说。这是对孔子“兴观群怨”、荀子《乐论》、《礼记》等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强调诗歌对社会现实政治的干预。
    第三,六义说。这是继承《周礼·春官》等说法,对《诗经》的内容和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和概括。

  • 第16题:

    《毛诗大序》的哪些学理论批评观点?


    正确答案:首先,这段文论主要提出了“情志统一”的说法。说明诗歌是由情感而产生的,人们心里的的“志”(情感)由于受到外物的感动就会发出语言,这种语言就是诗歌。《毛诗大序》强调诗歌是“吟咏性情”的,虽然它在情志关系上更重视“志”,但它正确的强调了“情”在“言志”上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情和志是统一融合的。另外,这段话还指出了古代诗(“言”)、歌、舞三者也是统一的。

  • 第17题:

    简述龚自珍诗歌主要意象、内容在《己亥杂诗》中的表现。


    正确答案:(1)“少年”与“童心”是龚诗中引人注目的意象,是他心目中青春生命和理想的象征。
    (2)对人才的关注。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之句,表现了他对人才的爱护,呼唤人才降生的渴望则让他唱出了“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强音。
    (3)同时也表现了历史与文化转折期敏感士人的内心世界。

  • 第18题:

    简述革命诗潮诗歌创作的特点。


    正确答案:(1)在创作的指导思想上,革命诗潮主要还是继续诗界革命的兼具“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三长的纲领,意境更加开拓,更具近代性质,新语句运用更多,更显自然妥帖。
    (2)在诗体、格律上并未突破传统规范,仍然是地道的旧体诗。
    (3)在美学风格上,多大声疾呼,直抒胸臆,歌哭狂肆,昂奋激烈,“叫嚣亢厉”,与传统诗歌美学所提倡的温柔敦厚、含蓄蕴藉大相径庭。这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新的审美时尚,虽不免粗糙,却在突破古典审美规范的意义上显现出现代性。

  • 第19题:

    问答题
    《毛诗大序》的哪些学理论批评观点?

    正确答案: 首先,这段文论主要提出了“情志统一”的说法。说明诗歌是由情感而产生的,人们心里的的“志”(情感)由于受到外物的感动就会发出语言,这种语言就是诗歌。《毛诗大序》强调诗歌是“吟咏性情”的,虽然它在情志关系上更重视“志”,但它正确的强调了“情”在“言志”上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情和志是统一融合的。另外,这段话还指出了古代诗(“言”)、歌、舞三者也是统一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诗小序》认为,《诗经》中的“关雎”是一首以“()”为内容的诗歌。

    正确答案: 颂美周文王妃太姒之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韩孟诗派”的诗歌理论。

    正确答案: “韩孟诗派”的诗歌理论,主要体现在韩愈和孟郊的诗歌主张上。
    (1)他们倡导诗歌的优良传统。韩愈主张重道,这个“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孟郊主张“以复古为革新”,批评所谓“今词”,称颂“昔咏”,常以“雅”、“正”为评价诗人的标准,提倡“下笔证兴亡,陈词备风骨”;
    (2)他们注重诗歌的抒情功能,要求诗歌表现诗人的人生经历和现实感受。韩愈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观点,要求诗人“自鸣其不幸”;孟郊是“始以其诗鸣”者,“变愁为高歌”
    (3)他们在复古的同时,也主张创新,韩愈认为“惟善用古者能变古”,既学习前人的创作经验和成果,又要有所创变。他们在创作中力避熟烂,独标新格,崇尚和追求奇险古拙的诗风。
    (4)在创作上,此派诗人提倡“苦吟”,并形成了中唐一个以“苦吟”为特色的诗人群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毛诗大序》的“诗有六义”说的内涵及意义。

    正确答案: 《毛诗大序》提到‚诗有六义‛的说法:‚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风,指风教臣民百姓,并且可以表达臣民心声,讥刺上政。
    赋,用作动词,指铺叙直说。
    比,比喻。
    兴,起的意思。兼有发端和比喻的双重作用。
    雅是正的意思。
    颂,周王朝和鲁、宋二国祭祀时用以赞神的歌舞。
    ‛在‚题解‛中只是笼统地说:它(按,指《毛诗大序》)在解释风、雅的意义时,接触到了文艺创作的概括性与典型性的特征,所谓‚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者,是说诗歌创作以具体的个别来表现一般的特点。也就是说,它对风、雅的解释符合现代文艺理论中以个别表现一般的观点。后来的经学家关于‚诗六义‛有诸多的烦琐的阐释和发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诗大序》《诗小序》?

    正确答案: 首先,《诗序》的作者问题,《后汉书。儒林传》:“(卫)宏从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于今传于世。”此说历来有疑问。近年来安徽阜阳出土了西汉汝阳夏侯灶额墓葬,其中有《诗》之简片170余条,且有诗序,尽管文字略有出入,但体例与序旨基本相同,可见《诗序》至少产生于西汉前期,不可能诗东汉卫宏所作。其次,《大序》《小序》的划分。《关雎》篇前面的一大段文字应为《大序》,每篇前面类似解题的文字为《小序》。但《大序》又与《关雎》篇的小序夹杂在一起。即从“《关雎》,后妃之德也”开始,至“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为《关雎》小序的前以部分,再从“是以《关雎》乐得淑女”至结束,为《关雎》小序的后一部分,两部分结合在一起,即《关雎》篇的小序。中间的一大段,即“诗者,志之所以之……正始之道,王化之基”,为《诗大序》第三,《诗序》存废之争的本质诗要以自己的观点来解释《诗经》,以获得学术上的领导权。但这一斗争在客观上打破了《毛诗》学派独步天下的事实,促进了《诗经》研究最后,《诗大序》以总结《诗经》创作经验为中心,概括并发展了先秦以来儒家对诗歌的认识,就诗歌的基本特征、社会作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等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其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李泽厚先生称之为“东汉儒家美学的一篇不可忽视的重要文献”,所言甚是。
    解析: 暂无解析